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7242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内科及其疾病.docx

心内科及其疾病

心内科及其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

概述: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

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症状:

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

起病多缓慢,最初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代偿而无自觉不适。

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步出现,这一时期有时可达10年以上。

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为最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急,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气急。

由于心排血量低,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得第三音或第四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

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

血压多数正常,但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

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

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二脉基底部可有罗音。

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胸水和腹水在晚期患者中不少见。

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为首见或主要的表现,并有多种心律失常合并存在而构成比较复杂的心律,可以反复发生,有时甚顽固。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窦房阻滞或暂停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成为致死原因之一,此外,尚可有脑、肾、肺等处的栓塞。

检查:

1.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左室舒张期末内径≥2.7cm/m2,心脏可呈球型。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4.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遗传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等才可诊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有条件者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如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作为本病的辅助诊断。

临床上难与冠心病鉴别者需作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

1.休息及避免劳累必须十分强调,如有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者更应注意,宜长期休息,以免病情恶化。

  2.有心力衰竭者治疗原则与一般心力衰竭相同,采用强心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由于心肌损坏较广泛,洋地黄类、利尿药有益,在低肾小球滤过时,氢氯噻嗪可能失效,此时,需用袢利尿药,如:

呋塞米。

扩血管药,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有用,用时须从小剂量开始,注意避免低血压。

  近年来发现本病有心力衰竭时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其机制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β受体密度下调,在本病中其程度大于心肌梗塞后,用β受体阻滞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的有害作用被去除,心肌内β受体密度上调,已知有β1好,起始用极小剂,然后缓慢加大剂量,此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

  3.有心律失常,尤其在症状者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学方法治疗,对快速室性心律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有猝死危险者治疗应积极。

  4.对预防栓塞性并发症可用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

  5.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环化腺苷酸、辅酶Q10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6.对长期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作心脏移植,术后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免疫抑制,纠正排斥,1年后生存率可达85%以上。

预防:

对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应保持良好心境,避免劳累,补充营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绝烟酒,定期到医院复查,保护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出现心慌、气促、胸闷不适、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女性患者不宜妊娠。

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应予较长时间的休息,低盐饮食。

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大汗淋漓,可能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向医疗急救中心打电话求助或以最安全、平稳、快速的交通工具送往附近医院。

  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扩张型心肌病加重的最常见原因,因此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格外重要。

连日阴雨,体感湿冷,更需适时防寒保暖。

平时要做到劳逸结合,充分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恢复。

长期饮酒者须戒酒,治疗恢复后如再饮酒,复发后则更难治疗。

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除了合理限制活动外,还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低盐饮食的标准是控制每天的食盐量在5克以下,病情严重者控制在每天1克以下。

  本病原因未明,活动期主要包括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缓解期(无活动性气急)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为主,可采用荣心丸、参桂胶囊结合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心肌营养药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在心肌病的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

但是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饮食配合药物治疗,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才能达到做好。

  心肌病饮食原则是:

采用低热量饮食,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少量多餐,每餐不可太饱,晚餐应尽量少吃;应补充蛋白质,膳食宜平衡、清淡和富有营养;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

  除此之外,还应给予病人精神支持、治疗和护理,病人活动耐力逐渐增加,生活能够自理;病人能够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和预防危险因素的方法,避免栓塞、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能认识到治疗的作用,积极配合治疗。

图片:

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

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

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

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症状:

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室性心动过速

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4.基础心脏病的体征。

检查:

(一)病史、症状:

室速多突然发作,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

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

  

(二)体检发现:

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

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可记录到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发作不频繁或发作较短暂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心脏超声能明确心脏基础疾病。

  ①心室率常在150—250次/min之间,QRS波宽大畸形,时限增宽,  ②T波方向余QRS无波主波相反,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

  ③Q—T间期多正常,可伴有Q—T间期延长,多见于多形室速,  ④信访率较心室率缓慢,有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受,但有时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差异传导的鉴别,比较困难,必须综合临床病史,体检、心电图、对治疗措施的反应等仔细加以区别。

  (四)心电生理检查:

心电生理检查对确立室速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若能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到希氏束波(H),通过分析希氏束波开始至心室波(V)开始的间期(HV间期),有助于室上速与室速的鉴别。

室上速的HV间期应大于或等于窦性心律时的HV间期,室速的HV间期小于窦性HV间期或为负值(因心室冲动通过希氏束-普肯耶系统逆传)。

由于导管位置不当或希氏束波被心室波掩盖,则无法测定HV间期。

心动过速发作期间,施行心房超速起搏,如果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QRS波群的频率相应增加,且形态变为正常,说明原有的心动过速为室速。

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有两个方面,即终止室速的发作及预防复发。

首要问题是决定应对哪些病人给予治疗。

除了β阻滞剂外,目前尚未能证实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况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亦会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因此,对于室速的治疗,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及晕厥发作,无需进行治疗;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药物治疗:

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②普鲁卡因酰胺50~100n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1次,1小时内总量可达1g,维持剂量2~5mg/min;③溴苄胺5mg/kg10分钟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2mg/min;④乙胺碘呋酮150mg静脉注射;⑤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⑥如心电图示室速由R-on-ST段性性室早引起可先用异搏定5~10mg静脉注射;⑦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可选用苯妥英钠和钾盐治疗;⑧如系青壮年无明显原因,常以活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可获得明显疗效。

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害,尤其是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不宜选用。

  直流电复律:

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给予直流电复律,多数情况下可使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终止。

在室性心动过速伴有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应该作为首选措施。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成功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消融治疗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如特发性左心室或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有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率在90~95%以上。

  体内埋藏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

ICD是埋藏在体内可以自动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而用电除颤等方法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装置,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有猝死高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者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病人的预后,尤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明显心功能不全的病人,ICD治疗的病人获益更大。

  对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者,如为先天性因素,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禁忌Ia、Ic及Ⅲ类药物何以丙基肾上腺素。

而后天性因素所致者,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试用利多卡因。

预防:

对确诊患者,应保持良好心境,避免劳累,补充营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绝烟酒,定期到医院复查,保护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出现心慌、气促、胸闷不适、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女性患者不宜妊娠。

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应予较长时间的休息,低盐饮食。

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大汗淋漓,可能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向医疗急救中心打电话求助或以最安全、平稳、快速的交通工具送往附近医院。

  平时要做到劳逸结合,充分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

长期饮酒者须戒酒,治疗恢复后如再饮酒,复发后则更难治疗。

注意事项:

预防复发的首要步骤为去除病因,如治疗心肌缺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低血压、低血钾,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的次数。

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过于缓慢,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工心脏起搏。

考虑药物长期治疗的毒副作用,如心室晚电位阴性,非持续的或程控刺激不能诱发持续室速,不一定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如心室晚电位阳性、持续反复的发作或程控刺激可诱发室速,病人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有相当的危险性,需要用药预防。

药物的选择最好通过电生理检查来筛选。

QT间期延长的病人优先选用IB类药,如美西律。

普罗帕酮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亦可优先选用。

胺碘酮亦十分有效,但长期应用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β-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对预防心梗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

维拉帕米对大多数室速无预防效果,但可应用于“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病人,此类病人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有电轴左偏。

单一药物无效时,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各自用量均可减少。

图片:

预激综合征

概述: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或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

预激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诊断主要靠心电图。

症状:

单纯预激并无症状。

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

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

心室率极快如300次/min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数心室激动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

检查:

心电图表现:

  各旁路引起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一)房室旁道①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大多为0.10秒;②QRS时限延长达0.11秒以上;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所谓预激④继发性ST-T波改变。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

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肌。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二)房结、房希旁道PR间期少于0.12秒,大多在0.10秒;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

这种心电图表现又称为短PR、正常QRS综合征或L、G、L(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

(三)结室、束室连接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有预激波。

  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预激表现大多消失,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发房扑或房颤时,QRS保持预激特征的不少见,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畸形宽大的房扑或房颤;心室率大多超过200次/min,甚至可达300次/min。

房扑时可呈1:

1房室传导,并可能辨认房扑波。

房颤时心室律不规则,长间歇之后可见到个别QRS波群形态正常(可能为旁路不应期延长,房室结内隐匿传导作用消失后,冲动全部或大部经房室结传导所致),并可能辨认房颤波。

心室率极快时,还可伴有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

治疗:

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

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

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

药物不能控制、电生理检查确定旁路不应期短或旁路不应期于快速心房调搏时间缩短、或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达200次/min左右者,有定位后用电、射频、激光或冷冻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征。

预防:

预激综合症是一个先天性的疾病,就是说你的心脏的传导出了一点问题,但不是很严重的问题,首先你不要紧张。

你现在的情况是偶发的心动过速,所以还没有必要药物治疗,平时生活中也就是注意不要过份的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一般来说也没有过份的要求。

减肥药物主要是针对人了物质吸收和血脂代谢,对你的疾病没有很大的影响,你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应用。

这种疾病现在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治愈,那就是消融治疗,也没有很大的危险,不过现在你还不是最佳的时间,这只要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心动过速经常发作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不过现在还不是那个阶段,一般来说没有生命危险。

注意事项:

预激综合症是一个先天性的疾病,就是说你的心脏的传导出了一点问题,但不是很严重的问题,首先你不要紧张。

你现在的情况是偶发的心动过速,所以还没有必要药物治疗,平时生活中也就是注意不要过份的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一般来说也没有过份的要求。

减肥药物主要是针对人了物质吸收和血脂代谢,对你的疾病没有很大的影响,你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应用。

这种疾病现在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治愈,那就是消融治疗,也没有很大的危险,不过现在你还不是最佳的时间,这只要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心动过速经常发作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不过现在还不是那个阶段,一般来说没有生命危险。

图片:

室间隔缺损

概述: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

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约为先心病总数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

缺损在0.1-3cm间,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氏病。

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

缺损小者以右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症状:

缺损小,可无症状。

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

有心悸气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

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检查:

X线检查:

中度以上缺损心影轻度到中度扩大,左心缘向左向下延长,肺动脉圆锥隆出,主动脉脉结变小,肺门充血。

重度阻塞性肺动脉高压心影扩大反而不显著,右肺动脉粗大,远端突变小,分支呈鼠尾状,肺野外周纹理稀疏。

  心脏检查:

心前区常有轻度隆起。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能扪及收缩期震颤,并听到Ⅲ一Ⅳ级全收缩期杂音;高位漏斗部缺损则震颤和杂音位于第2肋间。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分流量大者,心尖部尚可听到柔和的功能性舒张中期杂音。

肺动脉高压导致分流量减少的病例,收缩期杂音逐步减轻,甚至消失,而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则明显亢进、分裂,并可伴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检查:

缺损小示正常或电轴左偏。

缺损较大,随分流量和肺动脉压力增大而左心室高电压、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

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则示右心肥大或伴劳损。

 一、X线:

缺损小者心影多无改变。

缺损中度大时,心影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右心室为主。

缺损大者,左、右心室均增大,肺动脉干凸出,肺血管影增强,严重肺动脉高压时,肺野外侧带反而清晰。

  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左、右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回音有连续中断,多普勒超声:

由缺损右室面向缺孔和左室面追踪可深测到最大湍流。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水平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0.9%容积以上,偶尔导管可通过缺损到达左心室。

依分流量的多少,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疗:

内科治疗:

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直视下行缺损修补术,缺损小,X-线与心电图正常者不需手术,若有/或无肺动脉高压,以左至右分流为主,手术效果最佳,以4-10岁为宜,若症状出现早或有心力衰竭,也可在婴幼儿期手术,显著肺动脉高压,有双向或右至左分流为主者,不宜手术。

预防: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心室间隔缺损患者缺损不大者预后良好,其自然寿命甚至可达70岁以上;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岁以前自行关闭。

缺损大者1~2岁时即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者预后差。

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和正常人无异的效果。

注意事项:

◆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

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室内空气要流通。

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

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

进食避免过饱。

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

  ◆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保持大便通畅。

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

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进增减衣服。

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图片:

心脏瓣膜性疾病

概述:

 心脏瓣膜疾病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脏疾患,其中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是最为常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

这些瓣膜病变不但危害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需要全社会人群不断重视和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先从心脏的结构谈起。

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

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帮助血流单方向运动。

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这些瓣膜如果出现了病变,就会影响血流的运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

症状:

从临床表现来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最容易出现活动后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窘迫(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夜间频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

  部分患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人群)会在胸闷、憋喘的同时伴有呼吸道出血,轻者痰中伴有血丝,重者一次性咯出大量鲜血。

此外,长时间的肺部淤血可导致患者频繁罹患支气管炎,特别在冬季尤为高发。

  而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常常会感到在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日益频繁。

  另外,部分人群虽无上述典型表现,但如果近期出现心悸、存在既往血栓栓塞、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病史,也为诊断瓣膜性心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不应予以忽视。

检查:

主要包括X线检查、心脏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治疗:

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