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865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爱家庭,爱家人,有一定家庭责任感和居家生活安全意识,形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生活台风度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在居家生活中尊敬长辈、注意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了解居家安全知识的自护自救的常识。

*课时建议:

6课时

1.我的一家

主题目标:

1、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

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3、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故事,知道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

一.我的家人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我们一天天长大。

放儿童诗《家》的配乐朗诵录音给学生听,放第二遍时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朗诵。

2.传递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相片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拍摄的和拍摄时的小故事。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一两名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或用实物投影仪介绍家庭生活照片。

4.教师小结:

我们都有一个可爱的家,慈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

5.填空:

学生填写家庭树中的两个空白,说说家庭树中各人物的关系,以及自己怎样称呼他们。

6.小组合作完成填空“请你来接”,全班交流、订正。

7.游戏:

我问你答,同桌互相问,如爸爸的弟弟是我的?

8.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都有一个家,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最安全的地方。

家是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组成的。

我们和他们之间有着血缘联系。

二.我家的故事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回议和收集家庭中难忘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

家是我们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和家人一起经历了许多故事,有欢乐,有悲伤,有烦恼,这些事都令人难忘。

2.学生阅读教科书,说说教科书上这些家庭的故事。

3.教师讲一个家庭生活的小故事。

4.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

5.教师总结: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喜好,生活在一起就会发生许多故事。

2.爱的港湾

主题目标:

1.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

3.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一些劳动知识和技能,会关心他人,愿意分担家务,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

一.家人关爱我

活动准备:

每个学生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写出家人对孩子的期待。

活动过程:

1.阅读交流:

阅读教科书第6、7页,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是爱,呵护是爱,责备是爱”你从那里体会到了爱?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表演:

讲讲家人关爱我们的故事,告诉大家,你认为什么是爱?

然后把小组中最感人的故事合作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4.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谈感受。

信是课前家长写好教给老师的,内容是父母及家人对孩子的期待。

5.教师总结: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他们关心我们,用他们的爱哺育我们健康成长,他们不仅教我们怎样生活,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

父母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吃了不少苦。

我们应该怎样用爱去回报他们呢?

二.爸爸妈妈真辛苦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个4——5千克的大沙袋和一根长细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先让学生把沙袋绑在腿上或者背上,在操场上教室里走一走.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负重行走的感受。

2.阅读教科书谈体会:

学生阅读第8页,结合刚才的游戏体会,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3.教师小结:

在我们还未出世时,父母及家人就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对我们寄予了很多期望。

4.谈话导入:

父母不仅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学习,同时还要负担全家的生活,在他们的肩上,生活的担子很重。

5.阅读与交流: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9页,指名说说你从妈妈的脚步声中感受到什么?

6.分组讨论、交流:

我们的父母在家操劳我们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的工作中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的采访记录、谈话记录。

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

7.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父母的工作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8.教师总结:

父母们从事的工作尽管不一样,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一样的,不论多么辛苦,他们都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感谢他们。

三.我也有爱

活动准备:

学生回家做一件关心家人的事,并在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观察他们的反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今天上课之前,咱们先做个小调查。

我们来统计一下,父母知道自己生日的同学有多少?

知道父母生日的有多少?

分别举手,请一名学生点数。

完成12页的统计表后说说自己的感想。

2.教师小结:

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家人的祝福声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生日。

可是我们有时会忘记了他们的生日。

要让父母知道,我们也有爱,我们爱父母。

3.阅读并交流:

学生阅读第11页,然后分组说说:

你是怎么表达你的爱呢?

你这么做家人有什么反应?

你还打算怎么做?

预计一下家人会有什么反应?

4.学生表演:

每个小组把组中最好的做法自编成小表演,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爱是相互的,我们享受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爱,“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爱;“自己的事自己做”是爱;“不让父母担心”是爱,这些都是对家人爱的具体表现。

6.阅读故事,谈感受。

7.分组讨论:

如果让你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你会怎么做?

用什么礼物?

8.教师总结:

我们的父母为家庭操劳、工作艰辛,我们爱他们,都想做个懂事的孩子。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在生活中少让父母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抢着做,父母就会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

3、安全的成长

主题目标:

1.初步形成居家安全意识,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2.知道日常生活中防触电、防火灾的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一、独自在家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一些因为轻信别人而给自己带来危险的报道和故事。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

独自在家时,陌生叔叔说他来家修理线路。

你开门还是不开门?

2.辩论会:

开门还是不开门?

持各自观点的同学发表意见,陈述理由。

3.讨论交流,师生合作表演:

如果真的是坏人强行要进门,怎么办?

4.讨论,学生自请伙伴表演:

你能有礼貌地拒绝开门吗?

5.小结:

社会上有坏人存在,大家有警惕性,说明大家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同时客人来了,热情招待,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6.教师导行:

出示相关报道,学生交流感受。

明白社会是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

7.教师总结:

社会上确实有坏人,利用孩子年龄小,绑架、拐卖儿童,应该提高警惕,学会自护。

独自在家,不应该给陌生人开门,要有礼貌的拒绝。

二、远离危险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未成年人居家安全事故的报道。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3有16000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而导致身亡。

平均每天有许多孩子因意外事故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

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做法会伤着我们?

3.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安全用电、注意防火、小心烫伤、防止跌落……

5.阅读教科书,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5、16、17页,按照自己选择的话题组成小组,讨论交流:

怎样防止出现居家小事故?

6.教师小结:

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安全知识,那么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运用这些知识,远离危险。

三、当我受伤时

活动准备:

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师准备一些常用常见外伤的应急物品:

棉签、创口贴、纱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许多居家安全小知识,可是有时危险还是无法完全避免。

当出现小事故时,我们怎么办呢?

阅读教科书第18页,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2.选择小组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开展讨论:

*流鼻血了怎么办?

*脚扭伤了怎么办?

*手划破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

先说说自己的处理意见,再用教师提供的碘酒、纱布、创口贴等示范表演如何自救自护。

你还遇到过哪些小事故,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教师肯定一些科学正确的做法,指出不当做法的后果。

表扬他们遇事冷静。

4.教师提问:

有些时候情况严重了,就不能仅仅是自救了,还要学会寻求帮助。

看看这些熟悉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什么情况下拨打哪种电话吗?

120\110\119

5.模拟表演:

拨通这些特殊号码后怎么说?

注意要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简单状况,不要罗嗦。

教师提醒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6.自救自护的本领十分重要,但在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危险时要及时拨打求救电话或者联系父母,寻求帮助。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有所长,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有自信心,学会取长补短,悦纳自己。

学会与同学合作,城市守信,平等相处,尊重他人,体谅他人,试着换位思考,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人宽容。

2.行为与习惯:

时常反省自己,乐于与人合作,养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姓氏的来历,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会用恰当的方式向别人提供帮助。

*课时建议:

6课时

4.说说我自己

主题目标:

1、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姓氏的来历,感受长辈的关爱和期望。

2、了解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悦纳自己。

3、制作个性小档案,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

一.名字的来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寄予了祖辈、父辈的期望,你们想知道吗?

2.阅读教科书,学生阅读第20页,这三位同学的名字后面有什么含义呢?

引导学生分清这三位同学的姓氏和名字,理解他们名字的含义,体会父母对他们的爱。

3.分组交流:

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教师巡视。

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4.依据资料介绍:

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介绍姓氏的来历,并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意义,寄托着祖辈父辈的爱,有的还记录着历史的进程,每个人的名字都值得珍惜。

二.我和别人不同

活动准备:

教师应对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简单描述一个学生的特点,让大家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位同学。

如果答案正确,教师追问:

为什么你猜是他?

2.教师引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个体。

每个人都和别人不同。

3.阅读与讨论: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想想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用一句话在小组中说一说,看看大家认同吗?

然后全班交流。

4.填写我的档案:

每个人身上的特点有很多,有些特点一两句话根本表现不出来。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21页“我的档案”。

教师巡视,并把有特色的档案收上来。

5.游戏:

教师读收来的档案,请大家猜猜这是谁填写的。

6.教师小结:

正因为人与人有不同,才组成多姿多彩的世界。

正因为人与人有不同,每个人才显得那样独特,那样宝贵,那样可爱。

7.活动:

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还记得吗?

拿出一、二年级老师的评语或课前家人、老师给我写的话看一看。

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写写同学的特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

读读自己收到的卡片,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然后请同学在全班交流。

9.教师总结:

每个独特的我都是可爱的,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

正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