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844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

范作

  生:

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

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

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

“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

”--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

这是什么?

(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

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

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

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

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

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头部

  B、身躯

  C、腿部

  D、尾部

  5、布置作业:

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

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2、《画中的线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

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

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

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

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3、《会动的线条》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

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

  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新授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

  2、分析用线条的方法(波浪型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另两张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

为什么?

  4、小结:

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四、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

是怎么动的?

你觉得好看吗?

  五、课堂总结

  

4、《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

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

不可能!

  小结:

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

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

老师这里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案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

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

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

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5、《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

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

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

是怎样的?

  4、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

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

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

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

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

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

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

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

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

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6、《大嘴怪》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

  1、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

猜猜是什么?

  2、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

这是个什么动物?

长得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

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

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

  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

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

  1、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

比一比?

(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

  2、讲评:

谁画的嘴巴最大?

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

  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

(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

  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4、欣赏教材学生作品:

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

说一说?

(欣赏评述)

  5、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

(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6、实物投影演示:

滚油墨,拓印。

展示效果。

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

——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

  7、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是怎么做的?

构图、刻线、滚油墨、拓印

  8、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三、学生创作活动。

  1、要求:

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形象夸张;要表现有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效果清晰。

  2、辅导.

  四、展评。

  互相介绍自己作品。

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有特色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