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713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9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docx

四川省中考世界现代史中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世界现代史复习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攀枝花·29)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

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网络工程师

B.火车司机——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

D.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考点】“蒸汽时代”的到来;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由此产生的职业是火车司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由此产生的职业是汽车司机,飞机是20世纪才出现,晚于汽车;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由此产生的职业是网络工程师,所以按先后顺序排列应选D项。

【答案】D

2.(2017·四川攀枝花·20)站在21世纪,人们回顾20世纪的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描述。

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战争都是德国挑起的

C.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D.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不平衡,A正确。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参与了,一战和二战的挑起国均是德国,所以B正确。

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二战的战败国,C错误。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D正确。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3.(2017·四川自贡·20)某学者评述一政策时写道: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具有指导意义”。

这一政策是(  )

A.废藩置县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人物信息“列宁”可知A.D错误,A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D开始于斯大林执政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开始的新经济政策组大的特点在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4.(2016·四川遂宁·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凡尔赛会议全球化趋势                      B.巴黎和会全球化趋势

C.巴黎和会多极化趋势                          D.凡尔赛会议多极化趋势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向多级化趋势发展。

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5.(2014·四川雅安·1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  )

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②都由大国所控制 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 ④都因大战而解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中的对峙

【答案】C

6.(2017·四川攀枝花·17)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

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恢复工业生产    B.缓解就业压力     C.兴办公共工程    D.推广科技成果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解析】《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表,可知是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压力。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失业、刺激消费,兴办公共工程。

新政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选B。

【答案】B

7.(2016·四川泸州·21)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暴露出严重的信贷金融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

C.实施产业复兴法                                    D.政府对银行存款担保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包含A.B.C.D选项所涉及内容,其中核心措施为对工业的调整即实施产业复兴法。

针对材料中的“严重的信贷金融问题”,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为政府对银行存款担保。

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D

8.(2015·四川泸州·20)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其措施包括(  )

①大力整顿银行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缩减农业生产④实施“产业复兴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措施包括:

大力整顿银行,缩减农业生产,实施“产业复兴法”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政策。

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9.(2015·四川雅安·13)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

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  )

A.生产相对过剩    B.失业人数大增     C.人民流离失所    D.工人工资下降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市场上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指的是,商品生产的总量超过了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经济现象,数以千计的羔羊被宰杀,苹果价格尽管很低,但是运费不足以支付这其中的差价,所以不得不倒掉;故A项正确。

从材料中兵不能看出此时失业人数有怎样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人们无家可归,故C项错误;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工人工资有所下降,材料并没有反映这一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10.(2017·四川攀枝花·19)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二战”爆发的时间:

1939年              B.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

建立联合国

C.转折性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的标志: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11.(2017·四川攀枝花·21)图表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A.战后繁荣,持续发展                            B.经济危机,地位下降

C.通货膨胀,债务加重                            D.信息化和全球化

【考点】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12.(2017·四川攀枝花·27)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考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后,西欧经济普遍出现衰落的局势,经济衰退导致国内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不稳定,当是,美国正在实施冷战政策,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行了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援助西欧,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乘机控制西欧,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就是说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援助西欧,而是要控制西欧,本题选C。

【答案】C

13.(2016·四川宜宾·10)下列图片中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该题中图①、图②所反映的柏林墙和古巴导弹危机均是美苏冷战的重要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14.(2016·四川成都·20)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

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考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依据题干中“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与苏联争夺世界势力范围,即世界霸权,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15.(2015·四川宜宾·9)下图Dragon(中国龙)是美国人绘制的,龙身上写着“ChinaEconomy”(中国经济),它的尾巴上吊着的公牛身上写着“WallSt。

”(华尔街),代表美国经济。

美国人绘制此图的意图是(  )

A.称赞中国经济充满无限活力                B.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C.揭示中美经济互利互补关系                D.希望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为美国人所绘制,其出发点肯定是以美国利益为重,不可能称赞中国的经济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是资本、资源、贸易等行为冲破国家与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漫画并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从漫画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处于是世界的风口浪尖,美国反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故C项错误;结合漫画可知,此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影响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经济的发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漫画强调遏制快速发展的中国,故D项正确。

【答案】D

16.(2017·四川宜宾·10)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这说明了苏联当时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故选C。

【答案】C

17.(2015·四川雅安·20)图5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欧洲走向一体化

【考点】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数轴图不能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化;故A项错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是从二战结束后才开始的,故B项错误;1914年一战爆发,战争结束后确立了当时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结束后,习惯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的世界格局,到了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走向一超多强,故C项正确;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只限于欧洲本地区,不符合数轴图的描述,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改错题

18.(2017·四川攀枝花·31)(10分)在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中,老师故意设置了5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8世纪60年代,史蒂芬孙发明“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

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首先在交通部门投入使用。

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也利用蒸汽提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前面。

1789年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由此出现了两大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和轮船。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考点】“蒸汽时代”的到来;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

(1)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它的连锁反映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因此,将“史蒂芬孙”改为“哈格里夫斯”。

(2)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首先在棉纺织业投入使用。

因此,将“交通部门”改为“纺织业部门”。

(3)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因此,将“1789年”改为“1879年”。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由此出现了两大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因此,将“轮船”改为“飞机”。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因此,将“国际互联网”改为“计算机”。

【答案】

(1)错误:

史蒂芬孙;(1分)改正:

哈格里夫斯。

(1分)

(2)错误:

交通部门;(1分)改正:

纺织部门。

(1分)

(3)错误:

1789年;(1分)改正:

1879年。

(1分)

(4)错误:

轮船;(1分)改正:

飞机。

(1分)

(5)错误:

国际互联网;(1分)改正:

计算机。

(1分)

三、材料题

19.(2015·四川绵阳·28)(9分)开放的、全方位的外交有利于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有为人类文化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岸的品质。

在繁荣开放的唐朝,这一民族品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结合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山东问题解决的过程。

(2分)分析中国基本上恢复对山东主权的原因。

(2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1分)面对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2分)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科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外交事业的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第

(1)问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关键在于把握材料关键词:

“做贡献”、“又吸纳”,从上述两个方面作答即可,唐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不仅向外传播,还接受世界文化,例如玄奘西行,带回了佛教经典,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向外传播,唐朝时期发明了火药,这一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阿拉伯地区,人类政府自让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第

(2)问考查近代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主要知识点考查巴黎和会、山东问题,根据图片可知,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可日本,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国内群情激奋;接着华盛顿会议中国和德国经过会外协议,恢复了中国在山东的特权。

分析原因可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国内民众的呼声,人民的坚决反对,其次从国际上大国关系角度入手,列强不希望在中国的利益为任何一个大国所独有,特别是英、美;第(3)问考查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当今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宣告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逐渐走向多极化,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外交策略应该坚持必要的原则,灵活多变,应该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游刃有余的处理国际关系。

【答案】

(1)唐朝发明了火药,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玄奘西行,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过:

《凡尔赛和约》反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让,中日两国在会外协议,中国基本上恢复了对山东的主权。

(2分)原因:

中国代表坚持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美、英为了反对日本独霸中国,支持中国收回日本在山东的权利。

(2分。

任答两点得2分)

(3)从两极格局过渡到一超多强的格局。

(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017·四川宜宾·13)(12分)

材料一有人据“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的较量”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见如图)

(1)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出两次战役:

①    ;②    。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年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

从1953年起,IBM公司开始批量生产IBM701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

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下列围绕抗战提出问题,请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考点】难忘九一八;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九一八事变

【解析】

(1)据材料一图示①处的1941年12月,进一步扩大字样,可知此外为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②处有1942年7月,重要转折,可知此处为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年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1953年起,IBM公司开始批量生产IBM701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可知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

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3)第二种观点即“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根据材料A“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

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材料B“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主要介绍了中国军民的抵抗,这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2)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3)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1.(2016·四川宜宾·12)经济体制(政策)的创新与调整(10分)

材料一

(1)表格中1920年的生产情况与1913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3分)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摘自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大政策”所蕴含的经济思想。

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

(5分)

(3)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对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