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401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测验.docx

《语文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测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测验.docx

语文测验

高二上学期语文测试题

(2019年12月29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

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

“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

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文章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文章2-4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5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非常大,仅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就有6000余项,但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却不足40%。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万林教授及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了历时3年、覆盖2.4万农民/农技员的农业技术需求调研,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结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

他们发现农民与农业科技工作者之间是存在传播壁垒的,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闲置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农民渴望先进科技成果却不知道到哪里寻找。

针对农业科技知识专业性强、难理解的特点,在保证作品科学、先进、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接地气”的大众化语言和“拉家常”式的表述方式,实现科学内容的“科普化”;同时通过融合“实景”与“动画”表现手法,形象直观展示复杂农业技术的关键细节,解决了科技扶贫有效落地的问题。

贫困地区往往是科技落后的地区,同时也是信息传播不畅的地区。

为了将科技知识真正送到农民手中,创作团队在视频光盘基础上,延伸开发挂图、辅助读本、音频、微视频等“图文声像”系列产品。

针对互联网、移动网络和没有网络环境,自主研发“现代农业科普网”“掌上农科”APP及“数字视频播放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打通线下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展了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

截至目前,高万林教授及团队累计组织科普活动2000余场,受训人员超过3400万人次,科普效果显著。

活动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学种养方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科技扶贫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社会效益。

(选自《科普日报》)

材料二: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3年前在四川乐山发起名为“劳动收入奖励计划”的反贫困实验显示,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奖代补,可有效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表示,让低收入者提高劳动意愿的关键是从补贴变成奖励。

根据对乐山实验的评估,参加“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实验”的家庭就业率相对提高13.5个百分点,每月劳动时间相对提高9小时。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建华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为部分不思进取的贫困户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榜样。

海南扶贫电视夜校2016年11月开播,行业专家、致富能手及优秀帮扶干部现身说法,讲政策、举案例、教技术、出点子,课程受到贫困户追捧。

“这个好处就是让贫困户看到身边人或者近处的市县的人是怎样做事、怎样脱贫的,这些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才能具象化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效果很好。

”黄海军说。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选自《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说明,解决科学知识的表述方式与表现手法,是实现科学知识普及化的重要一环。

B.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与农民脱节,农民文化水平太低,不理解科学技术是真正的生产力。

C.中南大学李建华教授认为,对于不思进取的贫困者,要以榜样的方法,解决其思想问题,要让贫困者明白未来很美好。

D.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

落实精准性,就要分类施策,因人制宜,因贫施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贫困地区一般是科技落后地区,也是信息传播不畅的地区。

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解决传播问题。

B.材料二说明,对于贫困家庭,不能直接发放补助,要实行以奖代补,鼓励贫困者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

C.要解决农村落后地区信息传播问题,就得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传媒,同时要结合农村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

D.材料三显示,扶贫脱贫是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构建良好的治理格局,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

6.结合三则材料,归纳概括正确实施扶贫的方式方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

“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

“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

真不容易啊!

”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

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

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

“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

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

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

”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

“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

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

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

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

“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

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

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

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

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

“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

“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

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

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

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

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

他们颤声叫着:

“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8.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

9.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

“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蕃对曰:

“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

“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

“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

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

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

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孺子是徐稚的字。

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②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

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

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

③安石:

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符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

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

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

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B.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

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C.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

“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D.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

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15.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

________?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2)《湘夫人》一诗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并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文末所说的“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不用步行,而“________”,则说明还是有所凭借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___的。

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___。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___。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___。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难以置信大干世界沧海一粟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芸芸众生九牛一毛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大干世界九牛一毛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芸芸众生沧海一粟不堪重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

研究表明,人类火星定居点需要五种主要消耗性资源,包括能源、水、氧气、建筑材料和食物。

①________:

例如太阳能,再加上核裂变反应堆,可以帮未来的“火星人”提供能源;火星上的冰和水合矿物是水的来源;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氧气;火星土壤可以很容易制成建筑材料砖。

但食物的取得肯定就比较麻烦了,②________,也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将它上面的任何原料转化为食物。

③________?

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实验室培育肉类,管道培育农作物,建立蟋蟀农场。

21.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

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布通知时间为2019年12月12日。

不能出现具体的学校名称。

(5)

①学校拟举办“国家公祭日”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②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

③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④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国家公祭日,学子家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