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60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2.docx

《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2.docx

教案2

第二章点、直线及平面的投影

目的要求:

1)建立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明确概念

2)掌握点、线、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点和直线的方法

4)掌握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

5)了解直角定理的原理及其运用

6)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作图及可见性的判断

重点难点:

1)熟练的运用点、线、面在各种位置的投影规律进行作图

2)掌握和正确运用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规律

3)熟练求出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点、交线并完成及可见性的判断

授课学时:

6学时

本章主要作图练习:

1)已知点的两投影,完成其第三投影,或已知点的三坐标,完成其三面投影和轴测投影;

2)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和作重影点的投影,并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3)完成直线的三面投影及找出直线上点的投影。

4)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利用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直线的投影作图,并作出交叉直线的重影点的投影。

5)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两直线是否垂直的判断。

6)完成平面的三投影并判断平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7)已知点或直线在平面上,而且已知其一个投影,完成其另外两投影及判断点或直线是否在平面上(尤其是特殊位置平面)。

8)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交点和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授课内容:

§2-1投影法基本知识

一、投影法及其分类

1、投影法的建立

在一定投影条件下,求得空间形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投影中心、投影面、投射线、投影

2、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相交于一点,投影随物体与投影中心和投影面的距离变化而改变大小,故不反映空间形体表面的真实大小和形状,但富有真实感)

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当物体平行移动时,投影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斜投影和正投影。

本课程研究平行投影且主要是正投影,以后“投影”指正投影。

图2-1中心投影法及平行投影法

二、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实形性

当线段或平面图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

2、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成点或直线。

3、类似性

当直线或平面图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仍然是直线,平面图形的投影是原图形的类似形,但直线或平面图形的投影小于实长或实形。

此外,正投影还有平行性(即空间平行线段的投影仍然平行);定比性(即空间平行线段的长度比在投影中保持不变);从属性(即几何元素的从属关系在投影中不会发生改变,如属于直线的点的投影必属于直线的投影,属于平面的点和线的投影必属于平面的投影)等性质。

图2-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三、工程中常用的两种作图方法

1、多面正投影图:

采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在每个投影面上分别用正投影法获得物体的投影。

它有良好的度量性,作图简便,但直观性差。

由这些投影能确定几何形体的空间位置货物形状。

2、轴测图:

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

它能反映长、宽、高的形状,但作图较繁且度量性差,作辅助图样。

§2-2三面投影体系与三视图

只根据物体的一个投影,是不能确定物体形状的。

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几个视图,互相补充,才能把物体表达清楚。

一、三投影面体系

由正立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和侧立投影面W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构成的投影面体系称为三投影面体系。

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或V面、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或H面、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或W面。

三投影面两两相交产生的交线OX、OY、OZ,称为投影轴,简称X轴、Y轴、Z轴。

图2-3三面投影体系

二、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可得到物体的三视图。

国标规定的视图名称是: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上所得的视图。

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为:

主视图在上,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按照这种位置配置视图时,国家标准规定一律不加任何标注。

2、投影对应关系及其投影规律

每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长、宽、高中的两个方向的大小: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x)和高(z);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x)和宽(y);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y)和高(z)。

从物体的投影和投影面的展开过程中,还可看到: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方向的同样高度(等高);物体上各个面和各条线在主、左视图上的投影,应在高度方向上分别平齐。

简称“高平齐”;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方向的同样长度(等长);物体上各个面和各条线在主、俯视图上的投影,应在长度方向分别对正。

简称“长对正”;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前、后方向的同样宽度(等宽);物体上各个面和各条线在俯、左视图上的投影,应在宽度方向上相等。

简称“宽相等”。

上述三条投影规律,尤其是最后一条,必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画图和看图的反复实践,逐步达到熟练和融会贯通的程度。

3、物体的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关系。

初学者应特别注意对照直观图和平面图,熟悉展开和还原过程,以便在平面图上准确判断物体不同的方位关系,尤其是前后方位。

图2-4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3点的投影

一、点的三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点的投影仍为一点,且空间点在一个投影面上有惟一的投影。

但已知点的一个投影,

不能惟一确定点的空间位置。

将点A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向三个投影面V面、H面、W面作正投影,得到点A的水平投影a、正面投影a′、侧面投影a″。

(关于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规定为: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A、B、C…表示,水平投影相应用a、b、c…表示,正面投影相应用a′、

b′、c′…表示,侧面投影相应用a″、b″、c″…表示。

图2-5点的投影及其投影规律

将投影面体系展开,去掉投影面的边框,保留投影轴,便得到点A的三面投影图。

由图2-5可以得出点在三投影面体系的投影规律是:

(1)点A的V面投影和H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长对正)

(2)点A的V面投影和W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高平齐)

(3)点A的H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A的W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z(宽相等),可以用圆弧或45°线来反映该关系。

二、点的三面投影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

水平投影由X与Y坐标确定;正面投影由X与Z坐标确定;侧面投影由Y与Z坐标确定。

点的任何两个投影可反映点的三个坐标,即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空间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有唯一确定的一组投影。

三、点的轴测投影

点的轴测投影图即根据点的投影图绘制的直观图。

可以把投影面当作坐标面,把投影轴当作坐标轴,这时O点即为坐标原点。

规定X轴从O点向左为正,Y轴从O点向前为正,Z轴从O点向上为正。

X(Y,Z)坐标用A点到W(V,H)面的距离表示。

四、两点的相对位置

在投影图上判断空间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就是分析两点之间上下、左右和前后的关系。

由正面投影或侧面投影判断上下关系(Z坐标差);

由正面投影或水平投影判断左右关系(X坐标差);

由水平投影或侧面投影判断前后关系(Y坐标差)。

图2-6两点的相对位置

五、重影点及其投影的可见性

当空间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上条投射线(即其有两对坐标值分别相等),则此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此两点称为对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为区分重影点的可见性,规定观察方向与投影面的投射方向一致,即对V面由前向后,对H面由上向下,对W面由左向右。

因此,距观察者近之点的投影为可见,反之为不可见。

当空间两点有两对坐标值分别相等时,则该两点必有重合投影,其可见性由重影点的一对不等的坐标值来确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图2-7重影点

§2-4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图

作直线投影图,只需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并连接该两点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即可。

三面投影面体系中,空间形体距投影面的远近不影响投影的形状大小,所以不画投影图。

空间直线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与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大小有关。

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按照直线对三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以将直线分为三种:

一般位置直线——与三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两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平行于另两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又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1、一般位置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如下(图2-15):

(1)三面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

(2)投影长度均比实长短,且不能反映与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2、投影面平行线

投影面平行线又可分为三种:

(1)平行于V面的直线称为正平线;

(2)平行于H面的直线称为水平线;

(3)平行于W面的直线称为侧平线。

投影特性:

在它所不平行的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不反映实长;在它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其与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该直线对另两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3、投影面垂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同样可以分为三种:

(1)垂直于正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

(2)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

(3)垂直于侧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

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反映实长。

三、直线上的点

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分直线的两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反之亦然。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和交叉三种。

1)两直线平行:

其同面投影必平行,且两平行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

注意:

当直线为某投影面平行线时,应检查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是否平行。

2)两直线相交:

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3)两直线交叉:

异面两直线。

注意:

当交叉直线的投影的交点为重影点时,应判别其可见性。

图2-7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

举例:

见图2-7,判断所示两直线位置关系,可以有三种方法:

1)定比性;2)补投影;3)将AD与BC相连,判断其是否相交,进而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

五、直角的投影

直角投影定理

空间垂直的两直线(相交或交叉),若其中的一直线平行于某投影面时,则二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

反之,若两直线在某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直角,且其中有一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时,则该两直线在空间必互相垂直。

图2-8直角投影定理

应用直角投影定理可以解决空间成直角的情况在投影图上的作图,例如求距离、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的投影作图问题。

图2-9就是一个求距离的例子。

图2-9求两交叉直线间的距离

§2-5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表示法

由几何学可知,平面可由下列几何元素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两相交直线;两平行直线;任意的平面图形。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平面对投影面的位置有三种: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平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两个投影面的平面。

1、一般位置平面

倾斜于V、H、W面,是一般位置平面。

一般位置的平面的投影特性:

它的三个投影仍是平面图形,而且面积缩小,平面与三个投影面的倾角也不能在投影上反映出来。

图2-10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

2、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面垂直面可分为三种:

(1)垂直于V面的平面称为正垂面;

(2)垂直于H面的平面称为铅垂面;

(3)垂直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

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斜直线,此投影与相应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该平面与另两个投影面的倾角;该平面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类似性。

判定:

若平面的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是斜直线,则它一定是该投影面的垂直面。

3、投影面平行面

投影面平行面又可分为三种:

(1)平行于V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

(2)平行于H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3)平行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

投影特性: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其它两个投影都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判定:

若平面的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积聚成直线,并与该投影面的投影轴平行或垂直,则它一定是某个投影面的平行面。

小结: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积聚性。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反映实形——实形性(真实性)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为类似图形——类似性

平面图形的三个投影中,至少有一个投影是封闭线框。

反之,投影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表示空间的一个面的投影。

三、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1)平面内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

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点或通过平面内的一点,并且平行于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内。

2)平面内的点

点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若点位于平面内任一直线上,则此点在该平面内。

即平面内取点,必先在平面内作辅助线,然后在该直线上取点。

图2-11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四、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是:

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是:

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

图2-12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凡不符合平行几何条件的,则必然相交。

在此只讨论平面处于与投影面垂直的特殊位置,即平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的情况。

1、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当需判断直线投影的可见性时,交点又是直线各投影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

图2-13一般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平面相交

(2)平面与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的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当需要判断平面投影的可见性时,交线又是平面

图2-14投影面垂直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各投影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

两平面的交线是直线,只要求出两个共有点,交线就可以确定了。

可以利用求投影面垂直面与一般位置直线的交点的方法来求交线。

图2-15两铅垂面相交

当两铅垂面相交时,交线MN是铅垂线。

两铅垂面的H面积聚投影的交点就是交线MN的水平投影。

由此可求出交线MN的正面投影,并由水平投影直接判断出可见性。

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

由几何学可知:

一直线若垂直于一平面上任意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该平面,且直线垂直于该平面上的所有直线。

在此只讨论平面是投影面垂直面的特殊情况。

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垂直面时,该直线必平行于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

图中直线AB垂直于铅垂面CDEF,AB必定是水平线,且ab⊥cdef。

同理,与正垂面垂直的直线是正平线,它们的正面投影相互垂直;与侧垂面垂直的直线是侧平线,而且它们的侧面投影互相垂直。

图2-16直线与铅垂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

两平面相互垂直的几何条件是:

若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包含这条直线所作的任何平面均与已知平面垂直。

直线AB⊥P,则包含AB所作的平面Q、R均与P面垂直。

反之,若两平面垂直,则由一个平面内任一点作另一平面的垂线,该垂线必然属于前一平面。

特殊情况,当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垂直于同一投影面时,两平面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必定垂直,交线是该投影面的垂直线。

如图2-17所示,两铅垂面ABCD、CDEF互相垂直,它们的H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互相垂直相交,交点是两平面的交线——铅垂线的积聚投影。

图2-17两铅垂面相互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