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43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内厝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

(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审容膝之易安审:

⑵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

⑶此小大之辩也辩:

⑷寻蒙国恩寻:

⑸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

⑹幼稚盈室。

盈:

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舛:

⑻形影相吊吊: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馔(zhuàn)赍发(jī)踹开(chuài)茕茕孑立(qióng)

B、糍粑(zī)央浼(miǎn)叨陪鲤对(dāo)命运多舛(chuǎn)

C、潦水(lǎo)锱铢必较(zhīzhū)得鱼忘筌(quán)迤逦(yǐ)

D、岑寂(chén)一蹴而就(cù)接榫(shǔn)气息奄奄(yǎn)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园日涉以成趣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屈贾谊于长沙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之二虫又何知B.既自以心为形役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都督阎公之雅望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的微生物学研究方兴未艾,并率先在农业和医学领域获得突破。

B.两位著名演员同台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真是珠联璧合。

C.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自行离岗、不辞而别和久假不归的现象开始迅速蔓延,对车间生产冲击很大。

D.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一位中学生都责无旁贷。

6、对于古代称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令堂是对自己母亲的尊称。

B.明天我会到府上与您详细谈谈。

C.内子是男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每句1分,共10分)

7、悟已往之不谏,。

木欣欣以向荣,。

登东皋以舒啸,。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二)文言文阅读。

(20分)

选段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

选段

(二)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

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

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

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善说礼服。

征为博士、光禄大夫。

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

胜当乘舆前谏曰:

“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

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

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

乃召问胜,胜对言:

“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

”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

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

群臣大议廷中,皆曰:

“宣如诏书。

”胜曰:

“诏书不可用也。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霸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

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

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

下诏曰: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

”因大赦。

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

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

“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胜少孤,好学.。

孤:

幼而无父

B.会昭帝崩会:

恰逢

C.遣使者吊问吏民吊:

慰问

D.光让安世以为泄语让:

谦让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有学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⑥上知胜素直,谓曰:

“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A.②③⑥B.①②⑤C.④⑤⑥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学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分)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3分)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碧湘门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碧湘门:

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行(háng):

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的“沉”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

陈伯海曾提出:

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

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3、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

14、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的时代。

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是个文胜质的时期。

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唐诗内向,宋诗外向。

15、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

(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