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720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进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ocx

刘进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富裕与公正的辩证平衡

刘进田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而此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价值内容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

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体现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诸领域,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历史的价值红线,它规约和要求着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约和要求着科学与民主、理性与自由和以人为本诸价值。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社会价值结构;富裕;公正;人本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内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从价值观上看,正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

因此,可以说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其他内容由此价值所衍生,应围绕此价值而发展。

本文试对这一观点予以讨论和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社会价值结构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其存在的规定、范围、层次和界限的。

这些问题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必须首先搞清楚。

譬如,社会主义属于“现代社会”,不是“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和价值秩序不同于“传统社会”。

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在“现代社会”价值结构和价值秩序中来讨论,否则思维就有可能串入“传统社会”或“后现代社会”价值结构。

诸如此类的价值理论前提须先行澄明。

1.“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面相是,“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各自独立,不能相互化约。

康德、M·韦伯、帕森斯、丹尼尔·贝尔、哈贝马斯等思想家都强调“现代社会”同“传统社会”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是大为不同的。

这种不同就是“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各不同价值领域的彼此分离化(differentiationofvalue)是“现代性”的核心所在。

林毓生指出:

“今日对于文化与社会的了解的重要出发点,其中之一是:

文化与社会系统互相不能化约(mutualirreducibility)的观念。

虽然思想、信仰、价值的文化层面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的社会政治结构层面互有影响;但是,对此二层面作一区分是必要的。

”甘阳亦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乃是各自具有高度相对独立性的系统,尤其在现代这种独立性更是越来越强,它们各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原则、不同的运作方式,因此不应要求把前者强行纳入到后者的轨道去,也不应要求后者无条件服从前者,这也就是合则两伤,离则双美的局面。

”根据“现代社会”这种“理解世界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属于“现代社会”的“社会系统”的价值,而非“文化系统”的价值。

“文化系统”的价值大体属于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讲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问题。

2.“现代社会”价值秩序的特点之一是“经验价值”优先于“超验价值”。

经验价值是指功利价值和幸福价值,超验价值是指超功利价值和崇高价值。

“传统社会”的价值秩序是超验价值优先于经验价值。

如在西方中世纪有基督教禁欲主义,在中国前现代社会有“存天理去人欲”之价值纲领。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价值秩序转换为经验价值优先于超验价值,功利、富裕、消费成为首选的价值。

尽管人们对这一价值秩序有不同看法,但这种价值秩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具有某种客观性。

前苏联东欧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都试图颠倒这种价值秩序,但都未能成功,后来都不得不认同和实践经验价值优先于超验价值的价值秩序(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如“文革”时期所注重的超验价值或高调价值,其内容带有前现代社会“存理灭欲”的因素,如“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暴发革命”等即是)我们把“富裕”、幸福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之一,正是考虑到现代社会经验价值优先于超验价值这一基本价值秩序。

3.“现代社会”价值秩序的另一特点是“正义价值优先于善价值”。

这里的“善价值”既包括超验的善,如崇高,也包括经验的善,如功利。

现代社会强调幸福、富裕、功利、富强等经验价值,但只有此种经验价值,难以形成社会秩序。

为了让所有的社会主体都能得到幸福、功利价值,就需要正义价值。

因此,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等论著中着力阐发了“正义优先于善”的价值秩序。

“正义优先于善”不是要否定富裕、功利价值,而是说追求富裕、幸福、功利价值要在正义规范下来进行,其目的是要把功利和正义两种价值予以结合和平衡。

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富裕与正义的辩证平衡正是吸收和借鉴了罗尔斯的价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而“正义优先于善”所说的正是社会制度的价值。

至于在有别于制度价值哲学的生存论价值哲学和心性论价值哲学范围里,则可以选择“善优先于正义”的价值秩序。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将“可欲”价值和“可行”价值统一起来。

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是“可欲”的、美好的,但如果美好到绝对的完满的至高的程度,就会变得不可操作、不可行,从而会陷入空想、乌托邦。

一旦将“可欲”而不“可行”的价值放入实践中,就会带来灾难。

这一社会主义史上的教训永远值得记取。

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G·A·科恩在其新著《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

》一书中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可欲”与“可行”统一问题,强调要将“可欲”和“可行”统一起来。

只可欲不可行,会导致乌托邦;只可行不可欲,则会陷入世俗主义和消费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的思考就着眼于“可欲”和“可行”价值的统一,即他把“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统一起来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着眼于社会主义价值的“可欲”性问题,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意即贫穷不可欲,富欲可欲;“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着眼于社会主义价值的“可行”性问题。

邓小平的伟大功绩正在于把社会主义价值的可行和可欲统一起来了。

科恩所提出的问题即可欲和可行如何统一问题,在邓小平这里已得到解决。

我们在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时,必须遵循邓小平理论中这一“可欲”与“可行”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因为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已不是理论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因而这不只是一个理论思维问题,而是一个实践思维或工程思维问题了。

在此我们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讨论才不会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效的。

我们没有从高调价值来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考虑到“可欲”和“可行”的统一问题。

这也是诚实的、实事求是态度的体现。

如果用高调价值来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会陷入像“文革”那样的社会乌托邦,会导致全社会的虚伪,重蹈传统社会“阳儒阴法”那种蒙昧主义套路。

富裕和公正是低中度价值,没有高调价值那么完美动听,然而这正是我们的自觉所为。

因为行与知、现实行为与远大理想、经验和超验确有区别。

这种区别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早已自觉到。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康有为自觉到此问题。

康有为在其《孔子改制考》中说自己“其志虽在大同,而其事只是小康”。

梁启超描述康有为说:

“先生教学者常言:

‘思必出位,所以穷天地之变。

行必素位,所以应人事之常’是故其思想恒穷极大极远,其行事恒践乎极小极近,以是为调,以是为次弟。

”康氏在此将“思”与“行”加以适当区分,强调“思”可以高远,而行须近小。

这种近似于亚里士多德的思行相分智慧对我们思考和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颇具启发意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虽有重要区别,但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属于“现代社会”,都是进入实践过程的社会,因此,“现代社会”的价值结构和秩序特征以及实践智慧便成为我们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前提性要素。

基于这种前提性考虑,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贞定为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

何以是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

富裕是功利价值、幸福价值,是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

它表现为人的衣食住行性健寿娱等感性需要的充分满足。

其价值本质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的充分实现。

富裕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即依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公正是公平价值和正义价值,其含义是追求富裕的不同主体互不损害、相互承认。

它主要涉及的是财富、利益、机会的交换和分配。

如果财富等基本价值的交换和分配是合理的、成比例的,互不损害的,那么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就是公正的。

公正就是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部分。

公正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基本结构要公正。

因而罗尔斯在讨论正义时将着力点用在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上。

富裕是功利价值,是利,公正是规范价值,是义。

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就是利和义的辩证平衡。

从每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社会发展意义上讲,富裕和公正必须统一起来,平衡起来。

每个人的富裕价值要得到实现,必须依赖公正规范来调节,而公正规范起作用的前提是人们都在追求富裕、财富等价值。

倘若人们都不追求富裕、财富等价值了,公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只追求富裕价值,不顾公正价值,会产生两极分化,相反,只追求公正,不顾富裕价值,会陷入平均主义和贫穷。

社会主义不要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也不要贫穷,因此必须把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辩证平衡起来。

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其基本价值正在于把富裕和公正二价值统一和平衡起来。

一般社会主义的价值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更应是这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内容中,哪个是基本内容和主题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其他内容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的,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其他内容如果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变成空洞的、抽象的、无根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爱国主义中的国,主要指国家制度,而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尺度的荣辱观。

因此,正如有论者所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的。

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抽象地讲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共产党领导,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社会主义本质中恰恰蕴含着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及其辩证平衡。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实现富裕价值;“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这种不公正现象,实现公正价值。

可见,社会主义本质中包含着富裕和公正两种根本价值。

同时,这两种价值在社会主义中必须辩证地统一和平衡起来。

社会主义要追求富裕价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要追求公正价值,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有富裕人民才能生活幸福,有公正,人民才能有尊严。

人民既有物质生活的幸福,又有精神生活的尊严,这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价值,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和以人为本价值统一起来。

只有富裕没有公正的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社会,因而是动乱不安的社会;只有公正没有富裕的社会是平均主义和贫穷的社会,是不可欲的社会。

社会主义既不要两极分化,也不要平均主义,它内在地客观地要求将富裕和公正辩证的平衡起来。

将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割裂开来,会导致“左”的或右的错误。

右的东西强调富裕,忽视公正,“左”的东西强调公正,忽视富裕。

邓小平说: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这一思想也意味着要把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辩证统一起来。

资本主义有富裕价值,但存在剥削和两极分化,是富裕而不公正。

社会主义要保持富裕,同时又要实现公正,这样才会比资本主义优越。

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蕴含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同时也就应当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诸领域之中。

因为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必须体现在该事物的各方面,否则就不成其为核心和本质。

首先,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领域。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动机和要求是实现公平、平等,即公正价值。

公有制可以保证全民物质利益的实现。

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其中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是为了实现富裕价值。

因为非公经济有较高效率,可以创造更多财富。

可见,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安排是规约于富裕和公平辩证平衡这一核心价值要求的。

当然,公有制在实践中能否兑现公平价值,还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

公有制的载体是国有企业,如果国企把盈利都自己分了,那就起不到实现公正价值的作用。

目前此问题有待解决。

但无论如何,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安排规约于或试图体现核心价值的主观动机是存在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公正价值,市场经济是为了实现富裕价值。

在此,社会主义表现为宏观调控,我们试图通过宏观调控对财富进行公正分配,实现核心价值要求的公正价值。

市场经济是高效率创造财富的制度,我们利用它来实现核心价值所要求的富裕价值。

当然,在实践中宏观调控由政府来进行,政府如果利用客观调控来寻租,那就会同实现公正之价值初衷发生抵牾。

此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其次,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领域。

民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价值追求。

民生价值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民富。

而民富就蕴含着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结构。

民是社会中的全体人民,富是富裕。

全体人民富裕了,就是富裕和公平的辩证平衡。

民富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共同富裕。

当然,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还包含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此领域中的价值主要是平等。

平等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平等。

经济地位的平等带有基础性。

男女经济地位平等保证着社会地位平等。

这里也包含着富裕和公正的平衡问题。

再次,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领域。

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规定。

民主的基础是经济。

经济民主保证政治民主。

经济民主蕴含着富裕和公正的平衡。

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公民要有物权,有了物权才能保证政治表达权,才能有政治民主。

法治的真谛是权利。

权利是富裕和公正的平衡。

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利益的主张和要求,并得到众人的承认。

自己的利益包括各种利益,但基础的利益是经济利益,这就涉及到富裕价值。

权利要求相互承认对方的利益,这就是公正价值。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也体现在政治生活中。

作为执政党来说,富裕和公正的平衡也是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保证。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因为富裕和公正还有待平衡。

最后,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中。

文化生活当然有自己的独特内容,但文化生活应当肯定富裕价值和公正价值。

带有浪漫特征的文化往往把追求富裕当作庸俗,对其加以否定,这是偏颇的,会造成严重后果。

德国文化爱好超验价值,这没错,但一部分人将富裕视为庸俗,会出现问题。

李泽厚在《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第六版中有鉴于此,加了一段重要的话: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与康德、歌德不同,自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尼采、韦伯,到海德格尔、施米特,也包括显赫一时的各种浪漫派,尽管德国思想硕果累累,但如本书第一章所叙说,德国从分散、落后、软弱而变为统一、强大、富足的过程中,由于对英、法所代表的资本体制和平庸世俗的不满和愤懑,它以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来对抗和‘超越’现实生活的普遍性,却终于走上一条反理性的发疯之路。

”鄙视富裕、财富、利的文化容易陷入空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文革”时期的文化就有这种问题。

其实文化中既有超验价值,又有经验价值,二者在文化中都应得到肯定。

文化既要追求崇高价值,又要肯定功利价值。

精神生命、灵魂拯救、心性超越价值是重要的,但功利、利益、财富、富裕等物质幸福价值也是重要的,在文化中都应有其地位。

公正、正义是把功利、幸福与崇高统一起来的中介,更应受到文化的重视。

总之,富裕和公正价值应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价值。

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活动和制度应体现和推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的富裕与公正的平衡,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落空。

只有社会各领域体现富裕和公正统一价值,实践才是有根的、真实的,否则就会陷入无根与抽象,像“文革”时期的许多活动就是无根的、空洞抽象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都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理解和开展,从而须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进而须围绕富裕和公正的统一来理解和开展,否则也是无根的,空洞和抽象的。

将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贞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亦是建立在中国人近百年来对社会主义价值理解和实践的历史之上的。

辛亥革命所存在的问题使中国人重新选择社会发展道路。

当时的选择主要是两种道路,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上世纪20年代初进行的社会主义讨论中我们看到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理由正是认为社会主义能把富裕和公正统一起来。

陈独秀当时赞成社会主义的理由是:

“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

”“所以先生所主张的使中国人‘都’得着人的生活,非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制采用社会主义生产制不可。

”意即资本主义能增加富裕,但不公正(存在两极分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既增加富裕,又能得到公正,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能将富裕和公正统一起来的这个价值优点使得很多人赞成和选择了社会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在阐发自己的三民主义时,亦是将富裕和公正的统一作为三民主义合理性根据的。

孙说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既能使人富裕,又能达到公正。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这两大内容的合理性根据正在于它能将富裕和公正统一起来。

“平均地权”是为了公平、公正价值。

“节制资本”是既要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富裕价值,又要对资本加以节制以实现公正价值。

所以孙中山说: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后来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基本的相通性。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理由从价值观上看,就是因为新民主主义能把富裕价值和公正价值平衡起来。

从经济上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要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又要限制私人资本主义。

之所以要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是为了实现富裕价值;之所以要限制私人资本主义,是为了实现公正价值。

这正是新民主主义能赢得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因而本来1949年解放后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实现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的统一。

但1953年后过快地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将社会主义理解为“一大二公”,从而破坏了富裕和公平的辩证平衡,只剩下公平、平等(其实是平均主义),而没有了富裕。

即便在此期间毛泽东对体制等问题的理解也还是从富裕与公正的平衡价值观念出发的,如毛对农业互助合作社之合理性的说明就是认为互助合作社既能增产,又能消除两极分化。

人们不能接受平等的贫穷,要追求富裕和公平的统一。

因而1978年邓小平不得不进行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要接续未完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

邓小平没有忘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价值结构和诉求,其表现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重新规定,使得社会主义本质能准确地将富裕和公正平衡起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富裕价值;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体现公正价值。

富裕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公正是人与人关系中的价值。

这样在社会主义制度层面上就很好地体现了人所追求的这两大价值及其统一。

足见,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理解和实践历史始终的价值红线,从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与其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与其他价值是密切联系着的,前者规约着后者,后者体现和促进着前者。

这里所说的其他价值是指两种:

一种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的其他价值,即富裕和公平统一价值之外的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价值。

一种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外的价值,即整个社会多元价值。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富裕与公正的辩证平衡,规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的其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部的其他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的富裕和公正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基本条件:

富裕是把人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的条件,公正是把人从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条件。

因此,实现富裕和公正就是具体地实践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脱离富裕和公正及其统一,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抽象的、空洞无物的东西。

富裕和公正及其辩证平衡亦规约着爱国主义。

爱国主要是爱合理的国家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国家的总体制度,爱国是爱这个东西,具体来说就是爱能体现富裕和公平及其统一的制度、体制和实践。

我们说钱学森是优秀的爱国主义者,因为他的科学成就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价值。

因此富裕和公平及其平衡规约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如果脱离了富裕和公平统一这个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和主题,那就会陷入抽象和空洞。

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规约着改革创新价值。

富裕和公正的统一平衡依赖于相应的制度、体制、政策等载体。

所谓改革创新,主要是创新能够统一富裕和公正两种价值的制度、体制和政策等具体载体。

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它有可能将富裕和公正统一起来。

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同样也规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

譬如,“八荣八耻”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体现着富裕和公平价值的辩证统一:

辛勤劳动既是富裕的手段,同时也是公正,因为公正的基本含义就是不损害他人,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就是不损害他人,就是公正。

其他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等荣辱观都是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的富裕和公平辩证统一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范畴,这种道德从内容上看主要属于社会性道德,而非宗教性道德,因此,其价值内容必定是富裕与公正、功利与正义的辩证平衡。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规约和要求着整个社会多元价值。

1.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规约和要求着科学和民主价值。

欲获得富裕价值,就必须要有科学价值。

因为富裕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改造自然来实现。

要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这就是科学价值。

欲获得公正价值,就必须要有民主价值。

民主就是每个国民和利益集团都有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管理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公正。

可以说没有科学就没有富裕、没有民主就没有公平正义。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科学和民主价值的实现。

2.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规约和要求着理性和自由价值。

这与科学和民主相关。

上面指出,富裕和公正要求科学和民主价值,而科学和民主价值要求理性和自由价值。

因为科学的主体性前提是理性,科学是理性在知识上、学术上的体现。

因而没有理性的发展和成熟,不可能有科学,开民智,才能倡科学。

民主的主体性前提是自由。

自由就是自主、自治,不是他主、他治。

民主是自由在政治上的体现。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要求和依赖于理性与自由价值。

3.富裕和公正的辩证平衡规约和要求着以人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