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691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教学技巧集.docx

化学教学技巧集

化学教学技巧集

之二:

巧解化学式计算难题的几种方法

    在化学中考及竞赛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这些试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答题的“拦路虎”。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几种对付这一“拦路虎”的方法。

一、观察法

例1.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分析:

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的观察可以看出,三种化合物中Cu、S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

1,质量比固定为2:

1(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硫的两倍)。

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x,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2x=1-3x。

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二、整体法

例2.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      。

    分析:

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

根据Mg、S质量比为24:

32以及硫的质量分数为a%,可得出混合物中Mg(Na、H)的质量分数为3a/4%,氧的质量分数为1-a%-3a/4%=1-1.75a%。

三、转化法

例3.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

8,

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

A. 9:

20:

5  B.9:

20:

33  C.2:

5:

3  D.5:

6:

3

分析  本题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

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

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

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

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

8,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

8/16=3:

4。

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通过对FeO、Fe2O3组成特点的分析又可得出,FeO、Fe2O3必须按分子数1:

1的比例混合,才能保证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从而得到混合物中三种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任意数,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56+16):

(56×2+16×3):

任意值=9:

20:

任意值,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B。

四、变式法

例4.CH3OH、C2H5OH、C4H10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

碳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

本题的隐含条件必须通过对化学式进行变式的方法,才能挖掘出来。

混合物中三种成分化学式的变式结果分别是:

CH2·H2O、(CH2)2·H2O、(CH2)4·H2O,由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可得出混合物中“H2O”的质量分数为9y/8,“CH2”的质量分数为(1-9y/8),将(1-9y/8)乘以C在“CH2”中的质量分数,便可得到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1-9y/8)×12/14。

五、化合价法则法

例5.Na2S、NaBr的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37%,求Br的质量分数?

分析:

该题的解答用上述几种方法均难奏效,将混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利用起来,然后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规律(化合价法则)去列式求解不失为一种巧妙方法。

首先,设混合物的相对质量为100,Br的相对质量为x,则混合物中Na的相对质量为37,硫的相对质量为(100–x-37),从而得出Na、S、Br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分别为:

37/23、(100-x-37)/32、x/80;接着,利用化合价法则列出方程----37×1/23+(100-x-37)×(-2)/32+x(-1)×/80=0;最后,解此方程求出x的值为46.6克,得出混合物中Br的质量分数为46.6%。

之三:

怎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汉语中词与句的关系,因此化学式尤其是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初中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

要熟练而准确地书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原子团)相互化合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性质,因此,熟悉化

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必要条件。

我们可以先将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编成下列韵语:

-1氢硝根和氯;-2氧和碳硫根;+1铵钾钠银氢;+2钙镁钡铜锌(注:

“氢硝根”是指氢氧根和硝酸根;“碳硫根”是指碳酸根和硫酸根)。

然后,用口念韵语、手写符号相结合的方法,手、口、脑并用,使常见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数值深深印记在脑海中,为运用时快速提取这部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每一类化合物都有其相应的组成特点。

“某化某”类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如,氯化钾(KCl),硫化氢(H2S),氧化镁(MgO);“氢氧化某”类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某酸”类化合物由氢和酸根组成,如,硫酸(H2SO4),碳酸(H2CO3);“某酸某”类化合物一般由金属和酸根组成,如,硫酸锌(ZnSO4),碳酸钙(CaCO3)。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根据化合物的名称对其进行归类,然后根据其组成特点和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去书写化学式,谨防将KCl(某化某)写成KClO3(某酸某)一类错误的发生。

三、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步骤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

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

归类:

根据化合物的名称,确定化合物所属类别;定序:

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原子团,按照“正左负右”(显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的原则写出;标价:

在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相应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到达熟练程度之后,可将这一过程改为在头脑中回忆化合价);交叉:

将正价一方的化合价数值写在负价一方的右下角,将负价一方的化合价数值写在正价一方的右下角;约简:

交叉后所得的右下角的两数字间,如有公约数,通常要进行约简,使右下角两数字之间的比值成为最简比。

四、熟悉化学式书写常见的题型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题型较多,但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型,即根据化合物的名称直接写出化学式。

例1.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

分析  硫酸铝属“某酸某”类化合物,其化学式由Al和SO4组成,由于Al

显+3价,SO4显-2价,因此,硫酸铝的化学式应为Al2(SO4)3。

2.推理型,即根据原子结构推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2.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2Y    B.X2Y3    C.XY2    D.XY

分析  元素X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X常见的化合价为+3价,元素Y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较容易得到两个电子,Y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

因此,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X2Y3,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3.计算型,即借助原子个数、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计算得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3.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是(    )

A.N2O    B.NO    C.NO2    D.N2O3

分析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根据这一规律,先算出反应物中Cu、H、N、O四种原子的数目(3Cu、8H、8N、24O),然后算出生成物中已知的Cu、H、N、O四种原子的数目(3Cu、8H、6N、22O),最后推出一个X分子中含一个N、一个O,X的化学式为NO,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

例4.X、Y两元素中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

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

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2    B.X2Y3    C.X3Y4    D.X2Y

分析  通过读题不难发现,该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求算化合物中X、Y两种原子的个数比。

由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思路可知,化合物中两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借助这种联系,可算出两种原子的个数比。

设X、Y组成的化学式为XaYb,则a、b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7×a:

2×b=21:

8,a:

b=3:

4,从而得出X、Y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之四:

几种趣记化学知识的方法

运用某些方法变化学知识的枯燥记忆为趣味记忆,是激发记忆兴趣、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下面介绍几种趣记化学知识的方法。

一、谐音记忆法。

1.等质量的Mg、Fe、Zn、Na、Al与足量的稀硫酸(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l、Mg、Na、Fe、Zn,这一顺序可借助下列一句话的谐音去加以记忆:

旅(铝)美(镁)哪(钠)能铁心(锌)。

    2.相同质量的几种碳酸盐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MgCO3、CaCO3、Na2CO3、K2CO3。

下面这一句话中某些字的谐音能帮助同学们记住这一顺序:

美(镁)丽的外表掩盖(钙)了那(钠)颗虚假(钾)的心。

二、类比记忆法。

1.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记忆上述“三个不变”时,将此与同学们调座位加以类比,可增强记忆的趣味性:

在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型——男生、女生不变(与原子的种类不变对应);人数不变(与原子数目不变对应);每人的体重不变(与原子质量不变对应)。

    2.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划分的依据是: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分标准是:

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相对多少。

由于两者的认识角度不同,所以彼此间存在着“不一定”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这一关系可通过下列类比去加以记忆:

吃饱了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

二、韵语记忆法。

1.氢气还原氧化铜主要操作有:

通入氢气排尽试管里的空气;给试管内的氧化铜加热;待试管内黑色的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时,移走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上述顺序可用下列韵语去加以记忆:

轻风吹拂水晶房,房内包公喜洋洋;

忽然房下起烈火,烤得包公无处藏;

包公不堪炎热苦,摇身一变成云长;

云长急令退烈火,轻风不倦吹暖房。

2.尽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内涵上有差异,但由于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因此,它们在外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Zn+H2SO4=ZnSO4+H2↑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将在高中化学中学到);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上述关系可借助下列韵语去进行记忆:

化合氧还有牵连;分解氧还缠绵绵;

置换定穿氧还衣;复分解氧还不投机。

之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三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

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

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

“参加”一词的含义是:

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

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

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

“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