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782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docx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大纲整理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

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

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2.躬身实践3.树立榜样4学会反思5努力做到“慎独”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

教育学是指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发展: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化阶段

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战国后期,《礼记》中《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③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④“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式教学;⑤“学不躐等”即主张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分三步:

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人都应收同样的教育。

著作《政治学》。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

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美国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中学。

还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

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发展:

古代教育: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近代教育: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B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

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教育观念的转变

4.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点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

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中国的孟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及学说:

中国的荀子,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因素:

个体的身心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有称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又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成熟的标志:

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导原因2012简答)

①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具有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

5.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

功能(作用):

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评价作用。

价值取向:

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详见后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

2.智育

(1)智育的意义

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务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体育

(1)体育的概念:

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2)体育的意义

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3)体育的任务

①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功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