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23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班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认识体积时,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现实生活情境引人,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体积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

11课时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你还认识哪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指出:

象讲台上的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是长方体。

指导学生观察第27页的插图。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面、棱、顶点

取出长方体教具和长方体框架,指导学生观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②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③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特征?

3、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长方形(特殊的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三、探索长方体的长、宽、高。

1、探索例1、例2。

观察长方体的棱,找出长度相等的棱,看看有几组相等的棱?

取一个物体观察。

2、小结:

长方体的上下面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长方体的长,宽是长方体的宽,另四条是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改变,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课堂练习

1、做一做。

2、指导学生取出一个长方体学具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并指给同桌看看。

自由交流自己认识物体的形状

 

观察第27页的插图

观察长方体教具和长方体框架

小组讨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征

小组代表汇报

观察长方体的棱,找出长度相等的棱

取出一个长方体学具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同桌合作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五1——3题;

教学反思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休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休的特征

教学准备

正方体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长方体的特征吗?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二、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课本第30页的正方体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二、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课本第30页的正方体特征。

2、小结: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正方形,每个面的大小都相等;

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

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异同点?

2、小组代表汇报。

四、课堂练习

1、取出一个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算出6个面的面积;

2、说说下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每个面的面积(单位:

厘米)

回顾长方体的特征

 

探究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代表汇报

计算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

交流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五4—8题;

教学反思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会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旧知识

1、请学生用身边的长方体,标出所有的长、宽、高的长度;

2、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

二、探索新课

1、猜猜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舒适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部分?

②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③探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④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用什么作单位?

3、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各计算方法: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棱长×棱长×6

5、探索例1

师: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什么条件?

从例1中找出所需的条件。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长宽高的数量,本题中的长0.7厘米;宽0.5厘米;高0.4厘米。

你打算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可以列式为:

(长×宽长×高宽×高)×2

(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三、课堂练习

1、什么叫做表面积?

2、课本第34页的做一做;

3、看图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单位:

厘米)

标出所有的长、宽、高的长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部分?

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探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用什么作单位

小组代表汇报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长宽高的数量,本题中的长0.7厘米;宽0.5厘米;高0.4厘米

 

列式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练习六1—3题;

教学反思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旧知识

1、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右图六个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单位:

厘米)

3、情境导入

出示无盖正方体硬纸盒,问:

制作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

二、探索新知识

1、探索例2

审题

从例2中,你知道求的是正方体的什么部位吗?

怎样求正方体的这个部分?

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请学生把解题过程填入第35页的红线上;

同学互动:

请同桌互相检查解题过程,认为有错误的给予订正;

师生点评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可用3各级方法进行列式,最简的是:

一个面的面积×6,即6a2

2、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用材料制作的正方体表面积部分的物体。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2、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单位:

分米)

回顾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桌合作学习

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用材料制作的正方体表面积部分的物体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练习六4—6题;

教学反思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

学具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入: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

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举例说说那个物体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4)、比较:

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

谁的体积小?

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2、体积单位:

(1)、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

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

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哪个体积单位大?

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

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