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61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doc

目录

一、学院概况 3

二、建设基础 3

(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 3

(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 5

(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5

(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6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 6

(六)“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7

(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7

三、建设内容 8

(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8

(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模 11

(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17

附件一:

重点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 23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23

(二)数控技术专业 24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26

(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28

(五)光电子技术专业 30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3

(七)电子商务专业 35

(八)空中乘务专业 37

附件二:

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 39

(一)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各专业课程设置 39

(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安排 42

附件三:

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44

(一)我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况 44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46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48

(四)加强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65

(五)加强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的建设 71

附件四: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76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76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开发思路 83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85

四、建设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 108

五、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114

附件五: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118

附件六: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119

123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一、学院概况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7年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12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校园占地面积1610亩,建筑面积51.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3亿元;教师总数1228人,其中专任教师819人,兼职教师287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4人;14个系、57个专业;在校生数17364人;年办学收入1.2亿元;教学设备值9708.69万元;实训中心37个、实验室162个、校外实训基地183个;图书馆纸质藏书65.5万册、电子藏书40万册。

目前已具备了容纳在校生20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6000-7000名高技能人才、年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的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基础

(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

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

湖北省是我国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定了4个目标: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

以培育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食品和纺织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现代制造、网络通信、纺织、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和航空服务等行业将会有大的发展。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百亿产业”,分别是光通信、移动通信、半导体、消费电子、激光、创意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逐渐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制造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以富士康、中芯国际、美国IBM等为代表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落户“武汉·中国光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近50家。

这些企业入驻后,每年带来人才需求(指“十一五”期间)年均20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高技能人才。

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院实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产业依托,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

多年来,学院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和学院所在区域的产业特征,利用校企相依、产学相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职业院校专业布局适应面广的优势,灵活调整和设置光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

目前,学院已开设专业57个,有国家精品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已经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学院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的合作机制,根据东湖开发区及光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华中数控、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武汉联合药业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学院已为周边企业培养4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开发区及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利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建筑、旅游等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己累计为省内外培训职教师资2000余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均10000人次以上。

(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成立了继续教育管理处、校企合作管理处等机构,大力推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建立起了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为葛洲坝集团、平顶山煤矿、海南三亚机场、深圳热工仪表等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2001年,以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标志,正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在一系列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

目前全院14个系有20多个专业实行了“订单式”培养。

2005年,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牵头,联合全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和湖北旅游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为产学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

课程改革方面坚持做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结合。

按照“一教双证”的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大力推进“综合课程”与“双证课程”的开发。

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探索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主体,开发了一批体现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方面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思路,实施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较有代表性的有产品教学、单元教学、工作室教学、顶岗实习教学、项目教学等。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原则,努力推进真实生产和仿真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网络。

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光电子技术中心等37个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含162个实验实训室);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包括富士康、华为、海尔等行业领先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180多个校外实习和就业基地;并与海尔集团等企业共建了“海尔培训中心、华中数控培训中心、激光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等共享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六)“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注重“双师”素质的培养与“双师”结构的优化。

包括积极从企业引进人才,输送骨干教师到企业培训,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派遣40余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学习、培训和讲学。

自2000年以来,学院新增专任教师近400人,其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110余人;获得硕(博)士学位的教师250余人;企业兼职教师达到2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逐年提高。

基本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

(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院于2003年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三级管理与三级督导相结合、教学实施与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学院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相融合,将学院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融合,将学院常规工作检查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相融合,将学院日常教学督导机构与ISO9000贯标管理机构相融合。

三、建设内容

(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校企合作总体目标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学院所处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乃至武汉市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两大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以此为基础,完善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打造中央财政支持的5个、地方财政支持的3个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

通过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内涵建设中突出存在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结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建设等问题。

2.推进校企合作具体内容

(1)专业建设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纺织技术、光电子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由地方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3个重点专业。

其中,数控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两个专业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二年制改革的典范;其余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六个专业,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

以紧密而稳定的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形成内联度、共享度高,适应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群;整合专业建设成果,形成8个专业包。

以此为基础,带动学院整体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课程设置

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的长效机制,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2门,其中,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27门、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10门(力争有3门左右能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开发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64门。

新编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特色的教材100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省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2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