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43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docx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会完整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会培训材料

五年二班翟月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

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

下边,我就想重点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家长应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

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

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和上网查阅资料等。

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文体活动。

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2、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

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

这就要求家长随时督促,更需要学生严格训练。

由于学生年龄不同、个性有异,每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

因此要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

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可以进行必要的督促。

使学生学要学个塌实,玩要玩个痛快。

平时,可以教学生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

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及时总结。

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一:

鼓励学生刨根问底。

方法二:

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方法三: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4、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

5、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二、方法对头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

对于儿童应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

当孩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三、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当前,对家长说来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

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

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

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坏习惯。

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训练的结果。

四、教者要求一致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

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

其次是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

如果家庭与学校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

因为学生是爱模仿的,首先是模仿父母亲和家人。

要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孩子看完书要收回原处,家长更要做到生活上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如果家长没有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习惯的。

最后,希望家长和教师多多沟通,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

“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也就是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常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

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因此,我们特提出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面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概念界定

习惯:

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数学学习习惯:

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数学学习习惯。

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三、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

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

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

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

”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

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

学习习惯占45%,兴趣占24%,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10%,其它占6%,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

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

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主要是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小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四)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

七、课题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八、课题研究过程

如何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

(一)课题研究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数学课题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研究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

在校园环境布置、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

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2.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3.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4.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

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利用评价机制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成效

1、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不听无准备之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进行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而从小学开始教师应不懈地督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具体操作方法是:

首先,由小组长针对同学课前准备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予以记录。

例如:

课前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是否准备好数学课的学习用具:

数学书、文具、草稿本、课堂作业本、数学学具等。

如果没准备好,小组长不给该同学加星;如果准备好了,给该同学加一颗星;如果不仅自己准备好了,而且还能提醒周围的同学,则给该同学加两颗星。

其次,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养成的,这样的评价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即时性评价促进数学听课习惯的养成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表扬或批评”。

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它是评价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

为了提高交流讨论活动的质量,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可能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倾听同伴发言就显得比较困难。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太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心声。

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一般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听也不管别人说什么;第二种,没有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言与别人类同或重复;第三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其中,第三种情况的学生是极少数,前两种情况中,不会倾听的学生又占大多数。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人重而道远,要有一个逐步培养、长期形成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自己有修养的具体表现;其次要引导学生不但关注同伴的发言,还要仔细倾听,学会欣赏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不足,这样,自己的发言不仅不会重复,还会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提升,甚至会有新的创意。

当然,教师自己首先是学生发言的“倾听者”,其次是善于听出学生发言之区别的“发现者”,更是发现学生仔细倾听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的“评价者”。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

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学习,要积极评价学生提出的想法,充分赏识孩子。

“积极评价”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积极评价会使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

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

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了独特见解时,我们会评价:

“善于思考,见解独到!

”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会评价: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当孩子的小手在犹豫不决时,我们会鼓励:

“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也许会给大家新的启示!

”当孩子因回答问题出错时,我们会评价:

“你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给全班同学都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

在实践与摸索中我们还发现制定学习公约,对每一节数学课表现出色的同学通过短信平台分类向家长通报表扬,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继而为更高的方向——特别表扬而努力!

总之,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促进数学解题习惯的养成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多元化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使之获得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评价结果的过程。

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进一步完善。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经过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作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价能力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有了这种反思,就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反思性评价中自评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自信心。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把自评互评与学生的日常作业习惯结合起来。

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注意作业的书写规范,态度认真,思维独立。

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

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能做到这几点的同学每次作业可以分别加1颗星。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

审题是学生进行正确答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能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在数学学习习惯审题习惯培养中,主要做好:

①发现的信息。

现在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文字信息,图画中的信息,人物或动物提供的对话信息。

②搜集、整理信息。

把发现的信息进行数学化处理,比如图中数到数,人物对话中提到的数等进行整理,变成有用的信息。

③弄懂问题或提出问题。

④处理问题。

主要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⑤列式解答。

4、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表现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

之所以要鼓励,是因为有的学生害怕说错,有的学生因内向而怕羞,有的学生因过于自信而总是抢着发言,无形之中给其他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减压。

第一,不要怕说错。

出现错误很正常,正是因为有错误,才需要学习。

错误说出来,就可以知道错在哪里,弄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改正过来,以后就不会再犯。

如果不参与讨论,很有可能连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都不知道,那么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

所谓看机会,就是或者说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观点,或者在别人都说完以后做概括、总结等,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