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803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docx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井都中学高三文科班魏桂莉

教学目标

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教学时数:

三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考查方式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

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本环节小结:

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三、高考题例

例1、浙江卷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涉及考点】考查正确辨识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侧重考查的是比喻和比拟。

【解题详析】A项是喑喻,把“树林”比作“海洋”,“海洋”前因有“一片”来修饰,这就比较恰当,如用“森林”就更好些。

把“轻风”比作“呼吸”,很形象。

B项也是暗喻,把“珍珠”比作“海的泪”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D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项,“面对风暴的欺凌”江河应是波涛滚滚,咆哮怒吼,怎会“寂然无语”?

【答案】C。

【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向】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修辞,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已多年未用。

本题难度较大,一是题目本身欠准确,二是D项所描写的景象学生不熟悉。

“珠玑”是比喻蒙古包,写的是牧民们游牧生活中早晨的情景。

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运用,今后可能在现代文阅读中进行。

例2辽宁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

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

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

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涉及考点】考查的是对修辞方法和表达作用的鉴赏评价,不只是考查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还有更高的能级即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

【解题详析】A、C、D三项无论是对修辞方法的判断还是对修辞效果的赏析评价,都是正确的。

【答案】B。

句子描写的是“老龙头”这个长城的尖端,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直冲”和“扎进”使用的是比拟手法,这是不错的,但说使用这种比拟修辞的作用是“简洁明快、直截了当”则鉴赏评价不当,因为这两个词主要是用来评价短句使用的效果以及据实描写的效果的,因此评价的对象不当。

【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向】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使用效果这种题型所见不多,这样考查也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于考查修辞来说,还是一个好题型,说不定将来还会继续使用,因此,平时的复习备考不仅要重视判断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还要体会使用不同修辞方法的艺术效果。

例3、(2004湖北高考卷)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

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例4(04全国高考卷)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在10—20个字之间)

“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化用]

“真情流淌,血脉相通”[对偶]

“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对偶]

“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对比]

“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对偶]

“你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

你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

请参加无偿献血!

”[设问]

“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化用]

例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涉及考点】考查对诗中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评价。

【解题详析】不同的修辞手法用在诗歌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分析时既要运用相关的修辞知识,又要结合诗中塑造出的形象特点,才能言之成理。

【答案】夸张,突出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向】试题选用的李诗过于常见,徐诗过于生僻,因为描写的是同一对象,赏析用的又是最基本的知识,赏析十分容易,如果不是出于调节试卷难度,这样的题型不会出现太多。

例6、阅读文段,解释下文两处划横线语句所隐含的意思,完成

(1)

(2)题。

坐在地球上,要食人间烟火。

说到生活生计,也许是“热胀冷缩”之故罢,物价上涨得猛了些。

当然腰包也在胀,但总是乌龟跑不过兔爷。

……赶上电视中“关公战乾隆”。

那关公本不用刀,但举刀杀人差可相信,而乾隆用一把扇子作万人敌则滑稽荒谬。

试想:

天下没有不散的戏,任何“剧”只要“续”得太长,都难逃“狗尾续貂”或“鼠尾续狗”的路数。

⊙解释上文中两处划横线的语句所隐含的意思,完成

(1)

(2)题。

(1)句“但总是乌龟跑不过兔爷。

”隐含的意思是:

(不超过20字)

工资虽然增加了,但还是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快。

(2)句“都难逃“狗尾续貂”或“鼠尾续狗”的路数”隐含的意思是:

(不超过25字)

电视剧拍多长要适度,否则落得个越拍越差的结局。

例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湖北卷五、(18分)

土地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

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莱,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

什么是人呢?

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

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

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涉及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题详析]文章用了两个人称,“你”“我们”,但主要运用了第二人称“你”。

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主要是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瓜果当人写,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

[答案]

(1)第二人称。

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

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题型特点与命题趋向]本题实际上是对鉴赏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比较高。

以前像此类题出现的几率比较底,但近几年比较重视鉴赏能力的考查。

2006年的复习备考要把此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来强化。

小结:

高考考点修辞部分既可以在第一卷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能在第二卷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既可以在诗歌鉴赏题中出现,也可以在阅读题和语言运用题里出现。

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知识考查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同时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多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四、关注热点评练习(修辞考题怎样做)

(一)、2005春晚会佳联欣赏:

浙江上联: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练习1、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

下联:

捷报频传虎啸中国(张超)

红旗飘扬鱼跃中华(李君)捷报频传狮醒东方(修改)

练习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

浔阳江头白居易与友共月(毛旭娇)

大观园里贾宝玉与女同嬉(龚叶)

长坂坡上张翼德一夫当关

朱雀桥边唐后主与花同悲(虞涛)

橘子洲头毛泽东为国分忧(沈一冰)

天姥山上李太白携鹿共游(史金)

滕王阁中王子安尽显才情(杨金伟)△对联与对偶

(二)、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

刘翔(敬一丹宣读颁奖词的视频剪辑*郭征老师制作)

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

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学生分析修辞方法。

孙必干(白岩松宣读颁奖词视频剪辑*郭征老师制作)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

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学生分析修辞方法。

练习3:

下面是“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委会为巴金写的颁奖词(略有改动),情感色彩浓郁,思想内涵丰厚。

请你从下面所给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说对象,仿写一段话。

要求:

运用排比手法,语言风格一致,结构基本相同。

李白曹雪芹鲁迅司马迁

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与内容,了解排比的表达作用。

例:

巴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世间袒露的真诚,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在文字和生命中坚守的热情、忧患、良知,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评讲学生习作:

曹雪芹:

历经一个时代,透视浮华千载,描绘社会惊迁,一个生命竟如此深邃。

他在只言片语中流淌的沉稳,纠正多少人心志的航船;他在现实中彰显的睿智,开启多少人性灵的窗户;他在语言和现实中自持的无畏、清醒、淡泊,在历史卷宗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锋芒。

李白:

游走神州大地,见证华美盛唐,飞扬潇洒豪情,一个生命竟如此多姿。

他在诗词歌赋吟咏的率真,掸去多少人心灵的尘土;他在生命中坚守的纯粹,开启了多少人灵魂的枷锁;他在诗文和生命中挥洒的乐观、自信、激情,在文学史册中永远绽放明丽的光彩。

鲁迅:

跨越一个时代,纵观历史沧桑,抨击黑暗人间,一个生命竟如此深沉。

他在字里行间迸发的怒焰,点燃多少人心灵的火种;他在人世间燃烧的激情,照亮多少人精神的铁屋;他在文字和生命中秉持的正义、犀利、勇敢,在历史篇章里永远引导着前进的方向。

小结: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2、仔细辨别,联系上下文了解修辞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3、答题全面,表述清楚明白,熟练运用修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关注热点,树立大语文生活观。

五、八种常见修辞格

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近年高考命题,修辞考查重在语言实践,主要是考查对其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语境判断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等。

下面简介一下这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

延安还是西安?

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

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

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

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

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

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四、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

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有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

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

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