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超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378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害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番茄病害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番茄病害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番茄病害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番茄病害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番茄病害超全.docx

《番茄病害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害超全.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番茄病害超全.docx

番茄病害超全

中国农资人论坛欢迎您的加入!

(baishi168)

1番茄条斑病毒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spotvirus

  病原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简称PVX;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简称TMV。

  寄主茄科蔬菜。

  危害番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病害。

发病率5%~20%,发病株减产明显,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100%。

  分布各地匀有分布,局部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茎、叶柄、果实等位产生黑褐色条纹状坏死。

  

(1)叶片:

叶背叶脉呈紫褐色油浸状条斑,后沿叶柄蔓延至茎杆,扩展为坏死条斑,严重时植株死亡。

病株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下部叶片症状不明显。

发病早的植株节间短,叶片小。

  

(2)茎杆:

在植株茎杆的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条斑,再经逐渐蔓延扩大,使条斑连片,上下连接,病株逐渐黄萎枯死。

  (3)果实:

病株上的果实畸形、坚硬,病斑大小不一,大部分较小,浅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切开病果,则可见褐色条斑,严重者可变褐腐烂。

病部变色仅局限于表皮而不深入到茎内和果实内,这一特征可与番茄筋腐病可相区别。

病原物

   

(1)形态:

马铃薯X病毒粒子弯曲杆状,大小11.5纳米×515纳米,致死温度68~76℃。

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粒体杆状。

(2)特性:

该病毒不能通过蚜虫传播。

失毒温度90~93℃10分钟,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

侵染循环

   病原既能在植株活体内越冬,也能在土壤中或土壤内的病残体上越冬,还可在种子上沾附的果肉里越冬。

带毒种子、病残体及土壤中病毒是初侵染源。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的伤口直接侵入寄主,极易由接触摩擦传毒,病叶和健叶只要轻微摩擦,叶片茸毛稍受损伤即可传毒。

在生产上主要通过各项农事操作,如分苗、定植、绑蔓、整枝、打权等人为接触传染,并在田间传播流行。

发生因素

   

(1)环境:

番茄定植后,由于4~6月份雨日多,降水量大,日照少,气温比常年稍偏低,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条件。

如定植后遇连阴雨或生长期间降水量达到50毫米左右,则番茄条斑病发生加重。

  

(2)栽培:

操作人员手接触病株后如不洗手消毒,可连续传毒20株;衣服、工具都可传毒。

土壤肥力低的田块发病重;滴灌地的发病率低于漫灌地。

移苗时根部带土少、移苗过晚、伤根严重或缓苗时间长,也可引起番茄生长发育不良,引发该病严重发生。

番茄移栽后浇水过勤、地温低而根系发育迟缓时,也易重发生。

在第1层果座果后进行深中耕则容易伤根,影响生长,也会促使发病。

防治不及时,田间发病后不能及早防治或用药不当,延误了有利防治时机,从而加重了该病的为害程度。

  (3)病原因素:

蚜虫大发生时发病较重,蚜虫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体。

当春季干旱,番茄蚜虫较多时,则番茄条斑病发生较重。

病毒传播途径广,病残体、种子和接触均可传播病毒。

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的菜园中的番茄条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如番茄5号、毛粉802、中4号、中5号。

②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不带盐碱的地块种植。

③实行2年以上轮作。

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

施用经发酵的腐熟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用石灰,使土壤中病毒钝化。

④采用营养钵育苗,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移栽定植时,移栽苗应多带土,以免伤根,栽后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

⑥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早采收。

第1穗座果期应及时浇水,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

座果后浇水要注意加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磷、钾肥配以微量元素,增强番茄自身的抗病力,促果壮秧。

⑦在整枝打杈时要注意消毒,防止人为传播。

对早发病的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销毁。

  

(2)物理防治:

播种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

或者将干燥的种子放在70℃下干热消毒72小时。

  (3)生物防治:

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幼苗根部的土洗去,在弱毒疫苗TMV2N14的100倍溶液中浸30分钟,然后分苗移栽。

  (4)药剂防治:

①播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

或者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以杀死种子内外的病毒。

②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或50%病毒制剂菌诺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或7.5%克毒灵水剂600~8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即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为害。

③早期防蚜。

2.番茄蕨叶病毒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brakeleafvirus

  病原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mirus,简称CMV。

  寄主寄主达45科124种植物,不但为害茄科、藜科植物,还为害瓜类和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

  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普遍。

夏、秋季发病重,病株率可达50%以上,最严重时造成毁种绝收。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顶芽幼叶细长,叶肉组织退化,叶片十分狭长,主脉扭曲,叶片卷起呈管状或螺旋状,形似蕨叶,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病株明显矮化,果少而小。

病原物

   

(1)形态:

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35纳米。

(2)特性:

失毒温度65~70℃,10分钟,体外保毒期3~4天,不耐干燥;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也会出现条斑或花叶的症状。

侵染循环

   病原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或杂草上越冬,在田间主要由多种蚜虫的吸毒和迁飞,将病毒传带到番茄植株上。

田间病株多少长和有翅蚜迁飞数量密切相关,蚜虫传毒是主要途径,摩擦传毒是次要的途径,种子以及土壤中的病残体不能传播病毒。

发生因素

   

(1)环境: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传毒,会使蕨叶病发生严重。

  

(2)栽培:

土壤黏重、肥力不足和排水不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往往加重病害发生。

黏重且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保毒期长,会使病害发生严重。

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靠近老根菠菜和十字花科采种田等毒源或蚜源作物时,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对病毒病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所以生产上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将前茬作物,尤其病株清理干净,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棚室生产应对棚室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喷药、熏蒸方法,杀死病菌、害虫,尤其蚜虫、白粉虱,以减少菌源。

②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耐虫的品种,如毛粉802、L402、中杂9、中蔬5号、上海合作908、909等。

③精细整地,施足农家肥做基肥,以腐熟的鸡粪为最好,撒施45000千克/公顷,再沟施15000~30000千克/公顷,并加入30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及粉碎的饼肥1500千克/公顷,做到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以培育壮秧。

④发现少量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田间操作时应避免吸烟,在绑蔓、整枝、蘸花和摘果时,都应尽量先处理健壮株,后处理发病株。

⑤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及时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水冲洗、消毒。

  

(2)物理防治:

①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

  (3)生物防治:

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和黄瓜花叶病毒弱毒疫苗,单独或混合接种,均能降低番茄植株的病毒感染率和发病程度,并能提高番茄产量。

  (4)药剂防治:

①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

②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500~3000克/公顷,稀释成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4次,或视病情而定。

③及时防治蚜虫和粉虱等

3.番茄花叶病毒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mosaic

  病原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简称TMV。

  寄主番茄、茄子、辣椒、烟草和黎科的菠菜等,不能侵染瓜类和禾本科植物。

  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是番茄病毒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有2种情况。

(1)花叶:

表现出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叶片不变小,不畸形,植株不矮化,对产量影响不大。

(2)叶片黄绿:

花叶明显凹凸不平,新叶片变小、细长、畸形、扭曲,叶脉变紫,植株矮化,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大量落花落蕾,果小质劣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很大,病株比健株减产10%~30%。

病原物

   

(1)形态:

病毒粒体杆状。

(2)特性:

失毒温度90~93℃下10分钟,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

侵染循环

   病原能在活的植物体内越冬,也能在土壤中或土壤内的病残体上越冬,还可在种子上沾附的果肉里越冬。

发生因素

   

(1)环境:

花叶病的发生发展与气温有密切关系。

适宜发病温度为20~25℃。

  

(2)栽培:

花叶病和条纹病主要由汁液传播,故一切粗放的农事操作,都会增加病毒的传播机会,病、健株相互摩擦,增加汁液传染机会;种植过密,增加摩擦,病害加重。

与茄科植物连作地块,特别是番茄连作,病害会明显加重。

土壤黏重、肥力不足,排水不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往往加重病害发生。

土壤中缺少钙、钾、磷等元素,花叶病发生重,增施钙、钾、磷肥能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花叶病的发生。

黏重且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保毒期长,会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大多数番茄品种都抗烟草花叶病毒,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适于本地栽培的较抗病品种。

②与瓜类或禾本科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采收完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远离菜地、水源的地方处烧毁或挖坑深埋。

育苗前,苗床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定植前深翻土壤,促使病残体腐烂;对病田里用过的工具、架材要进行消毒处理。

④增施钙、磷、钾肥,适时早播和定植。

⑤打杈、整枝、绑蔓时先健株后病株,接触过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水消毒,防止通过农事操作再次传播。

⑥部分粮菜混作区,将晚夏番茄定植在小麦田预留的行间,生长前期病毒病明显轻于空地块。

⑦番茄行间采取铺草保湿等措施,也有利于减轻病害。

  

(2)物理防治:

将干燥的种子在70℃下干热消毒72小时。

  (3)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放到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②在苗期即开始进行药剂防治:

可以在5~7月份用病毒必克800倍液,或植病灵600倍普防2~3次。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2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每隔10天喷1次,全生长期喷2~4次,或视病情而定。

③早期及时防治蚜虫,加强肥水管理

4.番茄根结线虫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root-knotnematodedisease

  病原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Chitwood,属植物寄生线虫。

  寄主番茄、黄瓜、芹菜等。

  危害根结线虫病是番茄重要根部病害。

在大棚、温室和露地等番茄植株上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室条件下四季连续发病,产量损失达30%~50%,有的甚至造成绝产。

发病田块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根结线虫病为害番茄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为害。

  

(1)地下部分:

病株根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使根部畸形。

细根上有许多结节状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褐色,表面常有龟裂。

解剖根结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

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发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

  

(2)地上部分:

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病原物

   南方根结线虫虫体很小,肉眼看不到。

雌雄成虫形状不同。

雌成虫呈鸭梨形固定在寄主根内,乳白色,表皮薄,有环纹,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

头部与身体接合部往往弯侧一边。

卵产在尾端分泌的胶质卵囊内。

卵囊长期留在衰亡的作物侧根、须根上。

卵囊圆球形,1个卵囊内有卵100~300粒。

幼虫细长,蠕虫状,共4龄。

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毫米×(0.03~0.04)毫米。

雄虫在植物组织内与雌虫交配,有时雄虫在侵入根组织后不久即死亡。

线虫在植物幼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植株枯死后,以卵囊或以2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遇到适宜条件,孵化出幼虫,在土粒间水中游动,2龄幼虫为侵染虫态,侵入根部后,引起植株发病。

侵染循环

   病原以成虫、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

以幼虫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

线虫发育至4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

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

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

发生因素

   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10℃时停止活动。

主要分布在土表10厘米土层内。

成虫喜温暖湿润环境。

南方发生更为普遍,受害更重。

棚室栽培,提高了土温,增加了土壤湿度,更易于根结线虫的繁殖,受害逐年上升。

地势高燥、土质中性沙质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板结、干燥情况下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土中根结线虫量,减轻对下茬为害;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效果好,尤其是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量。

能同水稻进行轮作的日光温室,同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不能进行水旱轮作的。

同大葱、韭菜、辣椒、大蒜这类抗耐病的作物轮作,可降低土壤中线虫基数,减轻下茬的为害。

②在日光温室休闲季节,施入生石灰1500~2250千克/公顷,连续保水20天左右。

③在发病十分严重的温室,在严寒季节灌上一茬冻水,不扣棚覆膜,经2个月左右的土壤结冰冷冻,可控制根结线虫的为害。

④夏季高温天气,利用太阳能提高地温,进行土壤消毒。

大棚栽培棚膜不撤,用麦秸或稻草1500千克/公顷,然后翻耕铺平、灌水,再密闭大棚15~20天。

对根结线虫及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

⑤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cm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

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连根挖出,深埋或焚烧,消灭虫卵来源。

⑦重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基肥中增施生石灰,叶面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也可明显控制和减轻病害。

  

(2)药剂防治:

①土壤熏蒸番茄播种或分苗前15~20天,在土壤湿度较大情况下,隔30厘米打1个深50厘米、直径3厘米的洞,每洞灌敌敌畏5毫升后覆土熏闷7天以上。

或用98%~100%必速灭(棉隆)微粒剂75~90千克/公顷,撒施或沟施,深度20厘米,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熏闷7天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可有效杀灭土中根结线虫。

另外实验用的溴甲烷熏蒸土壤消毒效果也很好。

②在播种或定植时,用1.8%爱福丁1毫升/平方米,使用时将先将药剂用少量水稀释喷在地面上,立即翻入土中。

或者穴施或沟施5%米乐尔颗粒剂,或6%克线丹颗粒剂,或20%丙线磷颗粒剂,或10%克线磷颗粒剂45~60千克/公顷,对地下其他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效

5.番茄脐腐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navelrot

  异名番茄蒂腐病、番茄尻腐病;俗称贴膏药病。

  病原危害露地栽培中发生普遍,温室栽培有时也会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在番茄幼果期到着色成熟前的青果期均可发生。

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

病部初为水渍状暗绿色,不久即变为暗褐色的直径达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

病部的果肉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脐部凹陷,表皮如革状并皱缩,有时发生龟裂。

病重时,病斑可扩大到半个果面左右,果实停止肥大并提早着色,但果实表面缺少光泽,果形变扁。

后期病部被细菌感染,使整个果实变黑并发生软腐。

发生因素

   于钙被植物吸收固定后,不易向其他部位移动,若此时根系不能继续吸收钙,则生长旺盛部位就出现缺钙症状。

土壤中缺钙容易产生脐腐果,但在生产实际中尽管土壤中不缺钙,也会产生脐腐。

原因是土中钾、钙含量高,抑制了钙的吸收。

此外,若遇高温和干旱,也会抑制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移动。

在开花期间,土壤湿度变化剧烈,土壤水分减少时,根的吸收作用降低,钙的吸收也会减少;土中可溶性钙少时,钙的吸收也会受阻。

故有些温室大棚,若土壤耕层浅,砂性大,常常干湿不均,易发病。

温室大棚秋延后番茄由于前期高温,也易发病。

用生长刺激素2,4-D或番茄灵处理的番茄以及用营养液栽培的番茄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果皮较厚、果面光滑、花痕较小、果顶较尖的抗病品种,也可选杂交组合一代。

向缺钙土中施石灰或硫酸钙。

一般酸性土壤往往缺钙,施用量大约每公顷750千克左右;也可使用消石灰或碳酸钙,一定要施匀。

避免施过多氮肥,尤其是速效氮肥,更应防止施1次大量施用,否则会阻碍钙的吸收。

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灌水间隔要适当,不可使土壤忽干忽湿,特别注意防止土壤过干。

可喷0.5%氯化钙水溶液作为应急措施。

喷药部位是发病果穗及其上下叶片。

隔数日喷1次,连喷数次

6.番茄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stripedrot

  异名番茄条腐病、番茄带腐病。

  危害番茄保地栽培中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菜在进行大棚番茄生产时,由于管理粗放,重茬植,引起筋腐病发生严重,引起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发病重时病果率可以达到6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第1、2穗果上发生。

主要表现为果实着不均,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变为黑色。

发病轻的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尚好,但维管束部位不转红。

发病重的果肉维管束变褐坏死,大大降低商品价值。

发生因素

   低温弱光,影响光合作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氮肥施用过多,钾、硼、钙等元素不足。

受病毒感染也会引起筋腐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调节棚室光照和土水状况。

实行测土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7.番茄斑点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Corynesporaleafspot

  病原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cola(B.etC.)Wei。

  危害为害有加重趋势。

  分布在局部地区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及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细小坏死斑点,后坏死斑点面积扩大,病斑呈灰黄色至黄褐色,有紫褐色轮纹或边缘周围有一圈黄晕,病斑大小变化较大。

潮湿时斑表面现暗灰色霉状物。

严重时叶片枯死凋落。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第2年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因素

   温暖高湿的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清沟排渍。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氮肥过量。

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复方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8.番茄丝核菌果腐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Rhizoctoniafruitrot

  病原茄丝核菌为RhizoctoniasolaniKühn.。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只发生在成熟的果实上。

近地面面熟果实脐部或肩部易发病。

初呈水浸状淡色斑,后扩展呈暗褐色略凹陷的斑块,表面产生褐色蛛丝状霉。

后期病斑中心常裂开,果实腐烂。

侵染循环

   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

病原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侵染果实。

发生因素

   湿度大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平整土地,采取高垄栽培。

雨后及时排水。

近地面果实稍转红即应采收。

(2)药剂防治:

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9.番茄圆纹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fruitrot

  异名番茄实腐病。

  病原实腐茎点霉PhomadestructivaPlowr.。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危害果实及叶片。

  

(1)叶片:

初期出现褐色病斑,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上有整齐的近圆形轮纹,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发病后期病斑上有不明显的小黑点。

  

(2)果实:

发病果实先出现淡褐色后转褐色凹陷斑,扩大后可发展到果面的1/3,病斑不软腐,略收缩干皱,有轮纹,湿度大时可长出白色菌丝层,后病斑渐变黑褐色,表面着生许多小黑点,病斑下果肉紫褐色,有的与腐生菌混生引起果实腐烂。

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地表越冬。

第2年散出分生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侵入寄主。

后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再侵染。

发生因素

   气温21℃利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翻土地。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10.番茄青霉果腐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bluemoldfruitrot

  病原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Link)Thom。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只危害果实。

多发生于成熟或贮藏期的果实。

发病果实上产生大小不等的圆形水浸状褐色凹陷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病部软化,长出白色霉状物,后出现黑色丝状霉层,病果迅速腐烂。

侵染循环

   该菌腐生在多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也可通过病健果的接触传染。

发生因素

   贮运时可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适时浇水。

及时采收,避免产生伤口。

贮运时要剔除病果、伤果;贮藏窖温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贮藏窖要用硫磺粉或福尔马林消毒。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1.番茄茎枯病

简介

  英文名Tomatostemblight

  异名番茄黑霉病。

  病原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ies)Keissl.。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茎和果实,也可以危害叶和叶柄。

  

(1)茎:

病初茎部现椭圆形、褐色凹陷溃疡状的病斑,后沿茎向上下扩展到整株,严重时病部变为深褐色干腐状,并可侵入到维管束中。

  

(2)果实:

侵染绿果或红果,初为灰白色小斑块,后随病斑扩大凹陷,颜色变深变暗,长出黑霉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引起果腐。

  (3)叶片:

该菌产生的交链孢酸转移到植株上部,杀死叶脉两侧的叶组织或叶面布满不规则褐斑,病斑继续扩展,致叶缘卷曲,最后叶片干枯或整株枯死,别于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