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025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山西一模)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新文化运动是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因此材料中人们不再认可孔子及其思想,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盟摸底考)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在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修身课”的目录。

这说明当时教育(  )

①私德、公德并重 ②造就大批人才 ③重点在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④重视继承优秀的精神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

从材料中的目录可知既有改过、去伪等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也有御侮等公德方面的内容,①正确;材料只是提供了教育的内容,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材料反映的教育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伦理道德中积极的成分,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6·北京东××区二模)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

A.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B.普及科学知识

C.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D.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家族制度与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干中的一些学者将科学理论与其相结合有助于启迪民智,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出B、D项相关信息;题干强调用自然科学解决社会问题,C项错误。

答案:

A

5.(2016·湖南永州一模)1920年,陈独秀在《读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可知陈独秀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选C项。

A(1915年)、B(1924年)、D(1921年)与时间“1920年”不符。

答案:

C

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A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B项正确;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

7.“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故B项正确。

答案:

B

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A项正确。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项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项不正确。

答案:

A

9.(2016·四川德阳二模)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可见,胡适主张(  )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将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抵制,A、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从而重构中国的新文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主次问题,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  )

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表明当时已经是民主共和,但是国民民主观念依旧淡薄。

A、D项表明还是帝制,错误;B项是宣传三民主义;C项强调思想解放是民主政治的前提,符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目的,正确。

答案:

C

11.(2016·天津六校联考)陈独秀认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否定“中学”,故A项错误;“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料的新法子”,只有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才能救中国,故B项正确;C项材料没有涉及;材料中陈独秀宣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6·广东广州××区调研)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

A.蒋介石对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国共合作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未涉及三民主义,A项错误;1923年国共合作尚未实现,B项错误;材料只是蒋介石关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学说的个案,C项错误;1917年后,先进知识以俄为师,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6·山东青岛一模)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解析:

(1)问,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这一历史背景分析“爱国作用”,根据材料一中分析“进步性”,结合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技术,结合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2)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提及的内容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国际因素”据材料二提及的国际政治事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分析。

第(3)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4)问结合数据库在现实中的作用回答即可。

答案:

(1)作用:

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救亡的意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变化:

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国际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

(3)国内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

(4)突破:

数据库应用于史学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量化资料,能更清晰地把握历史事实的变化情况;具有准确度高和搜寻范围广的优点,能够高速度、高效率地穷尽史料等等。

14.(2016·山西晋中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

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反方

梁启超:

“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

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林纾:

“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

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

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

”“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陈独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姚鹏图:

“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请回答: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和论证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选择观点,,在此基础上论证说明。

赞同推广使用白话文的观点,结合白话文易于理解能够促进文化知识普及、文言文晦涩难懂阻碍文化普及和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代表遭到新文化运动批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赞同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从文言文自身的优美性、文言文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观点:

赞成正方,丰张推广使用白话文。

理由:

中国社会日常交往大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

示例二:

观点:

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

理由:

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

示例三:

观点:

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理由:

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