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756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5 细胞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x

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细胞器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5 细胞器

一、选择题

1.(2010·汕头二模)下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2不含磷脂,其倍增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结构1、3、5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此图是细胞的一部分,1线粒体,2中心体,3核糖体,4高尔基体,5细胞核,所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或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

B

2.(2010·华南师大附中)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提高物质交换效率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骨骼肌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

D.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核孔较多,有利于DNA进出细胞核

解析:

卵细胞体积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小,物质交换速率低。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糖体。

DNA不能通过核孔。

线粒体数量多,有利于能量供应。

答案:

C

3.(2010·西工大附中)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无核糖体。

有氧呼吸中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

蓝藻、光合细菌等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

D

4.(2010·南通三模)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细胞核中基因的调控

B.合成时所用的原料是氨基酸

C.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解析: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是通过外排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答案:

D

5.(2010·南京三模)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B.参与杂种细胞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植株

D.杂种植株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多糖),核糖体与细胞壁形成无关,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

B

6.(2010·湖南省考试院)下表中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按甲~丁的顺序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名称(①~⑤)配对正确的是(  )

功能

细胞结构

甲:

细胞分裂时与染色体运动有关

①内质网

乙:

脂质合成的场所

②高尔基体

丙:

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③溶酶体

丁:

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仁

⑤中心体

A.⑤①③②     B.③②①④

C.⑤①②④D.③②①④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复制后的两组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运动。

内质网与合成脂质有关。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

C

7.(2010·高三诊断性考试)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叶绿素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解析: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线粒体不能使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

吞噬细胞利用溶酶体分解被吞噬的物质,所以溶酶体较多。

答案:

C

8.(2010·潍坊一模)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C、F都能产生水B.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

C.植物细胞都含有C、E、FD.A、D都是单层膜结构

解析:

A高尔基体,B中心体,C线粒体,D内质网,E叶绿体,F核糖体。

植物的根细胞无E叶绿体。

答案:

C

9.(2011·银川二中期末考试)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解旋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质壁分离与细胞膜、液泡膜的流动性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

B

10.(2011·德州一模)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

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解析:

叶绿体的内膜是光滑的;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高尔基体产生小泡并释放后膜面积减小。

答案:

B

11.(2011·宁波十校联考)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周围聚集着许多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属于细胞的哪种结构?

小囊泡可能含有何种物质(  )

A.内质网 蛋白质、磷脂B.高尔基体 蛋白质、磷脂

C.内质网 纤维素、果胶D.高尔基体 纤维素、果胶

解析:

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将来形成细胞壁。

高尔基体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这些囊泡来自于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

D

12.(2011·银川二中期末考试)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玛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什因、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对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解析:

病毒没有核糖体;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在rRNA中含有磷元素;核糖体是细胞内产生水的重要场所,但是不能够产生ATP。

答案:

C

二、简答题

13.(2010·聊城一模)如图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团)。

(2)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________方式。

(3)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与下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  ]________。

(5)将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如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

(6)与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提供条件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1)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羧基失去-OH,氨基失去-H,形成一分子水。

(2)碘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3)c过程是蛋白质的加工过程,需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并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4)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外层核膜,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外膜相连,但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并没有直接相连。

内质网膜可以转化成高尔基体膜,因此成分十分相似。

(5)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附近的囊泡、细胞膜。

(6)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蛋白由核糖体合成,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答案:

(1)-COOH 

(2)主动运输 (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②]高尔基体 (5)①③②⑥④ (6)核糖体 线粒体

14.(2010·宁夏银川一中)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若该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  ]________。

(3)若该细胞能释放干扰素,则该细胞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4)若该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激的是________。

(5)若这是心肌细胞,最多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通过动物细胞结构图考查各种细胞器的名称及功能。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干扰素由效应T细胞释放,效应T细胞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化而来;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是因为肝细胞表面有能够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蛋白(糖蛋白);心肌细胞代谢旺盛,线粒体数量较多。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2)[12]核糖体

(3)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4)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10 线粒体

15.(金版工作室原创)下图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

请据图回答:

(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甲、乙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两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3)若甲表示胰岛A细胞,则①表示________,①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其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成分)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则甲→①→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的功能。

解析:

甲、乙两种细胞为不同组织的、功能不同的细胞,两种细胞的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为蛋白质,故其从合成到分泌需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甲细胞分泌的物质对乙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实为甲细胞将信息传递给了乙细胞,完成了甲、乙两细胞间信息的交流。

答案:

(1)细胞分化(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线粒体 组织液

(3)胰高血糖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糖蛋白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解析】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在DNA和RNA同时存在的情况下,DNA为遗传物质,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生物的性状,而RNA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2.(2011·海南期中)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④应该改成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答案】B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组成DNA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

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C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B.②④⑧

C.③⑤⑦D.②⑤⑥

【解析】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B

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

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

【答案】C

6.(2011·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解析】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棉和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B

7.(原创题)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

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

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喝。

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

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

A.水B.蛋白质

C.脂肪D.糖原

【解析】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既需要大量的能量,又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脂肪因其含有较多的氢元素,通过有氧呼吸既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又能生成较多的水,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成分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质

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1种DNA转录出1种RNA

D.1种DNA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由表可知,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种DNA分子可转录出多种RNA,进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D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析】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答案】A

二、简答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小麦种子中贮存的多糖是淀粉,其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

(3)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 (4)决定 (5)水

11.(2011·日照期末)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分别是:

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如果X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上图(右)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

X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答案】

(1)葡萄糖 蛋白质 磷脂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如图

12.(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Ⅰ.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

―→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的名称是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

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__等元素。

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1分子e的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略)。

(1)实验材料:

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了解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便可回答。

Ⅱ.要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必须把组成病毒的两种物质分离,单独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依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不难设计出步骤。

【答案】Ⅰ.

(1)f DNA 

(2)脱氧核苷酸 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Ⅱ.

(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 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