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24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docx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定稿

生活课程游戏童年

石首市实验幼儿园曾春

摘要: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生活是综合性的活动,是没有边界的,是整体的,在生活中学习就是综合的学习,就是整体的学习。

因此,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

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这种课程精神的落实,无论是从《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是《指南》中提出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都应该成为游戏精神的落脚点。

关键词:

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生活是综合性的活动,是没有边界的,是整体的,在生活中学习就是综合的学习,就是整体的学习。

因此,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

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这种课程精神的落实,无论是从《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是《指南》中提出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都应该成为游戏精神的落脚点。

近几年来,我园充分认识到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可以成为具有游戏精神的课程,这打破了幼儿园过去对课程的固有理解。

我们引导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同时对一日生活皆课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精神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总结提炼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园理念“同心童乐童心同乐”。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一心,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使环境、游戏、课程和谐渗透,实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

同时,我们整合各方资源,对现有课程方案进行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课程体系。

一、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指南》精神。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园各种活动的有序开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园针对过去幼儿园活动忽视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重集体教学,轻自主游戏;重室活动,轻户外活动;重教师护理,轻幼儿自理;重设计活动,轻生成活动;重统一行动,轻自主行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索。

(一)整合一日活动容,挖掘生活教育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多,吃喝拉撒睡玩学,每个环节都关系到幼儿的生活质量,同时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由于这样的生活活动天天都会做,教师很容易出现重教师护理,轻幼儿自理的现象。

我园着力引导教师挖掘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例如:

小班的幼儿午睡后,穿衣穿鞋,整理床铺都会被教师全权包办,不放手让幼儿自己做。

因为,让幼儿自己尝试做会更麻烦,时间会拖得更长,还不一定能做得好。

其实不然,通过一个小班做实验,我们发现尽管是小班的幼儿,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学会期待,将这一生活活动游戏化。

一学期下来,只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幼儿不能熟练地系鞋带。

其余的幼儿都能自理。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穿衣穿鞋,整理床铺,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种子,同时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理能力。

其实在幼儿园里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

幼儿学习用筷子吃饭;幼儿当绘本管理员;幼儿分发食物;幼儿种植植物等等。

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包办代替,没有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每个活动,没有挖掘生活教育价值,就会白白浪费掉很多的教育契机,幼儿也难以得到好的发展。

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上,由于幼儿年纪小,幼儿园担心出纰漏,总会将生活活动安排得非常细致,在时间点上更是强调精准。

但是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安排过多,就会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从而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

出现重统一行动,轻自主行动的问题。

例如:

在改革前,我园幼儿每做完一个活动后都会去集体排队如厕、盥洗、喝水。

这样,幼儿消极等待时间过长,并且,每个幼儿的需求并不一样,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如今,我园安排上午的操节运动后,下午的户外活动后分别有一个集体如厕、盥洗、喝水的时间。

其他活动由幼儿自由安排个别性如厕,或根据需要自主取水。

把集体如厕、盥洗、喝水等活动,以分散、自主的方式安排在除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环节之中,使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速度、节奏”进行生活活动,避免“整齐划一、长时间的等待和轮流。

缩短了生活活动时间,就能延长其它环节时间,保障了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参与活动,充分感受和体验每个活动过程。

我们将此类的晨间活动、餐前餐后活动、午睡前后活动、离园前活动等过渡环节以谈话、故事、游戏、操作加以融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以及自信、乐于交往的优良品质。

在一日活动安排上,打破精细、零散的时间界限,整合为户外游戏、室活动、开放性社会游戏、午睡四大时段,设计为三种模块。

除午睡时段容固定,其他时段容可以互换,由相邻班级任选一种模块,解决场地轮换使用问题。

(二)调整一日活动时间,给予幼儿自主空间。

《指南》强调,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以《指南》的要求审视原来的一日活动安排,我们发现,幼儿户外活动的总时间没有2小时。

除了时间不够以外,自主性也不够。

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无论是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还是组织形式、指导方法都未能给予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主探究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幼儿运动的兴趣,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中,户外活动时间需增加,活动材料也要丰富,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以有效增强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我园根据幼儿个体兴趣及幼儿动作发展需要创设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运动区。

如攀爬区、投掷区、跨栏区、跳高区、球类区等,既能满足幼儿的基本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区域开展活动。

其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了半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在户外自由选择器材、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自主快乐的游戏。

再加上早操运动、体智能课程的开展,保证了每个幼儿户外活动2小时。

另外,我园还在餐后安排轻松、舒缓的户外自由活动,例如:

让幼儿到种植角观赏自己的植物、人文景观,到操场上玩运动量较小的大型游乐设施等,让幼儿接触自然、沐浴、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轻松、自由、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为了在一日活动安排中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给予幼儿自主空间,转变过去重集体教学,轻自主游戏的行为。

我园将过去一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调整为每天只有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适当控制幼儿在园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并且集体教学都以游戏的方式,其它环节的活动,幼儿都以小组游戏、自由游戏、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

这样的一日活动安排不仅增加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时间,而且把游戏融入到各种活动中。

例如,围绕“重阳节”主题安排的上午半日活动:

晨间活动——幼儿自主选择并完成班里各项劳动任务。

晨间锻炼——幼儿参加户外早操、器械操、队列训练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根据主题周活动安排计划,幼儿以《我的爷爷奶奶》为主题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领幼儿分享故事、角色表演、真情表达。

室区域活动——根据主题周活动总目标,师幼共同创设语言、科学、益智、生活、美工、建构、表演等活动区,有的幼儿在建构区为爷爷奶奶搭房子;有的幼儿在表演区扮演爷爷奶奶;有的幼儿在美工区为爷爷奶奶做礼物;有的幼儿在生活区为爷爷奶奶做饭等等。

户外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户外自由游戏活动。

餐前活动——听园长妈妈讲故事《爷爷的礼物》后,幼儿自由地与同伴交流感受。

这样的安排,减少了集体教学时间,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

(三)优化一日活动环节,力求贴近幼儿心灵。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多,每个环节时间不长,活动节奏快。

如果不精心安排,不事先设计好,一天的活动很难完成。

如此一来教师极容易出现重设计活动,轻生成活动的现象。

因为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来完成活动,而无法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情绪而生成一些教育活动。

针对这个问题,我园大力整合多项容,优化活动环节。

在一日活动的设计上以块状呈现,避免时间点安排得过细过密,造成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实际状态调整自己的设计,而不能生成活动。

通过这些调整,教师在组织各个环节活动时不再显得匆匆忙忙,有了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和倾听幼儿、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可能。

孩子们也不再被教师牵着鼻子赶环节,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自愿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他们的情绪放松了,心情也由此快乐起来了。

通过优化活动环节,形成了“晨间活动(户外)——集体教学活动(室)——游戏、早操(户外)——区域活动(室)——餐前散步(户外)”这样有规律的室外交替安排的活动序列,确保了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给予了教师生成活动的空间。

幼儿园把幼儿活动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和幼儿,教师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教育活动的需要,即时生成一些活动,做到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例如:

在晨间活动“踩影子”的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影子充满了兴趣,玩得意犹未尽。

于是将预设好的集体教学语言活动进行调整,结合大班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及时生成科学主题活动---“影子”。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光与影的经验不断丰富,主题活动的开展也不断推进着幼儿游戏的丰富和发展,继而生成了新的游戏“皮影戏”表演。

当幼儿观看了视频中的皮影戏,感觉无比神奇和有趣时,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手型模仿小动物的模样,“皮影戏”动作的幽默感与生活性使得幼儿兴趣盎然,身心醉其中。

在这个课程建构过程中,游戏生成了教学活动。

教师的即时调整旨在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灵。

二、课程生活化践行“活教育”思想。

近几年来,我园秉承“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师、活课堂的理念,充分发挥社区、人文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本土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课程,让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一日生活养成课程。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通过每个生活环节之中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具体做法:

一是组织劳动活动。

例如,每天7:

40---8:

00的时间段安排专门的劳动活动。

各班级对班里的劳动容作了划分,如分为摆椅子、挂口杯、挂小毛巾、整理玩具架、整理图书、照顾自然角等,让幼儿以自愿认领的方式参与劳动。

幼儿每天早上入园时,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劳动任务”,然后去拿取相应的劳动工具参加劳动。

又如“离园前活动”是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

我园认真深入开展“幼儿离园前一刻钟”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仪表进行整理,收拾好自己的物品。

二是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

例如自主如厕、盥洗,自主取水、喝水,开展自我服务等。

在这些生活活动过程中,幼儿碰到困难可向教师或同伴求助,教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三是开展互助性劳动。

互助性劳动包括运动中的互助,如一起取放运动器械、整理运动场地、互相帮助隔吸汗巾;值日生劳动,如帮助分发学习用品,餐前帮助教师和保育员擦桌子、分发毛巾、餐具等。

每个幼儿充分参与,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获得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二)体育健康课程。

“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求发展,我们提出了要让户外活动“活起来”。

首先,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利用自然条件,扩大场地利用率。

其次,每天的早操时间,各班级在优美的旋律中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模仿操、器械操、队列训练等,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将园的成品器械从一物多玩到多元组合,巧妙地打破一种器械功能的局限,让各种器械相互组合、优势互补,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丰富性和自主性。

如竹梯、竹椅与轮胎、海绵垫有效组合,训练孩子跑、攀、爬、跳等运动技能。

我们还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自制器械。

如报纸,可以制作报纸球、纸棍、纸棒,又如纸箱、纸盒、纸筒等随手身边的废品都能变成孩子运动的器械。

我们还挖掘了木类、铁类、布类、塑料类、瓶罐类等各种材料的性能,制作了几百件器械。

同时,我们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古为今用、旧法新玩,比如:

炒黄豆、丢手绢、跳皮筋、跳房子、跳大绳、滚铁环等。

教师还善于根据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即时生成新的活动课程,“活课程”成为了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常态。

(三)园区联动社会课程。

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

所以,我们为幼儿提供足够丰富的环境,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我们带领孩子走进自然,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由体验创造。

春天,我们带着幼儿去踏青,组织家长和幼儿画风筝,到户外进行放风筝比赛。

秋天,我们更不能错过带着孩子去田野的机会,孩子们来到田野参观蔬菜大棚、移栽蔬菜、采摘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了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组织师幼和家长来到植物园进行“亲亲大自然”主题活动,通过亲子寻宝、主题树叶贴画、烧烤等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获得直接经验,在自然中启蒙,在自然中启智。

为挖掘家长资源,加大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每月底各班组织开展“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绘画、和孩子做游戏、参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如大二班杜欣妍的爸爸和妈妈给孩子们带来了独特的乐器——非洲鼓,孩子们跟随欢快的音乐节奏一起拍打非洲鼓,独特的鼓点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音乐的多元表现形式,孩子们兴趣高涨,乐此不疲!

不同的家长带来了不同的活动容和教学风格.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满足了家长了解教育、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丰富了家园合作的涵。

我们利用小学资源开展了“我升小学了”主题实践活动,分别到我市的实验小学、小学开展小学体验日活动。

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召开《我上小学了》主题班会,学习行上课礼、下课礼,交流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特别是一年级教师给孩子们上的课,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小学的丰富生活,激发对小学的向往,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我们还邀请社区单位来充实教育的力量,请消防员来园开展消防知识演练、请医生为幼儿进行卫生知识教育、请警察为幼儿进行交通知识教育等。

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让幼儿真真切切接触生活,在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四)亲子同乐节日课程。

我园选择传统节日教育课程作为园本特色课程。

有机地将传统节日的容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帮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涵,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和道德准则,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节日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与节日的萌发、准备、发展和庆祝,亲历节日课程的全过程。

不同年龄段切入点不同,小班幼儿重感受氛围,中班幼儿重体验实践,大班幼儿重主动参与。

孩子们每过一个节日,就将节日活动渗透于一周的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

孩子们深入了解节日,为迎接节日做各项准备,快乐扬地庆祝节日,认真稚气地总结自己在节日中的收获。

教育无痕却又鲜活,成为了孩子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

如为了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体验自制月饼的乐趣、感受品尝月饼的节日氛围,同时增强家园互动,传递给家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我们开展了“亲子同乐做月饼、喜迎中华传统节”主题活动。

家长和孩子在自制月饼、品尝月饼中加深了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理解。

又如每年的儿童节,我园不做机械训练式的节目表演,而让每个孩子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中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

例如:

今年“六一”庆祝活动,我园举办了“童心同乐”游园会。

游园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利废利旧、倡导环保为主旨;以健康活力、亲情共舞、和谐快乐共成长为主题,设置了6大区域。

分别是欢乐游戏区、欢乐明星秀、欢乐手工坊、欢乐角色体验区、欢乐美食区、欢乐明星榜,共22个活动区。

孩子们在多元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了快乐,真正成为了节日的主人。

除了传统节日,孩子们还喜欢过幼儿园自己的节日。

阅读节,我园邀请爸爸妈妈来园讲绘本故事、家长读绘本交流、与幼儿同台进行绘本剧表演。

如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爸爸妈妈有的用可爱的动物手偶和夸的动作表情表演故事;有的扮演成奥特曼,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们在情景中表演故事。

还有的家长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向孩子们推荐不同的绘本,分享好的教育资源。

每年的体育节,本着人人参与,快乐共享的指导思想,根据《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兴趣性、互动性、愉悦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出发,对游戏项目进行设置。

既有体现团结合作的集体项目,也有个人竞技项目,还有亲子项目。

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了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及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课程游戏化践行《指南》核心理念。

近几年,我园把课程游戏化当作有效提升保教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好课程游戏化核心理念是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一)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

我园注重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广阔氛围。

我园根据园舍特点在大厅、楼梯间、走廊等开放空间摆放绘本、玩具、幼儿绘画作品及手工等,幼儿可以在这些区域中看书、学习、游戏、交流、合作和分享。

我园利用本土材料自制器械,创设开放、自由、科学的户外运动环境。

合理利用空间将教学楼、南楼的楼顶铺设人造草坪,满足孩子们自由、自主的户外运动空间。

我园还合理增设了约700平米的音乐室、美工室、科学发现室、绘本室、表演室等特色功能室,各功能室的材料琳琅满目,全园资源共享。

各班级幼儿分时间段去自主选择伙伴进行游戏,充分满足不同幼儿参与游戏、体验不同材料的需求。

如科学发现室提供一些电脑零部件、收集一些电池和小电器,各种弹簧、磁性材料以及放大镜、望远镜、凹凸镜、声、光、电器材等,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探索。

绘本馆向幼儿开放的绘本达8000余册。

教师们根据安排,组织孩子们到绘本馆讲故事、自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同时全园家长可以自主到绘本馆借阅绘本,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

(二)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

我园各班级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

有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生活区、科学区等。

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区域、游戏伙伴与材料、游戏方法以及持续时间,在游戏中实现了“我的游戏我作主”。

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在讨论规则中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在收拾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理能力;在游戏评议时,懂得了欣赏和展示。

各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容与幼儿园课程目标、课程容相匹配,区域环境创设与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每月根据一定的主题活动进行创设。

如中班主题《快乐旅行》中,在区域中投放了各种材料,让幼儿把集体教学中习得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巩固与消化。

如在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制的旅行风景相册,每照片标注了旅行的地点和风景介绍,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与观看,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图形、折纸房屋、“在路上”地图版、记录表。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搭建从自家到幼儿园的公路并完善路途上的建筑,幼儿还可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填写记录表。

在科学区,投放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分类盒,幼儿对交通工具图片进行认知和分类。

在美工区,幼儿用各种盒子,自主、合作创作成汽车、房子,展示到教师提供的“马路”上,形成热闹的街道。

在表演区,“小导游”带领“旅游者”观赏石首桃花山的风景区,在生态园风景区可以吃到地方特产,还可以欣赏歌舞表演。

区域活动时,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三)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

提高能力首先要转变观念。

近几年来,我园着力引导教师重塑儿童观,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重塑教师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儿童”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重塑课程观,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保教活动”。

我们组织园本教研、通过明师科技网组织网络培训。

让全园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针对课程游戏化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在教研组活动中不仅聚焦集体教学活动,还格外关注户外游戏、区域游戏活动。

例如,我们将教师组织区域活动情况进行全程拍摄,先由实施者进行反思,再由教师们观看回放的录像,然后教师们针对游戏的开展、师幼互动、幼儿行为表现、教师指导策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现场教研,有效提升了教师实施区域游戏的能力。

我园指导教师在课程游戏化组织与实施时,互相找出差距和缺陷,特别关注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

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加强培训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引导每位教师一是鼓励幼儿的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幼儿的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

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

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

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

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游戏化能力。

(四)统筹课程游戏化资源。

我园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家长资源和本土资源等,形成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

首先,资源库中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充足,且都是依据课程实践需要分区、分类摆放的,形成了自然物材料区、成品玩具区、工具区、图书区、音像区、服装道具区和资源包区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取用,丰富而有序的课程资源满足了多样化课程实践的需要。

其次,全园教师、幼儿和家长都是资源库的建设者,课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资源包及丰富的幼儿作品、各种活动的环创再利用等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随着活动的开展,这部分资源在源源不断地充实着资源库,从而达到全园共享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寻找、加工资源的时间。

再次,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资源库的资源也处于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过程中,拓展了教师开展活动的视野。

最后,教师会有目的地对一些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与改造,以便教师直接用于课程实践。

如每月根据教育活动主题为丰富区域材料,都会组织开展“家庭大淘宝”环保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废旧材料,陆续收到了孩子和家长们带来的各种盒子、药瓶盖、各种玩具汽车、各类种子……教师再将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玩具,有效保证了区域资源库建设的质量。

我园还充分利用当地的桃花山的竹资源,制作大型户外玩具,让幼儿进行户外大型搭建自主游戏活动,呈现的是幼儿以运动为主的游戏活动。

随着游戏情境的开展,幼儿把搭建的物品想像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替代品,幼儿用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