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017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docx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

 

ChapⅠ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

恩格斯->列宁->于光远

ChapⅡ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观

1.中国古代自然观

i>.五行金,木,水,火,土;

ii>.八卦:

乾,离,兑,震,巽,坎,艮,坤

对应:

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iii>.“元气”:

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浑天”

v>.“宣夜”

2.赫拉特利特:

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

“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毕达哥拉斯:

i>.灵魂转世说;

ii>.数(有理数)即万物;

补充: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

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和谐说;

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

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

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

5.苏格拉底

i>.目的论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

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

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

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

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

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

——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

《理想国》

柏拉图: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

i>.存在一个纯粹的理念世界,无任何物质,只有精神;

ii>.感觉世界的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映像;

iii>.物质世界后于理念世界,从“善”出发,以理念世界为蓝图,将“混沌(chaos)的泥土”塑造成感觉世界的事物;

iv>.认知即回忆。

人从出生到懂事,是一个回忆理念世界的过程。

7.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古希腊最接近现代科学的论断。

一切事物均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位于虚空之中。

原子是运动的,其大小和形状不变。

各种原子组成了世界。

补充:

现代的原子和分子理论由道尔顿阐述

8.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亚历山大皇帝的老师,代表希腊文明的顶点)

著作:

《形而上学》

i>.逻辑学的贡献:

矛盾律,一个命题可以是真命题或假命题,但不可能即真又假;

排中律,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明确性,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该概念,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防止“偷换概念”。

内涵/外延/三段论;

并非用单一哲学来解释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严密逻辑学的开创者,也是辩证思维的先驱。

对比古代中国由于缺少严密的逻辑学,因此数学较落后。

ii>.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说”,因为“理念说”难以解释变化的事物,该点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相左。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iii>.实体论:

所有哲学观念均有其实体;

iv>.四因说:

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v>.宇宙观——地心说宇宙体系,“以太”概念的提出;

vi>.生物阶梯论,分为三类:

动物,植物和人;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1.教父哲学

提出者: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补充:

著作有《天空之城》《上帝之城》

最早阐述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思想

i>.创世说:

耶和华创造世界,见《旧约.创世纪》;

ii>.原罪说:

亚当和夏娃由于在伊甸园偷食禁果,因此人出生就带有“原罪”(sin);

iii>.救赎说:

追随救世主,信奉上帝,忍受上帝,来世可以得救;

iv>.来世赏罚说:

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

v>.天启说:

一切同信仰抵触的都是无用的,一切信仰和真知,都是天启的结果;

2.经院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

i>.不动之推动者;

ii>.最终因;

iii>.自身必然性;

iv>.真实性等级:

事物都是真实的,但真实的等级不一样;

(上帝的真实性最高)

v>.目的因;

这五大论证,最终指向上帝的存在。

三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

背景:

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

牛顿发现微积分,万有引力,三大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esNaturalsPrincipiaMathemetica),1687

机械唯物论:

否认一切偶然性,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

暂时分解,简化。

如科学问题的局部线性化,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形而上学的方法不能作为自然观,只能用于简化的方法,毕竟不准确比没有强。

恩格斯认为,即存在必然性,又要承认偶然性。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突破:

1.德国的康德、拉普拉斯,

《宇宙系统论》——从“星云”到“星系”的演进;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在积分变换、矩阵和概率论方面的贡献,天体力学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应用数学的先驱

2.维勒,合成尿素,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有机物来自生命体”的论点;

3.地质学的突破,掌握了地球形成的规律,“上帝”从自然观中退位;

三大发现:

1.动物和植物统一于细胞;

2.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得“上帝”从生物学范围中退位

恩格斯:

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指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破解芝诺悖论

一追龟辩

追龟辩的论点:

飞毛腿(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假设阿喀琉斯每秒钟跑10米,乌龟每秒钟爬行1米,二者的初始位置为A0和B0,相距100米,开始时间的t=0。

当阿喀琉斯跑到B0位置的时候花了10秒钟,此时乌龟又前进了10米;阿喀琉斯追上这10米的时候,乌龟又前进了1米……如此循环,看起来,似乎是阿喀琉斯和乌龟的距离不断缩小,但就是追不上乌龟。

这就是有名的芝诺悖论中的“追龟辩”。

“追龟辩”的逻辑漏洞在于,它的假定是,无限个数相加必然是无穷大。

事实上,学过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同学,都能够看穿这背后的本质。

现假设,阿喀琉斯的速度为va,乌龟速度为vb,二者距离为s。

由小学数学知识可得,阿喀琉斯追上乌龟所需的总时间

而“追龟辩”描述的追击过程是这样的:

阿喀琉斯跑到乌龟的位置的时候,耗费的时间是

在t0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1=vb·t0。

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

同理可知,在t1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2=vb·t1。

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

这样,阿喀琉斯追击乌龟总共所需的时间,是这样一个等比数列的和:

记为λ,式(5)简化为

根据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显然,式(7)和式

(1)得出的结果相等。

“追龟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适当的数学工具(几何级数、无穷小量的相关知识),从哲学上而言,是犯了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缺乏辩证法的方法论。

在学习了微积分知识之后,“追龟辩”就不再具有迷惑性了。

二飞矢辩

“飞矢辩”的论点是,飞行中的箭,在每一时刻都有其确定的位置,因此,飞行中的箭,在每一个时刻其实都是静止不动的。

破解“飞矢辩”需要具备一定的微分学知识。

现设箭的位移为S,从发射算起的时间为t,速度为V。

我们研究飞矢从时间t到t0的这段飞行过程,由物理学知识可以得到,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记Δt=t-t0,Δs=s-s0,式(8)变为

当Δt无限趋近于0的时候,得到的就是瞬时速度:

由微分学的知识可得,瞬时速度V为位移量S对世界t的导数。

除非箭真的一直不动,否则V是不会为0的。

推导到这里,我们已经破解了“飞矢辩”:

箭的瞬时位置为S是可以确定的,而V不为0,也就是瞬间速度并不为0。

“飞矢辩”的关键所在,是芝诺偷换了一个概念:

“瞬时”的位移是一个无穷小量,“瞬时”这个时间段也是一个无穷小量。

芝诺认为,两个无穷小量的差就是无穷小,这点是“飞矢辩”的逻辑错误。

“飞矢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研究无穷小量的工具,从哲学上来说,是犯了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ChapⅢ科学研究方法论

一研究实验方法

1.观察

i>.什么是观察?

获取研究对象自然信息的过程。

广义的观察:

除了用眼等各种感官,还包括借助各种仪器等。

ii>.观察的过程

阶段1:

感官接受事物的信息;

阶段2:

大脑处理判断信息;看见了什么?

是经过判断后的。

iii>.观察具有客观性;

iv>.观察的易谬性;

a.表现;(视错觉)

b.易谬性产生的原因——在观察的三个阶段中:

Phase1,在信息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中出错;

Phase2,感觉器官的误判,局限性,错觉;

Phase3,习惯性印象,粗略错误的认知,或理论的误导;

v>.人为演示的剖析

a.眼见未必为实——错觉,障眼法

b.事实的验证,不等于“解释”的正确

——未知的理论,科学理论暂时不能解释的方法。

c.表演包含了专业技术——忽视专业技术,难以识破专业的表演技术;

d.表演不成功的“托词”——最终的借口;

vi>.“气功”“特异功能”的剖析

a.来历:

孙思邈的《千金药方》

“气功”一词,是解放后出现的,文革结束后“科学的春天”,泥沙俱下。

国家领导人批示:

不提倡,不批判——导致“气功”泛滥。

b.气功的效能:

中医科学院,张洪林的双盲对比试验证伪。

证明是心理暗示,安慰剂效应。

2.实验——又是一种观察

i>.什么是实验?

在控制和干预事物的情况下,获取信息。

文艺复兴后,人类逐渐掌握了科学的实验方法。

ii>.实验的特点:

a.析因实验;

b.探索型实验;——创造新的条件

c.测量型实验;——依靠仪器的,更好的观察,更精密

d.优选实验;——用较少的实验代价获取最精确的结果,正交设计使得各因素无关

e.模拟实验

3.观察实验的重要意义——观察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突破口

i>.突破口——引入新条件;

ii>.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依据第一手的材料,要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要保证实验是可重复的。

“在科学探索之外,还有其他的动力”

实验要“公开,公平,公正”。

——接受质疑和检验,观察易谬性

4.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i>.偶然发现的机遇;

ii>.捕捉机遇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难度;

iii>.捕捉机遇对科研人员的要求

以高歌发明沙丘驻窝火焰稳定器为例。

a.留心意外之事;

b.抓住意外之事的规律;

c.不要遗漏有价值的机遇;

d.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二归纳和演绎

1.归纳和演绎的定义;

i>.归纳

ii>.演绎

2.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方法

i>.归纳和归纳法

a.归纳过程是找原因的过程

b.简单枚举法:

A1具有性质P;

A2具有性质P;

A3具有性质P;

……………………

——————————————————

所有的A均具有性质P。

c.直观归纳法:

依靠洞察力,在感觉经验资料中看到本质

ii>.演绎和演绎法

a.演绎,依靠解释性原理;

b.演绎法:

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M是P

小前提所有的S是M←M是中项,中项必须周延

结论所有的S是P

三段论的关键是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寻找一个中项。

3.亚里士多德对“前提”的科学解释中,对前提的要求:

i>.前提必须为真——必须由各种事实归纳出的真命题;

ii>.前提是无法证明的——如几何公理;

举例:

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三大公理和五大公设

iii>.前提必须比结论更为人所知;

iv>.前提必须是结论的原因。

4.归纳法的扩展:

i>.穆勒五法:

求同法,差异法,求同差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ii>.作图法;

iii>.相关性分析;

三分析与综合

1.背景

伽利略逝世,牛顿诞生,拉瓦锡、胡克和哈雷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2.牛顿的分析方法

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用归纳法进行论证,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从普遍原因到最一般的原因

3.牛顿的综合方法

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将它们列为原理,再由这些原理解释发生的现象,并用观察和实验,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4.牛顿分析综合方法的特点

i>.从对少数对象深入研究入手,然后在推而广之,“解剖麻雀”;

ii>.通过观察实验来决定观察结果的取舍,大大提高科研效率;

5.牛顿分析综合方法对原因的要求

——所有牛顿时代的“自然科学家”,都认为自己是“哲学家”。

“除了那些真实的,已经能解释现象的原因之外,不需要更多原因;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不爱用什么多余的来夸耀自己;对于自然界同一类结果,尽可能归于同一类原因。

四公理化方法

1.从欧几里德到牛顿

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体系;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古希腊文化学术成就,在中世纪前传播到了阿拉伯,因此避免了轶失

2.自然科学公理化的条件

i>.严格明确的基本概念;

具有极高的概括性,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ii>.严格一致的公理和法则;

作用力/反作用力,加速度,矢量合成/分解;……

iii>.相应的数学工具;

3.公理化系统的优越性

i>.形式简明,逻辑性强;

ii>.数值严格,运算方便;

iii>.普遍性高;

iv>.可靠性高;

 

ChapⅣ创造性原理

一历史的回顾

从30年代起,考证“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苏美军备竞赛等

二创造及相关研究

1.创造——什么叫“创造”

创造就是产生新颖而且有特殊效果的活动。

2.创造性思维

人们从事创造时,头脑中的思维活动。

3.创造的过程

i>.发现事实阶段。

发现什么事实?

a.问题;

b.解决问题的优势,所需要的资源;

c.是否适合创新解决这个问题

——寻找合适,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关的材料

ii>.发现思想阶段findthought

iii>.发现解决方案阶段

——很多“发明”都停留在第二阶段,没有进化到现在的阶段。

4.创造度,衡量创造的标准

某种创造性思维富含创造性的程度

i>.思维/创造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ii>.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

iii>.涉及的问题的难度——提出后在多久时间内未解决;

iv>.解决方案提出的效果——最为重要;

 

三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

1.创新能力与智力;

i>.认知能力;

ii>.记忆力——人脑保存和检索已有知识的能力;

iii>.发散思维——思路向多方向发展

特征:

丰富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惊喜性

iv>.联想,想象与形象思维;

v>.收敛思维,大大提高了形成方案的效率;

vi>.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决策的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vii>.智商,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概念。

同创造力关系正相关,相关系数约0.3;

2.创新能力与个性;

i>.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ii>.独立性与自主精神;

iii>.批评与怀疑精神;

iv>.富于冒险精神;

v>.决心/毅力/责任感;

vi>.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富于幽默感——幽默与创造性的关系

(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优秀,而需要多方面的杰出)

以下是不利于创造的个性:

viii>.从众性,自觉或不自觉与大多数他人保持一致的性格;

从众性是可测验的,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必要因素。

从众性对创造是有阻碍的,创造时需要对从众性进行适当的调节;

ix>.偏执:

指性格的片面和狭隘,判断问题过于片面和极端,没有辨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x>.刻板:

主要表现为对新变化的抵抗,或对新事物的反感;

xi>.自私:

总是极端为自己打算;

创新需要对个性进行自我调节,发挥个性中有利一面的优势,规避个性中不利的一面对创新造成的负面影响。

4.创新能力与年龄、性别;

i>.年龄,人有智力顶峰和体力顶峰的自然规律;

ii>.性别,男女心理是有区别的;

ChapⅤ技术创新方法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1.典型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

i>.发现目标

ii>.确定任务

iii>.寻找方法

iv>.实验

v>.确定设计

vi>.申请专利

vii>.实施和投产

viii>.开拓市场

例子:

自来水笔的发明

2.复变过程

i>.步骤次序可能有变化;

ii>.各步骤可能反复并行;

3.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过程的区别

i>.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难以确定规划;

ii>.发明创造的突出标志:

专利权的获得;

iii>.新技术需要比旧技术优越,才能称为成功;

二技术创新的目标

1.需求是发明之母

i>.需求比兴趣更重要;

ii>.大多数的需求来自于市场;

iii>.需求的可实现性,需求与可能的统一;

iv>.实现需求的代价和该需求的相称;

2.来源之一:

幻想与愿望

i>.幻想成真,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ii>.不切实的愿望,例:

拍立得照相机;

3.来源之二:

解决问题

i>.搜罗问题——推拉门槽滑带;

ii>.懒惰带来问题——锅炉自动控制;

iii>.“娇气”的启示——船尾外挂马达;

4.来源之三:

消除缺点

i>.抓住对手的毛病——碳精话筒;

ii>.愤怒是发明之母——密纹唱片;

iii>.体会顾客心理——密封卫生毛巾;

iv>.挑剔产品细节——胶靴透气孔;

v>.吝啬节约——海绵乒乓球拍;

三创新构思的技巧

1.创新任务的表述与思路

2.观察,分析与联想——将观察到的问题存在大脑中。

不要忽略意外的机会。

例:

近视手术的发明

3.活用科学技术原理

i>.掌握技术原理;

ii>.关注最新前沿技术发展;

iii>.综合利用多重原理;

4.组合法——(一般只有少数能够最后成功)

i>.元件组合;——滤波器

ii>.功能组合;——照相手机

iii>.材料组合;——材料组合

iv>.方法组合;——“鸡尾酒”治疗爱滋病

v>.概念组合;——某些玩具

组合法的关键:

1+1>2的效果。

5.变化法:

长短,粗细,大小,材料……

变功能,变方法……

6.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

i>.改变用途:

治病药->耗子药;

ii>.逆向思考;

iii>.移情及换位思考;

7.转用法:

将A领域中的技术,用在B领域中;

8.类比法(仿生法),最著名例子:

尼龙粘扣,对“苍耳子”的仿生

四灵感及其捕捉方法

1.定义:

发散思维中,自由联想产生出来的,具有特殊价值的想法;

2.特点:

处于头脑的边缘状态而不容易产生,或与大量其他种种可能混杂在一起,没有什么明显特征可以使它被优先考虑到。

它正是我们在发明创造(或其他活动中),极力追求的思想和概念。

3.浮现的几率:

床上:

38%

阅览室:

17%

步行:

21%

乘车:

17%

4.灵感捕捉的方法

i>.创造灵感产生的环境——有张有驰

ii>.有灵感,要及时记录下来

五创新中的“头脑风暴”法

1.定义

一个小组汇集其成员,自动贡献的全部思想,以便寻找某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开会技巧(韦伯斯特国际词典)

2.四条规则

i>.禁止批评——消极批判必须留在最后;

ii>.欢迎“畅所欲言”——主意越怪越好;

iii>.要求数量——数量越大,出现有用主意可能性越大;

iv>.寻求综合和改进;

3.会前准备

主持人(召集人)起关键作用

确定主题,确定参加人,通知,备忘录,准备时间

4.会议进行,需要主持人、记录人

5.会后的分析/筛选/实验

6.行之有效的原因

i>.思想、主意的出现,主要依赖于联想及其链式反应;

ii>.竞争的气氛促使灵感的出现;

iii>.轻松幽默的气氛;

六创新构思评判的参考原则

1.尊重科技原理,例:

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2.实际可行性,例:

特斯拉无线传输电能;

3.市场接受的程度决定成败;

4.相对最优原则,例:

高铁和磁悬浮的优劣;

5.机理简单原则,例:

检测肥皂盒是否空盒;

6.构思独特原则

7.防止轻率推断

七文献资料与互联网的利用

1.文献资料的重要性

i>.防止“重新发明轮子”;

ii>.便于站在前人肩膀上,更高的起点;

2.利用好各种资料

3.专利文献

i>.及时性;

ii>.详尽性;

iii>.新颖性;

4.互联网的利用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查询学术,专利文献极其便利。

优先级:

中文>美国>欧洲和日本

八创新与研制

1.创新研制的必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创新研制的过程

i>.基本机理的验证,低成本原型;

ii>.初步设计和优化实验;

iii>.制出样品与评价;

iv>.解决生产工艺问题;

3.创新研制的策略(以莱特兄弟研制飞机为例)

i>.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ii>.掌握方案设计与实验的平衡;

iii>.合理地安排研制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