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770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docx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外国语学院08级日语系韩惠明

学号:

20083442

现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地球已愈发变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与国之间需要不断的合作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地理,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隔阂,因此分析并了解这些差异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了解这些差异之后,只有互相理解和加以尊重,才能更好的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深入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

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

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

本文将从多方面浅析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

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

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

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对外:

包容与排外

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世界大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

满洲里建了俄罗斯套娃广场。

绥芬河有个新建的住宅区赫然冠名俄罗斯。

旧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今天成了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在,上海投资50亿元,在松江区建了1平方公里的“泰晤士镇”,还要建意大利镇和德国镇。

俄罗斯崇尚希腊罗马古文化和德法意近代文化,白蓝红三色国旗来自彼得大帝青年时代游学过的荷兰国旗,彼得堡的布局是按照西欧和北欧城市风格设计的,冬宫、斯莫尔尼宫和彼得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宫,都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看不起亚洲人。

在俄语中,“亚洲人”的转义就是“野蛮人”。

俄罗斯人素来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而自傲。

俄罗斯对东方文明不甚宽容,俄罗斯人有着严重的排外倾向。

中国在圣彼得堡投资建设的“波罗的海明珠”住宅和商务区,能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带来就业机会,而且一再保证不搞“唐人街”,不突出中国文化因素,但俄罗斯人还是担心“中国渗透”,当地居民曾围堵抗议。

个人意识:

中庸与标新立异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俄罗斯民众虽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跟大家一样”,但总体上说,还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论是消费观念还是治国理念都如此。

这个国家容易产生思想家,但不容易出实干家。

思维方式

中俄两国国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

一触及中俄双边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指导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

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

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而不习惯于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重文和尚武

中国看重谋略,崇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讲究“招数”,视“四两拨千斤”为武术最高境界。

俄罗斯跟我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对“四两拨千斤”之类的花招不屑一顾,只相信俄罗斯的俗话“铁棍横扫,无招可挡”。

即使在犯罪领域也不一样:

俄罗斯人偏重暴力型,杀人放火抢银行;中国人倾向于“智力型”,偷渔偷猎,伪造证件,坑蒙拐骗。

中国历来崇文,俄罗斯一贯尚武。

中国以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俄罗斯向来把参军卫国看作为男子汉应尽的义务。

封闭与扩张

中国人遇外部威胁,筑长城求自保。

明朝屡遭倭寇骚扰,疲于应对,最后不得不实施海禁,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到清末,已经既没有扩张的愿望,更没有扩张的实力。

俄罗斯人遇外部威胁,就向外拓展疆土,把国界往外推移,渐渐地,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扩展为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俄罗斯。

俄国人遭遇拿破仑大军入侵,不仅把法国兵赶出国门,还打到巴黎;苏联军人在伟大卫国战争后期,不仅解放全国,而且攻克柏林,逼得希特勒服毒自杀。

苏联兵威风凛凛地把德国精锐师团的军旗扔到克里姆林宫墙脚下受辱,而且与盟军一起占领德国,让法西斯永世不得翻身。

今天,他们根本不担心德国人会去参拜什么神社鬼社,也无须为“历史教科书”年年烦心。

对外态度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天朝大国”自居,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只是在近代由于饱受列强欺凌,开始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崇洋媚外”,偶尔“仇洋排外”。

慈禧太后曾“宁赠友邦,不赐家奴”。

前几年,我们对普通外国人处处“外宾优先”,给外资企业多种优惠。

如今我们改章程了,给外商国民待遇,平等相待。

多数外国人来华后对中国的印象好转。

他们喜欢中国浓厚的人情味,觉得中国社会容易融入,在中国有安全感,不少人愿意长期留居中国。

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至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官员或警察欺负,简直是天方夜谭。

俄罗斯相反,他们具有很强的排外性。

有些俄罗斯人歧视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

对某些官员和警察来说,外国人,尤其是不懂俄语的中国人,简直是一棵小小的“摇钱树”,隔三差五查查证件,弄个三五百卢布买伏特加喝。

近年来甚至孳生出光头党,对非斯拉夫民族打砸烧杀。

俄罗斯对外国人戒心重,虽然劳力紧缺,但很怕吸收外国劳动力,特别是中国劳动力。

宗教意识的淡与浓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

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

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官场文化

俄罗斯的官场文化由于缺乏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丰厚积淀,不如中国完美。

俄罗斯人对最高领导也同对一般长者一样,无非以名和父称相称而已:

当初对列宁,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现在对普京,称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

不像中国,民国前称“陛下”“大人”,解放前叫“委座”“军座”,现在则开口闭口“张局”“李处”“马队”。

即使在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上台讲话的人也无须先来一句“各位领导,各位首长”,而是“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现在则是“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这一称谓现在仅在强力部门中使用)。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人看来,简直“目无尊长”。

俄罗斯对领导人的崇高赞誉是“人民的儿子”,而不是“父母官”。

地方官是民选的,首先要讨好选民,而不是巴结上司;讲政绩,不会虚报GDP,而是哭穷,为的是从中央要财政调拨,给选民捞实惠。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当代中国,官员追求特权、高人一等的毛病不好改。

俄罗斯的腐败毫不逊色。

据时任俄罗斯总检察长的乌斯季诺夫2004年初估计,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

据联合国2005年的调查,世界各国官员的平均贪污率为10%,俄为21%;在世界163个国家的廉洁程度排名中,中国居第70位,俄居第121位。

两国都有腐败现象,而且两国人民对此都深恶痛绝,但相较而言,俄罗斯的腐败现象更为严重。

而中国在最近几年也呈现紧追俄罗斯的趋势。

饮食文化:

铺张与简约

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别极大。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系众多。

食材种类极为丰富,毒蛇王八果子狸,无所不吃。

是鲍翅宴,还是参肚席,讲究“上档次”。

俄罗斯讲究实在,但求营养和可口,不论是煮土豆,还是生黄瓜,都可以上国宴。

中国人请客讲气派,俄罗斯人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吃饭、聊天、喝酒、品茶、尝甜点,亲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

中国人膳食复杂,仅表示烹饪的动词就有上百个;俄罗斯人做饭简单,烤、煎、炸、煮,烹饪手法不出这几种。

民族性格:

乐观与悲观

中国人天生乐观,万事求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把坏事变成好事”,容易“居危思安”,任何事都往好处去想。

俄罗斯人生来悲观,居安思危,万事往坏里想。

俄罗斯人有浓重的悲剧情结。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一个人的遭遇》也好,托翁的三大长篇也罢,都有很浓厚的悲剧色彩。

《天鹅湖》原本是悲剧,被苏联领导下令改成喜剧结尾——光明战胜黑暗,但原创音乐的悲情是改不了的。

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也好,瓦尔特菲尔的《女学生圆舞曲》也罢,维也纳和法兰西风格的圆舞曲全是大调,华丽欢快。

而俄罗斯的古典圆舞曲风格独特,不论是50年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在满洲里的山冈上》、《黑龙江的波涛》和《秋天的梦》,还是旅俄德国人德列津作的《小白桦圆舞曲》,轻快中带着忧郁,无一例外,以“6”结尾,都是小调。

而且,除了西伯利亚民歌以外,俄罗斯民歌也用小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凄婉。

总结

不了解或忽视两国社会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人文交往和经济合作,甚至损害政治互信。

但如果处理得当,这些差异会丰富中俄合作的人文景观,增强扩大交往和加深合作的兴趣。

让我们期待中俄关系能打开一个新的篇章,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取得共同进步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