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766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2019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6分)

1.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C

【解析】水流速度是机械运动速度,不能反映热运动情况,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

2.辨别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A.从外形来判断

B.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C.从导电性能来判断

D.从是否具有确定的熔点来判断

【答案】D

故选D

点睛:

常见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单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单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但是:

多晶体既没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也没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所以区分时主要看有无固定的熔点来判断晶体与非晶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

B.液面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

C.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答案】C

【解析】A、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和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

B、液面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同时有蒸汽分子进入液体中,液体不再蒸发,故B错误;

C、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与相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之比,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反应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

A.B.

C.D.

【答案】AB

【解析】衰变是自发的,并且伴随着粒子的产生

A、是衰变,故A正确;

B、是衰变,故B正确;

C、,是人工核反应,故C错误;

D、,是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AB

5.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气体的体积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C.若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280J,并对外做功120J则内能增加了400J

D.若气体发生等压膨胀,吸收热量280J则气体的内能增加了280J

【答案】B

【解析】A、气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气体与外界没有做功现象,但内能不一定不变,因为不知道气体和外界之间有没有热传递,故A错误;

B、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故B正确;

C、若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280J,并对外做功12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则内能增加了160J,故C错误;

D、若气体发生等压膨胀,吸收热量280J,由于气体对外界做功,所以气体的内能增加量小于280J,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的半衰期是5天, 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答案】B

【解析】解: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光子流.故A错误;

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轨道半径减小,能级减小,根据,得动能增大.故B正确;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故C错误;

D、设原来Bi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

g,即可知剩余质量为25g,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该题考查静止射线的特点、波尔理论、聚变与裂变以及半衰期等,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能级越高,轨道半径越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只要知道某物质的密度和其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

D.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和其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能算出油酸分子直径

【答案】C

【解析】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所占的平均空间,但算不出气体分子的体积,故A错误;

B、只要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其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故B错误;

C、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若把气体分子看出正方体,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故C正确;

D、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和其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能算出油酸分子直径,其中V是纯油酸的体积,而不是油酸酒精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声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A.B.C.D.

【答案】B

【解析】当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减小,当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当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

点睛:

分子力与分子距离r,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r的关系图象很类似,特别注意的是当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同时注意分子力为矢量,分子势能为标量。

视频

9.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及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入射光频率小于,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B.该图像的斜率是普朗克常量h与电子电量e的比值

C.入射光的频率为2时,产生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入射光的频率为时,产生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答案】C

【解析】A、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照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故A错误;

B、由最大初动能公式知可知图像的斜率表示了普朗克常量h,故B错误;

C、当最大初动能等于零时,入射光的频率为,所以金属的逸出功,在结合图像知,当入射光的频率等于2时由最大初动能公式知产生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故C正确;

D、当入射光的频率为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

故选C

10.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4s末物体的速率变为0,选向上为正方向,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A.在A点上方15m处,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在A点上方75m处,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C.小球在前2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0m/s,方向向上

D.小球在前6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下

【答案】C

【解析】小球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由得

小球竖直上抛的高度等于解得:

AB、当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反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B错;

.................................

D、小球在前6s内的位移为,所以平均速度为,方向向上,故D错;

故选C

11.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大小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图中A、K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b、c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K间的电压U,得到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

A.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更强些

B.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更弱些

C.单色光b的频率小于a的频率

D.改变电源的极性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

【答案】A

【解析】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可知,ac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b光的截止频率,根据eU截=mvm2=hγ-W,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a光、c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当a、c光照射该光电管,因频率相同,则a光对应的光电流大,因此a光子数多,那么a光的强度较强,故A正确,BC错误;若改变电源的极性,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但电流大小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eU截=mvm2=hγ-W,同时理解光电流的大小与光强有关.

12.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某金属逸出功为12.0eV.若大量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低能级,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多可能产生6条光谱线

B.可以产生二条在可见光区的光谱线

C.若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基态,辐射出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D.若大量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低能级,则会有3种光子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D

【解析】AB、从n=4能级向下跃迁最多可辐射出中光谱线,得到的光子能量分别为12.75eV、12.09eV、10.2eV、2.55eV、1.89eV、0.66eV,所以有两条在可见光区内,故AB正确;

C、若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基态辐射出的能量为12.75eV大于金属的逸出功12.0eV,所以能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

D、若大量氢原子从激发态n=4跃迁到低能级,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2.75eV、12.09eV、10.2eV、2.55eV、1.89eV、0.66eV,而金属的逸出功为12.0eV,所以会有2种光子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点睛:

根据能级的跃迁满足,结合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进行分析求解.

13.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a衰变后变为钍核,核反应方程式为. 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作出如图所示运动径迹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1是α粒子的径迹, 2是钍核的径迹

B.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

C.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

D.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答案】B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为正电,根据左手定则,为两个外切圆。

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则q越大,则轨道半径越小,故大圆是α粒子的径迹,小圆是钍核的径迹,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知道在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并且根据在磁场中运动解得各自的半径,则可以找到符合题意的轨迹图。

14.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

铀核()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5,n=4

B.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小

C.铀核()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D.在α、β、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发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

235=207+4m

92=82+2m-n

解得:

m=7,n=4,故A错;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所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