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3115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法不可违

课前准备

课程

标准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材

分析

 

1.本框题在第四单元第七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上一框题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离不开法律之后,本框题更深入地介绍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为下一框题《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打下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铺垫。

2.本框题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

 

学生

情况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叛逆心出现端倪,做事易冲动;遇事开始有主见,勇于怀疑,但往往很片面,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产生偏差。

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我校校风严正纯良,学生上进心强,遵纪守法,但也有少数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好,或者误以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殊保护,犯了法也无所谓,需要教育矫正。

 

重点

难点

 

重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我国的刑罚。

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区分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做执法守法爱法的人;

2.知识目标:

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3.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资源

准备

 

学生课前制作“图说新闻”PPT课件

教师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有关法律、犯罪、刑罚等相关内容,查找并阅读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条款,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与素材。

按照“一例贯通”的教学思路设计好故事情节,将典型案例的图片和视频穿插其中,做好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说

新闻

 

指导学生编辑、播报时事新闻,并作点评。

 

 

课前两分钟播报新闻(图文PPT形式)。

 

时事教育。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公开演讲能力。

 

新闻

导入

 

播放视频:

2013年5月25日,有网友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

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发现其是南京一初中生,在微博上还公布了丁锦昊的个人信息。

而丁锦昊曾就读的小学网站也被黑。

问:

(1)丁锦昊的行为对吗?

为什么?

(2)网民的这些做法对吗?

为什么?

 

 

观看视频。

 

就两个问题发表看法。

 

选取生活中可亲可感的材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声有色有疑问,激发学习兴趣,渗透规则教育。

 

自主学习

5分钟

 

指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学课文91-96。

检查笔记。

设置好计时器(提高效率的心理暗示)。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2)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吗?

  (3)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和相似点?

(4)我国的刑罚有哪些种类?

 

 

带着问题自学书本,划出主干知识,提出疑问。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养成科学作笔记的习惯。

 

合作

探究

 

有一对双胞胎,哥哥叫小聪,弟弟叫小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吧。

●情景一:

行为判断

小聪、小明兄弟俩骑车上学,路上小明捡了一台苹果手机,想一想自己没有手机,今天运气好,自己碰上了,于是决定将苹果手机占为己有。

行至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

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聪想上学就要迟到了,又要被班主任批评,于是他就叫小明一起闯了红灯。

问:

(1)小明、小聪兄弟两人在路上做了什么?

(2)小明、小聪兄弟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

为什么?

归纳:

什么是违法行为?

 

●情景二:

请你帮忙

凑巧的是,长沙市正在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陋习,兄弟俩都因为违法而受到了警察的批评教育,并罚款20元。

小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好好学习一下法律知识。

小明则不以为然。

刚好学校组织了一场法律知识竞赛,小聪报名参加了。

小聪遇到了这样一道题:

 要求:

结合课本P91-92三个情景,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备选答案填入课本P93表格中适当的空格内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种?

(3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4)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

补充介绍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一些简单常识,用图表概括归纳几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情景三:

举案说法

小聪喜欢关心时事,5月27日中午,小聪在“新闻30分”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播放新闻视频:

“2013年5月27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周喜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1)结合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

(2)周喜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为什么?

(3)周喜军受到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吗?

(4)在判决书中,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情景四:

大结局

在以后的时间里,小聪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而弟弟小明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后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参加赌博等,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过两次。

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持刀抢劫,刺伤受害人,导致其死亡,抢得人民币1000多元。

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小明有期徒刑十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若干年后,小聪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守法精神,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小明却在监狱中服刑。

但是小聪没有忘记自己弟弟,经常到监狱看望小明……

问:

(1)小明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小明受到的处罚哪些是纪律处罚?

哪些是行政处罚?

哪些是刑事处罚?

(3)看了聪明兄弟的故事后,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描述违法行为。

(2)概括出违法行为的含义。

 

 

 

 

 

 

 

 

结合书本,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观看视频。

 

 

 

 

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

 

 

 

 

 

 

 

 

 

阅读案例。

 

 

 

 

 

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

 

 

 

采取“一例贯通”的方式推进教学,能使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线索更清晰。

 

 

 

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知道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

 

学生对法律常识了解不多也不深,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成为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合作学习,采取填写表格这种比较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要发挥主导作用。

 

发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效用,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举案说法,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通过故事情节分析,引导学生领悟“法不可违”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知法守法。

请你

畅谈

 

师:

《法不可违》这一课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谈收获,交流心得。

 

 

知识内化,互伴成长。

课堂

小结

 

整理课堂笔记。

 

整理思路,形成体系。

 

PPT展示知识结构,直观形象。

课堂

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基训选择题部分,及时查漏补缺。

 

完成基训选择题。

 

 

巩固新知。

教师

寄语

 

有人这样说过:

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让我们相互提醒,一起努力,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

课后探究

(作业)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条,写着:

“我身上有炸弹,我要劫机。

”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把飞机层层包围。

虽然那个学生大喊:

“我只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

”但是没有用。

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法律的裁决。

(1)开玩笑犯法吗?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课后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