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421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docx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或要求。

  它是班主任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班主任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反映,它给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某种规范或准则。

虽然它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但也是基于一定的客观规律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任务和特点等而制定的,它的每一原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客观规律,因而必然会对班主任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教育、全员负责原则

  全面教育、全员负责原则是指班主任通过对班级全体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负责,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全面教育、全员负责原则是根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提出来的,也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这一重要途径加以实施而确定的,它反映了班主任工作全面性的特点。

同时,这一原则的提出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现实的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部分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重智轻德及其他各育,只重视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轻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强调全面教育、全员负责原则也是为了纠正现实班主任工作中的这一弊端。

  

  贯彻全面教育、全员负责原则,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全面关心,全面负责。

而这其中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上,以此来带动、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有效发展。

当然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并不等于放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关心和教育。

孤立地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抓不好,而且违背教育规律。

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真实状况,只有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活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为我们所了解。

同时,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只能在学习和与人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形成。

因此,班主任应当将这几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班主任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进步。

为此,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对于优秀学生,班主任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分析,一方面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另一方面也要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而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巩固成绩,继续前进。

对于处于中间状态的大部分一般学生,班主任也要做好教育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因为教育得当,这部分学生向积极方向转化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如果教育不得当,或者他们稍稍松懈,便有可能滑入后进生的行列。

对于一般学生,班主任要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确立信心,并安排适当的活动和班级工作,让他们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施展才华,锻炼成长。

促进后进生向积极方面的转化,是让班主任颇费心思的事情,更是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对此,班主任必须端正教育态度,做到对后进生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

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使他们增强上进的信心,同时了解分析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只要班主任持之以恒地做耐心细致的感化教育工作,后进生向积极方面的转化就会取得成效。

  

  <知识窗>

关注遗忘的角落

——班主任如何关心和解决中等生的心理困惑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最为重视的是“两端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而那些班主任最为放心的中等生,却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许多心理问题也往往产生在中等生身上。

  一、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

  1.“我不行”——自卑心理。

  无论做什么事,“我不行”这句话也许是中等生常挂在嘴边的,它反映出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作为班主任可能往往注意到了学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使中等生感觉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在班中无足轻重。

这必须引起每位班主任的警惕。

自卑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

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成功的条件,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

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他?

怎么能自信地面对人生?

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

  2.“烦死了”——抑郁心理。

  “烦死了,烦死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长期的抱怨易使中等生形成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在中等生身上更体现得一览无余,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现象。

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秀生和学困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

相对于学困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

相对于优秀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逊色不少。

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无力感,经常陷人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3.“闷死了”——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突出表现为学生平时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谈,又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埋在心里或只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尝孤独。

由于中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起其他的心理问题。

因此,如何设法去打开中等生的闭锁心理,就成了班主任必须解决的课题。

  4.“愁死了”——焦虑异常心理。

  研究和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

试想:

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

对智力平平、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导致其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

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

中等生学习较努力,要求自己也颇为严格,把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

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二、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中等生存在程度不一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勿庸置疑又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相对于那些已具有明显症状的心理疾病患者来说,绝大多数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并不算严重,也不难解决,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只要班主任在思想上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行动上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和调节,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得到预防和排除的。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理解是桥

  中等生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在成绩上徘徊不前,可能在交友上不尽人意,优秀生不屑与他们为伍,而学困生又与他们格格不人,他们夹在中间,也许几头受气。

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更加地理解他们,更加小心地去呵护他们那容易受伤的心灵,应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想。

当然,这要求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言行,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融入他们。

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好厌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多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才能建立起师生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真爱是渡

  班主任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

“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

拥有和享受班主任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

可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学困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中等生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班主任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不仅应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

  3.鼓励为本

  在中等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往往是导致或加剧中等生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要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需要班主任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设法在学习上帮助其提高成绩。

班主任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又要帮助中等生具体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偏科现象严重的要求制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弱科补上,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则加强学法的指导与交流,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则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展示为根

  在以往班级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

班干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荐、组阁等方式,定期轮换。

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摆脱出来。

  除了在课堂上给予中等生展示的机会外,班主任还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要促使许多平时不动不响的中等生也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在多种活动中展示他们青春活力,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化解他们的烦恼痛苦,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5.合作为源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

首先,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

注意经常与各任课教师沟通情况,主动向各任课教师了解中等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这些学生的有关情况向各任课教师作介绍,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落实帮教措施,使帮教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

其次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班主任与家长要经常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而且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

  中等生渴望发挥,也渴望取得成功,却又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渴望向人倾诉,但又不知“心里话儿向谁说”;他们不愿被动地成长,但他们又“犹抱琵琶半遮面气而且,中等生的人数、心理特征和影响力也在实践中决定了他们才是班风、学风形成的主体力量。

实践证明,中等生积极向上,就会促使优秀生加倍努力,以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同时又会使学困生的一些行为失去市场,从而有利于班级整体状况的改善。

(节选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5期,第42—43页,作者林祝)

 二、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要求,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自然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又是制约教育效果和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使教育失去感召力,而缺乏严格要求的尊重信任也容易造成学生思想行为上的放任自流。

一方面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各种要求常常是伴随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的情感而被学生接受的。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

“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是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首先要求班主任热爱、尊重、信任学生,维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思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

当学生感到班主任是热情诚恳的良师益友时,他们才能受到情感的陶冶,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是热爱学生的重要方面,一个人有自尊心才会有上进心。

一个学生如果自尊心受到挫伤,就会缺乏上进心,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或抗拒心理,变得难以教育。

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通过教育和自我努力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教育要求和措施以及情感的控制和运用,都要有利于维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并把他们自尊自强之心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唤起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其次,要在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做到具体明确,合理适度,留有余地,使学生每达到一项要求之后,能进一步增加向上的信心。

班主任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认真执行,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底,从而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向前发展,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不能姑息迁就,半途而废。

  

  案例1

一张假币引发的思考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家里做饭,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我班里的两个学生,她们喘着粗气说出了事情的原由:

下午学习委员在收书费时,误收了一张一百元的假币,去校财务处交款时才发现。

  我当时看到那张被退回的假币本想责怪她们,但我还是忍住了。

我想这也许是一起无意的事件,那个持假币的同学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拿的是假币,再或者就是该同学有意这样做,如果这样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学生走后,我开始琢磨如何处理这件事……

  吃过饭,我拿着一张刊有识别假币方法的报纸,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请注意一下,看看这是什么?

”“一百元纸币”大家齐声说。

“这张纸币有什么问题吗?

”说着我把纸币交给前排的一个同学,“请大家传阅一下,仔细看看,这张钱与我们常见的一百元纸币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一下字都兴奋了,争抢着看,他们意识到这是一张假币。

当我告诉他们这出自我们班同学之手后,大家都紧张的看着我,我环视一周,同学们的眼光纷纷逃避。

我说:

“同学们,我现在不去追查这张假币的主人,我只想告诉他,如果你是有意的,那么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从大的方面说,假币干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造成了货币贬值,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小的方面说,你使用假币必然会给别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做人要讲究诚信,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

  接着我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假币的故事:

有一个老农,儿子得了重病,急需钱住院治疗,在他们东借西借仍然不能筹足住院费用之后,老农没有办法,只好狠心把全家惟一的耕牛卖了。

当老人拿着卖牛的钱去医院交费的时候,收费的人告诉他,这些全是假币,老人一听当场就昏迷过去了。

经过医生全力抢救,老农虽然醒了过来,但他最终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他儿子的病也终因经济原因,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后不幸去世。

同学们听后都很受教育,有的同学在小声地骂着那个买牛的人,有的同学的脸上还淌着泪。

  接下来我继续说,当然发生在今天下午的这件事,我们没有具体地调查,但我更相信我们的同学,你们不是有意这样做的,因此如何识别假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把带来的报纸上有关如何识别假币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了一番,帮助他们提高对假币的鉴别能力,防止他们以后再受损失。

  ……

  最后,我问:

“这件事如何处理呢?

”学生们都互相观望而不发言,这时学委站起来说“这是因为我的粗心造成的,这个损失还是由我来承担吧。

”这时有好几个同学都说:

“不行,不能让她一个人来承担,她是在为我们全体同学服务时造成的损失,还是我们大家一起来承担吧。

”看到这种场面,我心里十分高兴,这种不推卸责任,不计较得失,勇于承担损失的品格不正是我们希望培养的目标吗?

两天后我收到了好几名同学的信,信中说他们愿意承担这一百元的经济损失。

可我觉得一百元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这比金钱不是更重要吗?

(节选自周达章,方海东,王平杰主编的《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中学版),宁波出版社,第21—26页。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教育班集体,培养班集体,依靠并通过班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使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是当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同时也是青少年一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质。

进行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国的青少年一代应当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善于协作的精神,而这一素质只有通过集体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

班主任对班集体的教育和培养正是集体教育的核心内容。

  集体是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个集体一旦形成,它的目标、纪律、舆论、风气等会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和教育作用。

个人在集体中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集体的目标、纪律、舆论和风气来决定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学生的各种品德、智慧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都在集体生活和活动中得到发展。

集体就是这样作为巨大的教育力量来促进个人发展的。

“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学生集体与学生个人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在集体中生活,集体铸造个人,个人的发展进步也会给集体带来新的勃勃生机,

如此良性循环,使集体和个人的文明程度日趋提高。

由于集体中的学生都存在个别差异,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各不相同,其发展水平也各自不一,班主任要想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促进集体的发展,就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好个别教育工作,通过个别教育影响和带动集体。

  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首先要求班主任注重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培养学生各种优良个性品质,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可以教育好品行不端的学生;而一个不好的班集体则会使学生沾染各种不良风气,甚至使其变坏。

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班集体的建设问题,把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至于如何建设班集体请参阅第四节的相关内容)。

  其次,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集体对个体教育作用的大小,不仅在于建立班集体的过程,而且取决于班集体形成之后是否有意识地使集体的积极因素借助各种适当方式去影响或感染每个人。

不注意做好这一点,就会降低集体的教育作用。

因此,除了组织和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外,班主任还应注意班集体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卫生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等)的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注意通过集体丰富多样的活动去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第三,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儿童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儿童。

个性的教育——这是一个与集体的教育紧密相连的过程。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只抓集体教育不抓个别教育,只有面上的号召,缺乏个别指导,就会使班主任工作流于一般化,不仅个人不能进步,还会影响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如果只顾抓个别教育而忽视集体教育,也会使工作陷于被动,不能形成健康的班集体,也就不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因此,应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就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培养的同时,运用一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去约束调节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将班级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我们的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是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重在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化,以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加强正面的说理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不能采用压服的方法、奴化训练的方法对待学生。

但是由于教育的对象——青少年正处于成长之中,其思想行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控性还没有成熟,还需一定外在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调节他们的思想行为,使其向着社会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制度化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由几十个个性相异、追求不同的中学生所组成的班级中,要使他们融洽相处,指向同一目标和谐发展,就要求班主任遵循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坚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传授知识,讲清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其次,在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思想言行的同时,要辅以强制性的纪律约束,即用校纪、校规、守则、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对违纪者要给予必要的批评直至处分,以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要在坚持制度化管理中加强教育,以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在要求学生遵守国家颁发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常规条例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其理解精神实质,从而把常规管理过程变为教育和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使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遵循有关规定。

第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调动学生配合教育、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把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只有充分发挥自教、自管、自控、自知的主体作用,才可能使班级的教育管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下面的案例就说明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案例2

意外的“违纪罚款”

北京市101中学宁云平

  三天的会议结束后,我回到了学校,见到办公桌上有一份《班委会会议纪要》。

  真没想到,班委会做出了这样的决议:

违反纪律——罚款!

  进教室,这里正为违纪罚款吵得不亦乐乎。

  “怎么啦?

对班委们有意见?

老师外出开会,班委们领导同学们自己管理班级,发现了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说明大家不仅具有主人翁意识,还有当家作主的能力……方法好不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对吗?

这样吧,咱们先实践一个月的违纪罚款,每个人都看看、想想实践的结果,然后咱们开一个专题讨论会,好吗?

  “好……“回答的参差不齐。

  以后的一个月里,违纪的同学都按班委会决议要求交纳了罚款。

  讨论会如期召开了。

意见相左的两派都试图说服对方,拥护“违纪罚款”的一派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是正常合理的。

反对“违纪罚款”的一派认为:

市场经济也好,经济手段也好,都与学校教育无关,因为学生本没有经济能力

  

  ……有的同学说:

“罚款罚了一个月,违纪的现象不是照样发生吗?

”也有的同学说:

“违纪现象未能杜绝,恰恰说明罚款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