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237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先题目后答案)word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9.《桃花源记》课内练习题

一、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甚异.之

7.怡.然.自乐

9.处处志.之

11.便要.还家通

1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朝代)诗人。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缘.溪行

6.豁.然.开朗

8.寻.病终

10.乃.大惊

12.便扶.向路

14.诣太守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9.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四、问题理解。

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2.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3.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4.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一)

[甲]晋太元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欲穷.其林

(3)幼稚盈.室



(2)屋舍俨.然.

(4)彭泽去.家百里

(《归去来兮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3.甲文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安静祥和、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联系乙文中的相关情节,并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陶渊明为什么会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州郡长官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困(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因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为什么呢?

本性坦率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二)

[甲]晋太元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

确实。

④浣:

洗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悉.如外人

(4)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自恨不如远甚也。

3.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戴名世所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扰,但两文中所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寄托了两人怎样的愿望?

【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叫。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10.《小石潭记》课内练习

一、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字 ,

朝文学家。

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之一。

1.水尤.清洌

3.以其境过清.

5.似与游者相乐.

7.斗.折蛇行

2.佁.然.不动

4.日光下.澈

6.皆若空.游无所依

8.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问题理解。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

为什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一)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阆风、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

……书

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改)

[注释]①沙:

指金沙堆,处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

使……全部退去。

③夺:

争。

④体寒目眩:

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

⑤阆风、瑶台、广寒:

传说中的仙境。

⑥止耳:

而已,罢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凄神寒.骨

(4)当亦如是.而止耳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3.一切景语皆情语。

甲乙两篇游记分别借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译文】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与月亮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

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到过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二)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参差披拂。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

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

小竹。

③庥(xiū):

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卷.石底以出

(3)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石渠上搭建了一座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石渠有的地方宽一尺左右,有的地方则宽二尺左右,它的长度大约有十来步。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石头,水就漫过石头往下流。

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四周。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水流跌落到岩石下面,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但最终流入袁家渴。

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坐在那里休息。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看它已静止不动了,而它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

11.《核舟记》课内练习

一、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

作者是 ,



(朝代)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鲁直。

二、解释加点的字词

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钩画了.了.

5.矫.首昂视

7.雕栏相.望.焉

9.如有所语.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7.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五、问题理解

2.若.听茶声然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神情与苏、黄不属.

8.东坡现.右足

10.佛印绝.类.弥勒

1.文中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核舟记》比较阅读

(一)

[甲]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

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佛印绝类.弥勒

(2)诎.右臂支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3.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

【译文】

(3)令怪.之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并献给了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经过挂画的地方,发现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在地上。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分,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核舟记》比较阅读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