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3353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docx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精简)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古希腊古罗马

1.柱式:

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

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

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种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

2.古典建筑:

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柱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被视为欧洲建筑的源泉。

3.古希腊柱式:

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应。

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希腊人称作“柱式”。

主要包括三种:

爱奥尼(古风时期)、多立克(古风时期)、科林斯(古典时期)。

4.古罗马叠柱式:

是古罗马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而采用的建筑手段,是在希腊晚期出现的叠柱式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上层柱式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为了稳定,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5.巨柱式:

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优点是能突破水平分化的限制,可使得建筑显得高大雄伟。

缺点是尺寸失真。

拜占庭建筑

6.希腊十字教堂:

产生于拜占庭时期。

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

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它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上,但东面有三间华丽的圣堂,主要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教堂的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

代表作: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

西欧中世纪建筑

7.拉丁十字:

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的日益增多,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较大的教堂也分中庭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

叫做拉丁十字。

由于很适合仪式的需要,加上拉丁十字象征耶稣基督受难,由此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8.罗马风:

指10~12世纪在欧洲基督教地区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于11~12世纪大道巅峰,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其结构基础来源于古罗马的建筑构造方式,经常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

同时多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形成研究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对抗沉重拱顶的侧推力,后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膜拜的需要,在东段增设若干小礼拜堂,平面形式逐渐复杂。

实例:

比萨大教堂建筑群。

9.哥特建筑的骨架券:

哥特时期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

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文艺复兴建筑

10.文艺复兴建筑:

14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顶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早期作品:

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盛期:

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晚期:

帕拉第奥设计的维晋察巴西利卡和圆厅别墅。

11.巴洛克建筑:

盛行于17世纪的意大利。

可以说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支流与变形。

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和后期古典主义的常规。

主要特点:

①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材料色彩鲜明,一身珠光宝气;②追求新奇:

建筑师标新立异。

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③趋向自然。

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

建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

建筑也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加入了自然题材;④城市和建筑:

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气氛。

代表作:

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伯尼尼

12.

13.

14.

15.的建筑形象。

国际式建筑的特点是手法洗练,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由,把秩序作为设计的要素之一。

16.草原式住宅:

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及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应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地面一样。

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

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型,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案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案,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17.CIAM:

1928年在瑞士成立,发起人包括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24个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他们研究建筑工业化、低收入家庭住宅、有效使用土地与生活区的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问题。

1933年发表了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

18.新建筑五点:

1926年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的建筑思想:

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代表作:

萨伏伊别墅。

19.少就是多:

密斯1928年提出的建筑观点:

①简化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②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盒子。

代表作:

巴塞罗那德国馆。

20.全面空间:

又叫通用空间。

密斯提出。

他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因此主张创造打的没有阻碍的可以供自由划分的实用经济的空间,以满足多种多样的功能要求。

承重结构和非承重结构,明白它的结构逻辑,通过设计一个大空间,通过隔断的变化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代表作:

范斯沃斯住宅、伊利诺伊工学院、克朗楼。

21.密斯风格:

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范德罗提倡的。

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来源,以“全面空间”、“纯净空间”、“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

他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整的细部处理方法。

22.典雅主义:

亦称“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

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比较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序,以传神代替神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

典雅主义后期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斯通和雅马萨奇。

23.新陈代谢派:

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桢文彦、菊竹清川、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天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的、自然的进化的观点。

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种动态过程。

应该在城市和建筑引进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时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

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

它较为全面的体现了新陈代谢派的建筑观。

24.高技派:

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新技术手段创造性的解决建筑问题以及表现独特建筑美学的创作倾向。

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

70年代后,他们的创作思想更加精良,在人文关怀的建筑思潮影响下,高技派开始表现出对环境生态甚至文化历史的思考,使作品展现出既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又强调高度感人的特殊景象。

代表作:

蓬皮杜艺术中心,皮亚诺、罗杰斯;欧洲人权法庭,罗杰斯。

25.高技派:

亦称“重技派”。

20世纪60年代,建筑造型、风格上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美感,它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提倡采用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盒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快速与灵活装配建筑;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

(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很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感。

26.可发展图形:

代表作为路易斯康设计的理查德医院研究楼,塔楼的布局采用了可发展图形,为日后扩展坐下准备条件。

27.结构主义:

有两个特征:

对整体性的强调和要求,整体对于部分来说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共时性。

建筑上认为建筑师的任务并不是提供任何现成理论,而应该提供空间框架,最终由使用者自己选择占有并呈现特征。

实例:

赫茨贝格荷兰中央贝赫保险公司大楼范.艾克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28.后现代建筑:

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有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和时间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后来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元素,并运用讽喻的手法的折衷风格。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归纳为:

①文脉主义:

作为历史和文化反映的建筑;②隐喻主义:

将传递信息作为重要的建筑要素,重新认识象征的作用;③装饰主义,以及重视墙面装饰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实例:

文丘里的栗子山母亲住宅、约翰逊的美国电报公司大楼。

29.引喻主义:

斯特恩将后现代建筑分为:

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象征主义,建筑是具体的物,也是抽象的符号。

人们可以通过非语言的直觉来解释它,也可以从语言符号化的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方面来理解它。

建筑的意义只有通过人与建筑的交往才能被理解,隐喻主义注重大众文化形式的运用,强调建筑语义的象征作用,把建筑风格与相对稳定的意义对应起来,说明何种风格适用于何种类型的建筑,同时某种建筑遵循某种句法关系,句法特征的变化会带来意义的变化等。

另外,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应该表现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在现代建筑中应该运用传统的建筑语汇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而不是对建筑文化进行解体。

隐喻主义建筑应该具有隐喻性的设计思想,运用暗示、联想、回忆的手法使建筑具有更多看不见的意义。

代表作:

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里宁悉尼歌剧院、伍重。

30.纽约五:

白色派,以纽约五(埃森曼、格雷夫斯、格瓦斯梅、迈耶、海杜克)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最为活跃。

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

“纽约五”与“白色派”常为互代。

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31.新地域主义:

关注建筑所处的文脉和都市现状,试图从场所、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俗和都市文脉中去思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与设计原则,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与归属性。

代表作:

西班牙莫奈奥马德里银行大楼和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西扎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32.新乡土派:

是注重建筑自由构思结合地方特色与适应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的一种倾向。

它继承了芬兰建筑师阿尔托的主张并加以发展。

这种思潮不仅在芬兰继续传播,而且70年代以后广泛影响到英、美日等过一级第三世界国家。

33.解构主义: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是由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演化而来的。

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其矛头是指向这以前在西方影响很大的结构主义哲学。

解构主义的含义就是对于结构主义哲学所认定的事物诸要素之间构成关系的稳定性、有序性、确定性的统一整体进行破坏和分解。

解构主义用怀疑的眼光扫视一切、否定一切,对西方许多根本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切固有的确定性,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等都应颠覆、推翻。

1998年6月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现代艺术陈列馆举办了解构建筑展,展出了7名建筑师(盖里、埃森曼、李伯斯金、库哈斯、哈迪特、蓝天组、屈米)的10件作品。

建筑理论学科

34.行为建筑学:

35.建筑形态学:

36.建筑符号学:

37.建筑现象学:

38.建筑图式思维理论:

39.券柱式:

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

这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

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

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

柱子凸出与墙面大约3/4个柱径,产生虚实对比,光影变化丰富,但由于柱子只起装饰作用违反了结构逻辑。

40.巴西利卡:

古代罗马时期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长方形大厅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设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分成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各部分狭小而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如位于图拉真广场的巴西利卡有两个半圆形龛,廊设夹层,而位于君士坦丁堡巴西利卡设一个圆龛,大厅由三个十字拱组成,侧廊覆以筒形拱。

41.十字拱:

为突破承重墙的限制,公元1世纪中叶,古罗马开始使用十字拱。

它覆盖在方形的空间上,仅需四角有支柱。

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它促使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

十字拱又便于开侧窗,大有利用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

42.肋架拱:

是产生于公元4世纪的古罗马的一种拱券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一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后被欧洲中世纪建筑大大发扬。

43.帆拱:

拜占庭时期为解决在平面上盖穹顶的几何形状承接过渡问题的做法。

其做法是在四个墩柱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长方形平面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四个券之间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成就:

①把顶的重量传递给四角,摆脱承重墙,空间不封闭,平面灵活多变;②方形平面做圆形穹顶;③在穹顶的统帅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44.飞扶壁:

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利用从墙面上部向外挑出一个或多个券形构件,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侧推力,将墙面所承受的压力传到一定距离外的柱墩上,实际上起支撑作用,解决了水平侧推力的问题。

缩小了中厅与侧厅之间的墩柱的断面,加强了两部分的联系。

45.叠涩:

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撑而无侧推力。

46.穆达伽风格:

西班牙在8世纪被阿拉伯占领,10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渗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叫做穆达伽风格:

用马蹄形券,缕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47.广亩城市:

赖特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规划思想。

主要内容:

工业化发展,已经使得没有必要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在他的广亩城市中,每个独户家庭四周有一英亩地,生产自己消费的食物,用汽车作交通,公共设计沿公路布置。

48.双重译码:

詹克斯解释的后现代的定义——双重译码,他认为建筑应具备两个层次的东西。

一种是大众译码,他就像口头语言一样,变化缓慢,充满俗语和俚语,并根植于家庭生活,另一种是现代译码,它中满新词,及时反映技术、艺术、时间的变化。

建筑应体现专业人员和大众都理解的双重语言。

49.提契诺学派:

新理性主义的探索,瑞士南部的提契诺地区,与比邻意大利北部有着共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几十年来这里活跃着一只尝试将历史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建筑探索队伍,形成了所谓的提契诺学派。

代表人物:

博塔,代表作:

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

50.支提窟:

佛教中用于供奉窣堵坡和佛像的佛殿,主要用于宗教仪式。

平面为纵长方形,半圆为结束,半圆部分有一个窣堵坡,沿侧墙有一列柱子,柱子也绕过窣堵坡。

51.枯山水: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溢、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52.主殿造:

日本府邸住宅形式的一种。

平面比寝殿造紧凑。

12世纪末,武士阶层当权。

他们的府邸形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①不仅放弃了寝殿造的总格局,而且寝殿本身也不对称了。

经常有配屋,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出西中廊,不长,前端以西中门结束。

②寝殿本身大大复杂。

进深增加,用格栏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没有内走廊。

53.孟莎式屋顶:

方底两折式屋顶。

特点是:

下部很陡,而上不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54.迈锡尼卫城狮子门:

迈锡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其建筑的城市中心已卫城为代表。

风格粗狂,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狮子门是卫城的主要入口,由凉快垂直的石块和一巨大的过梁组成。

门道上起缓冲作用的三角石灰石上刻有两头狮子。

门两侧城墙突出,形成一狭长的过道,加强防御性。

55.空中花园:

位于新巴比伦城门西侧,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25米高,用砖铺地,铅板上覆盖水泥。

建筑群有空心柱子,每层设有喷水装置。

它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开的小山”,并且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56.柱式:

建筑的柱子、檐部与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定性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梁柱艺术形式称为柱式。

57.雅典卫城:

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族群,几乎影响了以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58.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原意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

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同时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形制是卫城中最典型,即长方形平面,列柱围廊式。

全方面采用了最庄严的庙宇型制多立克,内部综合运用了多立克、爱奥尼。

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利克拉特参加了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的弟子创作。

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59.《建筑十书》:

是欧洲古代建筑学专著,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

书分十卷,主要有:

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

成就:

第一成就就是他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第二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第三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缺点:

除了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之外,主要是:

第一,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不公正地贬低它们的质量;第二,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第三,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一致以后有些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释。

60.券柱式:

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

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

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61.图拉真广场:

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做多层纵深布局。

图拉真广场的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两侧敞廊在中央各有一个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在纵横轴线交点上,立着图拉真的镀金的骑马青铜像,这个广场的底面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这是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之一。

巴西利卡之后是一个小院子,中央立着纪功柱,穿过小院,是一个围廊式的大院子,中央是台基高高的庙宇,这是图拉真本人的庙宇,是整个广场艺术高潮所在。

62.帆拱:

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3.帕拉迪奥母题:

帕拉迪奥奉命改建维晋察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絮。

它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

它的适应性强。

后来从者甚多,称为帕拉迪奥母题。

64.肋架拱:

是一种拱顶形式,早期的肋架拱做法是先筑一系列的发券,然后在他们上面架设石板。

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一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框架,有很大的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65.坦比哀多: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典型代表,设计人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式圆形建筑,周围16根多立克柱子,有地下墓室。

建筑物体积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体端庄,手法娴熟,构图丰富。

它是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建筑。

66.建筑论:

1485年出版,作者阿尔伯蒂。

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较大。

阿尔伯蒂的著作有意追随维特鲁威,模仿他的体例。

《建筑论》代表盛期建筑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着重基本理论及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没有超出维特鲁威的建筑体系,但对其有驳论。

它重视古罗马的成就,重视实际经验,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用、经济、美观。

建筑的没是客观的,存在于建筑本身,美的规律是数的规律,建筑中最完善的体现是柱式,把推敲柱式当做建筑艺术构思的主要课题。

67.洛可可: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级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

68.巴洛克: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的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69.透视门:

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讲门旁的墙壁做成一排一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