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394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整工艺复习题.docx

染整工艺复习题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

染色:

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

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

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

(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

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

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

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

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

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

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答:

能斯特分配型(Nersnt):

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

[D]f/[D]s=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

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

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

[D]f=K[D]S[S]f/(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

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

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

[D]f=K[D]sn(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

(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

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

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

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

(2)范德华引力:

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答:

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

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内部因素影响

染料水溶性基团的数量多—聚集少

染料水溶性基团的位置:

中间---不易聚;两边---容易聚集

2.外部因素影响

pH值:

(高)有利于形成离子状态的不易聚集

温度:

提高—聚集状态变小;降低—聚集状态大

电解质:

多,聚集增加

助剂:

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尿素增溶

染料浓度:

大—聚集

提高浓度、降低温度可使染料发生聚集。

9扩散模型

孔道模型:

纤维中存在许多曲折而互相连通的小孔道,染色时,水使纤维溶胀,孔道直径增大,染料分子通过其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伴随吸附与解吸现象发生。

如:

棉、粘、铜氨、毛,(亲水性纤维)

自由体积模型:

纤维总体积中存在未被大分子链段占据的一部分体积—自由体积,Tg以下时,以微小孔穴分布于纤维中;Tg以上时,由于分子链段的运动,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自由体积。

染料可以沿其扩散。

如:

合成纤维的上染情况

10上染速率曲线、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答:

上染速率曲线:

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随染色时间变化的曲线。

[D]f(上染百分率或K/S)~时间

在恒定温度下染色,纤维上染料浓度[D]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

11温度和中性电解质对直接染料染色的影响。

答:

温度高,染料不易聚集,上染速率上升。

温度过高,匀染性就会变差,易形成“环染”。

温度越高,其平衡上染百分率下降。

中性电解质:

a、纤维素纤维带负电,Na+受纤维电荷的吸引,氯离子则受到排斥。

在钠离子的遮蔽作用下,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所受斥力便大为减弱。

Zeta电位负值减小,由库仑力产生的能阻减小,促染作用。

-SO3越多效应越显著。

b:

盐若加的过多,则染料易聚集,不利于上染。

c:

随着盐量的增加,上染速率也增加,容易出现染花的现象,最好采用分批加盐。

12活性染料染色机

答:

(1)亲核取代反应

(2)亲核加成反应

13影响活性染料固色的因素

答:

1.温度:

温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

但温度过高,则易水解。

2.中性电解质:

加入中性电解质,直接性升高,固色率增加。

电解质促染效应。

3.浴比:

浴比提高(水量大),固色效率降低;浴比过低,会造成染色不均匀

4.pH值:

碱的作用:

促进染料和纤维生成共价键。

pH值↑Cell-o-↑上染百分率↑pH值↑↑,[OH-]↑↑,水解速率↑↑固色效率下降。

pH值在10-11

14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工艺

答:

染色方法:

一浴两步法:

先染再加碱固色;残液不能再用。

一浴两步法:

工艺流程:

织物练漂一水洗—染色(吸附)一固色一水洗一皂煮一水洗一脱水一烘干。

15活性染料和纤维素所成共价键的稳定性

答:

(一)碱水解

乙烯砜型染料和纤维素反应生成醚键结合。

在碱性介质中很容易发生β-消除反应,生成乙烯砜,然后发生亲核加成,生成水解活性染料。

(二)酸水解

在酸性介质中,H+对水解起催化作用,均三嗪环上氮原子优先结合质子,生成H+的加成产物,使均三嗪环具有正电核,环中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然后发生取代反应。

16常用还原方法、还原剂及其特性。

答:

常用还原方法:

(1)干缸还原:

先将染料还原,再加入染浴中。

高浓度烧碱和保险粉下还原。

(2)全浴还原:

染料直接在碱性染浴中还原。

还原剂:

(1)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Na2S2O4

(2)二氧化硫脲

a稳定性好b还原能力强c溶解性差些d易过度还原(用量要少)

17隐色体染色步骤及加入试剂作用(染色原理、染色方法确定依据)。

答:

染色原理:

1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2对纤维有亲和力

3氧化恢复成原来的不溶状态的染料,固着于纤维。

甲法:

适合结构复杂,亲和力高,扩散性差,易聚集的染料,采用60℃染色,不加盐促染,要加缓染剂,降低初染速率。

碱和保险粉用量较高。

乙法:

适合结构较简单,亲和力较低,初染速率较低的染料,采用45-50℃染色,碱和保险粉用量较低

丙法:

使用于结构简单的染料。

采用25-30℃染色,碱和保险粉用量再降低,可加盐促染。

确定依据:

染色方法,主要是根据隐色体的直接性、溶解性及稳定性来确定。

靛系:

高温还原低温染色、若特别容易聚集的用甲法、不容易聚集的用丙法、含酰胺基则不能用较高温度,防止酰胺基水解一般用乙法、分子结构大的扩散阻碍大,60℃左右上染。

18悬浮体染色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1.一般染色流程:

浸轧染料悬浮液—烘干—透风(降温,以防还原液温度升高)—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2.浸轧染料悬浮体的注意事项

轧余率适量小一点;

可适量加渗透剂;

浸轧温度通常在室温

轧槽要小些,加快染液更新速度

浸轧均匀

19写出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的结构特点及染色性能。

20说明元明粉对酸性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

答:

元明粉(Na2SO4):

对匀染性酸性染料在其染色的PH条件下起缓染作用(通过竞染而缓染),在羊毛等电点之上起促染作用。

在等电点附近作用不明显。

20试述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的染色原理。

答:

1)酸性染料可溶于水,并在水溶液中带负电。

而羊毛具有双电性

羊毛在等点一下带正电,在等电点之上带负电。

酸性染料在PH值低于等电点时与纤维以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2)上染过程:

即便使用的染料浓度很低,染料也能将羊毛上吸附的氯离子取代下来,这说明染料与羊毛的吸附不仅仅是库仑力,还有其他力存在。

3)染料与羊毛之间的作用力:

库仑力。

因酸性染料分子上带有磺酸基团,在酸性染浴中,酸性染料与羊毛纤维存在着库仑引力;范德华力、氢键。

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的分子结构比强酸性染料大而复杂,染料与羊毛纤维之间除了库仑力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尤其是中性染料更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中性染料的湿牢度大于弱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的湿牢度大于强酸性染料的缘故。

21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1.涤纶纤维分子结构紧密、疏水性吸湿溶胀性小。

2.作用力:

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偶极力、色散力,电荷转移力;疏水键。

3.假设染料分子溶解于纤维里,上染达到平衡,[D]f/[D]s常数,正比关系,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溶液的增高而增加,直到饱和。

溶解机理:

相似相溶。

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染色时纤维、染料、载体溶解度参数相近的)。

当染料的结构和性质与纤维的结构和性质相接近时两者容易相溶染色亲和力高。

偶氮型染料,染涤纶效果非常好,染锦纶皂洗牢度不好。

4.吸附等温线:

亲和力(吸附等温线的斜率):

温度升高,斜率减小,亲和力降低(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终点染色饱和值(与染料种类、染色温度、纤维结构性能有关):

温度提高染料溶解度增加、染料在纤维内扩散速率提高。

染色温度不变,纤维上的染料量不会再增加。

5.上染速率(扩散速率)

自由体积模型。

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增加自由体积可以提高扩散速率。

温度的影响:

扩散活化能(扩散能阻)

D=D0e–E/RTD0标准状态下的扩散系数

E扩散活化能

22分散染料结构特点和溶液性质

结构特点:

分散染料是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仅含少量极性基团,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

溶液性质:

2.溶解度:

有极性基团(OH—NH2—NO2—)微溶于水;

温度升高,染料溶解度增加。

分散染料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染料的溶解度。

染料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

3.分散染料的加和性

染料结构性质差别大,纤维中混合染料量基本等于它们单独染色时上染量之和。

4.分散染料溶液的稳定性

染色晶粒尺寸及分散稳定性对染色有一定的影响

分散染料的颗粒越大,在染液中越易沉降,分散稳定性越差。

温度过高,晶型转变;温度低晶型增长。

23分散染料高温染色原理及影响因素

(1)染浴组成(影响因素):

染料、分散匀染剂、HAc(pH值)、水染料的选择:

选匀染性好的低能型染料。

匀染剂:

能够帮助染料保持一个好的分散状态,稳定降低染料的吸附速度,耐高温分散匀染剂。

pH值:

pH=5用HAc来调(碱性纤维损伤,染料色光变化),但酸性条件有齐聚物沉积在织物上,研究染料pH为10时碱性染色。

浴比:

浴比小吸附扩散快(软水,否则影响染料的分散状态)

温度:

染料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程度比在纤维中增加的快。

(温度升高亲和力下降)

24分散染料热熔染色

(一)工艺过程:

1、浸轧染液(染料、分散剂、助剂、pH5、轧余率70%)—烘干(80℃10min)—汽蒸(130℃、20~30min)—还原清洗(用烧碱5g/L,保险粉4g/L,70℃20min)—漂洗—中和—烘干

2、190-210℃干热下进行(低于软化点)。

浸轧染液—红外线烘干—热风烘干—焙烘—还原清洗—水洗—烘干—降温落布

轧烘汽蒸染色工艺:

(二)注意事项:

浸轧染液:

轧余率50%,浸轧槽要小一些,温度在40℃以下,可以加防泳移剂、分散剂、渗透剂。

烘干要匀。

染料升华或熔融成单分子吸附扩散上染。

清洗:

水洗为了去浮色。

选择升华牢度一致的拼色。

防泳移:

降低带液率;非接触式烘干;加防泳移剂(10~20g/L)。

选用升华牢度高的染料

25理解阳离子染料的染色饱和值、腈纶纤维的染色饱和值的概念。

答:

1、纤维的染色饱和值Sf:

Sf是以100g某腈纶纤维在规定的条件下上染某指定阳离子染料的重量计算的。

阳离子染料的染色饱和值SD

2、某阳离子染料在规定的条件下上染100g某腈纶纤维达到规定上染平衡的染料量称为该阳离子染料上染该腈纶纤维的染色饱和值SD。

26为了实现匀染,如何制订阳离子染料的染色工艺为什么

 1从温度控制:

从阳离子染料的上染曲线看出,绝大部分染料是在70℃以上相差10℃左右的狭窄区间内完成。

这与腈纶的玻璃化温度Tg有关,染色在这一区间内极易染花。

所以染色时,在敏感上染的温度区间内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

2、从PH控制:

有相当多的阳离子染料(如三芳甲烷类)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所以染色一般控制在PH为。

强酸性第三单体的腈纶对酸相对不敏感,而弱酸性第三单体的腈纶对酸敏感、

3、染色助剂:

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也可以象阳离子染料一样“上染”占据腈纶纤维的“染座”,与阳离子染料“竞染”而实现缓。

染浅色要加入1227缓染剂,染中、深色少加或者不加1227,染色中加入的1227会影响染料的上染百分率。

⑵、阴离子缓染剂(大多数为芳烃的磺酸盐)阴离子缓染剂与阳离子染料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胶态结合物,从而降低游离的阳离子染料的阳离子染料的浓度,造成染色速率的降低,即通过“阻染”而缓染。

⑶、中性电解质中性电解质(NaCl、Na2SO4)电离的Na+可降低腈纶表面ξ电位负电性,从而起到缓染的作用。

27说明PH值对阳离子染料腈纶染色的影响。

两方面影响:

1、阳离子染料平衡上染量随着染浴的PH值升高而增大,染浴PH值在—6的范围内每升高一个单位的PH值腈纶的染色饱和值可增加0%—20%甚至更多。

2、随着染浴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由于纤维上染座增多,阳离子染料的吸附速率也会增大,不易匀染。

28印花的定义

使用染料或涂料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过程。

29印花和染色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对纤维进行着色。

不同点:

1、着色的效果不同:

染色是均匀着色。

印花是局部的着色,得色或是均匀的,或是表现层次的。

相邻颜色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颜色间边界干净、清晰,也可以相互自然、均匀地融合。

2、染料上染的介质不同:

染色为水;印花为糊料。

3、染液和色浆中染料浓度不同:

由于着色介质的不同,以及所追求的加工效果的不同,要想达到相同的着色深度,色浆中的染料浓度就要高于染液中染料的浓度。

4、获得的颜色数目不同

5、工艺的复杂程度不同6、对前处理的要求有所不同。

30纺织品印花的过程

图案设计→制定印花工艺并制版→打小样并确定印花处方→印制→后处理。

31审稿的内容

1、花样和被印织物是否适用于圆网印花?

2、确定印花工艺。

3、根据花稿确定圆网规格、类型;确定对花关系,花版数量以及花版排序。

4、制定印花工艺和选择圆网要考虑成本投入。

32丝网的选择

在纺织品印花中选择丝网一般主要考虑丝网的材料和目数。

涤纶丝网是最合适的选择。

(1)选择丝网的目数要根据所印对象的性能以及花样的特点来定。

(2)考虑色浆中颗粒的大小

(3)抗化学腐蚀

33技术术语:

分色、防印、罩印、丝网目数、开度、开孔率。

分色:

将组成印花图案中的各色纹样从图案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防印:

当对花关系要求精确,而相邻两色搭色会产生第三色,可采用防印印花的方法达到要求,即在先印花纹的色浆中加入能防止后印花纹色浆显色的防染剂,而防染剂对先印色浆的发色没有影响。

罩印:

是一种色叠印另一种色的印花方法的统称。

丝网目数:

是指每平方单位(厘米、英寸)丝网所具有的网孔数目。

公制单位为孔/厘米、线/厘米,实际应用中常用英制单位。

开度:

用丝网的经纬两丝围成的网孔面积的平方根来表示。

开孔率:

单位面积丝网内网孔面积所占的百分率。

34PVID指数表述了什么含义

切变速率相差十倍所对应的粘度比,直接反应出流体的结构黏度在表观黏度中所占的份额。

35什么样的糊料适合于活性染料的印花为什么

1、无色的,不能对织物着色或粘色;

2、与色浆中的其它组分有较好的相溶性;

3、有较好的染料传递性,给色性能好

4、有良好的抱水性,防止染料随水分而渗化;

5、有合适的浸润性能(尤其是对于蓬松、厚重面料印花);

6、有良好的印花流变性,使印花图案得色均匀,花形线条精细、轮廓光洁;

7、汽蒸时应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8、具有良好的洗除性。

36偶氮类染料使用加工淀粉糊作糊料,有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

在汽蒸发色时会导致染料的还原色变。

因为糊料具有还原性。

一般掺用一些小麦淀粉糊,以互补长短。

37概念:

直接印花;防染印花,防白,色防;拔染印花,拔白,色拔;转移印花。

直接印花:

在织物上直接印上印花色浆,通过一系列后处理,印花处染料上染,从而形成花形。

防染是在尚未染色的织物上印制能阻止染料上染的印浆(称为防染浆,起防染作用的物质叫做防染剂),经染色后,因印花处有防止染料着色的作用,染料不能上染,从而形成花形的印花方法。

防白:

防染印花后,所得花纹为白色图案。

色防:

印浆(防染浆)中所含的染料,防染剂不能阻止其上染,防染印花后,所得花纹为有色图案。

拔染印花:

在已染色,或在上染过程中还未显色或固色的织物上,印制含有能破坏染料发色基团或能阻止染料显色或固色的印浆(拔染浆),这样的印花方式称为拔染印花

拔白:

印浆中不加染料的拔染

色拔:

印浆中加入的染料不能被印浆中的化学药剂(拔染剂)破坏并能染着纤维。

转移印花:

先将图案印制在转印纸上,然后,通过压力、温度或一定的湿度,将转印纸上的图案转移到织物上,这样的印花称为转移印花。

38为什么假塑流型流体和粘塑流型流体适合于作印花糊料

39糊料的结构粘度是如何产生的

由亲水大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等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中亲水大分子又通过氢键结合网囊了大量的水分子,使整个体系中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因而体系获得粘度。

40基本概念:

触变性、剪切应力。

触变性:

γ随τ变化的上行曲线与下行曲线的轨迹不重合。

剪切应力:

作用于单位面积液层上的切应力。

41写出涂料印花色浆的组成并说明各成分的作用。

印花涂料、印花粘合剂、印花交联剂、印花增稠剂、其它助剂(包括润湿剂、柔软剂、消泡剂等)

印花涂料作用:

1、让色浆具有一定的粘度,防止印花时花形渗化;

2、作为染料对纤维着色的传递介质,起载体作用;

3、粘着作用,使染料能均匀、暂时地粘着于纤维;

4、汽蒸时吸湿,助于染料上染。

印花粘合剂作用:

印花交联剂作用:

提高印花牢度,但会导致手感发硬

印花增稠剂作用:

使色浆增稠,防止印花时花形渗化。

42现代印花粘合剂的发展进行了三代,都是那三代各代的特点是什么

1、非交联型粘合剂。

为线性大分子,成膜后大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的交联。

2、外加交联型粘合剂。

在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分子中引入羧基、酰胺基及氨基,它们的存在使粘合剂分子能与外加交联剂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大分子之间的网状结构,那么,印花的牢度可以得到提高。

3、自交联型粘合剂。

在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共聚分子中含有自交联的单体,如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环氧丙酯。

43涂料印花的特点。

1.简单。

只需印制、烘干和焙固处理,省去水洗、皂煮处理。

劳动生产率高,节约能源,污染小。

2.色谱齐全,防色方便,印制纹样的轮廓清晰。

3.适合于各种纺织纤维组成的纺织品。

4.与染料印花相比,印花的各项牢度以及手感还有一些差距。

目前,随着印花粘合剂的研究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涂料印花的牢度和手感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44活性染料印花,如何考虑对染料的选择

(1)溶解度要大,直接性要小,递深性和固色率要高,染料在固色前要稳定。

(2)染料的扩散性和直接性,不应选直接性太高的染料。

(3)反应活性与固色率,印花选择K型、KN型活性染料比较合适。

对拼色染料的要求,原则上要尽量选择同类型的染料进行拼色,同时也要注意染料的上染性能即配伍性能要尽量一致。

45在活性染料印花的海藻酸钠糊料中为什么要混入乳化糊或合成增稠剂

46活性染料印花中如何避免白地沾污

1、对纤维亲和力和直接性高的水解染料,有可能在水洗时造成白地沾污。

选选亲和力和直接性低的染料。

2、乙烯砜染料在强碱皂煮时易引起白地沾污。

减少皂煮时间和降低皂煮温度。

3、防沾污剂

4、冷水洗,充分洗净

47活性染料印花中“风印”是如何造成的

1、小苏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使乙烯砜染料失去活性会造成“风印”。

2、乙烯砜染料吸收环境水分水解造成的“风印”。

3、印花布面吸收CO2等酸气,使布面上的PH值降低会产生“风印”。

48、在实际印花中如何灵活运用防、拔染印花?

49、印花的设备都有那些这些印花设备的性能如何

1.放射式凹版滚筒印花机。

性能:

车速快,生产量大,印制效果精细,如云纹效果。

花筒的制作成本高。

2.圆网印花机。

性能:

印花速度快,花版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对花方便,劳动强度低,印花花回长度受到圆网周长的限制,印制精细度稍逊于滚筒印花,但已有所改进。

3、平网印花。

性能:

适应面广,加工灵活,适于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制版成本低、网框可重复使用,但满地连续花纹印制时易出现接版印,同时生产效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