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37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docx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

汉代的印章阅读答案

【篇一: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

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

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

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

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

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

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

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

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

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

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

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

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

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

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

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

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

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

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

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

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

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

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

当然即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有厚重的悠久传统,其文字篆刻于金属、象牙、犀角或玉石等材质上,虽刻于方寸之间,但也能给我们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b.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观点已为学界接受认同,但作者认为中国的篆刻艺术可以追溯到殷

商时期的以刀为笔的甲骨文。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由于印泥多为朱色,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

即朱,又有“白文”“朱文”之说。

d.中国篆刻艺术对篆刻者有着极高要求,虽不一定是书法家,但要了解汉字字体,印文排列方面的知

识,二者缺一不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对印章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说明人们对印

玺十分重视。

b.秦代试想“书同文”,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篆文局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两汉社会稳定、冶炼

与手工业发达这些都是汉代篆刻印章大胜的原因,

c.印家的“胸内有法”是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这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

中体现,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d.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

的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

章。

b.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兴盛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这说明文化受到政治经济

的影响。

c.中国的篆刻艺术,又称印章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当前所发现的东周遗物说明其起源不晚于周代。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功和功

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

世宦南方,客润州。

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

母卢,躬授之学。

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

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

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

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

锜怒骂曰:

“何敢尔,不惮死邪?

”对曰:

“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

”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

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或欲以闻,谢曰:

“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

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

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

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

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

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

“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

”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

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

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

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

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

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

卒,赠太尉,谥文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

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

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东京,汴梁,石头

城等。

d.“京兆尹”一般指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唐朝时的京兆尹即长安的行政长官,其地位相当于今天

的北京市市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母亲亲自教他知识,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

他为“短李”。

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

畏惧。

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还曾因建议立深王为太

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

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欲以闻,谢曰:

“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

②遮回,这一次。

8.词中描写了诗人哪几种生活?

这种生活展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

9.有人说本词疏阔放纵,令人生散发弄扁舟之意;也有人说本词洒脱中寓抑郁,有壮志难酬之悲。

你同意

哪种说法?

请说说你的依据。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天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这一诗句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外形高大英俊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神医王十二

冯骥才

天津卫是码头。

码头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还得立得住,靠嘛呢——能耐?

一般人能耐也立不住,得看你有没有非常人所能的绝活儿。

换句话说,凡是在天津站住脚的,不管哪行哪业,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绝活,比方瞧病治病的神医王十二。

要说那种“妙手回春”的名医,城里城外一挑一筐,可这只是名医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医。

神医名医,一天一地。

神在哪儿,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别人没法儿,他有法儿,而且那法儿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灵光一闪,急中生智,信手拈来,手到病除。

王十二这种故事多着呢,这儿不多说,只说两段。

一段在租界小白楼,一段在老城西马路。

先说租界这一段。

这天王十二在开封道上走,忽听有人尖叫。

一瞧,一个在道边套烟筒的铁匠两手捂着左半边脸,疼得大喊大叫。

王十二急步走过去问他出了嘛事,这铁匠说:

“铁渣子崩进眼睛里了。

”王十二说:

“别拿手揉,愈揉扎得愈深,你手拿开,睁开眼叫我瞧瞧。

王十二抬起头往两边一瞧,这条街全是各样的洋货店,王十二喜好洋人新鲜的玩意儿,常来逛。

他灵光一闪,扭身就朝一家洋杂货店跑去,进门伸出右手就把挂在墙上的一样东西摘了下来。

王十二跑回铁匠跟前说:

“把眼睁大!

”铁匠使劲一睁眼,王十二也没碰他,只听“叮”的一声,这声音极轻微也极清楚,跟着听王十二说:

“出来了,没事了。

你眨眨眼,还疼不疼?

”铁匠眨眨眼,居然一点也不疼了,跟好人一样。

再瞧,王十二捏着一块又小又尖的铁渣子举到他面前。

铁匠纳闷,到洋货店里打听。

店员说:

“还没有听说它能治眼!

这是个能吸铁的物件,洋人叫它吸铁石。

”原来王十二是使它把铁匠眼里的铁渣子吸下来的。

可是,刚刚那会儿,王十二怎么忽然想起用它来了?

神不神?

神医吧。

再一段更神。

这段事在老城西那边,也在街上。

那天一辆运菜马车的马突然惊了,横冲直撞在街上狂奔,马夫吆喝拉缰都弄不住,街上的人吓得往两边跑,有胡同的地方往胡同里钻,没胡同的往树后边躲,连树也没有的地方就往墙根扎。

马奔到街口,迎面过来一位红脸大汉,敞着怀,露出滚圆锃亮的肚皮,一排黑胸毛,赛一条大蜈蚣趴在当胸。

有人朝他喊:

“快躲开,马惊了!

谁料这大汉大叫:

“有种往你爷爷胸口上撞!

”看样子这汉子喝高了。

马夫急得在车上喊:

“要死人啦!

跟着,一声巨响,像撞倒一面墙,把大汉撞飞出去,硬摔在街边的墙上,好像紧紧趴在墙上边。

马车接着往前奔去,大汉虽然没死,却趴在墙上下不来了,他两手用力撑墙,人一动不动,难道叫嘛东西把他钉在墙上了?

人们上去一瞧,原来肋叉子被撞断了,断了的肋条穿皮而出,正巧插进砖缝,撞劲太大,插得太深,拔不出来。

大汉痛得急得大喊大叫。

大汉叫着:

“快救我呀!

”声音大得震耳朵。

有几个人撸袖子要上去拽他。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

“别动,我来。

人们扭头一瞧,认出是神医王十二,便说:

“有救了。

只见王十二先往左边,两步到一个剃头摊前,顺手从架子上摘下一块白毛巾,又在旁边烧热水的铜盆里一浸一捞,便径直往大汉这边跑来。

他手脚麻利,这几下都没耽误工夫,手里的白毛巾一路滴着水儿、冒着热气儿。

王十二跑到大汉身前,把滚烫的湿毛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

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地赛猪嚎。

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

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

“老子活了。

王十二说:

“赶紧送他瞧大夫去接骨头吧。

”转身去把白毛巾还给剃头匠,走了,好赛嘛事没有过。

在场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

只有一位老人看出门道,说:

“王十二爷这法儿,是用这汉子身上的劲把

【篇二: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

大一统的汉朝(含答案)】

1、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2、观察下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d.蜀汉皇帝刘备

答案b

3、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c.③④⑤

答案c

b.①②③d.①②③④

4、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c.①②④

答案b

5、小张与小王讨论汉武帝时,他们一起将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列表如下:

b.①②③d.②③④

上述表格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

汉武帝实现和亲政策,把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

理由:

汉武帝在军事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是对匈奴组织大规模的反攻,如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而实行和亲政策,把昭君嫁给匈奴首领的是汉元帝。

6、观察下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c.①③④

答案a

b.②③④d.①②④

7、依照中国主要朝代更迭顺序,填写以下空格。

(每空1分,共5分)秦---(①)三国---两晋---(②)---隋---(③)五代十国---(④)---元---明---清---民国

①()②()③()(都城)④()

答案①汉朝②南北朝③唐朝(都城:

长安)④宋朝

8、新疆喀什巴楚县23日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15名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在发现并处置多名携带管制刀具的可疑人员时遭暴徒袭杀。

一小撮极端分子利用恐怖暴行制造分离,严重违背新疆的广大民意,伤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秦朝

答案b

9、阅读下列材料:

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

2分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

2分当时中国称该国什么名称?

2分该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流始于哪一年?

2分(3)帝国初期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为什么?

2分

(4)该帝国建立的时间什么时候?

建立者又是谁?

每问各1分,共2分

答案

(1)罗马帝国。

(2分);

(2)西汉、大秦、前166年(6分);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3)统治政策的加强和内战的停止(2分);(4)前27年、屋大维(2分);

10、下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的职责是()

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

答案b

11、史实与推论(6分):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答案

(1)错

(2)错(3)对(4)对(5)错(6)错

【篇三: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15、16章)】

1.东汉末年()的(《》),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

(1)积久性:

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2)多元性:

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相融性:

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

3.中国饮茶源于(),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

4.()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公元805年,()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和()两种风气。

8.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女方接受聘礼,叫做“”。

9.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和(),其中()成为()的代称。

10.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

11.()和()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和()是狂饮的代表。

13.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结缘。

14.八大菜系:

、、、、、、、

15.四大菜系:

、、、。

16.中国古代的服饰是()和()的象征。

17.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

18.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四种,其中

()是最尊贵的一种;

19.汉代盛行(),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

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和()之分。

21.唐代服饰特点:

(1)头上以代冠;

(2)“”成为定制;

(3)以所佩戴区别等级。

22.:

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

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

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

()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

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24.宋代官服的变化在()和()。

25.缠脚之风兴起于()末年,到代普遍流行。

26.明代官员文官用(),武官用()。

27.各品官员衣服上图案: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

职练鹊、风宪官(执法官)獬豸;

武官用兽:

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

;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牛

28.清代服饰特点:

(1)强令汉人削发留辫,当时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可想制度之严

(2)废除明代服装以满族风尚重定冠服制度;

(3)帽子上饰花翎,花翎尾部晶莹似眼,以单眼、双眼、三眼区分官位品级,以三眼为

最尊;

(4)朝珠,挂在脖颈垂于胸前,数为108珠,源于佛教数珠,限五品以上朝官悬挂。

29.对偶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危害,并逐渐产生

明确的婚禁,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而到血缘以外的氏族寻找婚

配对象,这就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对偶婚”,即“”。

特点是非同

一血缘氏族的男女方的婚配;男女之间的结合尚不固定,男可以多妻,女也可

以多夫。

但主要的是:

男子出嫁到女方氏族,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

系计算,财产由女子继承。

30.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

31.嫁娶六礼:

、、、、、。

32.转房婚:

形式主要是兄死,弟以嫂为妻;姐死,妹代姐为妻;父死,子以异母为妻。

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曾较长时间的流行过。

33.阿注婚:

流行于云南的和。

“阿注”是纳西语,意为“伴侣、朋

友”。

只要不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成员及其后裔,都可以互为阿注。

他们之间的

性关系非常自由,到晚上,男阿注就到女阿注的专用放里过夜,天明赶回家去

劳动,这种阿注关系时间可长可短,每人除一个长期阿注以外,还有许多临时

阿注。

所生子女不知其父,都归母家。

34.抢夺婚:

云南地区的、、欧曾实行过强夺婚,是男子通过强夺手段

与女子成婚。

是一种民俗,民间的“抢夺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在此之前,

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但在迎亲那天,男方还是要组织一帮人,

隐蔽在约定的地点,等新娘一到,一拥而上,捆绑回家,新娘则大呼救命,女

方家人假追一通。

35.()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

36.据《墨子》《荀子》记载,我国在()时代就有了火葬。

37.石棺葬:

就是用石板或石块构筑成长方形的棺材,置于地面,即为墓地。

地区主要集中

在东北的松花江流域、四川西部的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云南境内的一些地

方。

时间跨度起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到两汉,延续到明代。

据近年来的学术研

究,石棺葬起源于古人对石的崇拜。

38.悬棺葬:

就是把棺木高悬于崖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

这种悬棺葬在福建省武夷山、江

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现,其中武夷山的悬棺已有3800年之久。

这些悬棺离地

面有的几十米,有的上百米。

悬棺形似小船。

据认为,采用这一葬法的少数民

族,迷信灵魂升天,认为把棺木放得越高,灵魂就越容易升天。

39.考古发掘最早的龙形在()。

40.龙与皇帝合而为一,始于()。

41.龟龙:

比喻。

42.龟龄:

比喻。

43.:

汉代时规定,凡列侯、丞相、大将军皆以金铸印,制为龟形,称为“龟

钮”,以后遂以龟为官印的代称。

44.:

就是授予官印盒缓代,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41.“胸有成竹”是()的画竹理论。

42.梅花的五瓣比喻()等人生五福。

43.四君子:

梅、兰竹、菊。

44.岁寒三友:

松、竹、梅。

45.宋代诗人()被称为“梅妻鹤子”。

46.灯节:

即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或称“”,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

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

47.清明节:

与古时“”相合而成,时间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正好是农历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