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34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docx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湖口项目

第一章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间。

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园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分类集合,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能源环保、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进展。

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光谷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和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平台,为跻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加快开发区土地储备速度,特将本项目用地安排拆迁安置人员。

总用地面积约300亩,规划设计要求安排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容积率操纵在2.0以内。

项目基地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以南,教育中路以西。

目前仅北面高新大道形成并通车,交通条件良好,教育中路刚刚开工建设。

其它两条道路均为规划道路,未形成。

总体交通状况良好,以后交通条件更佳。

现状用地以荒凉土地为主,有少量农民私房,但层数较高。

现状地面低于道路标高,用地需要平坦。

周边建成区建设量较少,未形成区域氛围,但该项目距离光谷开发区中心鲁巷广场仅5公里,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进展前景。

二.设计依据

1.《都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

2.《都市居住区公共服务配置标准》;

3.《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0352-2005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

9.《武汉市都市建筑规划治理技术规定(2003)》

10.《住宅建筑规范(2006)》

11.《住宅设计规范(2003)》

12.其他相关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差不多设计原则

1.符合都市总体规划,综合地区进展,和谐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2. 综合考虑武汉市的都市的性质、气候和传统风貌等地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周边的景观条件,将其纳入规划;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并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治理要求。

3.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制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利、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

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表达可连续进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差不多动身点和最终目的。

水系的引入,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

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强调“绿脉”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

以西南两大条状绿地、结合林荫步行道设置的线性集中绿地为主的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5.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都市进展风貌的和谐。

 建筑表达地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在和谐中求变化。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注重处理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依照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利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幸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抢救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建立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以分为主、适当结合的居住区交通方式,力求在小汽车进入一般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全、便利、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

7.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服、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二.规划设计构思 

湖口农民还迁社区仅仅是一个还迁社区?

我们有更美好的愿景。

1.一个表达开发区特色和产业连续的都市社区

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本项目,涵盖了1/3的公共建筑用地。

沿高新大道一侧为都市景观面,公共建筑用地安排于此,我们期望连续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在功能配置上安排研发办公、创意办公、商务会议、餐饮服务和服务于周边居住区的高品质商业街。

同时,我们力求在公建区形状上采纳时代感的造型语汇,充分表达高新区的区位特色。

通过功能和形状两个手段打造高科技的都市社区。

2.一个以教育为背景和优势的知识型文化社区

基地周边高效林立,有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学院、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湖北第二示范学院等。

处于一个教育背景深厚的文化社区当中,我们期望传承和发扬区域在文化教育上的庞大优势。

因此,我们在用地紧张的情形下,安排了8班幼儿园和24班小学。

期望社区建立初期就能满足小学教育的要求,同时为更大区域的教育工作服务,表达文化社区的理念。

3.一个环境景观都市化和共享化的开放型社区

都市型的活动在北面的道路邻近结合公建区展开,居住区位于南面。

如何解决南北两个区域的交流和共同的活动问题是空间规划的关键。

我们通过置于南北两个区域中间的东西展开的环境景观空间沟通这两个区域的活动。

同时,将景观主轴沿南北向曲折布置,将居住区的景观视线延伸到北面的都市空间,将公建区也纳入到住区环境的共享范畴,在都市空间上成为整体,构建彼此沟通的开放型社区。

4.一个满足居住和生活各项需求的均好型社区

由于项目的动身点在于解决农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因此,我们在居住功能上幸免层次上过大的区分,期望每个住户均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的休闲空间。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将居住空间的均好性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利用带型绿化贯穿整个住区,提升全部住户的居住品质,在大中小三个档次上减少档次内的变化,减少动迁安置工作的困难。

5.一个以生态环保为导向的节能减排示范社区

目前节能减排是整个社会基础建设的导向,我们响应这一理念,在本设计中采纳绿色建筑的设计手法,力求建设节能减排的示范区。

在公建区,尽量回避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手法,同时利用南向遮阳系统等手段减少能源白费。

在居住区,考虑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以及中水在景观水体中利用,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退界分析

依照《武汉市都市建筑规划治理技术规定(2003)》第十七条规定:

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许多于3米;

   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24米以下底层带商业用房的建筑物及小型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许多于5米;

建筑后退高新大道15米,后退其它道路10米,后退西侧用地红线8米。

四.建筑间距

依照《武汉市都市建筑规划治理技术规定(2003)》第十一条居住建筑间距要求: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的建制镇规划区内许多于建筑高度的1.2倍。

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许多于6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许多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运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三区按许多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4倍进行递加运算,不足26米时,按26米运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能够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三区内能够不超过45米。

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二、三区内许多于15米。

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许多于14米。

五. 道路交通系统

1.内环和外环相结合的道路交通体系。

考虑道路的经济性和环境景观的连续性,我们采纳两个环线相结合的模式。

内环作为整个区域的要紧交通干道,连接要紧的住区同时作为住区与商业区的分割带,中心景观区未被车行系统打断。

南面结合东西向的景观带设计小环路,保证南面景观的连续性。

在两个环的差不多结构构架下,设计南面住区要紧出入口,东面沿教育西路安排小学幼儿园的独立出入口以及住区商务区的综合车行出入口,东北面安排为办公塔楼服务的独立出入口,同时这条道路与环路联通保证消防的可达性。

2.居住区的道路采取分级制。

通过主干道,次干道以及入户道路三级组织区内交通,将整个居住区有效的组织在一起。

主干道红线宽度7m,设计为双车道。

居住区内部形成环路,便于组织车行。

次干道为居住区次一级道路,与居住区干道相连接,宽度为4m。

它与主干道一起形成了居住区的网状结构。

入户道路为联系各组团内部的道路,直截了当连接各幢住宅,宽度为2.5m。

2.静区交通规划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依据设计要求布置安排了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在各组团的集中绿地邻近都设置了一定规模的机动停车位。

机动车位居住区按照每户0.4辆确定,公建区按照100平方米0.4辆确定。

居住区和公建区分别设计地下车库,各安排3个独立的出入口,保证大量车辆的出入便利和安全。

六. 绿化景观体系

景观系统以南北主轴串联,北面由公建区的屋顶绿化平台开始,向南进入中心水景区,中央景观带,南面东西景观廊作为成个轴线的结尾。

枝状的绿化系统由主轴向各个住宅单体发散,形成枝状的绿地渗入到每个单元的宅前屋后,以达到“出门见绿”的目的和生态的人居环境。

景观设计捕捉和再现的是充满生气活力和生活乐趣的院落形状,对格局的追求与自然的应变相互交错,高墙窄巷井然有序。

以多种组合的院落布置,对民居住宅进行充分演绎。

关于面积较大的户型,采纳独立中间内院,又相互关联的方式。

绿化景观轴将绿化带、活动空间和水系相互交错渗透,为老人、儿童提供安全、舒服的休憩和游戏场所。

在树种的选择上,选择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植物和树种,如香樟、女贞、银杏等为主等各种乔木,高大挺立,摇荡醉人浓荫;桂花、石榴、海棠、腊梅、玉兰等闻香及果浆型灌木;以及绣球花、栀子花、杜鹃、月季等名花异草争奇斗艳,随季节变幻的丰盛绿化形成组团景观,使小区内四季花木茂盛,美不胜收,同时也能使小区内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

七.配套公建布局

服务整个小区住户的便民文化、商业设施集中设于小区北侧公建带内,沿中心的生活超市向东展开,除了商业功能外,分别设置有棋牌室、体闲茶座、老人、儿童活动室、乒乓球室、物业治理等配套设施。

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小区的服务半径要求和人的生活行为适应。

24班小学和8班幼儿园设于地块东侧,以外向型布局既服务本小区又向周边的社区开放。

平面设计注重功能分区,照管各班差不多活动、休息单元的南北朝向,建筑与内外庭园相结合,为幼儿提供充裕的室外活动空间。

八.竖向设计:

依据小区周边的现状地势及标高来确定小区内的标高,依市政规划标高依照四周定点坐标和标高来确定与外围市政道路的衔接,利用适当变坡与各组团相联系。

结合地下室开挖及水系开挖的土方来堆山造景,丰富了都市景观及社区内部环境,中心绿地的地势更显曲折和起伏变化。

 

第三章建筑设计

1.住宅部分

以制造出具有大众性、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连续进展的新型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设计指导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性及新颖性,增加高科技与新技术含量,起到示范作用,满足都市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进展要求。

充分尊重武汉市当地的气候和生活居住特点,将起居室和主卧房布置在南侧,辅助房间和次卧房布置在北面,明厅、明厨卫。

由于采纳房间全明布置以及南北开窗,室内能够达到天然采光和通风,最大限度的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太阳能,增加室内温度,并在夏季能有效的组织室内外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

户内设计以较大面积的起居室(家庭室)为中心组织家庭活动,且各户起居室(家庭室)均有良好的正南阳光和视觉景观。

起居室在户内位置恰当,有效地减少了交通穿越,保证了空间使用功能的独立性。

同时,为了保证空调房间的气密性和节约能源,除分户门和户内门外,均采纳塑钢门窗。

在住宅房型上极力表达经济性、有用性、超前性、规范性和功能合理性。

在房型平面上实现较高的得房率,通过厅室厨卫的合理配比,达到房型面积的可用性增加,使房型的经济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

住宅内以起居室为活动中心,将睡眠、用餐、休息等功能分离开来,各自安排相应的空间,减少相互干扰,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2.公建部分

北面商业办公建筑群体有东西两部分组成。

西面为办公商务区,包括出租办公、会议中心、服务餐饮等功能块。

东区为商业和创意办公区,包括商业街、创意办公、住区配套商业等功能块。

东区和西区均有各自的内庭院和屋顶花园,联系这两个区域的建筑为为商业办公区和住宅区服务的生活超市。

其屋顶为绿化休闲平台,与南面的住区景观主轴相连。

通过屋顶花园、内庭院和景观的设计与建筑形体结合塑造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

在本次设计中为涉及公共建筑部分的详细平面,待下时期设计深化。

3.立面造型设计

整个立面造型设计分为两部分,住宅建筑立面造型和公共建筑立面造型。

公共建筑形体利用直线和斜线的组合呼应住区建筑的平面机理。

形体关系虚实对比结合线条感强,在西面设置整个区域的制高点,向东逐步连续水平性造型语汇,增加建筑的流淌性的时代感。

立面材质选择上,着重强调时代感,采纳和彩色钢板立面作为公建区的点缀增强立面沿高新大道的识别性;运用金属网与玻璃结合的幕墙形式幸免大面积幕墙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白费;选取深色石材与金属结合的立面拼贴方式加强对比,提升整个公建区的整体建筑品质。

住宅建筑采纳现代风格,结合材料的变化以时尚的灰色调组成,即富有时代感又能满足立面功能需要。

顶部利用金属材料元素的引入,表达高技术品质,也与北面公共建筑区融为一体。

4.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平稳表表-1

项目

面积(公顷)

比例(%)

规划总用地

20.28

100

住宅用地

8.8

43.4

公建用地

5.28

26.0

道路用地

2.35

11.6

公共绿地

3.85

19.0

经济技术指标表11-2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比例

总用地面积

公顷

20.28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40.31

住宅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29.64

总户数

3404

100%

户型配比

40M2

550

16.16%

80M2

1702

50.00%

120M2

户 

1152 

33.84%

 公建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0.66

其中

小学

万平方米

0.77

幼儿园

万平方米

0.32

配套商业

万平方米

0.63

办公

万平方米

4.58(约)

商业

万平方米

2.17(约)

会议

万平方米

0.94(约)

餐饮

万平方米

1.25(约)

地下室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7.02(约)

其中

住宅地下室

万平方米

5.01

公建地下室

万平方米

2.01

建筑密度

%

23.44

容积率(不计地下)

-

1.99

绿地率

%

35.02

机动车停车位

1789

住宅停车

1362

户均车位

0.4

地上停车

300

22.0%

地下停车

1062

78.0%

公建停车

427

每百平米

0.4

地上停车

30

7.0%

地下停车

397

93%

非机动停车位

6604

公建停车

3200

住宅停车

3400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简介

本规划地块由15层高层办公、6层多层商业办公楼、18层小高层住宅、11层住宅、幼儿园、3层小学及地下车库组成。

二.设计依据

1.设计中采纳的要紧规范、规程及标准。

⑴全国规范、规程及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2018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⑵湖北省及武汉市的相关规程、规定

2.除专门注明外,本工程所有建筑单体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

50年,结构的安全等级及基础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3.建设方提供的本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

4.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纸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设计荷载

1.本工程要紧部位的设计活荷载:

办公室2.0kN/m2

住宅卧房/客厅/卫生间/厨房2.0kN/m2

住宅内部走廊/门厅2.0kN/m2

住宅阳台2.5kN/m2

公共楼梯及其门厅/走廊3.5kN/m2

商场3.5kN/m2

商场楼梯及其门厅/走廊3.5kN/m2

汽车库4.0kN/m2

幼儿园教室2.0kN/m2

幼儿园楼梯及其门厅/走廊3.5kN/m2

自行车库2.0kN/m2

制冷机房8.0kN/m2

电梯机房7.0kN/m2

水泵房、变配电房10.0kN/m2

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2.风荷载及雪荷载(50年一遇)

差不多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差不多风压为0.50kN/m2。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设防

除专门注明外,本地块出中幼儿园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余所有建筑单体均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差不多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各单体的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见下表,局部参数待岩土勘察完成后决定是否调整。

建筑类别

结构体系

地下车库

钢砼框架结构

11层小高层住宅

砌体结构

18层小高层住宅

钢砼剪力墙结构

15层高层办公楼

钢砼剪力墙结构

2层幼儿园

钢砼框架结构

3层小学

钢砼框架结构

6层商业用房

钢砼框架结构

凡属于超限高层须专项审查范畴内的单体建筑,将在初步设计时期送有关治理部门进行审查。

上部结构要紧采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D工程部编制的系列

软件PKPM(最新版本)进行运算分析。

五.地下结构

1.本地块的土层分布待岩土勘察报告完成后进行判定。

2.本地块中的11层小高层、18层小高层住宅拟采纳桩基;15层高层办公建筑采纳桩基,地下车库拟采纳筏板基础,若抗浮不足,另加抗拔桩;幼儿园、商业用房等多层建筑尽量采纳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柱下独立基础或柱墙下条形基础,若表层无好土,也可采纳地基处理,或者采纳桩基础。

3.桩基施工前应对本单体范畴场地进行平坦,去除表面腐植土、建筑垃圾回填土及明浜,并回填至是适当标高,并分层压实。

4.各单体的沉降均应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六.要紧结构材料

1.混凝土:

C30

2.砌体:

混凝土砌块

3.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

4.钢材:

Q235、Q345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方案图。

2.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二.设计范畴

1.给水工程规划

2.排水工程规划

3.雨水工程规划

4.燃气工程规划

5.消防给水系统

6.节能节水措施

7.环保

三.给水工程

1.用水定额及用水量表

名 称

定 额

使用时刻

数量

变化系数

最高日用水量

吨/日

最大时用水量

吨/时

住宅

250升/人·日

24h

10212

2.5

3075

320

办公

6.5升/m2·日

12h

45800

1.5

415

30

商业配套

6.5升/m2·日

12h

28000

1.5

200

25

绿化

1.5升/m2·日

2h

45300

1

112

21

车库

2.5升/m2·日

2h

70200

1

175

230

总水量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

3977

626

住宅用水人数按平均每户3人计;

最高日用水量为3977m3/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为626m3/hr。

整个区域以都市自来水为水源,东、西两个地块均实行双水源供水。

并在基地内成环。

2.生活给水供水方式

尽量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截了当供水。

采纳市政直截了当供水和加压供水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块均在地下车库内分别设集中泵房,有条件与地下车库相连通的单体均集中供水。

不与地下车库相连通的单体在内部独立设泵房。

地下车库、商业和幼儿园采纳市政直截了当供水。

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均采纳不锈钢水池→水泵→屋顶水箱→各用水点的加压供水方式。

3.管线规划

1)规划原则

①要紧供水管网形成环状,并尽可能从不同方向引入,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②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

2)管线规划

①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运算,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用水量或事故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校核管径。

②规划区用水来自基地周边市政给水管道。

③沿规划区道路布置DN300的环状配水管网,并与周边道路上的市政给水管道连接成环状管网,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四.排水工程

1.排水量

污水总的排水量为:

最高日3579m3/d,最大时563.4m3/hr

2.排水方式

室内采纳污、废水合流的排水系统;室外采纳污、废水合流的排水系统。

室外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截了当排入相应的市政排水管道。

3.规划原则

1)依照地势情形就近排放。

2)尽量沿道路顺坡布置管道,以减少管道埋深。

3)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东、北侧。

4)管网规划

沿小区道路布置De250污水管道,小区内污水分多个出口排入小区北边的市政排水管道。

小区污水排入都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当地的排放要求。

五.雨水工程

1.雨水流量按下式运算

Q=q.F.ψ

式中:

Q—规划雨水流量(升/秒)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汇水面积(公顷)

ψ—径流系数

2.暴雨强度运算公式:

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纳一年,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降雨历时(分钟)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刻(分钟),按距离长短、地势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形取定

m—延缓系数,暗管取m=2

t2—管内雨水流行时刻(分钟)

3.地面集水时刻采纳10分钟;径流系数采纳综合径流系数0.60。

4.经运算,本小区q=165.8升/秒.公顷,Q=1889.4升/秒.

5.屋面雨水采纳重力流的排水方式排入街坊内的雨水管道。

街坊内沿道路规划De335~De900的雨水管道,区内雨水就近分多个出口接入市政道路上的市政雨水管道。

六.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用水量:

各个地块内建筑物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