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96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与企业文化.docx

国学与企业文化

国学与企业文化

怎样利用国学构建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21世纪是一个文化致胜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管理的时代。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标准,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务,末流的企业做制造。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只有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建设起创新的和谐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才有可能提高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为实现其目标的经营过程中,由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源泉。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

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

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

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

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

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主要成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使广大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从分析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1、企业文化的由来

企业文化于日本,形成于美国。

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

狄尔(TerrenceDeal)和麦肯锡谘询公司顾问爱伦。

甘乃迪(AllanKennedy)合着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诞生。

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学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了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

2、企业文化构成理论

a、精神文化层

企业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论理、企业道德等。

b、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

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

c、物质文化层

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

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

企业的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而企业的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三者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为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二、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因为那个时候我国企业开始了真正从垄断走向竞争。

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

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了。

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20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比较国外企业几十年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刚刚开始。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研究,致力于通过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预期效益,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a、企业文化建设重国外文化引进,轻本土文化挖掘

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任何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就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偏重于对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借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本企业优秀文化挖掘、提炼不够。

很多企业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文化,而脱离与本土企业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的有效融合,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困难重重。

b、企业文化引进过程重模式导入,轻实质运用

在对西方企业文化的引进过程中,中国企业往往只是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人致使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结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汲取国学精华构建企业文化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其涵盖范围很广,学科上分为诸多流派。

国学的概念虽然很广泛,但主要强调的是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这就是国学最核心的作用。

现代国学更是在其原本基础之上,与现代思想理念以及西方先进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对其辩证的分析和严格审慎的过滤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汲取国学文化精华,将优秀传统企业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文化相融合,促进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路径选择上,我们尝试从以下几点出发:

1、弘扬以人为本理念,重塑企业人本文化

国学文化中由孟子提出的“民为贵”为代表的“民本思想”,不仅是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今天企业人本管理模式的思想渊源。

坚持把人本思想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人为核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把人从经济人提升到社会人的层面,从满足人与社会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创建先进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2、推崇义利共生的价值理念,培育企业责任文化

国学文化中的“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等伦理价值观,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具有深刻的启示。

优秀企业的价值理念所恪守的原则是合法经营、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注重的是民众的利益、追求的是义利双全,它们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积极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

3、坚持诚信至上经营理念,塑造企业诚信文化

国学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敬业乐群”、“仁义诚信”等尚群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理念,经过改造熔铸到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可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还是一种诚信经济,企业只有坚持以诚信为本,提倡尊重、公平、守信、合作的经营理念,才能健康发展。

4、树立和谐共生理念,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国学文化中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都包涵了和谐共生的合作理念。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关注正确处理企业内外部关系,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与竞争者、与合作者、与社会的共赢,追求和谐共生,才能引领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海尔的企业文化

1984年,经青岛市经委批准,引进了德国利勃尔公司的冰箱技术,正式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幸运地搭上了当时轻工部定点冰箱厂的末班车。

而这个仅有800人的企业,却面临着147万元的亏损,青岛电冰箱总厂的职工笼罩在无赖与失望的气氛中。

但有一个人,他在困难的面前没有低下头,他以自己顽强地精神和独特地方式唤起了职工的希望,他就是厂长张瑞敏。

1985年的这一天,被每个海尔人深深地记着,在张瑞敏的主持下,76台存有严重质量问题的瑞雪牌电冰箱当众被无情地砸毁。

这一锤敲毁了劣质产品,更敲醒了海尔人的斗志,从此,海尔走上了勇于创新改革的发展之路。

海尔文化就在摸索中蕴育生长,大胆的尝试、坚定的信念、不断的思索,使海尔文化逐步形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也迎来了惊人的发展。

1988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的“琴岛——利勃海尔”牌BCD——212型电冰箱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1991年,由青岛冰柜总厂、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6年2月,海尔首次跨国经营,总裁张瑞敏成为中国第一位获“五星钻终身荣誉奖”的企业家,同年6月26日,海尔集团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成为亚洲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1998年12月,海尔集团工业销售收入达162亿元,比1997年增长50%。

海尔集团创业14年来保持了年平均82.8%的增长速度,居国内家电行业首位;1998年,集团总裁张瑞敏接受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成为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也被纳入哈佛教材案例库;1999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估中,“海尔”品牌以265亿元的价值,稳居全国家电之首;2000年5月19日,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列第七;2001年8月6日,《福布斯》全球白色家电排名,海尔雄居第六。

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价值,提升企业价值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海尔是在国内引入这个观念最早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并且在短短的十多年中急速地增强了企业的价值,走上成功的道路

浓缩经典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

海尔是中国的骄傲,是企业界学习的典范。

企业能不断地高速发展,必然有强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着它,而海尔人总结出的海尔文化则融会了海尔最经典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有些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强调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等能力,而海尔认为这些都属于核心技术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这些核心技术专长表现出来的,是分布在企业组织中的能量,赢得竞争能力的核心应该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核心价值观能力是这些能力中的第一重要元素,是核心能力的根源,在现实中,它又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表现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海尔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因为企业文化是能提供企业长期不断发展的最终核心能力,它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协调作用、维系作用、教化作用、优化作用和增誉作用。

这种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

海尔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和具体体现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和谐地贯彻到海尔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多年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形成了许多实用的新的理念及思路。

海尔的企业理念即思路是经营企业总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抽象的,其中主要包括:

1、海尔定律(斜坡球体论):

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

以这一理念为依据,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

2、80/20原则:

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80/20原则,即“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数”。

3、市场观念: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4、创名牌方面:

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国门之内无名牌。

5、质量观念:

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6、售后服务理念:

用户永远是对的。

7、海尔发展方向:

创中国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