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81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_精品文档.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

建设方案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 1

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 1

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 2

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 3

(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 4

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 4

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5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5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6

(二)人才培养目标 7

三、专业建设内容 8

(一)探索四川交通运输需求对接方式,试点信息人才培养 8

1.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养模式改革 8

2.融入项目,构建熏陶养成式素质培育模式 11

3.同步对接,课程改革与三年项目全程融通 11

4.岗证一体,开展双证制与岗位群职业标准对接 12

5.服务产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 13

(二)系统设计交通信息化中高职衔接途径,形成衔接标准 13

1.中高衔接,试点多途径招生对接途径 13

2.三方合作,形成专业衔接的教学标准 14

(三)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育人 16

1.共建共管,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 16

2.循序渐进,试点实践技能分级提升体系 17

3.融入文化,营造真实职场氛围 19

(四)转变理念和手段,探索“学、做、创”培养方式 19

1.理实一体,推行“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19

2.引导为主,建立“导师制”专业技能指导培养模式 20

3.校企联动,试点校企数字多媒体直播教学 20

4.创新模式,推行竞赛巡回联赛制 21

(五)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军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 22

1.行业主导,建设专业领军团队 22

2.服务行业,形成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团队 22

3.有机互补,形成三种形式的稳定兼职教师团队 23

(六)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24

1.多方参与,建立基于评价的产业对接优化机制 24

2.以评促进,试点专业质量与效益评估促进机制 25

四、改革举措 25

(一)依托职教集团,建设产学研联合体,促进产业对接 25

(二)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 26

(三)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形成以能力和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27

(四)推行教师任职标准和兼职教师聘任机制,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27

(五)融合党(团)小组与项目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

(六)建立学生创业创新培养体系,回馈社会服务贫困生 28

五、保障措施 29

六、绩效考核指标 30

(一)总体绩效指标 30

(二)具体绩效指标 31

(三)关键数据指标 31

六、经费预算与用途 33

(一)总体预算与资金来源 33

(二)具体经费使用安排 33

(三)分年度预算安排 37

III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9年,以培养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高端技能人才为己任,经过十二年的建设与发展,为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产业培养了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高端技能型人累计1800多名,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了10000多名技能型人才,为“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专业目前在校生391人,专兼职教师28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余万元,深度合作的企业达到6家,校内外实训基地累计共16个。

该专业加强国际交流,2007年与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全方位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已培养中加双文凭学生82名。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专业紧贴交通信息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三大特色优势。

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专业建设,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四川省高速公路结算中心、各地市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签署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毕业生供不应求,遍布全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与维护等生产一线岗位,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就业起薪逐年提高,近三年薪水增长60%,整体就业质量同比处于领先水平。

毕业生在企业“吃得苦、上手快,沉得住、提升快”,70%的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高的就业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连续三年新生入学报到率保持在93%以上。

加强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连续9年承担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累计培训达到10000人次。

加强行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先后承担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全国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四川省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等重要项目,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参与者;深入开展交通信息化行业服务,积极选派师生参与四川省公路普查、四川港口水运调查、四川省从业人才调查分析等重点项目,校企联合承担四川公路物流系统、结算中心等重点系统的维护与二次开发工作;2007年,本专业教师主持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意外事件检测与疏散控制技术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支撑、员工培训、规划决策咨询、科技服务,紧贴行业的专业办学定位为我省交通信息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早在2007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便与北美职教名校——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联合办学,全面引进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资源的保障。

借鉴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的理念,加强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灰领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嵌入式课程体系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探索和实践》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研究开发与实践》获得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国际化办学研究实践、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改革分别获得了2010年学院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加强课程建设,先后建成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应用技术》等3门精品课程和《数据库技术(交通应用)》等网络课程10门。

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了100个交通项目资源,为学生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真实项目案例。

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

多年来,本专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企业需求调研,密切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成功引入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四川省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曙光集团、成都深港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实施订单培养,近三年先后完成了493人的订单培养任务;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建交通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技能实训室4个、硬件加工生产、芯片维修中心、智能交通研发等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及中心4个、学生创新工作室3个;加强社会服务项目开发,联合开发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培训项目3个;加强团队共建,联合培养了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1名,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四川省交通科技顾问团专家组成员1名,建成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团队成员具有国际培训经历的比例达到87%,获得国家、省、厅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励累计达到16人次;联合开展实践项目技能竞赛,先后联合30余家企业,承办全国软件人才开发大赛四川省赛事2次,承担四川省交通信息人员操作技能大赛5次。

通过对接企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建成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良性的合作办学机制。

(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

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6350公里,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209公里,基本形成以“四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六港”为枢纽,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西部领先。

按照《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100%建成;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用户量将超过30万个;交通运输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快速进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业应用的广阔空间,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供给进入新阶段。

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要实现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交通运输逐步向“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必须强化交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按照全国交通信息“十二五”规划,交通信息化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要达到25万人左右,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

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2015年达到50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到2020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然而,截止2010年底,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总计160万人,人才总体比例不到30%,信息化人才占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2%,全行业交通信息化人才数量和整体素质与我省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巨大。

行业科学发展对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逐步凸显了行业和国际化特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按照国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专业建设与交通信息化建设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交通信息化产业对接中的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支撑行业发展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按照国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要求,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对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是按照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团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成材的需求相比,还需要继续努力。

因此,进一步对接交通信息产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支撑行业信息化的能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非常必要。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破解“蜀道难”千年课题的重大机遇,对接“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巨大需求,以交通信息化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向“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大平台,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深度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通过建设,使得本专业支撑交通运输信息化的能力和贡献度同比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支撑交通信息化的专业建设排头兵,学生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具体目标为:

n实施“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