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263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精编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课文)

重点一: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总结

文体:

散文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心: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文段分析

阅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回答问题;

1、请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是”我”的乐园。

2、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3、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哪些趣事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断砖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4、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5、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6、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7、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8、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9、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表现了”我”童年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0、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作用是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1、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什么?

请按此句式仿写一段话。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不必说湛蓝的苍穹,也不必说那奔腾的大海,单是那金黄的沙滩,就令我陶醉。

12、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是我的”乐园”。

13、第二段中与第一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相照应的一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

14.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也让”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

趣味。

阅读第七段,回答问题: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时间、地点、工具、条件、方法、收获。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

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突出捕鸟的乐趣,从而表现童年鲁迅对此活动有着浓郁的兴趣。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捕鸟的细节描写:

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阅读第九段,回答问题:

1、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描写;排比、拟人;表达了对当初淘气的后悔,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畏惧和不情愿。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省略了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耐人寻味。

3、“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拟人。

”我”和百草园的动、植物们已经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舍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

4.分析第九段:

第九段:

A、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

排比、拟人、反复。

重点二:

《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章总结

文体:

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着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

课文写作线索:

A、花——主线,起主导作用。

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花”的含义:

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文段分析

阅读: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回答问题: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至少一个)“快回家去……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当”我”意识到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时,而”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这些仿佛与写英子没有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关系。

这句话写出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少不更事,反衬出英子责任的重大。

4.”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5、”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对。

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6、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重点三:

《最后一课》

文章总结

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着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文段分析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1、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这种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晴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3、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

4.为什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国感情。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

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重点四:

《邓稼先》

文章总结

文体:

人物传记作者:

杨振宁

写法:

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

B、对比的手法。

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文段分析

阅读片段《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奥本海默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并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党员。

5、”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人的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7、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请你以第4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选文第4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了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为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产生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8、这几段文字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刻画邓稼先的个性和品格的是从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功臣、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的角度来表现邓稼先的品格和个性的。

9、请写出选文第8段”这是真正的奇迹”中”这”指代的内容。

指1971年,在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阅读片段《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

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题,如改成”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以人物原话为标题更能体现邓稼先勤勉奉献的高尚精神。

3、”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靠实践去检验;核武器试验危险巨大。

4、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勇于负责、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5、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

6、文中说: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请你揣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悲伤,决心为未竟的事业继续奋斗。

7、”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一句细腻的询问,体现了作者对老朋友的关心与担忧。

8、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为了祖国和人民而献身的崇高品质。

9、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重点五《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章总结

文体:

散文作者:

臧克家。

线索:

A、叙事线索——说和做。

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文段分析

阅读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片段,回答问题:

1、选文中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1、2自然段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三个事例: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后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这句话如何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

沥尽心血,或兀兀穷年。

5、”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中”钻探”有何表达效果”之”指代什么"钻探"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钻研古代典籍的情景;"之"指代古代典籍。

6、”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的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反衬闻一多先生钻研文化宝藏的刻苦精神、惊人毅力。

7、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角度研究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第一步。

②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③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8、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闻一多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阅读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片段,回答问题:

1、选文前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选文最后一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说和做。

2、选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做了再说不一样。

4、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5、请分别说说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①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②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句话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6、闻一多先生说“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7、“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口的巨人”意味着什么“行的高标”意味着什么“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8、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先生的革命者形象。

他是一位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民主战士,是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

重点六:

《社戏》

文章总结

文体:

小说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

文段分析

阅读《社戏》第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只有我不开口”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表现了“我”因没看成社戏而难过、失落的心情。

2、选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

“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神态描写,分别表现了双喜的聪明、勇于承担责任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的作用是什么?

答:

表现了双喜的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阅读《社戏》第10-1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朦胧”的意思是模糊不清;“踊跃”的意思跳跃。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点、磕、退、上前、出,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动作熟练、聪明能干的特点。

3、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

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触觉: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嗅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听觉: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答: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

开船动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以及“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闻。

5、第10自燃段中与“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似乎(料想、依稀);第13自然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果然。

6、“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11自然段中的歌吹。

7、“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宛转、悠扬的笛声。

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表现出“我”看戏的急迫心情。

9、第11自然段中的“跑”与前一段中的哪个词呼应它们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

“跑”与“飞”呼应。

它们都写出了船行速度飞快的情形。

阅读《社戏》第23-2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这句话的特点是什么?

答:

特点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生动形象,并抓住了航船颜色和动态的特点。

2、“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这句话是侧面描写,说明了孩子们机灵能干。

3、请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答:

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是:

朴实、大方、热情。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并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答:

因为作者想要表达对农村生活和儿时小朋友的怀念。

重点七:

《安塞腰鼓》

文章总结

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文段分析

阅读《安塞腰鼓》第1-1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者写出了后生们朴实沉静的特点,后者则表现出他们力量豪放的特点。

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好处是展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增强语势。

3、将第2题的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

答:

不可以。

因为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就显得平淡无奇。

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答:

为了使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为下文的火烈作铺垫。

5、选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

作用是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6、“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

不可以。

“似乎”表示猜测的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的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7、“但是:

看!

——”独句成段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

表达效果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过程。

8、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1)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答:

这句话写腰鼓捶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答:

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答:

这句话突出了腰鼓声的雄壮振奋人心。

9、选文第7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三个短语依次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为什么这样排列

答:

因为击鼓得后生们疯狂程度逐步加深。

10、选文第7自然段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方面写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场面的壮阔、豪放、热烈。

阅读《安塞腰鼓》第17-3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句子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答:

不能。

因为它们反衬出这片神奇厚土生养的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强健有力。

2、选文第10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答:

“不存任何隐秘”就是尽情渲泄内心的情感。

3、“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有什么作用?

答:

不是。

作用是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

重点八:

《伟大的悲剧》

文章总结

作者:

1881年~1942年),着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文段分析

阅读《伟大的悲剧》第12-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斯科特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请分别找出来。

答:

(1)“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

(2)“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3、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

请根据选段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答:

热爱祖国,勇于献身。

4、第1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找出来。

答:

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地搂着威尔逊。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答:

英雄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却是伟大的。

6、根据选段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

答:

风大、雪大、气温低。

7、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你的看法呢?

答:

【示例】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走向进步。

阅读“千万年来人迹未至……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问题:

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

南极点竟在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2、为什么“一切努力成了徒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

作为探险者,成功就在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而“他们”都落在别人后面。

3、画横线句子中讲“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该如何理解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感情

“国旗”乃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乃斯科特内心感觉,表现了斯科特的无奈和沮丧。

4、为什么斯科特五人到达极点时,“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们虽然到达南极点,但已不是成功的英雄,因而心情沮丧,便觉得“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5、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

因为他们有着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