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82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三单元语文导案样表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a

课题

长江之歌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主备人

税红艳

学习

内容

长江之歌

学习

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具

录音机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谈谈对长江的了解。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用一两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初读了解课文,解决生字任务。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组内朗读诗歌

1.组内互读,互相纠正字音与语调。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先小组讨论、再小组汇报

精读第一小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默读: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组织完成练习并订正。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时代()的力量()的气概()的乳汁()的丰采()的臂膀()的国土()的清流()的情怀()的未来()的长江()的源泉

二.长江之歌中“风采”指(),“乳汁”指(),“母亲的情怀”指()。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练习朗读,尝试脱稿朗诵,通过竞赛评出小小朗诵家。

学生练习朗读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长江之歌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复习+展示

课时

2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长江之歌

学习

目标

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重难点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1.学生写词语

 

2.从多读中体会

一、温故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cǎiyīliànpángpó

()()()

Dangdibuyuchenai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小节(齐读)。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精读第二节

 

1.组内互读,互相纠正字音与语调。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组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精读第二节

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组织完成练习并订正。

1、练习朗读全诗。

2、完成练习:

《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歌歌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

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三峡之秋

年级学科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领略三峡风光

学习

目标

1.朗读课文,领略三峡风光。

2.认识2个生字,认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难点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

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193千米。

其中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境内,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恩施州的巴东两县境内,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读出下面词语

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

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

飞降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说说,你从阅读提示中都知道了什么?

 

谈话法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学习引导

三峡的秋天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1、浏览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

2、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

3、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

有什么特点?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组织完成练习并订正。

按课文内容填空。

(  )的山岩 ( )的果实(  )的摇曳( )的气息 ( )的光辉昏(  )的青光。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的风光说给同桌听。

介绍三峡感受它的美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三峡之秋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展示+测评

课时

2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三峡之秋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每一个时间阶段中,写了三峡景物的那些特点,是怎样写的。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感受三峡秋景的美,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导学具

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1、揭题导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

2、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老师再补充

3、出示学习目标。

第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1、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有关作者及三峡的资料。

3、明确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秋景的美

2)掌握生字词。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交流合作法

自学提示:

 二——六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介绍了那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小组学习时,教师巡视,

 

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

明丽。

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水势,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

热烈。

下午重点写雾,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

青色而透明。

夜先写长江,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

宁静。

(2)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3)表达作者对三峡的赞美热爱之情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师巡视,重点关注潜能生掌握情况

1.三峡的秋天是()、()、()、()的,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三峡总的特点是(),文章的结构是()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小练笔: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校园秋色》或《家乡之秋》为题写一篇习作。

学生写作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凉州词

学习

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凉州词”

重难点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谈话导入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二.【知识链接】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汉族。

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1.注音

()()()

万仞羌笛度

2.《凉州词》作者()朝诗人()。

我还学过他的().

--------------------------------

--------------------------------

------------------------------------------------------------------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初步理解生字词,为深入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1、首先我们来朗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这一遍,同学们能把字音读准,但是对于诗的韵律和节奏还把握得不好,现在请自由朗读,待会儿,愿意读的同学请大胆的起来朗读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加深对课文印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诗出现的一些字词:

1、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2、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

3、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4、羌笛:

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5、度:

越过。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独立完成并订正

翻译并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自由谈体会

了解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浪淘沙

学习

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簸”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谁能来给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另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它的题目是《浪淘沙》。

【知识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3、注音。

()()()

九曲风簸浪淘沙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桌互读,看看同桌读的是否正确。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现在,请大家看着这前两句诗,请大家好好读,仔细读你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

2、此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头脑当中的这幅景象?

(雄伟、壮丽)

(二)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如果是你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他站在黄河边,面对着这风流滔滔、奔腾万里的黄河,他想到的是什么?

把他的想象找出来。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作者的想象吗?

他想……

转换角色:

我想……

(作者想啊:

我要迎着这从天涯而来的黄河浪潮,溯流直上,到达银河,和银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独立完成

翻译并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默写积累、查找有关黄河或刘禹锡的其它诗歌

写写与黄河有关的诗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学习

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导入新课:

黄河为何名黄河?

黄河来自何处?

有流向何方?

黄河两岸又有哪些风光?

为什么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读完课文,这些疑问将被解开。

1通读课文,并且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山峻岭()蜿蜒()落差()震耳欲聋()鬼斧神工(遐想()拥戴()枢纽()繁衍()

汩汩()北麓()沟壑()

湍急()步履()清澈()

3、我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的有: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1、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课文朗读展示,小组内评比。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摇篮?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并评价

探究一:

走进黄河,感受“壮丽”。

1、全体齐读课文第一自热段。

2、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探究二:

了解黄河,感受摇篮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小组讨论交流

探究三:

探究历史,感受“起源”

1、黄河之水有那些利弊?

2、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布置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和资料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故乡的河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合作交流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故乡的河

学习

目标

1、自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2、了解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浉河边的有趣经历,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母亲河”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故乡的河》,来和咱们河南的作家白桦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乡那条留给他美好回忆的河流。

 

1.齐读课题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乡小河的美。

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多读几遍。

1、读准词语(出示词语)

2、试着填一填(出示填空题)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先说事,再说自己的理解。

 

自读课文2.3.4自然段,想象作者写了小时侯的哪些趣事?

提示:

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并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1.抓住重点段落品读

 

2.文章在写作上有那些特点值得你学习?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叙写了故乡河的那些方面?

 

现在,让我们来积累文章中的一些好词佳句。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试背,升华情感。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纯净—()迷恋—()

反义词:

炎热—()幸福—()

2、依照例子,各写三个词语。

例:

曲曲弯弯

无忧无虑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来描绘自己家乡的小河

提示:

可以从选材,语言,文章结构等方面来探讨品读课文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黄河》的写作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写作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作文

学习

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

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导学具

图片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黄河的概况以及黄河的现状。

一、了解黄河的概况。

二、救我黄河

1.黄河现状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字数不限。

(学生汇报搜集成果)

学生:

黄河发源于青藏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黄河因为所含的泥沙多,所以河水呈黄色,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合作探究黄河的问题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用收集到的资料练习说话。

找出答案

看你会不会?

1)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3)黄河注入什么海?

4)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5)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这是一堂特殊的作文课,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黄河表现出来,请问:

你了解黄河了吗?

由学生说,他了解了什么?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学生练习写作

作文训练:

以救黄河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2.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母亲河》作文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交流探讨

课时

2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通过对母亲河原来和现在的对比,提高学生对母亲河现状的正确认识。

学习

目标

在范文的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倡议书的写法,认识到现状

重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措施,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引导进入课题的研究朗读范文。

再现母亲河的美丽

师:

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母亲河——长江、黄河风光图片

(2)说感受。

师:

板书:

美丽

(3)美丽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文明,许多诗人面对母亲河都情不自禁地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知道哪些赞美母亲河的诗句吗?

1.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朗诵诗句.

3.说诗句表达的情感。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播放黄河、长江受污染的图片

 

哪些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是啊,我们的“母亲”,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关天母亲河的作文。

让我们一起看习作要求。

结合实际交流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让学生看佳作。

亲爱的同学们:

母亲河也就是黄河,它是中国第二大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现在它正在养着1亿多人口,50多个城市。

如果有一天,黄河真的被破坏了,你将会怎么想的,所以我向大家提一下要求:

1、黄河边多种些花草、树木,防止泥土松陷。

2、减少用水量。

3、少伐树,减少环境污染。

4、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5、不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

6、宣传家人、朋友、亲戚保护母亲河倡议人:

xx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写一篇关天母亲河的作文。

 

注意及时辅导。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三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导学+展评

课时

1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理解并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积累有关古代诗人的千古名句,拓展见识。

重难点

搜集有关母亲河的作品。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自读古诗

1.说一说,有关母亲河的诗句。

2.出示书中的句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说一说,有关母亲河的诗句。

 

同桌互说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句子的意思。

 

反馈学习情况

学生在组里内或组间展示交流的成果

归纳

总结

反馈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比一比背古诗并填空。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月涌大江流。

3.———————,五千仞岳上摩天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搜集有关‘”母亲河”的作品。

小组交流

教后

反思

教学

效果

测试

临洮县辛店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三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课型

预习展示+导学

课时

2

主备人

学习

内容

理解并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理解,记忆拓展等方式积累名人名言。

重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排练改进,,朗读诗歌。

导学具

学习过程

环节

导案

学案

学案

导学

自主

探究

 

说说关于母亲河的诗句

 

李白的诗歌

 

比一比背古诗并填空。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