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996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docx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

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C)

(12 年 4 月)

A、拉斯韦尔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D、西蒙

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 A)(12 年 4 月)

A、《政策科学》B、《政治体系》

C、《公共决策》D、《公共决策》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11 年 4 月)

A、拉斯韦尔B、德洛尔

C、韦伯D、西蒙

公共政策研究中的集体访谈最常见的形式是(ACE)

(12 年 4 月)

A、焦点团体座谈会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ABCDE)(11 年 4 月)

A、文献B、档案记录C、访谈

D、直接观察E、物理人工制品

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ABCE)

(13 年 4 月)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B、制定研究计划

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D、申请研究经费

E、起草研究报告

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11 年 4 月)

A、《国策》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是( D)

(12 年 4 月)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

C、中山大学D、北京大学

1918 年在落杉机成立、现仍有比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

的是( B)

A、福特基金会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D、美国企业研究所

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 B)(11 年 4 月)

A、英国B、法国

C、瑞士D、美国

写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C)(12 年 4 月)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 ABCD)(11 年 4 月,多选题)

A、国情咨文B、批准预算

C、立法否决D、外交决策

E、司法审查

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

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B) (12 年 4 月)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

称为(C ) (12 年 4 月)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 )(12 年 4 月)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

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的是( A)(13 年 4 月)

A、信息传播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D、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B )(13 年 4 月)

A、政策评估系统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

E、代议机关

 

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11 年 4 月)

答:

(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

并正式发布政策。

 

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12 年 4 月)

A、俄罗斯B、瑞士

C、法国D、美国

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

双响互动理论是( C )(13 年 4 月)

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D、精英理论

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 B)(13

年 4 月)

A、简单多数规则B、全体一致原则

C、绝对多数规则D、需求显示法

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C)

(13 年 4 月)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又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制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12

年 4 月)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成册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13 年 4 月)

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

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

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 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

该理论认为大

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

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

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

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11 年 4 月)

 

A、安德森B、戴伊

C、拉斯韦尔D、西蒙

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

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11 年 4 月)

 

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

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

者是( B)(12 年 4 月)

A、西蒙B、伊斯顿

C、德洛尔D、埃齐奥尼

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中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

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

策的政策模型是( B) (12 年 4 月)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

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 ABC)(12 年 4 月)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

E、渐进主义模型

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

征是( ACE) (13 年 4 月)

A、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作出一个决定

B、他的公正、客观理性是极为有限的

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转移

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13 年 4 月)

答:

提出者和主要观点。

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当在广泛的参与主

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

的动态均衡,其包裹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

而对现实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调适

2、决策者吧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

问题认定(常出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①边界分析法:

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和实际范围进行界定。

②多角度分析法:

从多个视角对公共问题进行分析。

③类别分析法:

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纳

④层次分析法:

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层次分类。

合理原因、可诉

原因(由政策制定者操控的原因)

⑤头脑风暴法:

由一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讨论的结果。

⑥假设分析法:

伦理分析法。

 

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多次考案例分析)

①事件或者问题必须明朗而且严重

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多次考案例分析)

①事件或者问题必须明朗而且严重

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三、政策议程确定过程中的模型

(重点)

1、科珀的模型:

①外在创始模型:

出现在民主平等的社会

②动员模型:

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

③内在创始模型。

政府内部,不想扩散到民众中去,在财富和权力

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流行

2、芭疤拉—尼尔森模型:

将议程确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议题确认

②议题采纳

③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④议题持续

 

3、约翰·金登模型

这个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

①问题流:

关注问题的定义,还包括预算约束

②政策流:

针对政策问题提出各种建议,并考虑这些建议能否存在

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可行性分析等。

③政治流(政策后果):

设计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包括

对民族情绪、公众舆论、选举政治、利益集团等的考虑

 

4。

中国学者的模型

中国公共政策模型划分为:

①关门模式——日渐式威

②动员模式

③内参模式

④借力模式

⑤上书模式

⑥外压模式

 

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

的过程是( A)(11 年 4 月)

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

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

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C ) (12 年 4 月)

A、伦理分析方法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

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B)(12 年 4 月)

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

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11 年 4 月)

答: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的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4、团体或组织活力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试论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2 年 4 月)

答:

1、关联性和公共性

2、客观性和主观性

3、历史性和动态性

材料分析题

“863 计划”出台经过(11 年 4 月)

1986 年 3 月 3 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

后来根据

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名科学家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被称为“863 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

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衍、陈芳允等四人联合提出的。

在这

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

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

技的发展计划。

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

邓小平两天后就

做了批示。

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

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

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

“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

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

根据这

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同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

制而成的《高新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

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7 个领域,

确定了 15 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于 1987 年 3 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

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才成果。

 

请回答:

1、简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

政策议程的。

1,几种常见的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

①政府部门②政治人物③政党组织④利益集团⑤大众传媒⑥专家人

士及咨询机构 ⑦公民和社会团体⑧政策网络

2、 ①明朗化的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明显暴露。

②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测性发动。

四位学者的建议

以及邓小平的察觉使之能够很快地进入政策议程

③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形成正常的民主的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①公平。

②效率。

③自由。

④安全。

 

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11 年 4 月)

A、问题界定B、政策宣传

C、政策设计D、政策抉择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11 年 4 月)

A、工具学习学技术、政策指定过程及政策工具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学政策价值、规范和目标

D、组织学习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B)(12 年 4 月)

A、 政策设计B、政策论证 ①

C 、政策审议 ②D、政策抉择 ③

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12 年 4 月)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问答题 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12 年 4 月)

答:

实事求是

面向未来

系统协调

明确具体

伦理考量

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 D )(13 年 4

月)

A、政策移植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D、确定政策目标

从时间进程上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 C) (13 年 4 月)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是其中起主导主用的是

( A)(13 年 4 月)

A、政府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D、公众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 C) (13

年 4 月)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

D、政策采纳

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

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

的( D)(13 年 4 月)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BDE) (13 年 4 月)

A、结果B、目标人群

C、可行性评估D、法规

E、执行机构

问答题

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13 年 4 月

答:

危机决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

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作出重大决

策和快速反应。

其构成要素是:

①决策问题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和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②决策者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有限;

③事态的发生危及决策单位和决策者得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

很难预料

 

中国经验– “上下来去”模式

(重点)

第一,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二,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第三,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过程”

 

论述题

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3 年 4 月)

答:

上下来去模型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

究路径,该路径认为,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

方式。

因此,他的内涵是:

①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②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③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过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 1978 年构建了一个以循

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11

年 4 月)

A、过程模型史密斯B、互适模型 麦克拉夫林

C、循环模型D、系统模型霍恩、米特尔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D

) (11 年 4 月)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

执行实务和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12 年 4 月)

A、“自上而下”的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

是( D) (12 年 4 月)

A、梅兹曼尼安B、萨巴提尔

C、雷恩D、巴达克

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13 年 4 月)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

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ABCDE) (12 年 4 月)

 

A、人力资源B、财务资源

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

E、制度资源

 

论述题

试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11 年 4 月)

答:

1、原则①忠实原则②民主原则③法治原则

④创新原则

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

①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②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执行计划、公民参与执行监

督、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③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材料分析题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12 年 4 月)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

重点行业。

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

设,而且被 Y 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

旗鼓地抢建。

有关专家称这是有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

范本”。

2010 年 2 月 24 日,Y 州工信局《关于 Y 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称:

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

所属的 T 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

2 月 25 日,

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

“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 T 市的水泥项

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 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 Y 州管辖的 T 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

不久,T 市水

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

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

建工程强行开工。

5 月 28 日,在 Y 州工信局《关于 T 公司项目进展

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

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

设。

2010 年 8 月 19 日,T 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

各委、办、局负责人共 100 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

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

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

见效。

10 月 28 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粉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

缓建为好。

”在这次批示后,T 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

设步伐。

11 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

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

原因。

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

①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②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③政

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④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⑤目标群体的不配合和

抵触。

2、本案例中,有三个原因导致政策失灵:

①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T 市政府和水泥厂的影响

②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对于违反了政策者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③目标群体的不配合和抵触。

T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水泥厂不顾州

的意见强行抢建。

 

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考得比较多)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

政策运行机构和人员的自己评估、政府专职评估机构的

评估

外部评估:

受委托评估、不受委托评估

3、预评估、过程评估和记过评估

4、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

 

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C)(11 年 4 月)

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政策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是( A) (12 年 4 月)

 

A、多样化B、单一化

C、简单化D、一元化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A)(11 年 4 月)

 

A、比例关系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D、互动关系

 

简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12 年 4 月)

(1)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

式和评估内容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

(2)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

(3)非正式评估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论述题

试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3 年 4 月)

答:

1、政策信息 、资料

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3、政策目标

4、政策的沉淀成本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了( C)(11 年 4 月)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 A) (11 年 4 月)

A、功能B、组织

C、政策D、计划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11 年 4 月)

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

C、政策措施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 C)

(12 年 4 月)

A、目标调整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D、关系调整

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D

)(12 年 4 月)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式的提出者是 ( B) (13 年 4 月)

A、埃德文·阿曼达B、萨巴提尔等人

C、亚瑟 ·施莱辛格D、查尔斯·琼斯

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C) (13 年 4 月)

A、渐进调适原则

B、追踪反馈原则

C、事实求是原则

D、及时评估原则

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 D )

A、政策合并

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

D、政策废止

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即使( D)

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

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

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

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BCDE)(13

年 4 月)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

B、政策本身的稳定

C、政策环境的稳定

D、政策主体的稳定

E、决策网络的稳定

 

问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1 年 4 月)

答:

1、决策者的变动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政策资源的限制

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5、政策的合法性受置疑

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12 年 4 月)

答: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简述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13 年 4 月)

答:

1、含义:

探讨的是调整后的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是

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政策变动。

2、政策接续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

②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