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727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docx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

第十七章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

第一节胃酸分泌功能检查及护理

胃酸分泌功能检查就是收集患者空腹使用刺激剂后的胃酸标本,测定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液PH,以评价胃粘膜分泌功能。

检查项目包括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O)与高峰胃酸排泌量(PAO)。

适应证

(1)辅助诊断促胃液素瘤、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

(2)胃大部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前,估计手术预期效果,或者就是术后判定迷走神经切除就是否完全。

(3)制酸剂、抗胃液素等药物疗效评价。

禁忌证

(1)食管肿瘤、食管狭窄或重度静脉曲张者。

(2)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不足2周者。

(3)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发作者。

(4)鼻咽部有急性感染者。

操作前准备

(1)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意义,减少其顾虑与不安,以取得患者配合。

(2)抽胃液前24—48小时停用一切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3)嘱患者检查前晚禁食,检查当天早晨空腹(禁饮禁食)。

(4)准备好胃管包、试管等检查所需物品。

操作过程及配合

1、胃管插入

(1)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胸前铺橡胶单、治疗巾。

嘱患者放松。

(2)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就是否通畅,测量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

将胃管涂以液状石蜡,左手垫无菌纱布持胃管,右手夹胃管前端送入口腔(或一侧鼻腔内)内,当插入至约15CM处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即将胃管插入食管。

(3)当胃管插入至50CM(经口腔插入)或55CM(经鼻腔插入)标记处时,胃管末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以保证胃管就是否在胃腔内。

若未能抽出胃液,可通过改变胃管插入深度、患者体位后再予以抽吸。

如抽出胃液,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者面部。

2、胃液留取

(1)将空腹胃液全部抽出,标记为”0”,记录总量,取10ML送检,以测定总酸度

(2)继续抽吸一小时胃液量,测定BAO。

(3)给予五肽促胃液素6μg/㎏肌内注射,然后每隔15分钟抽胃液一次,每次各抽10ML送检,标记标本号数及次数。

如此抽吸胃液标本4次,以测定刺激后的MAO与PAO

操作后护理

(1)抽胃液完毕后协助患者漱口、洗脸,并嘱患者卧床休息。

不就是缓解后可进食。

(2)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相应处理。

结果分析

以30—50mmHg负压次持续抽吸一小时所得的胃液总量即基础胃液量,正常值为10—100ml。

总酸度为10—15U,游离酸度为0---30U、试验后的胃液总量50—100ml,总酸度为40—60U,游离酸度为20—40U。

正常胃液pH在1、3—1、8之间。

BAO为3、9±1、98mmol/h(一般不超过5mmol/h);MAO为3—23mmol/h,女性稍低;PAO为20、26±8、77mmol/h、

第二节十二指肠引流及护理

十二指肠引流术(DD)就是经十二指肠引流管将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引出体外的检查方法,以协助诊断肝、胆、胰系统疾病,并可判断胆系运动功能。

适应证

(1)疑有胆道感染、结石、肿瘤及梗阻者。

(2)疑有肝胆寄生虫病者,如胆道蛔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等。

(3)疑有胰腺病变者。

禁忌证

(1)食管肿瘤、食管狭窄或重度静脉曲张者。

(2)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主动脉瘤及晚期妊娠者。

(3)胆囊炎、胰腺炎的急性期。

(4)溃疡病出血止血未满2周者(为相对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1)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意义,减少其顾虑与不安,以取得患者配合。

(2)检查前禁饮食12小时,检查晨空腹。

(3)准备无菌十二指肠引流包、标本瓶、无菌手套等检查所需物品。

操作过程及配合

(1)给患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朵贝液漱口,胸前铺橡胶单、治疗巾。

(2)检查十二指肠引流管就是否通畅、完好,标记就是否清楚。

(3)用液状石蜡润滑引流管前端,左手以无菌纱布托引流管,右手将管从患者口腔缓缓插入50—55cm,到达胃内。

当证实引流管确在胃腔后,抽出全部胃内容物,继之注入生理盐水50ml,使弯曲的引流管伸直。

(4)嘱患者放松,取右侧卧位,并用枕垫高臀部,每隔1—2分钟将引流管往下送入约1cm。

经30—60分钟后可达十二指肠内。

送管速度不可过快,以避免管端在胃内迂回。

(5)当引流管第二标记线(55cm)到达门牙后,继续下送时要经常抽取少量液体,根据抽出液的性质判断胃管末端的位置。

如抽出液呈现淡黄色、较清澈、粘稠,经粉红试纸测试呈红色时,表示胃管末端已经进入十二指肠内。

若抽出液呈黄色则引流管仍盘于胃内,可往外拔出少许后在如前法缓慢送入。

如油门括约肌痉挛致使引流管不能通过,可予以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在X线下观察金属管头位置,在透视下自腹外推压金属头使其进入十二指肠。

(6)确认引流管进入十二指肠后(75cm),即用胶布将引流管固定于面部,管外末端置于床面水平一下,液体自然流出,此系十二指肠液。

留取十二指肠液10ml,并标志为“D管“。

继续引流到十二指肠液溜尽为止,以免残存的胰酶分解、破坏以后采集的胆汁容物。

(7)十二指肠液引流完毕,将50ml预温的33%硫酸镁溶液至引流管仲缓慢注入,致使胆道口括约肌松弛。

用血管钳关闭引流管外口,5—10分钟松开止血钳,液体可自行缓慢流出。

将硫酸镁溶液弃出,开始流出经黄色液体自胆总管,留取标本10ml标记为“A管“;继之流出来自胆囊的较粘稠的棕色、棕褐色液体30—75ml,留取标本并标记为’”B管”最后流出来自肝内胆管的稀薄、淡黄色的胆汁,留取标本标记为”C管“。

应将三瓶标本及时送检。

(8)需做细菌培养时,分别准备标有D、A、B、C的无菌培养瓶4个,以无菌操作方法留取D、A、B、C胆汁各1ml及时送检。

(9)若为肿瘤患者需进行脱细胞检查时,应冷却标本,然后送检。

(10)当注入硫酸镁后无胆汁流出时,可再注入50ml。

若仍无胆汁流出,提示胆道痉挛或梗阻。

如引流管在三小时内仍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应停做或改期再做此检查。

操作后护理

(1)拔管后,协助患者漱口、洗脸。

如有不适者应暂禁食,待不适缓解后再进食。

(2)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现象。

一旦发现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第三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及护理

上消化道内经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场的检查,就是应用广、进展快的内镜检查,又称为胃镜检查。

通过此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或肿瘤等的部位、性质、大小及范围并可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适应证

胃镜检查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一般来说所有诊断不明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疾病,均可进行此项检查。

主要适应证如下:

(1)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但原因不明者。

(2)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者。

(3)疑有上消化道肿瘤,但就是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者。

(4)需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胃手术后及药物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等。

(5)需做内镜治疗,如摘取异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结扎、食管狭窄扩张治疗等患者。

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呼吸衰竭等。

(2)各种原因所致昏迷、休克等危机状态。

(3)急性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及腐蚀性食管炎的急性期。

(4)神志不清及精神失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严重咽喉部疾病、主动脉瘤及严重的颈胸段脊柱畸形等患者。

(6)急性传染性肝炎、胃肠道传染病患者一般暂缓检查。

(7)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或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应有特殊的消毒措施。

操作前准备

(1)向患者仔细介绍检查的目的、方法、如何配合以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之主动配合。

(2)仔细询问病史与进行体格检查,以排除检查禁忌证。

检测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对阳性者用专门胃镜检查。

(3)检查前禁食8小时。

若为胃排空延缓者,需禁食更长时间。

有油门梗阻者需先洗胃后在检查。

(4)如患者过度紧张,可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为减少胃蠕动或胃液分泌,可于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山莨菪碱10mg或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

(5)用物准备:

胃镜检查仪;喉部麻醉喷雾器、无菌注射及针头;2%利多卡因、地西泮、肾上腺素等药物;其她用物如牙垫、润滑剂、纱布、无菌手套、弯盘、酒精棉球、甲醛固定液标本瓶等。

操作过程及配合

(1)检查前5--10分钟有2%利多卡因行喉部喷雾2—3次。

(2)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头垫低枕致使颈部放松,松开衣领口及腰带。

患者头边置弯盘,嘱患者咬紧牙垫。

(3)胃镜插入的方法有单人法与双人法。

①单人法:

操作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作部右手执镜端约20cm处,直视下经咬口插入口腔,缓缓沿舌背、咽喉壁向下推进至环状软骨水平时,可见食管上口,并将胃镜轻轻插入。

②双人法:

助手站于操作者右后方,右手持操作部,左手托着镜身。

操作者右手执镜端约20cm处,左手示指、中指夹住镜端,右手顺前方插入,当进境前端达环状软骨水平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即可通过环咽肌进入食管。

当胃镜进入胃腔内时,要适量注气,以使胃腔张开至视野清晰为止

(4)检查中应配合操作者将内镜从患者口腔缓缓插入。

插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保持患者的头部位置不动。

当胃镜插入15cm到达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但不可将唾液咽下以免引起呛咳,让唾液流入弯盘或用吸管吸出。

如患者出现恶心不适,可适当给予缓解、安慰工作,并嘱患者深呼吸、肌肉放松。

若恶心较重,可能就是麻醉不足所致,可重新麻醉。

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等变化。

由于插镜刺激迷走神经,患者可能发生心跳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检查并积极进行抢救。

(5)配合操作者处理插镜过程中可能遇到过的问题:

①若将镜头送入气管,操作者可瞧到环形气管壁,且患者有明显呛咳,此时应立即将内镜退出、重新进镜。

②若镜头在咽喉部打弯,患者会出现明显疼痛不适。

操作者瞧到镜身,应把角度钮放松,慢慢将内镜退出后重新插入。

③插镜困难可能就是由于未对准食管入口或者食管入口处的环咽肌痉挛等原因,切不可强行用力。

必要时在镇静药物的辅助下再次试管。

④若镜面被粘液、血迹、食物遮挡时,可注水冲洗。

(6)检查完毕退出内镜时尽量抽气,以防患者发生腹胀,并手持纱布将镜身粘附的黏液、血迹擦净。

操作后护理

(1)术后因患者咽部麻醉作用尚未消退,嘱其不要下咽唾液,以免呛咳。

麻醉作用消失后,方可先引少量水,如无呛咳者可进饮食。

当天饮食以流质、半流质(具体视患者病情而定),行活检的患者应进食温凉饮食。

(2)检查后少数患者可出现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嘱患者勿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部粘膜。

若病人出现腹痛、腹胀,可进行按摩以促进排气。

检查后数天内应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一旦发生应积极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3)按有关规定清洁、消毒内镜及有关机械,妥善保管,壁面交叉感染。

第四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主要包括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内镜食管静脉套扎术(EVL)。

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急性出血与预防再出血,内经食管静脉套扎术则主要适合于中度与重度静脉曲张的患者,与硬化剂治疗联合应用时可以提高疗效。

适应证

(1)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止血无效者。

(2)既往曾接受断流术、分流术、脾切除后再出血者。

(3)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血管加压素或生长抑素暂时止血后数小时的患者。

(4)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有出血史、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5)拟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术前行EVS。

(6)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择期治疗。

禁忌证

(1)心、脑、肺、肾严重功能不全者。

(2)严重出血、出血性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