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43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致使细胞衰老。

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攻击蛋白质降低某些酶的活性

B.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C.攻击磷脂直接导致中心体损伤

D.攻击生物膜引发新的自由基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DenhamHarman在1956年提出的,认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

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

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最为严重的是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引发雪崩式的反应。

对生物膜的损伤比较大。

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分子,引发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详解】根据前面分析中对自由基的产生和危害的介绍可知,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质,若该蛋白质属于酶,其活性则会降低,A正确;自由基也可能会攻击DNA,进而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自由基若攻击生物膜上组成成分磷脂,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些新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其他磷脂,进而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害极大,C错误,D正确。

【点睛】关键要熟悉自由基攻击生物分子:

一是攻击磷脂,产生新的自由基,引发雪崩式反应;二是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三是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2.给小鼠注射秋水仙素后,秋水仙素能够顺浓度梯度进入正常细胞,细胞内秋水仙素的含量升高;小鼠癌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MDR)能将该物质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出细胞外,使细胞内的秋水仙素含量不会增高。

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抑制MDR活性使癌细胞加快运出秋水仙素

B.癌细胞转运秋水仙素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温度变化不影响癌细胞运出秋水仙素

D.正常细胞膜上MDR的含量高于癌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

秋水仙素能顺浓度梯度进入小鼠细胞,说明秋水仙素是被动运输进入细胞,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小鼠癌细胞内的一种转运蛋白(MDR)能将秋水仙素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出细胞外,说明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癌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ATP);如果抑制MDR活性,则减少对秋水仙素的转运。

【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抑制MDR活性,则减少对秋水仙素的转运,A错误;癌细胞转运秋水仙素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癌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癌细胞代谢活动,所以会影响癌细胞转运秋水仙素,C错误;根据题意,无法推断正常细胞膜上MDR是否会比癌细胞高,D错误。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题意中有效信息“秋水仙素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由此推断秋水仙素进入细胞是被动运输,而在癌细胞中存在MDR的协助下,从癌细胞内运出则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代谢产生的ATP等。

3.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一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

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γ一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一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阚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

阻止γ一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一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由脑桥相应的神经元细胞释放。

【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γ一氨基丁酸是脑桥释放的一种能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A正确;高位截瘫患者无法将排尿的兴奋信号正常传导脑内,同时脊髓中低级排尿中枢也无法得到脑内的意识排尿信号,所以排尿不顺畅,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代谢强度不同,排尿阚值一般是不同的,D错误。

【点睛】关键: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得出“γ一氨基丁酸是脑桥释放的一种能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

4.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

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个体体色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基因型都为Aa的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影响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F1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但体色有差异,显然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确;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属于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而A基因甲基化会影响其表达过程,所以B正确;碱基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而DNA复制过程有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中碱基甲基化后仍然属于该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的信息“甲基化后能复制但不能正常表达”,所以推测出不影响碱基配对但可能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其次注意基因突变的概念。

5.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

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

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

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目测估计法或者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土壤深度分布的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别的。

【详解】蚯蚓的在土壤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A错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土壤深度分布的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别的,所以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B正确;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类别个数少,但单个种群数量多的群落,C错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所选取的土壤地方和深度、以及时间可能不同,D错误。

【点睛】注意区分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是标志重捕法)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以及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

6.下图表示两个家族中有关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

若I1无乙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I3、I4和II9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s和1I7都含a基因的概率是1/9

C.II1和II9都含b基因的概率是1/2

D.II6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家系:

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1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由I3、I4和II9只能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不能确定是否为常染色体,A错误;单独分析甲病,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Ⅰ代中1、2、3、4号均为Aa,而IIs和1I7的基因型可能是1/3AA或2/3Aa,其中含a基因(即都是Aa)的概率是2/3×2/3=4/9,B错误;单独分析乙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Ⅰ代中1、3号的基因型均为XBY,2、4号的基因均为XBXb,由此推断II1和II9的基因型都为XbY,所以二者都含b基因的概率是1,C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I3、I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所以II6是纯合子(即AAXBXB)的概率为1/3×1/2=1/6,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首先确定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其次是分析B、C选项时应单独只考虑相关的一种遗传病,而分析D选项时又必须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组成。

7.在晴朗的白天,不同灌水深度处理实验田中的土壤后(见下表),分时测得开花期玉米单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见下图)。

请回答。

(1)A组光合作用强度一直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

(2)13时,C组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____。

(3)15-17时,B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13-15时,B组与C组相比,B组体现出的特点是____,原因是____。

【答案】

(1).缺水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由于水分供应不足,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无法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2).高温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由于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导致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3).光照强度不断减弱(4).B组光合作用强度增速更明显(快)(5).B组11h~13h积累的ATP和[H]更多,在CO2充足的条件下反应更迅速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不同灌水深度的实验田中,玉米根系分布比例随灌水深度的加深占比越大。

分析坐标系中不同实验组中玉米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组光合作用一直下降,这与根系分布比例小,灌水深度较浅有关,进而推测玉米最可能是根系吸水不足,植物体内因缺水而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所致。

而BC组都是中午13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这可能是中午气温过高,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而9-11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增强;在15-17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引起。

【详解】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组光合作用强度一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田灌水深度较浅,根系分布不足,植物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2)13时,C组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气温过高,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15-17时,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导致B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13-15时,B组与C组相比,B组光合作用强度增速更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B组光反应在11h~13h积累的ATP和[H]更多,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暗反应更迅速。

【点睛】分析本题一方面要注意A组与BC两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规律的区别,进而结合表格信息推断引起它们不同的外界因素;另一方面要确定BC两组光合作用在中午13时左右明显降低的原因——气温过高,蒸腾过强,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8.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危害;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昆虫种群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基因种类的改变____(“一定”或“不一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改变。

(2)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针阔混交林能防止单一的有害种群产生爆发性危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

(3)“绿水青山”参与调节气候,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研究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

【答案】

(1).不一定

(2).负反馈(3).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4).间接(5).科学规划、设计和保护针阔混交林(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