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727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docx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祝塘中学张薇

 

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一、本章知识结构:

1、教材安排:

教师用书第的知识结构图.

由于教材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都是先给出实际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再进行方程解法(例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的教学,难点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建议应把解决实际问题先往后挪,让学生好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建议修改为:

 

二、课时安排:

1、教师用书的课时安排: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复习……………2课时

合共18课时

2、根据教学情况,建议对课时安排进行调整: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5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课时

复习……………2课时

合共18课时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3.1从算式到方程.

1、§3.1.1一元一次方程

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教材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正是本章的一大难点,所以在引入本节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更为简单明了的例子作为概念的引入,比如:

列式表示

(1)

的4倍等于20;

(2)比

的2倍少5的数等于1;……

从简单入手,让学生先建立方程的思想,再引入课本的例子。

在引用课本例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考虑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3.1.2 等式的性质

方程是含未知数的等式,教材中以等式的性质作为解方程的根据.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涉及的方程类型:

ax=b、x+b=c、ax+b=c,不宜在此加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本节常见的思维误区:

(1)列方程时,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两个性质并用,容易出错。

(二)§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本节教材仍然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

这节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这样就已经可解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以问题1“购买计算机”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介绍合并同类项,然后以“例1:

解方程

”进一步介绍运用合并同类项达到解方程的目的.以问题2“分配图书”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介绍移项,然后以

“例2:

解方程

”介绍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达到解方程的目的.最后用例3、例4两个实际问题,要求先列出方程,再利用所学的移项、合并同类项求出方程的解,从而解决该实际问题.

2、建议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淡化问题1和问题2的教学,直接利用几个简单的方程,例如“

等”,先让学生学会如何解有关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可以稍微搁置(甚至可以后移到§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操作时可利用手头上的《同步导学》进行课时划分,同步的练习,让学生好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在讲解了解方程之后,要注意跟学生讲清方程的解的意义,以及如何验证解的正确性,求解之后要把解代回原来的等式,看“解”能否使等式成立,养成学生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的习惯,减低解方程的错误率.

3、本节常见的思维误区:

(1)移项不变号;

解方程:

,错解:

(2)错把解方程过程写成“连等”形式.

解方程:

,错解:

(错误原因:

受运算习惯影响,对方程变形理解不清)

(3)系数化为1时出错,

  例如:

(4)《同步导学》本章的方法点拔中,涉及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典型错误剖析和防错小窍门,值得教师指导学生详细阅读.

(三)§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去括号与去分母

1、本节教材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

这节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这样就可以解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教材以问题1“节约用电”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介绍去括号、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解方程的步骤,然后以“例1:

解方程

”进一步介绍解方程的几个步骤,然后用例2、例3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以问题2的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介绍去分母、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解方程的步骤,然后以“例4:

解方程

”介绍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解方程的步骤,最后用例5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巩固、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2、教学时,可考虑类似§3.2的处理,把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后移至§3.4,多通过纯粹解方程的题目,强化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注意让学生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解方程的程序化,并了解解方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有根可寻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步骤

具体做法

根据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

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性质2

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数线当括号用,去分母

后,则要加括号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最后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律,

去括号法则

分配律要满足分配到每一项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

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

等式性质1

移项变号

合并

把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合并

化为“ax=b”形式(

合并法则

注意符号

系数化为1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

的系数a,

等式性质2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教学中注意严格要求,开始学习解方程的时候,每一步的名称,要求学生都要写一写,如:

“去括号,得”、“移项,得”等等,让学生熟练了以后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才可以省略文字.

3、本节常见思维误区:

(1)去分母时出现漏乘现象.

解方程:

  ,错解:

去分母,得

(2)去括号时,括号前为“—”号,括号内的各项不改变符号或漏乘项.

解方程:

,错解:

去括号,得

解方程:

,错解:

去分母,得

(3)分母是小数时容易与去分母弄混淆.

解方程

,  错解:

原方程可化为

教学建议:

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多练习例如“

”和“

”的题目.

(四)§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主要是探究三个问题(“销售中的盈亏”、“油菜种植的计算”和“球赛积分表问题”)要比前几节的问题复杂,可以先讲前面教学中后移的实际问题,另外还要注意习题和复习题中有涉及时钟问题,图表信息问题等,若学生基础较好,还可以适当补充求平均速度,平均价格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常见错误,加以强调、纠正,例如“不能找等量关系、单位不统一”等,并让学生阅读《同步导学》第87页“如何轻而易举列方程”和第89页方法点拨2,掌握方法.

   总而言之,本章教科书是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展开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必要的练习途径来掌握,练习要着重在基础内容上,要加强针对性,强调使学生打好必需的基础,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