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71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MicrosoftWord文档2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

作者:

王正和(初中化学 眉山初中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4/926  发表日期:

2011-11-0814:

56:

28

 

学习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迷津指点

1.通常所说的燃烧可以这样理解: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但是要注意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

如:

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

例如:

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物质能否燃烧从外因和内因来理解:

内因:

必须是可燃物。

外因:

(1)必须跟氧气接触;

(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三者的共同点是:

(1)都属于氧化反应;

(2)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

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不相同。

灭火的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视具体情况而定。

要想学会灭火的方法,必须掌握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促进可燃物燃烧实际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思考哪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样这个问题就好掌握了。

爆炸是基于燃烧基础上的有限空间、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才能发生。

2.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分析: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

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分析:

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一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剧烈。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          、           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               ,叫着火点。

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⑴                ,⑵                      ,⑶                   。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           和            。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           ,放出热量        ,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和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             ,放出热量     ,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   

     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             、             的气体,它有           ,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其丧失             功能。

           ,           ,

             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             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             ,使气体的体积             ,就会引起         。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         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

             、             、                 。

当被困火灾区,应用         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例题精讲

例1把几小块木炭放入球形管中,按下图所示连接装置。

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必须有可燃物;

(2)必须跟氧气接触;(3)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木炭是可燃物,木炭燃烧还必须同时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温度和氧气,打开活塞不加热,木炭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木炭不能燃烧;关掉氧气,即使给木炭加热,因接触不到氧气,木炭也不会燃烧;如果球形管内的木炭加热到着火点以上,再通氧气,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

由此就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a.必须跟氧气接触;b.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例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

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灭火的效果。

B、C、D都是合理的破坏燃烧条件的方法。

而A项则是降低可燃物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

答案:

A

例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习对燃烧的原理及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

室内起火,如打开门窗,会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助长火势;有机物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势顺风蔓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顺风扩散,应逆风逃离灾区。

答案:

D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2.关于爆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

B.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为了安全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这些物质的场所,都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下列标志中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4.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5.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电器短路起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C.秸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D.森林发生火灾时,砍掉大火蔓延路前的一片树木

6.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__②味精__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__⑤面粉__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7.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

8.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9.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着火点

C.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0.木棍用火柴难以点燃,而小木片很容易点燃,其原因是

A.因小木片比木棍与氧气接触面积大

B.因小木片比木棍的着火点低

C.因小木片的温度比较高

D.因小木片的密度比较小

二、填空和简答题

11.常见的灭火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

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

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

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有同学担心:

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

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

试说明理由。

(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为什么?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思路】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本节课我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的异同。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è实验探究è得出结论è解决实际问题è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金属罐,塑料盖,导管,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

第二课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

燃烧与灭火。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设疑]:

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学生讨论]:

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板书)

[设疑]:

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

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

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讨论]:

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

[实验探究]:

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

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

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2]:

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

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实验3]:

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硬纸圈住,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结论]:

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归纳小结]:

燃烧的条件(板书)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讨论]: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燃烧的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板书)

三、课堂回顾,巩固强化

1、燃烧的概念

2、燃烧的条件

[评价练习]: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3、4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