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14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docx

12紫外消毒池标准化

净水车间

1.工艺概述

工艺流程:

深井水首先提升至地面调节池充分曝气,后经原水泵将提升至锰砂过滤器处理达标后的出水自流入反冲洗水池经超滤供水泵提升至高压泵和反渗透系统,反渗透的产水自流入排水水箱,系统主要包括:

预处理系统(150m3/h)、超滤系统(20m3/h)、反渗透系统(10m3/h)、变频供水系统四大部分。

 经过该设备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引用的

2.作业内容

本工艺主要作业内容为:

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地基及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工艺管线及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施工。

3.质量标准

(1)《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17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35-2017

4.工艺流程

 

图4-1净水车间施工流程图

4.1场地平整及现场准备

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进行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修筑施工便道,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接通水、电,根据施工总平图测设场地内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管道加工区、危险品仓库、材料堆场、材料仓库等功能区域,如需使用塔吊则应事先进行塔吊基础测设、开挖、制做。

4.2测量放样

(1)开工前,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组织各专业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并为设计交底做准备,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坐标控制点、水准控制点进行复测,按现场施工组织及平面布置合理加密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并与相邻标段联测,根据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进行桩位和高程放样。

(2)桩位定位:

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和施工图纸标注的尺寸和位置,使用全站仪定位系统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每一个桩位位置,并报验复核。

(3)土方开挖定位:

根据甲方提供控制点和施工图纸标注的尺寸完成定位测量后,用白灰撒出边线。

并在开挖过程中跟踪控制标高。

(4)基础及地梁柱定位:

垫层浇注后,测出全部轴线,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测出地梁边线柱中线及边线。

钢筋绑扎完后,用红漆在钢筋上放出柱边线,待柱插筋绑扎完固定完验收合格之后,基础浇筑后强度达到能上人时,立即组织测量人员重新用控制轴线引测墙边线,门洞口边线,地梁、框架柱、池壁、端柱位置线,模板就位线等。

(5)首层以上各层平面定位:

每层主控轴线必须依据控制轴网测设并且闭合之后才能据此引测其他轴线及定位线。

各层柱拆模后,立即放出梁定位线;顶板砼浇注完,能上人后,要组织测量人员立即放出1m线控制线、柱边线、模板就位线、门、窗洞口线。

(6)圆形构筑物定位:

根据现场控制网,使用精密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将建筑物轮廓线每隔2~3米放样一点,确保圆弧误差不大于3mm。

4.3土方工程

(1)施工准备

土方开挖前14天,我方将拟定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报请本工程监理工程师批准,该方案包括:

土方工程开始前我方复测的地面标高资料、图纸,土方开挖、回填顺序及工期安排,必须进行的施工降水的系统设计、安装、操作程序,土方开挖、运输、回填及压实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物探调查时,探坑的位置、尺寸,地下管道交叉处回填土方法。

待方案批准后我方首先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物探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相应的管理单位核实后,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2)施工排水

构筑物及建筑物基坑在沿槽底口线布置上口宽0.6m、下口宽0.4m、深0.4m的排水边沟,并有一定坡度坡向集水井。

集水井直径1.2m,深2m,井内各放置一台φ100潜水泵,排水出路根据厂区总体排水布置而定。

(3)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及防护设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遇不明地下障碍物,或地基出现与设计不符现象,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联系,征求各方意见,尽量保护原有的测量控制点免遭破坏,如有不可避免的情况发生,及时报监理工程师,确定适当的处理方法并经实施处理后,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施工基坑开挖深度、宽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征得本工程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按规范放坡,工作间宽1.5~2.0m。

施工时,不需做地基加固处,先挖至设计基底以上0.2m,余下的0.2m由人工清挖。

随挖槽随由人工削坡,削坡完毕用1:

4水泥土抹面50mm。

沿基坑顶四周2m处用Φ48管做栏杆,栏杆高1.2m,立柱间距3m,立柱入土0.6m以上。

立柱外侧设200mm高挡土埂。

(4)土方存放

基坑(槽)开挖出的土均运至弃土场,并堆放成棱台状,根据土质状况确定相应的堆放高度,使土堆稳定,保持排水畅通。

在大方量土方开挖完成后,将每个土堆用苫布覆盖,防止土壤干燥后遇风造成扬尘。

(5)设置马道

根据现场环境及临时路布置情况,在基坑适当位置设马道,马道宽5m,坡度不大于12。

为保证车辆顺利行走,进行硬化处理:

马道结构层由下至上依次为300mm厚12%灰土,200mm厚C15混凝土。

(6)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在结构外观及满水试验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

回填土选择开挖出的土方选料进行,还土前检验土质(土类、含水量等),并满足规范的要求。

基坑结构外侧大面积土方采用推土机分层摊铺,机械碾压;在机械回填、碾压不到的部位以及管道、公用设施及敏感结构0.5m范围内,配合人工摊铺,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0mm;每层成活后,进行密实度检测。

基坑(槽)回填土密实度达到下列标准:

序号

回填部位

压实标准

1

回填结构物的下方

≥96%

2

回填结构物的上方和周围

≥90%

3

回填道路下面

≥95%

厂区绿化区域内,地表以下0.5m内回填适合草皮、树木生长的土壤。

 

(7)施工降水

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厂区大部分构筑物、建筑物基础埋深,在施工中必须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存在需施工降水的可能。

在雨季施工时随时注意地下水位高度,如需进行降水采取下述方法:

采用无砂管井降水,沿进水泵房开槽线外,在基坑四周每10米布置1口管井降水,管井直径为400㎜,管井长度根据实际长度确定。

每口管井内各放置一台潜水泵抽水,抽出的地下水汇到厂区排水管或业主指定的排水通道排走。

4.4主体工程

(1)钢筋工程

①工程概况

新建水工构筑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各构件保护层厚度及锚固长度应满足下表设计要求。

表4.4-1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单位:

mm)

环境类别

部位

构件

类别

钢筋类别

受力筋

箍筋

分布筋

一类

不受水气影响的非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或地下结构顶板)以上

板、墙、壳

15

梁、柱、杆

20

二b类

建筑物室内地坪(或地下结构顶板)以下

板、墙、壳

25

屋面、雨棚及其他室外构件

梁、柱、杆

35

受水气影响的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或地下结构顶板)以上

墙、板

35

20

梁、柱

40

25

基础

基础板或底板

40

基础梁

40

贮水构筑物

与水土接触或高湿度

壁板、顶板

35

25

梁、柱

40

35

底板(有垫层)

40

底板梁(有垫层)

40

备注:

表中基础底板下均应设C15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

表4.4-2钢筋锚固表

钢筋型号

钢筋直径

La

LaE

钢筋类型

HPB300

d≤25mm

30d

35d

光圆

HRB335

d≤25mm

29d

33d

带肋

HRB400

d≤25mm

35d

40d

带肋

d>25mm

39d

45d

带肋

备注:

(1)La表示受拉锚固长度;LaE表示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2)HPB300其末端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3)钢筋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200mm。

当受拉钢筋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接d>28mm时,采用套筒连接。

圆形水池的壁板水平钢筋及其他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均采用套筒连接。

其余部位设计未做要求的优先采用套筒连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施工流程与施工组织

钢筋工程施工主要分为钢筋加工与钢筋安装两个区域进行。

钢筋加工区域主要负责对钢筋进行下料、弯曲、套丝等工作;钢筋安装区域主要进行钢筋摆放、钢筋连接、马凳筋的布设等工作。

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流程为:

翻样→下料、加工→钢筋绑扎→钢筋连接。

③施工工艺

钢筋翻样

钢筋翻样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应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

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考虑钢筋和过门窗洞口时的避让关系以确定加工尺寸。

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重点。

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可操作性,尽量为现场绑扎安装提供便利。

应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材料。

钢筋翻样的总体要求是:

种类规格正确、形状尺寸准确、数量足够、施工方便、节约材料、满足规范、规程、标准、图纸等要求。

钢筋翻样单必须经过审核(互审)签字后才能下发钢筋加工房配料制作,并保留原始翻样单以便备查。

钢筋下料与加工

所有进场的钢筋,经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泥土、油污和壳锈,否则应清除干净后使用,受到机械损伤或有裂缝、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除锈及钢筋清理应在钢筋绑扎前完成。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可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专业主管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

墙体水平梯子筋、竖向梯子筋、拉钩、柱筋定位卡具、板筋马凳加工尺寸必须准确(部分措施钢筋场外采购成品),焊渣清理干净。

竖向梯子筋代替墙体竖向钢筋时,梯子筋的钢筋与墙体钢筋使用一个规格,并满足有关图集、现行施工规范中抗震设计钢筋锚固和搭接长度。

为保证尺寸准确,加工梯子筋时必须用角钢做成加工模具,在模具上进行加工。

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宜采用钢锯或无齿锯下料。

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

对于标准型和异径型接头连接,首先用工作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的钢筋拧到位,然后再将另一端的钢筋拧到位。

被连接的两端钢筋端面应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一个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拧紧,使两钢筋端顶紧。

滚轧直螺纹丝头加工时应使用水性润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润滑液。

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

对加工成型丝头,应逐个目测,用外径卡尺和丝规检查,不合格的丝头应切去重新加工。

丝头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带上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筒,防止装卸钢筋时损坏丝头。

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

箍筋的内净尺寸,应确保主筋绑扎就位和保护层相等。

配料成型应以单元为一个单位配制。

每个配料房旁的码放区应分为粗钢筋、箍筋、附加筋三个区。

粗钢筋下料成型后,分部位每条轴线自成一体逐一码放。

挂牌标明使用部位、层高、轴线号。

箍筋配制完毕,应按直径、尺寸大小分类码放,以便于发放。

附加钢筋制配完毕应单独码放,随着所用单独发放。

钢筋发放一律以翻样单数量为准,以轴线为单元,以避免遗漏、缺失或多发。

钢筋绑扎

严格按照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具体要求以及规范进行钢筋连接、锚固、搭接、绑扎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等。

1)底板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底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底层钢筋绑扎→安放马凳筋→上层钢筋绑扎→柱、墙体插筋→自检校正→隐蔽工程验收

底板钢筋绑扎前,进行钢筋排设,上下层钢筋应从外部边线以内20mm-80mm开始布筋,在底板上弹好钢筋位置线后,请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绑扎。

在进行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应以间距600~800mm呈梅花形布设砂浆垫块,间距1m排列布置马凳筋,以保证上下两层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要求。

马凳筋支设在下层钢筋上。

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暗梁钢筋绑扎时,要注意控制上下钢筋之间的位置。

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在上层网片上按墙体位置绑第一道墙体水平筋,做为水平限位筋,用以固定墙体立筋和下插钢筋,墙体钢筋插好后,应临时绑上二至三道水平筋,浇筑混凝土时应随时调整钢筋位置,以防钢筋位移。

为减少混凝凝土对墙体竖向插筋的污染,在混凝土施工前,需在墙体底部包裹上塑料薄膜或PVC套管。

2)墙体钢筋绑扎

墙体钢筋施工流程:

测量弹线→施工缝处理→修整预留竖向钢筋→接长竖向筋→绑水平钢筋→绑拉筋、支撑筋→放置垫块→洞口预埋→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注时钢筋的复查维护

墙体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或水泥垫块,垫块的布置间距为800㎜,垫块布置的起点为距楼板第三步水平筋,呈梅花形布置。

在浇筑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时,及时清理钢筋上的浮浆。

浇筑完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量员弹好墙身、门窗洞口等边线及50cm模板控制线。

(2)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①工程概况

紫外消毒池含有较多异形构筑物池壁,顶板等部位需进行模板施工。

本工程模板主要采用16mm厚竹胶板进行现场制作。

对于后浇带处的模板采用钢筋网片与钢筋编织成的长条构件进行阻隔。

为保证墙体模板稳固,应在底板混凝凝土浇筑时,沿墙体内外侧布设预埋10#槽钢,间距不宜小于1.2m。

槽钢竖向埋设,埋设深度不宜小于20cm,露出长度不宜小于10cm。

模板支撑主要采用φ48×3.5钢管进行搭设。

螺杆采用止水螺杆,止水片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止水片与螺杆之间应进行满焊。

②施工流程与施工组织

模板工程安装时,先底板,后墙柱,最后顶板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拆除模板时,遵循现支后拆,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进行拆除。

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流程为:

测量放样→模板支架→单侧模板→螺杆安装→合模→检验加固→拆模。

③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

模板施工时,在距离模板1m处设置控制线,以方便模板定位检查。

模板支架搭设

模板支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确定搭设方案,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拟采用盘扣式脚手架,其跨距与步距根据固定模数进行确定。

盘扣式脚手架搭设应满足规范要求,并经过计算。

安装模板

根据放样控制线,进行模板安装。

安装墙体侧模时,需用塔吊配合进行。

检验加固

模板应用钢管进行加固,加固底部应设置于槽钢上。

加固进行时,需进行垂直度检测。

拆模

墙体、池壁侧模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后,进行拆模。

底模拆除应在保证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拆除,悬臂式扣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

拆模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拆除。

(3)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①工程概况

新建构筑物、建筑物一般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具体详见各工程图纸)。

贮水构筑物、泵房下部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主要采用P8。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构件,材料不得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贮水构筑物其水胶比不大于0.50,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界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15%,最大含碱量为3.0kg/m3。

②施工流程与工艺

混凝土工程施工流程主要包括:

拌制→水平运输→垂直运输→浇筑→养护。

③混凝土拌制

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制。

搅拌站提供的预拌混凝土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规定,并保证加料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验、骨料含水率经常测定等搅拌环节具有可追溯性,同时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

拌制混凝土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于水泥同步;外加剂添加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为45s。

雨后混凝土拌制,应测定粗骨料与细骨料含水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配合比调整。

④混凝土水平运输

预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保证运输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须符合配合比申请单和开盘鉴定上要求坍落度规定,现场在新到混凝土车后部用小桶接取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每车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⑤垂直运输

工区1内的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车载泵和泵车相结合进行输送。

其他区域选用泵车进行输送。

使用车载泵进行输送时,需配合塔吊一同进行。

⑥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完成浇筑。

对于分层浇筑的部位,应在底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

分层浇筑层厚度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

振捣时间通过观察以混凝土表面泛出浆、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来确定。

振捣器距离模板一定距离保证边缘振捣密实。

从施工缝处开始浇筑混凝时,不能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振捣时由远而近向施工缝处推进,距离缝边900mm±100mm(用卷尺来控制)处停止振捣,改用人工加强对此处混凝土的振捣,使其结合紧密。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为体积较大,混凝土材料选择低水化热水泥,掺加适量粉煤灰,混凝土浇筑后覆盖保温材料并浇水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通过测温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混凝土浇注完毕,能上人后,每30分钟用木抹子多遍搓压(混凝土表面必须湿润),直至终凝,减少混凝土表面微裂缝。

柱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并使底部砂浆厚度为40mm。

柱砼分层浇筑,每层浇筑柱砼的厚度为4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捣棒插入点要均匀,防止多振或漏振。

柱高在2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的竖向结构高度超过2m时采用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下料时使软管在柱上口来回挪动,使之均匀下料,防止骨浆分离。

柱子混凝土一次浇筑到梁底或板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3cm。

墙体、池壁浇筑砼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4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放入吊斗内,并用铁锹入模,应不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

浇筑墙体砼应连续进行,内外墙砼浇筑分别按照自身的浇筑顺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棒操作人员数量、振捣插入点位置。

200-300厚墙体或池壁振捣插入点可为一排,间距约400mm,大于300厚墙振捣插入点可为二排。

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棒应距洞边30cm以上,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墙体、池壁上口找平:

墙体砼浇筑完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砼,将墙上表面砼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内。

梁、板砼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砼用塔吊吊斗浇筑,并用φ30振捣棒振捣。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拖动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刮杠刮平,浇水后再用木抹子压平、压实。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抹平。

浇筑板砼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砼。

柱、抗震墙、连梁与梁板混凝土强度不一致,为保证墙柱部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浇筑方法见下图。

浇筑时先浇筑柱部分混凝土,待柱部分混凝土浇筑完后再进行周边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后浇带砼之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剔除表面上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砼。

后浇带在墙位置处砼要分层振捣,每层不超过40cm,混凝土要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在后浇带砼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的所有施工期间,后浇带跨的梁板的底模及支撑均不得拆除。

⑦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布覆盖,并洒水养护。

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冬季施工应增加混凝土的保温措施。

(4)砌筑工程施工方法和保障措施

①工程概况

砌筑工程主要用于围护结构、电缆井等部位,砌筑选用MU20实心混凝土普通砖,砂浆使用M10级水泥砂浆。

②施工技术流程与工艺

③工艺流程

砌筑工程主要施工工艺包括:

弹线→砖浇水→砂浆搅拌→砌墙→验收。

④施工工艺

1)弹线

砌筑前,将基底上的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弹好墙身线、轴线,按标高立好皮数杆,每两跨立一个皮数杆,检查无误后办理预检手续。

2)砖浇水

在砌筑前一天对砖浇水湿润,以水浸入周边15mm为宜,含水率为10%—12%;常温施工不用干砖上墙,雨季不使用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3)排砖撂底

按弹好的位置线,先进行干撂砖,排砖时全盘考虑,留出构造柱的位置,丁砖排在不显眼的地方。

4)砌砖

砌转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转法,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砂浆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时,在墙中间加设构造柱,构造柱两侧留马牙槎。

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30cm(即五皮砖),沿墙高每隔50cm设一道拉结筋,拉结筋为2φ6,深入墙内不小于1.0m。

(5)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法和保障措施

①工程概况

脚手架主要用于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时使用。

脚手架主要采用扣件式钢管进行搭设。

脚手架拟采用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跨距为1.5m,立杆横向间距1.2m,步距1.8m。

还应在两端、转角及中间间距不超过15m的立面上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为45°。

脚手架应设置抛撑,抛撑连接不应少于三个扣件。

脚架上应满铺脚手板,并设置密目防护网和漏网。

②施工流程

在牢固的地基上铺通长脚手板→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模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与柱连接杆后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装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挡脚板→立挂安全网。

③外架搭设技术措施

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立杆接头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