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870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材分析:

《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作词,王云之、刘易民作曲,此曲创作与1979年,主要内容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的爱国主义精神。

歌曲为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驯鹿》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材分析:

《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蒙古族)、《驯鹿》(鄂温克族)、《渔歌》(赫哲族)、《冬猎》(鄂伦春族)四首小曲。

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人驯鹿的情景。

“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捕鹿、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乐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与笙呼应,模拟驯鹿的哨声。

接着在乐队舞蹈般的节奏型上,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温顺、可爱。

主题反复时月琴与二胡及乐队形成对比复调,丰富了乐曲的意境和色彩。

最后月琴和乐队的声音渐弱,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5、请学生谈谈这这首作品有何感受。

6请学生这首作品进行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材分析:

《冬猎》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

“鄂伦春”意思是“山岭上的人”。

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

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1、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3、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材分析:

《鸿雁》这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十足,歌词都是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

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鸿雁》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城放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4、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

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1、作业反馈:

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

提问:

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课后小结: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灵活处理。

有些可以让他们回去查资料。

有些可以让会的同学帮助。

有些老师堂上要马上解决的,如音高关系等等。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

二、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

三、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降记号,并知其用法。

教学方法:

指导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冬季,你喜欢冬天吗?

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

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

听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1、初听歌曲,谈感受。

2、音乐游戏,认识降记号。

导言:

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

我需要五名助手,谁愿意和我合作.

导言:

我是一个调皮的、调皮的、音乐记号,我的名字叫降记号,在我们变音记号家族中,我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要找到它,谁来帮我,到底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为什么?

1记号的位置:

位于音符的左上方,b7(板书)出示音阶图

2一听:

1234567

123456b7

③降记号的作用:

(板书)表示带降记号的音或同一小节内相同的音在自然音级上降低半个音。

5656|5b775|75|3—‖

导言: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这支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降记号。

想一想,结尾为什么要用不5b7|1—而不用57|1—‖呢?

(再听歌曲)

3、新歌教学

①学习旋律

A、齐唱歌谱

B、用“la”轻唱。

C、指导演唱。

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想一想

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

导言: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C、填词齐唱

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

A、“啊,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

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

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

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

4、音乐活动:

(形式:

小组活动)

导言:

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

A、歌唱

B、表演

C、打击乐伴奏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

1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

②才艺展示阶段。

5、总结性评价

导言: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

老师想听听你们对这节课、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请提出。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材分析:

1、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歌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

羌笛十强租的民间乐器,锅庄是藏族民间舞蹈,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羌族因居住在四川西部,故锅庄也成为他们喜爱的民间舞蹈的一种。

2、歌曲为五声徵调式,但最后三小节突然叫提到宫调式,旋律进行以四度上扬为其特色。

节奏是前密后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3、这首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易记,还具有舞蹈性,适合于边唱边舞。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