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989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docx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有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学习目标

[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的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成员。

3.从地球的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

二、知识梳理

太阳系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宙中的地球

安全的宇宙环境

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有利的自身条件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普通即指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地球并无其特殊性;而地球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的特殊一员。

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上为什么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1.宇宙的基本特征

①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

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②宇宙是运动的

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地球的特殊性

决定其特殊性的在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叠加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太阳系具备了八大行星有一致的公转方向和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

②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证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并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汽,水汽通过如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等形式溢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并在低洼地汇集形成了孕育了原

始生物诞生的海洋。

典型例题分析

读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1-1

(1)写出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2)天体之间能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3)请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解析】

首先要明确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正是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才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是从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中位置和从属关系来描述的。

答案:

(1)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宇宙)

(2)互相吸引、互相绕转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位于太阳系之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宇宙由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构成。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

A.由恒星和星云组成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D.由天体系统构成的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发光B.运动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D.公转方向一致

3.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

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②自转方向一致

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④公转方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宇宙环境的物质组成是()

A.天体系统   B.天体和星际物质  C.行星和星云  D.不可见的天体

5.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

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6.光年表示()

①天体间的距离单位  ②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

③天体间的时间单位④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8.在太阳系家族中()

A.中心天体是地球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9.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

10.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B.月球C.火星D.水星

11.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B.公转方向相同C.轨道半径相同D.公转周期相同

12.除地球之外,类地行星还包括()

A.水星、火星、土星B.月球、火星、金星

C.水星、金星、火星D.木星、土星、天王星

13.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地球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是()

A.距离、体积、运动B.距离、温度、大气

C.温度、大气、水D.体积、大气、水

15.在下列天体中,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

A.行星B.恒星C.卫星D.流行体

二、综合题

16.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2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填写行星的名称),它们都属于行星。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填字母),它们都属于行星。

(3)简述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其这些条件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标准]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二、知识梳理

太阳的主要物质组成是①和②。

太阳

概念: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的现象

波长范围:

0.15~4微米之间

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③        层。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④资源

⑦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增多

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

为地球上的⑤、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

⑥     。

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⑧  无线电通讯。

⑩  地区出现极光。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1为地球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形成地球上自然景观差异的基本因子,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是水能、风能、生物能的能量源泉。

地球上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首先通过蒸发作进而完成了水的循环运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使地表因加热不均而产生气压差异,从而产生了大气的运动;

4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

5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这样,但过多的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地生物灼伤,给生物和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和发生在色球层上的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气候出现周期性的反常波动,出现水旱灾害;地震发生的周期与黑子和耀斑的出现的周期相一致。

2干扰电离层至使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现暂短的中断;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还会在两极地球产生美丽的“极光”。

典型例题分析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图1-2-1

 

(1)两次太阳黑子极大值出现的时间间隔大约为年,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平均超值量都具有(选择填空)。

A.重复性B.周期性C.等值性D.相关性

(2)12观测站反映出两者的关系体现出性。

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图中得知,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解析】

从图中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有大约11年的变化周期,从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年份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70°~80°N、157°W~81°E表现为正相关,即两者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黑子数越多,年降水量越多;在60°~70°N、166°W~41°E之间的地区为负相关,即黑子数越少,年降水量越多;在50°~60°N、177°~150°E的地区,在1910年以前为负相关,1910年以后为正相关。

不同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程度是不一样的,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答案:

(1)11BD

(2)正相关性太阳黑子数越多,降水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3)降水有利于掌握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天气变化或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源属于来自太阳能的是()

①核能②地热能③水能④生物能⑤媒、石油

A.①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活动B.内部的聚变反应

C.耀斑的爆发D.太阳黑子活动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地势高低③天气状况④地表物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4.在下列纬度位置相当的城市中,最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拉萨B.重庆C.九江D.杭州

5.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B.是长波辐射

C.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D.对地球上的生物量没有影响

6.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分布的光区波段是()

A.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区

B.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C.波长大于0.76微米的红外光区

D.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7.太阳辐射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维持地表的温度②改变大气成分③决定大气降水④促进水和大气的运动

⑤影响生物活动的范围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8.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

A.地表不同纬度昼夜温差的不同

B.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C.地表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9.下列现象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B.黑子C.耀斑D.太阳风

10.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可见光主要发自日冕层

C.表面温度是6000℃

D.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5年

11.关于太阳分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球层是太阳的最外层B.由内到外分为两层

C.黑子出现在太阳的最外层D.最内层是光球层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B.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C.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气候有影响D.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1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14.通常,耀斑随黑子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A.连续性B.周期性C.整体性D.关联性

15.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B.磁暴的产生C.旱涝灾害D.两极地区的极光

二、综合题

16.读图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回答问题:

图1-2-2

(1)太阳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2)太阳辐射的最短波长部分分布在光区,从图中看出其波长范围大约在

之间。

它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选择填空)。

A.产生磁暴,干扰磁针正确指示方向B.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灼伤D.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光区,为波辐射,它是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分析黄赤交角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3.运用地球运动的原理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在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二、知识梳理

 

 

三、学法点拨

重、难点归纳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征、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判读和绘制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是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点是自转、公转地理意义,难点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

不同热量带中的不同的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形成差异的原因。

对这些现象要进行成因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地理现象的产生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以及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成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现代值为23°26′。

黄赤交角的意义:

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既南北回归线为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的界线,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个热量带。

2.晨昏线(圈)

(1)晨昏线的作用与判定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限为晨线。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极圈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时的太阳光照图:

图1-3-1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

1个太阳日(24小时)

(2)产生地方时差异

①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②时区:

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

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③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

即:

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区时的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第一步:

分别确定两地的时区,得出两地间的时区差;若两地在同侧时区,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在异侧时区,时区数相加。

第二步:

若求已知区时东侧地点的区时,则将时区差相加;若求已知时区西侧的区时,则将时区数相减。

即:

时间上东加西减。

④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⑤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区时(时间)相同、日期不同

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图1-3-2

(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偏向的规律是:

北半球向右(运动方向的右)偏;南半球向左(运动方向的左)偏。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赤道上无偏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从直射点太阳向南北两方降低,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正好相反,即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位置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圈附近

春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夏至日

北回归线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长

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地区为极昼;南极圈上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

秋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冬至日

南回归线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长夜短,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上及其以北的范围为极夜;南极圈上及其以南的范围为极昼

(3)四季的更替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的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天文含义的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5.日照图的判读

图1-3-3

图1-3-4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1-3-5“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5

(1)在图中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的节气为,此日大约为每年的(月、日)。

(3)这天C点的昼长为小时,E点的夜长为小时

(4)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点钟,E点的日出时间为时(地方时)。

答案:

(1)略

(2)夏至日6月22日(3)1220(4)610

2.读图1-3-6中的甲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乙图“极地投影图”,回答问题:

甲乙

图1-3-6

(1)甲图中的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我国正值一年中的季。

(2)当地球由A向B公转的过程中,北半球各地(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气压带、风带逐渐北移

(3)乙图是公转位置中点的极地投影图。

有关此日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选择填空)。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4)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

答案:

(1)D快冬

(2)AD(3)BB(4)D

【解析】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地球的倾斜方向,可判定A点处于夏至点(6月22日左右),D点处于冬至点,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此时正值我国的冬季。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向B运动时,即由春分点向夏至点运动,北半球开始由昼夜等长逐渐变化为昼渐长夜渐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正确答案为A、D。

(3)从地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极圈与晨昏线相切且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判定为B点(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光照图。

(4)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位于远日点,大约为每年的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点白昼越长。

正确答案为B。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B.自转360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出3′56″

2.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有()

A.太阳的东升西落B.昼夜长短变化

C.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D.季节交替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4.导致太阳照射点在地球表面变化的是()

A.地球各纬度的线速度不同B、地球各纬度的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D、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

5.如图1-3-7中从A→B,从C→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A.都向低纬偏

B.都向高纬偏

C.都向东偏

D.都向西偏

图1-3-7

6.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

A.北京时间6时B.北京时间5时44分

C.北京时间6时4分D.北京时间6时16分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8.同一纬线上的各地()

A.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季节不同,地方时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时间不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90°B.是昼夜的分界线

C.与地轴重合D.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10.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A.日出B.子夜C.正午D.日落

11.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南方气候潮湿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12.读图1-3-8,当地球自转在哪个位置时,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

图1-3-8

13.一日,测得某地正午时为北京时间11点30分,该地的经度为()

A.123.5°EB.112.5°EC.127.5°ED.135.5°E

14.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A.19日12时B.19日19时C.18日12时D.18日19时

15.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

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

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图1-3-9

二、综合题

16.读图1-3-10,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直射点。

(2)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此日正午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