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122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docx

氨区作业认证培训学习资料

魏桥热电

WEIQIAOTHERMOELECTRICITY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制度1

第二部分系统概述2

1、生产工艺流程:

2

2、工艺原理3

3、氨区的设备:

4

4、氨区的安全系统:

4

第三部分液氨特性与危险性及急救4

1、液氨的特性:

4

2、液氨的危险性:

4

第四部分氨区操作及注意事项6

1、卸氨及倒氨的注意事项:

6

2、制氨系统的投停:

7

3、氨区主要管理规定:

7

4、液氨泄漏的处理:

7

第五部分有关液氨操作事故案例8

(一)五起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系统人身伤亡事件8

(二)盲目检修氨液喷出灼伤眼睛事件9

(三)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件10

(四)湖北随州“3•17”氨气泄漏事件15

(五)铜陵市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件16

(六)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20

(七)国内首例SCR脱硝催化剂一级干燥室火灾事件21

(八)液氨频“惹祸”,缘何躲不过?

23

第一部分基本制度

1、进入氨区任何人不得吸烟,氨区内严禁携带任何可燃物品(如火柴、打火机、汽油、酒精等)及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

需进入氨区的人员应主动向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上缴上述可燃物品及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

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使用火种探测仪等手段对进入人员检查确认。

2、出入氨区的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装和无铁钉的鞋靴。

凡进入氨区人员进入前必须触摸氨区门口静电球(静电板)。

3、氨区的大门必须上锁,我厂内部人员有工作时与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联系,经化学运行班长许可,并在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带领下开锁后进入。

氨区大门进出后应随时关闭。

需要进入氨区的外包工、临时工、在进入氨区前,必须由使用管理单位专人负责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并佩戴临时工作证,履行工作票手续后方可进入氨区工作。

4、外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氨区时,由化学运行班长汇报值长、车间,经值长、车间许可后,并由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带领,进入氨区,同时做好出入登记。

5、进入氨区前,需观测风向标指示,从上风口方向进入。

进入氨区前,应用随身携带的氨气泄漏仪测定空气中氨气含量,当氨气含量≤25mg/m³时方可正常进入巡检。

否则进入人员必须全身防护,穿戴防化服、氧(空)气呼吸器和防护手套,方可进入。

6、氨区及周围30米范围内严禁有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工作进行,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散发火花的作业,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动火作业前进行可燃气体测试,可燃气体含量在低于爆炸下限20%以上时,方能准许动火。

7、严禁电瓶车进入氨区。

机动车辆进入氨区,应戴好防火帽,车速不得超过5Km/h,经值长许可后,并由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带领,进入氨区,同时做好车辆出入登记。

8、任何人不得翻越围墙或护栏进入氨区,违者按《厂规》处理。

9、氨区检修人员应熟悉相关液氨物理特性、一般事故处理方法、氨泄漏人员伤害后的急救常识、防护用品使用方法,车间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10、由于氨对铜有腐蚀作用,凡有氨存在的设备、管道,系统不得有铜材质的配件。

11.安全装置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

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

12.严禁在氨区院内进食和饮水。

工作人员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3.氨区内必须通风良好。

操作、检修时使用能有效防止产生火花的专用工具(如铜质工具)。

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手和衣服不应粘有油脂。

14.氨区系统检修开工前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并泄压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时,除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外,还应保证设备内氧浓度达到18~21%。

15.氨区作业人员应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加强日常安全教育。

第二部分系统概述

1、生产工艺流程: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框图如下:

1.1氨供应区简称为“氨区”。

主要作用是卸载、储存合格液态氨,并向SCR反应器区脱硝系统提供合格的氨气。

氨供应区内设置氨卸载区,氨制备区和液氨罐区。

1.2氨区由液氨装卸、储存、气氨制备、供应系统、吸收系统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液氨卸载压缩机、储氨罐、氨气缓冲罐、液氨蒸发器、液氨泵、氨气吸收罐、喷淋装置、废水泵、废水池等。

提供氨气供脱硝反应使用。

1.3液氨通过液氨槽车运送到装置区域,利用液氨卸载压缩机将液氨由槽车输入储氨罐内,用液氨泵(日常通过液氨罐内静压)将储罐中的液氨输送到液氨蒸发器内蒸发为氨气,再经自力式调节阀(或气动调节门)控制到一定压力后输出,经脱硝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其流量后,进入氨/空气混合器。

1.4除主要工艺流程外,还设置了事故氨吸收及液氨储罐降温系统。

1.5液氨储罐设置了液位高低报警,卸氨压缩机与液氨罐液位有一联锁,当卸氨时氨罐液位到达允许高限时,卸氨压缩机自动停运。

)氨气缓冲系统根据负荷的大小有稳定压力的联锁,

2、工艺原理

2.1由氨储存供应系统提供的脱硝反应还原剂—氨气(NH3),在氨稀释系统中被空气稀释到安全浓度(体积浓度<5%)以下后,通过氨注射系统注入到氨注射栅格烟道内的原烟气中,然后在静力式混合器的作用下与一定温度下的原烟气充分混合。

充分混合后的原烟气与氨气(NH3)、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入口烟道进入SCR反应器内,在流经布置于SCR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层时,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原烟气中的污染物—氮氧化物(NO、NO2)与喷入的还原剂—氨气(NH3)在催化器的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对环境没有污染的N2和H2O,达到脱除原烟气中污染物的目的。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脱硝反应为:

同时发生的副反应有:

2.2在脱硝反应中,没有参加反应的氨(NH3)称为氨逃逸。

逃逸的氨(NH3)随经过了脱硝反应的净烟气通过出口烟道进入下游(沿烟气流动方向)的空气预热器中,在空预器的低温段区域与烟气中的SO3反应生成硫酸氢铵。

硫酸氢铵是一种粘性物质,将粘着在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元件表面,并吸附烟气中的烟尘,堵塞和腐蚀空气预热器。

为此,必须控制SCR脱硝装置氨的逃逸率,本工程控制氨的逃逸率≤3ppm。

3、氨区的设备:

氨供应区简称为“氨区”。

主要作用是卸载、储存合格液态氨,并向SCR反应器区脱硝系统提供合格的氨气。

氨区由液氨装卸、储存、气氨制备、供应系统、吸收系统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液氨卸载压缩机、储氨罐、氨气缓冲罐、液氨蒸发器、液氨泵、氨气吸收罐、喷淋装置、废水泵、废水池等。

提供氨气供脱硝反应使用。

4、氨区的安全系统:

(1)洗眼与淋浴设备,卸载区和储罐区各设置一套洗眼及淋浴设备,在发生伤害时可用于急救。

(2)氨泄漏检测和声光报警设备,氨区储罐区、制备区、液氨泵区、卸氨压缩机处、卸载区均应根据现场设备数量配备足够数量的氨泄漏检测仪,当相关区域发生泄漏时,检测仪会将泄漏浓度传给DCS,DCS报警并触发消防喷淋,氨区设有声光报警设备,便于泄漏时消防喷淋的启动以及人员的疏散,氨区外围围栏处设有扩音器,以便发生泄漏事故时对氨区外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3)卸压系统,在液氨储罐罐体、压缩机进出口管、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压缩空气罐及氮气置换母管上(氮气置换母管上有的分厂没有安全阀)各有安全阀,防止各系统超压,超过安全阀起跳压力后安全阀起跳卸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4)水喷淋系统,氨区卸载区有工业水喷淋系统如罐车发生泄漏可喷淋稀释,储存区有工业水降温喷淋根据储罐温度自启、停和泄漏时消防水喷淋覆盖,制备区由消防水喷淋覆盖,另外氨区储罐上方的工业水喷淋降温管道可在氨罐表面温度大于38℃时自动开启喷淋气动门,喷淋到储罐表面降低罐表温度。

第三部分液氨特性与危险性及急救

1、液氨的特性:

液氨为G2#12268-90规定的危险品(编号23003)。

氨蒸气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液态氨变气态氨时会膨胀850倍,并形成氨云。

氨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是17%,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氨是有毒物质,会导致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液氨泄漏后会迅速气化吸热,造成管道结霜冻结,人体接触后会发生严重冻伤。

2、液氨的危险性:

2.1液氨危险性类别为有毒气体。

液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吸入氨气能引起人体严重中毒,窒息或死亡,液氨可致眼灼伤或失明,致皮肤灼伤。

2.2液氨对人的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2.3氨气对人的毒性影响

浓度(mg/m³)

时间(分)

毒性影响

6500-7000

30

即时死亡

1750-4500

危及生命

700

立即咳嗽

553

强烈刺激现象,可忍受1.25分

175-350

28

鼻眼刺激,呼吸脉搏加速

140-210

尚可工作,但明显不适

140

30

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

70-140

可以正常工作

70

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

67.2

45

鼻咽有刺激感

9.8

无刺激作用

<3.5

可以识别气体

0.7

感觉到气体

2.4液氨对环境的危害

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风力的作用下随风飘移,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人畜产生危害。

如果液氨大量泄漏流到河流则造成水污染,严重时该水域的水未经处理不能使用。

2.5液氨对设备的影响

氨在常温下呈气态,在常温加压1.554Mpa或冷却到-33.4℃就可变成液态,液态氨是在高压或低温状态下储存的,发生泄漏时,由液相变为气相,液氨会迅速气化,体积迅速扩大,在泄漏处的设备、管线上迅速结霜、发冷,严重结冻。

2.6有燃烧、爆炸危险

液氨既是有毒气体,又是一种可燃气体,氨的自燃点为651℃,燃烧值为2.37-2.51J/m³,临界温度为132.5℃,临界压力为11.4Mpa,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1-14%时,遇明火即可燃烧,其火焰呈黄绿色,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5.7%-27.4%时,遇火源就会引起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0.58Mpa;液氨在容器内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或储罐爆炸。

2.7有易发生次生事故的危险

氨不稳定,遇热分解,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7液氨泄漏处置难度大

氨都是通过加压或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储存在容器内的。

由于液氨储存的方式不同、容器内的压力不同、发生泄漏的部位、裂口大小等各不相同,采取堵漏、倒罐等措施时,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

3、氨中毒人员的急救:

1、氨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对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等。

高浓度时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壁,引起肺水肿。

同时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亦充血、水肿、痉挛。

严重的可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皮肤、眼睛接触浓氨可引起灼伤。

在发生氨液大量泄漏时,抢险人员会出现上述中毒情况。

2、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抢救受伤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防护手套。

3、迅速将氨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脱离事故现场,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

4、液氨伤害的现场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硼酸液或0.5%的柠檬酸液清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

进入食道:

可饮用食醋或吸食醋蒸汽,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另外,如需心肺复苏者,在医务人员为来到时不应停止急救,在救护过程中应做好防护,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第四部分氨区操作及注意事项

1、卸氨及倒氨的注意事项:

(1)卸氨操作前应对急救用品、防护设备进行检查,对消防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工业水喷淋投入连锁,消防水喷淋为全局自动,并可随时使用。

运行班长应加强对消防水压力的监视,压力发生波动时应采取启停泵的方式使压力稳定,保证氨区消防水的安全可靠。

(2)卸氨时对管线上阀门的操作原则应以储罐为中心向压缩机或卸载臂方向逐一开启,罐上液氨进口手动门以及气氨出口手动门应常开,如果是初次卸氨操作手动门操作时应尽量缓慢,防止液氨槽车限流阀动作以及管道压力变化较快及管道温度骤降造成管道阀门泄漏。

卸氨时应先连接液相管道,使罐车与储罐压力差到0.2MPA时方可连接气向管道并启压缩机直至卸氨结束。

卸载过程中要密切监视DCS内储罐的参数变化防止升温过快。

(3)运行人员应熟知卸载和倒氨的两种操作方式,流程可参照运规及DCS内系统图进行学习,对于倒氨可以有两种方式,分别利用液氨进口和液氨出口实现液氨的倒送工作,卸载和倒送完成后应及时恢复系统,现以1#液氨罐倒入2#液氨罐并选用1#压缩机为例:

开2#液氨罐出气氨手动一、二次门,1#液氨罐进气氨手动一、二次门,1#,2#液氨罐液氨出口气动门及前后隔离门,开液氨罐至压缩机气氨切断阀,开1#压缩机进出口手动门,开压缩机至液氨罐平衡阀及手动门,启动1#压缩机进行倒氨。

(其他情况参照处理。

2、制氨系统的投停:

(1)投运前应明确几台机组用氨,几台蒸发器备用,以及相关设备阀门等可用。

先将待投运的蒸发器补满水然后投加热蒸汽,打开气动蒸汽自动调节阀将热媒水升温至70度以上,然后将对应单元制的氨气缓冲罐进出口门打开,开蒸发器气氨出口手动门,开蒸发器液氨进口气动门,最后缓慢打开液氨进口手动门,防止开的过快使液位开关动作,调整自力式调节阀或气动调节阀将气氨压力调至机组所需压力后完成投运。

当储罐内液氨因环境温度过低或液氨储罐内压力过低时应视情况投运液氨供应泵运行保证脱销区域氨气的供应。

(2)停运时应先关闭蒸发器蒸汽进气气动门调节门,再将蒸发器蒸汽进口手动门关闭,然后关闭蒸发器液氨进口气动门及手动门,待蒸发器液氨盘管内液氨全部气化后再关闭气氨出口手动门,防止蒸发器内气氨压力升的过高,影响设备安全,最后将所有手动门关闭完成停运。

投停过程中应防止误操作,避免开关错阀门造成不安全情况,还应密切注意热媒水的水位变化。

3、氨区主要管理规定:

(1)进入氨区及时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外来参观、施工人员进入氨区,必须经过运行值班人员汇报车间许可后,进入氨区人员在熟知进入氨区的各项条例、注意事项并办理登记手续,在运行值班人员监护下方可进入。

氨区的大门在人员进入后应随手关闭,但不能上锁。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便于逃生,氨区的大门在人员离开后应随手关闭上锁。

(2)进入氨区,严禁携带打火机等火种,手机、摄像器材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存放在氨区门外指定地点并做好登记。

化学运行氨区值班人员做好相关检查工作。

禁止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或带钉子的鞋进入氨区,进入氨区前应先用手触摸除静电装置,消除身上的静电。

氨区内工作时应佩戴安全防护装置(护目镜、防护手套、能过滤氨的面罩、防静电工作服等)并定期维护。

(3)氨区设置四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进入氨区应观察风向标,并选择上风向的入口进入,有泄漏等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从上风向出口退出。

(4)氨区30m范围内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且氨区半径30m范围内严禁明火,氨区内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动工具进行作业。

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或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

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测试,合格后方能准许动火。

(5)氨区卸载区及储存区配有洗眼、快速冲洗装置,氨区现场配电室南墙处劳保用品存放箱内存有急救药品、毛巾、防毒面具、保暖手套、防静电工作服等劳动防护用品;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及气瓶、防化服、铜质机械锁、铜质F扳手等安全工器具存放于化学车间一楼氨区仓库内,平时做好交接班的检查确保事故时随时可用。

 (6)氨区周围道路必须通畅,未经批准,任何车辆及设备不准在氨区道路停留和存放,以确保消防车能正常作业。

液氨车进入厂区应专线行驶,驶入氨区过程中应提醒司机减速慢行并告知来往车辆注意避让。

4、液氨泄漏的处理:

(1)根据液氨的危险等级、可能导致的泄漏量和伤害涉及的范围,分为:

三级事故(在泄漏点下风向30米处空气氨浓度值范围达45—150mg/m3);二级事故(在泄漏点下风向30米处氨浓度值范围达151—800mg/m3);一级事故(在泄漏点下风向30米处氨浓度值范围达800mg/m3以上),对应的事故分级启动三至一级预案。

(2)发生泄漏应报警或确认报警,并检查相应的工业水喷淋及消防水喷淋是否正常启动,在下风向30米处检测泄露浓度并汇报,启动相应的预案。

值长应根据预案等级将氨区周边人员疏散至500-3000米外,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启动下级预案的准备。

进入泄漏现场查漏隔离,应一人监护,一人操作,不可隔离应视情况倒氨或撤出现场。

处理过程中应随时汇报泄露浓度待浓度降至规定范围内后应继续水力压制空气中的氨气,并向值长汇报解除预案。

第五部分有关液氨操作事故案例

(一)五起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系统人身伤亡事件

近期,电力行业连续发生五起燃煤机组脱硫脱硝系统人身伤亡事故,反映出电力安全生产还有薄弱环节,责任制不落实、“打非治违”不彻底、风险管控不到位、教育培训缺位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情况

(一)华电广西贵港发电有限公司“7.13”人身伤亡事故。

华电广西贵港发电有限公司脱硝改造工程由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公司总承包。

7月13日15时30分,分包单位江苏南通三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施工人员黄某(甲)在液氨存储区的废水池清理杂物时发生触电。

16时25分,监理人员闫某和施工人员徐某巡视发现黄某(甲)躺在水池中。

闫某立刻呼救,徐某及附近施工人员黄某(乙)下水拉人,亦相继倒在水池中。

施工人员余某和张某见三人倒在水池中,判断为触电所致,在周围人员拉开配电箱刀闸,拉起水池中的潜水泵后,陆续到水池里施救,但池水依旧带电,二人亦倒在水中。

随后,周围其他人员用放电绳将池水放电,救起五人并送至医院抢救。

黄某(甲)和徐某二人死亡,黄某(乙)、余某、张某等三人受伤。

(二)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9.3”人身死亡事故。

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机组脱硝改造工程由大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承包,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负责施工。

9月3日9时左右,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雷某和侯某将脱硝38米A测喷氨管道阀门正下方平台格栅拆除,准备进行喷氨管道吊装作业。

因没有携带作业使用的起重葫芦,两人离开作业点去取起重葫芦。

9时30分左右,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部王某独自进入#4机组脱硝改造现场,翻越38米A侧喷氨管道阀门处设置的临时隔离栏杆查看现场状况时,从拆除格栅后遗留的孔洞处不慎坠落死亡。

(三)石河子国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天河分公司“9.17”、“9.20”人身死亡事故。

9月16日,石河子国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天河分公司开始进行#1脱硫岛灰斗清灰工作,并办理了工作票。

清灰工作前,燃料、脱硫分场主任孙某和工作负责人吴某共同交代了工作票的安全措施,其中明确规定“灰位不明,禁止进入灰斗”。

9月17日,清灰工作开始,清灰人员分为若干组分别对#1脱硫岛的6个灰斗进行清灰。

检修工焦某、刘某和赵某分在2-2灰斗清灰,在将灰清至人孔门以下、灰位下降了许多后,焦某和刘某在未请示现场工作负责人、也未看清灰斗内积灰状况的情况下进入灰斗内作业。

17时45分左右,灰斗两侧的积灰塌方,刘某由于靠近人孔门,被气浪推至人孔门逃走,焦某被积灰冲倒埋在积灰中。

18时17分左右,焦某被救援人员用安全绳拉出,经抢救无效死亡。

9月19日,该公司再次办理工作票,继续进行#1脱硫岛灰斗清灰作业。

20日上班后清灰开始。

12时21分左右,燃料、脱硫分场副主任姚某只戴安全带、未戴安全绳进入2-1灰斗检查灰斗内积灰情况时,东侧的积灰滑塌,将姚某冲下灰斗内搭设的平台,埋压在积灰中。

12时33分左右,姚某被救援人员拉出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华能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9.21”人身伤亡事故。

华能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机组脱硫改造工程由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江苏扬安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改造工程需拆除现有吸收塔,在原地安装新设备,由于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未经电厂和监理单位审批,电厂于9月16日发出《工程暂停令》,要求暂停吸收塔拆除工作。

9月21日6时30分左右,江苏扬安公司在未经电厂许可、未办理工作票、无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擅自组织吸收塔拆除施工。

7时10分左右,5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吸收塔顶部拆除时,顶部突然坍塌坠落,造成4人从近30米高的塔顶坠落至地面,1人当场死亡,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措施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脱硫脱硝系统安全管理。

脱硫脱硝系统是燃煤电厂的重要辅助设备,对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

当前正值各地脱硫脱硝改造工程高峰时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加强脱硫脱硝系统运行维护和改造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并按照《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燃煤机组脱硫脱硝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国能综安全〔2013〕296号)要求,全面加强脱硫脱硝系统设计审查、改造工程管理、运行管理以及液氨重大危险源管理等工作,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确保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安全和改造后系统运行安全。

(二)吸取教训,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上述五起事故均发生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各单位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剖析生产运行、建设改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堵塞安全生产漏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严格执法,不断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

上述五起事故的连续发生,充分说明电力行业的“打非治违”工作任重而道远。

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继续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行为,有效制止各类“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要严格执法,加强对各类非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工作力度,确保“打非治违”工作取得实效,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规范生产现场作业行为。

(四)加强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能力。

上述五起事故中,有关施工人员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低下、安全生产素质低、应急抢救能力不足是造成事故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具体部署,不断加大对员工特别是基层和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二)盲目检修氨液喷出灼伤眼睛事件

一、事故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