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3295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 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冲刺实验专题强化练不同氧气条件下的细胞呼吸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生物学实验中一定没有用到NaOH试剂的是

A.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

B.蛋白质的鉴定

C.还原糖的鉴定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答案】A

【解析】

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需使用盐酸处理细胞;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的斐林试剂均含有NaOH;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需用NaOH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选A。

2.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

A、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A正确;

B、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该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

C、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氧是引起酵母菌呼吸方式不同的外界因素

B.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生长

C.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温度都升高

D.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都能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答案】D

【解析】

A.自变量是有无氧气,A正确;B.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过度失水死亡,B正确;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能量,故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温度都升高,C正确;D.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能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有氧呼吸产物不能用其鉴定,D错误。

故选D。

4.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关变量就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变量

B.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

C.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D.对比实验中均为实验组

【答案】A

【解析】

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只不过不是实验要研究的变量,A错误.

对照实验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一定存在自变量,B正确.

对照实验中保证单一变量,才能明确因变量的变化与自变量的关系,C正确.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所以对比实验中均为实验组,D正确.

5.如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Ⅱ瓶和Ⅳ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均由新鲜酵母菌与生理盐水配制而成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

C.实验的观测指标是溶液的浑浊程度,V瓶的浑浊程度比Ⅲ瓶的弱

D.Ⅳ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立即连接Ⅴ瓶,可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C

【解析】

A、Ⅱ瓶和Ⅳ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均由新鲜酵母菌与葡萄糖溶液配制而成,A错误;

B、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会产生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

C、实验的观测指标是溶液的浑浊程度,由于需氧呼吸释放的CO2比厌氧呼吸多,所以Ⅴ瓶的浑浊程度比Ⅲ瓶的弱,C正确;

D、Ⅳ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接Ⅴ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D错误。

故选C。

6.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C→A→B

B.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设置1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发生了有氧呼吸

D.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D瓶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B瓶,目的是让酵母菌充分繁殖

【答案】D

【解析】

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需连接装置C→A→B,10%NaOH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澄清石灰水可检测有氧呼吸产物CO2,故A、B正确。

E装置中,NaOH溶液会吸收锥形瓶中的CO2,若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有O2消耗,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C正确。

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D瓶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B瓶,目的是消耗瓶中的氧气,以保证实验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7.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的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营造缺氧环境

C.若将试管中的水换成冰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酵母菌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大部分释放出来,少部分存留在酒精中

【答案】D

【解析】

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

,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的

,A正确;

B、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会受抑制,加入适量的水可以营造一个缺氧的环境,B正确;

C、冰水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会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下降,气泡释放速率下降,C正确;

D、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中,D错误。

故选D。

8.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装置的玻璃罩密闭,带刻度的玻璃管内红色液滴可以移动,用来测定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有气体产生,因此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B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C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需氧呼吸也不进行厌氧呼吸,即酵母菌已经死亡,D错误。

9.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

C

【解析】

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10.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

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细胞器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50mL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答案】D

【解析】

A、破碎细胞的细胞质中酶的浓度较低,所以甲乙两组的反应速度较慢。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A错误;

B、甲组反应速度慢,甲组的酒精产量小于丙组,B错误;

C、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率远高于无氧呼吸,C错误;

D、乙、丁均进行有氧呼吸,乙组反应速度较慢,因此,其氧气消耗量低于丁组,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差速离心法:

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B.模型构建法:

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C.对比实验法: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D.假说-演绎法: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A、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常采用差速离心法,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的是纸层析法,A错误;

B、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运用的是数学模型构建法,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法,C正确;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选A。

二、实验题

12.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连通后D瓶中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溶液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消耗掉D瓶中的氧气,确保E瓶中检测到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解析】

(1)A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E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有CO2产生时溶液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有CO2产生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CO2的产生。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此后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中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4)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并释放少量能量。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

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当测得甲、乙装置中

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装置中的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无氧气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解析】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

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消耗葡萄糖的量,无关变量是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会产生

,其中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3)预测实验结论:

①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少;②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多;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可根据预测结论反推实验结果:

①如果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少,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大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B侧通过半透膜进入A侧的水分子数多,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②如果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无氧呼吸多,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小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A侧通过半透膜进入B侧的水分子数多,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③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则滤液1中的葡萄糖浓度等于滤液2中的葡萄糖浓度,从A侧进入B侧的水分子数等于从B侧进入A侧的水分子数,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14.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

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酒精气球中不注入氧气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液面上升量

【解析】

(1)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观察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2)实验开始30min内,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则酵母菌应该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向气球中注入氧气;实验变量(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此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

在不同的温度下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因此检测的指标是不同的温度下烧杯中液面上升量。

15.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请完成如下相关实验及其分析:

(1)材料用具:

略。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将锥形瓶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空气后,夹上弹簧夹备用。

②如图2,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吸入25mL锥形瓶中的空气,夹上弹簧夹,编号为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夹上弹簧夹,编号为B组。

③将A、B两组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观测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一定时间后,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

④从A、B两组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编号甲、乙。

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再分别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对两组注射器内气体进行检测,A、B组均由蓝变绿再变黄。

(3)实验分析:

①上述实验步骤①中反复抽取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步骤③中为何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

_______。

(4)实验结论: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5)实验讨论:

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需设法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补充________作为反应底物,再进行实验

【答案】用另一注射器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酸性重铬酸钾甲组不变色、乙组变灰绿色去除锥形瓶内空气中的CO2防止A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丙酮酸

【解析】

(2)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应进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对比,A组酵母菌提供有氧条件,B组应提供无氧条件,用另一注射器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即可。

④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可向甲、乙两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3)①图1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步骤

(1)中反复抽取空气的目的是去除锥形瓶内空气中的CO2;

②A组中含有空气,其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会增加,因此实验步骤(3)中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目的是防止A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5)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被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若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需设法将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分离,并补充丙酮酸作为反应底物,再进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