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397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详细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_____。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面的观点。

要求:

①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②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分别控制在30字内。

有益处:

_____;

有害处:

_____。

【答案】ADC6H12O6+6O2

6CO2+6H2OCO2+H2O=H2CO3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详解】

(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

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

故答案:

AD

(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3)观点一:

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

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

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

论据①:

有益处:

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

弊:

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2.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

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

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_________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严禁烟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钨的熔点高导电AB

【解析】

【详解】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

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

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3)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钨的熔点高;故填:

钨的熔点高;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导电性。

故填:

导电;

③A.硅元素的汉字偏旁是“石”字,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所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二位,故错误。

故选AB。

3.科普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

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

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

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

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

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4)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H2CO3

D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MgCO3

【答案】光合作用碳CO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2)化石燃料中均含有碳元素,所以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一氧化碳;

(4)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化学方程式为:

(5)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故错误;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也有利,可以缓解冰川时代的到来,故错误;

C、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H2CO3,故正确;

D、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MgCO3,故正确。

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

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

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

<-20.0

-23.2

-21.0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A、B组融雪剂均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______。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答案】24:

71混合物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碱性AC

【解析】

【详解】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4:

(35.5×2)=24:

71。

(2)根据图示可知,A、B组融雪剂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组比B组腐蚀性强。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pH=9.0,大于7,故呈碱性。

(4)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

C、根据表格,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

故选AC。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皮蛋的品质。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_________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A.油辣子B.食盐C.酱油D.醋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了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_____________。

(3)原料中的少量硫酸锌可为人体补充了锌这种_________元素(选填“常量”、“微量”)。

(4)制作松花蛋的鸡蛋、鸭蛋富含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

(5)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

【答案】D草木灰微量ABC

【解析】

松花蛋的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皮蛋的品质。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醋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醋可以与纯碱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D。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了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草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3)原料中的少量硫酸锌可为人体补充了锌这种微量元素,锌是人体所必须的微粒元素。

(4)制作松花蛋的鸡蛋、鸭蛋富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故选A。

(5)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无关,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故A错误;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故B正确;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故C正确;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不可以再食用,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故D错误。

点睛∶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6.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

学名是乙醇,化学式为C2H6O。

凝固点-117.3℃。

沸点78.2℃。

能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

有吸湿性。

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78.15℃。

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

酒精体积比浓度在70%时,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

处于临界状态时的乙醇,有极强烈的溶解能力,可实现超临界淬取。

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酒精还常用于制酒工业。

但成年人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酒精的危害更为敏感,需要谨慎喝酒。

(1)酒精____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2)酒精具有____________性,所以可以燃烧,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70%酒精的用途。

(至少写1点)

(4)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1点)

【答案】

(1)易

(2)可燃C2H6O+3O2

2CO2↑+3H2O

(3)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4)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解析】

试题分析:

酒精能和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70%酒精的用途杀菌,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物具有可燃性B隔绝空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

【分析】

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详解】

(1)聚氨酯是含碳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故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质是有可燃性。

(2)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选B。

(3)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份,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

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

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化学D2CH3OH+3O2

2CO2+4H2OCH4+2O2+2KOH

K2CO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可知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正确;

B据短文可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正确;

D、氢燃料电池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4)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