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810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docx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

蓝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之二

赏识教育

目录

1、视觉盲点召唤赏识教育

2、赏识教育:

翘起你的大拇指

3、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

4、赏识雨露

 

视觉盲点召唤赏识教育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

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

父母从不会抱怨孩子说话迟、说得差,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而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

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

这个事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赏识是成功的教育。

我深深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做。

但在数年的班级工作中,有几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我的工作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教育案例】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节班会课。

我拿着课程表和时间表进了教室,安排前排的毕文杰同学,等到下课后用她的透明胶带把两张表粘贴到墙上,她欣然答应了。

就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对毕文杰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幸福:

因为第二天,我正好与她爸爸相遇,他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唱着歌回的家,到了家还在唱,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

我问她今天有什么高兴事,她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述说了一遍……

真没想到,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区区小事,竟令孩子那么欣慰!

毕文杰一向性格内向,平时安静,写作业的速度很慢。

她爸爸曾多次告诫、训斥,也无济于事。

可以说毕文杰没什么特殊的能让教师注意的闪光点。

但从这件事之后,我经常抚摸她的头,鼓励她上课要踊跃发言,作业一定要加快速度。

经过短短两周的时间,她这些小毛病已大有改进……

【反思随笔】

在推进“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也许很多老师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触。

当别人询问学生情况时,你可能说不出那些一般学生的情况,不像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是我们赏识的对象;对于后进生,为了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老师往往更是倍加关注,用最大努力去赏识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表扬、鼓励。

但是我发现在赏识、关注中,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忽略了处于我们视觉盲点的学生——那些不太起眼的让人省心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与观察,我发现这种处于我们视觉盲点的学生,一般有以下特点:

成绩一般,行为良好不犯错;性格内向;平时安静。

如果让你在脑海中搜寻自己班的学生时,最后几个被你想起来的基本就是处于自己视觉盲点的学生。

但这些孩子自身有着很大的潜力,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他们身上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在班级里,这部分力量的觉醒,将会对优等生构成一种刺激,对后进生形成一种带动,班级的风气也会因此而有较大的改善。

像毕文杰这样的孩子,很少告别人的状,也不给老师添麻烦,即使有时想和老师说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老师这里得到什么反应。

所以,我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什么问题,真希望班里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

我又想起一个叫王浩的小朋友,他妈妈曾给我写过一封信,告诉我王浩回家说:

“今天杨老师对我笑了三次!

”我知道微笑对于幼小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却没想到竟有孩子在意我对他的笑,甚至记在心中。

这样的孩子却处在我视觉的盲点,使我往往忽视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

为了强迫自己去关注那些让人省心的孩子,我把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写在教育笔记本的后面,每天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

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忽视了哪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

每一个儿童都是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其心理发展需要,因此,每一个儿童在老师心目中都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处于我们视觉盲点的学生。

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力量。

我们应以一颗公正、真诚和慎重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既不对那些出色的学生给以过分的关注和过多的溢美之词,也要放手适度引导那些有问题的后进生,还不能忽略那些处于我们视觉盲点的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富于个性,丰富多彩。

赏识教育:

翘起你的大拇指

他是一位父亲,老三届毕业生,曾是工厂的普通工人。

他有一个女儿,一个刚生下来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

二十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女儿到三岁半时还不会讲一句话,到六岁却能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八岁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小学阶段连跳两级;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十六岁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十七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二十岁赴美留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这位父亲是周弘,女儿是周婷婷。

这种来自一个普通父亲的教育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各级地方台、英语BBC等近千家国内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教育成果,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常识教育系列丛书》畅销全国,并已在台湾地区出版,引起轰动,掀起了一股赏识教育旋风。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称赏识教育为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把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

十几年来,周弘运用赏识教育培养了一批超过或达到周婷婷同龄水平的早慧儿童,这些孩子在周弘赏识教育的培养下,有的被评为省“十佳少年”,有的在国际绘画大赛中获奖。

十几年来,周弘在全国部分省市及新加坡、英国等地举行了千余场报告会,受到了当地家长的热烈欢迎。

赏识教育的理念在数百万父母与老师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普遍反映就是觉醒了;而成千上万的孩子也因此得到了赏识阳光的照耀,在成长中出现了奇迹。

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母,到著名的赏识教育家,周弘历经了无次数的磨砺、嬗变和升华。

请听,周弘这位在家庭教育“觉醒了的父亲”上的内心独白:

第一次觉醒:

找到做合格父亲的感觉

女儿婷婷生下来就聋,一岁多时因病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

我曾经对最要好的朋友说:

“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对命运已经屈服,可在婷婷出生的时候,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唤醒了我沸腾的父爱,我找到了一个做合格父亲的感觉。

幸子虽患不治之症但却含笑离开了人世!

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

我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但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

我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婷婷打开有声的世界之路!

为婷婷探索一条快乐成长之路!

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我——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第二次觉醒:

发现一个宝藏

女儿七岁时,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

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教育思想的。

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在全世界为之轰动。

就是看到这本书后再次觉醒的。

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

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我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去对待她。

让她从中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这样坚持了数年,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我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实践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

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儿童应运而生。

第三次觉醒:

悟出一个道理——行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

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

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还要欣赏差异。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要允许失败。

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

世上有没有这种事?

绝对没有。

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儿的心得,也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

第四次觉醒:

满足一种需求——赏识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

可是,不知有多少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

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了孩子的优点。

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父母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疯枝(缺点),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缺点的疯枝上,疯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不收。

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缀枝头。

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父母总是习惯地认为:

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常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氧气。

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呢?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用颤拦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

“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的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于是女儿找到了作家的感觉,后来与我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在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

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常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第五次觉醒:

达到一个目标——通

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他们爱孩子,更爱面子。

我也经历了由功利性赏识到对生命赏识的阶段。

十岁时,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伴随着这巨大的荣誉,女儿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难没有把她压垮,但是巨大的荣誉差点淹没了她。

掌声、鲜花、闪光灯包围着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女儿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飘飘然了。

同学们按“神”的标准要求她,加上老师动不动就批评其他同学,“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们又做得如何”无形中又拉开了女儿与同学的距离。

于是本来婷婷与班上同学融洽的关系慢慢开始疏远了,结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独,上学、放学的路上,没有同学和她一起走,女儿感到伤心,她发现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

女儿含着泪把心中的痛苦告诉了我,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长期以来,我只注意培养女儿的成功感,跳级、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成绩名列前茅等等,而现在的我才发现,成功了未必幸福、快乐。

如果女儿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得到更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赏识教育应该与幸福有约,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一定与成绩有缘。

因此,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一个字——通,让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处在和谐的状态。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联想到我教育婷婷的过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婷婷小时候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很自卑,处于人下人的阶段;当了全国“十佳少年”后,有了极强的自信心,而且性格上乐观开朗,完全摆脱了小时候的自卑状态,于是心态有些膨胀,盲目自信,处于人上人状态;后来我开始关注女儿的幸福感、快乐感,关注其人格的塑造,使得她心灵舒展,关系和谐,人格健全,又回到人中人状态。

有了这些人生经历后,婷婷人生的座右铭是:

平平淡淡才是真,她在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后,平静地对记者说:

成功是附带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一位哲人说,我们很少去想我们所有的,但我们常常想我们所没有的,这必然导致心灵的失落——眼朝上看,心境暗淡,脚往下滑,不能自拔。

人生要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

我觉得处在这个时代,应该感谢生命,感谢这个时代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一个普通的家长得出一种教育思路,感谢女儿使我的精神生命得到升华。

许多接触过赏识教育的家长告诉我,他们由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到学会赏识别人的孩子,由学会赏识孩子到学会自我赏识,他们拥有了亲子关系的和谐,拥有了内在心灵的和谐,心境永远是一片明朗。

当孩子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赏识时,我们却给了他无尽的赏识,而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最渴望赏识的时候,却发现赏识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我用生命发出呼唤;每个孩子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潜力,需要我们做父母和教师的用赏识去发现和唤醒。

归来吧,赏识!

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人们对他的鼓励成功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等教育思想非常关注,但对其中所蕴含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却认识不多。

近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我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想。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协同师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

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若能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则可能使学生优良的一面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一些不良行为或特征则会随之被淡化和减弱。

因此,教师学会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在“移情”之中真正懂得欣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同时,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就应该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地发挥,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

“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

”就个体发展而言,德、智、体密不可分,但“德”是体现个体精神面貌的决定因素,“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动力,调节着“才”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那些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和个性的话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肯定与赞赏。

教师应该懂得珍惜和呵护学生那种纯真的感情,因为那是学生道德情感的萌芽。

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论自己的学生日后是成为将军、教授、市长,还是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只要具有美的心灵,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值得我们欣赏与尊敬的,教师付出的道德教育操劳所得到的价值也是等价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是真正面向全体的学生并且瞄准“人”这一目标的,因此他特别注重学生的特性。

他说:

“我们不仅要把每个儿童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劳动者,而且要给予他有个人特性的、互不雷同的创造的幸福,世上有多少人,就存在多少条通往共产主义幸福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必定要通过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才华”。

因此他提议,教师们不要只是将学生培养成只知服从社会道德准则、循规蹈矩的公民,更要注重培养丰富多彩的“人”,要懂得欣赏学生各种不同的个性,抓住学生个性行为下的优良品质和美好心灵。

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爱迟到的学生,可能他的正义感非常强,乐于助人。

只有善于抓住学生好的一面,给予及时的赞赏,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美好的道德萌芽真正地成长、成熟。

在德育中对“美”的关注与推崇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更加丰富地体现了他的赏识教育的思想。

他说: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只是他制作了第一件劳动工具,而且还因为他能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而这种美涉及的可谓是人生活的全部,因而“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

即然美同人思想面貌的形成、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那么,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是德育的良好途径。

来自理性的、感性的、现实的、理想的、科学的、艺术的、大自然的、人类社会的、劳动的、休闲的、智育的、体育的……等领域的美都能对学生的道德起到陶冶和充实的作用,达到实实在在的德育效果。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并不赞同精英教育,特别在道德教育中,他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美的,在他们精神世界中都有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只要通过教师的发掘和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和身边的美——首先是人性的、心灵的、还有科学的、自然的、人群的、自身的、家庭的、社会的……学生就会更加理解美、珍爱美,最终能创造美,从而构建美满的人生,创造美好的道德世界。

【充满爱心的成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刻体现其赏识教育思想的。

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集中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他提出:

“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其次,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这些思想,源远流长,为许多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所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他在30多年间,对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记录研究,他提出的结论是: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

教师的任务,就是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他认为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这种教育,就有可能挽救一大批“差生”,他对教师们说:

“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要让儿童接受挫折教育,让学生脆弱的心理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锤打。

我们认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个过程,而且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实际上,对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赏识雨露

●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

●一个孩子自尊得不到保护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老师,不让最差的学生自卑。

农民最关心的是禾苗是否舒展,老师更应该关注童心是否欢畅。

●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可惜他们太不懂怎么爱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是动物,甚至是老母鸡也能做到的事,关键是会爱。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用今天的思想学昨天的知识来面对未来的社会,难免使我们的孩子将来要像堂吉诃德一样去大战风车。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只有死知识而无活思想、只有高文化而无高修养的人来。

●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大成功分解成许多的小成功,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