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952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docx

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方案

VTEC全写为VariablevalveTimingandliftElectronicControl.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的专有技术,它能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

+在VTEC系统中,其进气凸轮轴上分别有三个凸轮面,分别顶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者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无任何连接,左边和右边的摇臂分别顶动两个进气门,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正时及升程,以形成挤气作用效果。

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不顶动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的运动。

当转速在不断提高时,发动机的各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负荷、转速、车速以及水温等参数送到电脑中,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当达到需要变换为高速模式时,电脑就发出一个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使压力机油进入摇臂轴顶动活塞,使三只摇臂连接成一体,使两只气门都按高速模式工作。

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达到气门正时需要再次变换时,电脑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开头,使压力机油泄出,气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燃机的作用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动能,其基本原理是可燃混合气在汽缸燃烧,产生的高压推动活塞旋转曲轴,输出扭力。

扭力与转速结合,就是发动机的功率。

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大约只有30%的原始能量做了有用功,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成为人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按照物理学定律,要产生更强的动力,发动机就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显而易见,增加燃油燃烧的方法之一是加大发动机尺寸,因为大排量的汽缸相比小型发动机能燃烧更多的燃油;另一种方法是把可燃混合气进行预压缩,这样在固有的发动机也能填入更多的燃料。

  与上述方法不同,本田在发动机技术上采用了另一条道路:

即保留发动机尺寸不变,加快燃油的燃烧速度。

也许用下面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用杯子把爆米花从甲地运送到乙地,你可以加大杯子的尺寸,也可以压紧杯中之物以加大每次的运送量,或者也可以简单地加快运送的速度,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其“吐呐”的混合气量相应增长,进排气门的开合需要更精密和更宽阔,否则的话,进气阻力将使发动机得不到足够的燃料。

  

  如果只考虑高转速问题,本田不必发展VTEC技术,因为经常在高转速运行的赛车发动机并不需要类似VTEC的装置。

但普通汽车就不同了,他们在街道上行驶时发动机经常处于中、低转速,此时气门如果还是大开度的话,将造成发动机工作粗暴和燃油消耗高等问题。

  对此,本田的解决方案就是VTEC,它使发动机气门在高速时开度大,低速时适当降低,兼顾了低速平顺性和高速动力性。

  

  本田VTEC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某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人之间:

其一,认为VTEC只是一种骗局,其二,熟知VTEC的优缺点,其三,坚信VTEC是一个好东西。

从争论的容看,对VTEC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主要方面有:

双顶置凸轮轴VTEC发动机比同功率的非VTEC发动机扭矩低,而扭矩是考察汽车加速性的重要指标,所以VTEC发动机的功率值“虚高”。

  

  发动机的扭矩与每次循环所烧的可燃混合气量直接相关,这意味着排量的增长通常会导致扭矩的增加。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由于进气压力升高,实际排量要高于标称排量。

不同于增大排量和采用增压的做法,本田VTEC系统利用优化发动机高转速时的进排气系统来达到提升功率的目的,因此,相对于上述提高功率的其他两种方法,VTEC发动机的排量最小,因此扭矩输出自然会比同功率的非VTEC发动机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VTEC发动机的功率“有水分”,事实上,本田用真实可靠的功率/重量比来评估车辆的加速性能。

一般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功率,扭矩和加速性的辨证关系缺乏基本的了解,只看扭矩来确定车辆的加速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扭矩在变成推力之前要通过变速器和主减速器放大,但最大功率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车上,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将能提供更大的推力。

  

  当然,扭矩曲线的形状还是很有意义的,起步加速时,理想的情况是车轮有片刻的打滑,然后再紧紧地抓住地面,而扭矩曲线的峰值出现较早并保持平稳能满足上述要求,这也是大排量的美式汽车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原因。

反之,VTEC发动机有非常平滑的扭矩上升曲线,起步时轮胎鸣叫不太容易实现,同时这样的扭矩线要求加速换挡过程中良好地控制油离配合,才能保证驱动力的最佳释放,因此,相对于大排量发动机,VTEC发动机的冲刺能力相对弱一些。

  

  VTEC只在高速时发挥作用,因此低速时有没有VTEC都一样,换句话说,如果你经常在低速情况下行驶,VTEC也许就是资源和金钱的浪费。

 

HONDAVTEC和i-VTEC系统

HONDA车系列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那套名为“VTEC”系统及后来的i-VTEC系统。

  VTEC系统的全名是“VariableValveTimingandLiftElectronicControl”,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统”,VTEC机构最早出现在1989年,发明者叫松泽健一,车型是“型格”INTEGRA(DA6)XSi和 RSi:

 

车型:

INTEGRARSi(DA6)

引擎代号:

B16A

引擎形式:

L-4,DOHC

口径×冲程:

81.0mm×77.4mm

排气量:

1595c.c

最大马力:

160ps/7600rpm

压缩比:

10.0:

1

最大扭力:

15.5kg-m/7000rpm

波箱:

5MT

驱动形式,尾牙:

FF,4.400

 

  其实个人觉得VTEC系统的工作原黎有点象一级方程式所运用的气动摇臂气门控制机构。

讲得简单些,VTEC系统其实就是ECU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释知引擎转速,到达俗称既“开TEC”转数后向引擎顶部、分火线圈后的油泵电磁阀发出信号,电磁阀向凸轮轴(摇臂机构)注入一定压力的机油,机油推动位于气门摇臂的柱塞完成LOW-CAM转HI-CAM既动作。

 

 

低转时,矮凸轮顶开一个气门。

 

  随着B16A的知名度和实际应用效果(民用引擎的升功率首次达到100匹/升),VTEC机构开始装备低端引擎,例如只使用SOHCVTEC的D系列(常见的CIVIC)、F系列、J系列(常见的ACCORD)等等。

不过因为其具备的高转速、高输出的特性,自B16A上的DOHCVTEC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各类型房车赛的常客,而且还发展出不同排气量的系列高性能引擎,也就有了车迷们用凸轮轴盖颜色区分性能的标竿,例如黑顶的B18C引擎,170匹马力(INTEGRADC2);而红顶的B18C-R就有200匹的输出(INTEGRA

 

TYPR-RDC2);搭载于PRELUDE(BB6)上的蓝顶盖H22A,可以于7200转是提供220匹的马力;至于最后一款也是性能最高的一款DOHCVTEC红顶引擎F20C,可以为其搭载车辆S2000(AP1)提供高达250匹的马力,一台排气量只有1997c.c的引擎,升功率达到了125匹/升的历史记录,对于自己号称高性能的欧洲系列引擎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不过 VTEC系统亦有不足,系统只能够对气门升程作出两段或者三段既调整,

 

 

HONDA新一代的技术指标,K系列引擎。

 

但并吾能够好似TOYOTA既VVT-i、BMW既VANOS、等对例如点火正时进行调整高转时,高凸轮接管,气门升程发生变化。

  VTEC发明12年后的2001年,HONDA再次向世界车坛推出了新一代的  VTEC技术,名为i-VTEC,首先搭载她的竟然是一台城市SUV车型:

CR-V。

各汽车媒体对于她的到来似乎提不起什么兴趣,普遍认为这只是一台普通的技术升级版VTEC系统,好象知名的汽车媒体“TOPGEAR”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评价道此乃VTEC+VTC的混合体,原因就是她的动力没有1989年发表的B16A来的震撼,1998c.c只有158匹而已。

其实i-VTEC系统就是在原来的VTEC基础上加入了VTC控制系统:

VariableTiming Control,也就是类似

 

于TOYOTA的VVT-i系统。

但是,到了当年年末推出的INTEGRA  TYPE-R(DC5)、CIVICTYPE-R(EP3)、ACURARSXTYPE-S等几部性能车推出时,才让全世界知道原来K20A2可以是如此的疯癫,顶级既DC5竟然有110匹既升功率。

其实i-VTEC中的“i”是intelligent:

“智能”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在那台名为F20C的引擎上加了VTC系统,一套使用油压控制的花键控制机构,最大可以

 

将点火提前角提早50度,有的引擎型号甚至加入了可变进气道系统,以改善低转扭力反应,例如国已经有售的美版RSXTYPE-S(DC5)上搭载的K20A2。

  不过,不得不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现在好多使用例如ACCORD、CIVIC等HONDAVTEC引擎车辆的车主,在选用机油的问题上,都会听信一些汽车保养店的意见,选择一些标号较高的润滑油产品,例如10W-50等,其实刚好相反地,VTEC或者I-VTEC引擎最好还是使用稀一点的机油为好,例如5W-30或是原装的VTEC专用油,因为VTEC引擎油道细密,稀一点的机油流动性更好,更有利于到达“开TEC”转数时的反应和高转下的引擎冷却,条件许可的,可以因应不同的排气量加装合适的机油冷却器(OILCOOLER),以保持机油的性能。

 

什么是i-VTEC“i”即intelligent,指发动机智能化。

i-VTEC是在Honda独创的VTEC的基础上,配合可以连续控制进气门正时相位的VTC(VariableTimingContro)功能,成为高智能的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的构造。

例如,在需要流畅加速的高速公路或是重复停止、起步的街道,又或需要强劲马力的坡道,人们总是希望车辆在行驶中具备高性能的同时油耗越低越好。

对于发动机,则要求其性能能够应对各种行驶状况。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下列情况:

若要满足各个方面,则什么都不能达到最优;若以其中一个方面为重点的话,其它方面又容易出现不足。

另外,低尾气排放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控制所有这些性能的关键就在于气门控制系统,即将混合气体吸入燃烧室,燃烧后再将尾气排放出去。

理想状态下气门开的时间长度、升程量、乃至进气侧、排气侧的开闭时机等在高速和低速状态都不一样。

于是,Honda及时着手对气门可变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独自开发出了VTEC技术,并作为高性能发动机技术的核心,Honda逐步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车型。

为了进一步进化VTEC技术,新开发出了组合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新一代智能化发动机DOHCi-VTEC,实现了“高马力”、“低油耗”、“低排放”,在各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代汽车可变气门技术——本田的i-VTEC

 本田看到丰田的VVTL-i发表后感到十分无奈,丰田用了本田最得意的VTEC原理,还用Celica来跟本田最引以为傲的前驱车中性能与操控都数一数二的Inetgra来比个高下,两个都是1.8升的引擎,两者都是双方最得意的可变气门代表作,当Celica一推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Celicavs.Integra,结果呢?

姜还是老的辣!

实际数据胜于一切纸上谈兵,Integra还是赢了Celica,无论是在加速,还是引擎高转速时的性能表现,Integra还是老当益壮。

究竟是怎样的技术让本田拥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