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组工程测量项目竞赛规则.docx
《高职学生组工程测量项目竞赛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组工程测量项目竞赛规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学生组工程测量项目竞赛规则
201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
“工程测量”项目竞赛规则
一、竞赛名称
工程测量技能竞赛
二、竞赛目的
通过此项目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仪器操作与基本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效率与安全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等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土木工程技能人才。
三、竞赛方式与内容
(一)竞赛方式
1.以团队方式参赛,每队由2名选手组成,选手为2011年在籍高职学生,不分性别、不分年级,其中队长1名。
2.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理论测试以笔试(闭卷答题)方式进行,技能操作包括DJ6光学经纬仪操作、DS3水准仪操作、全站仪操作等项目。
3.赛后点评
赛项比赛全部结束后,安排专家对赛项的技术要点、选手表现、比赛成果等进行点评。
(二)竞赛内容
各参赛选手根据要求,在赛场内完成全部竞赛任务。
竞赛任务包括如下内容:
1.理论测试
(1)理论测试以笔试(闭卷答题)方式进行,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时间为60分钟。
理论测试成绩按试卷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占竞赛总成绩的30%。
(2)竞赛范围参见附件。
(3)答题需用稿纸的由现场工作人员统一发给,选手不得自带任何资料进入赛场。
(4)选手在竞赛试卷上规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参赛号。
试卷其它位置不得有任何暗示选手身份的记号或符号,否则取消该试卷成绩。
2.技能操作
(1)技能操作竞赛总时间为50分钟,分不同单元时段进行。
技能操作总分为300分,占竞赛总成绩的70%。
(2)技能操作一:
DJ6光学经纬仪操作,水平角观测,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各二测回;完成必要的记录和计算,并求出三角形闭合差;进行精度评定并进行角度平差。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考核,时间为15分钟,总分为100分。
(3)技能操作二:
DS3光学水准仪操作(不得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采用水准支线测量(四个站及以上),四等精度、单程观测、计算1个点的高程;包括水准路线的布设、外业观测、记录与内业计算全过程。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考核,时间为15分钟,总分为100分。
(4)技能操作三:
全站仪操作(测角精度5″以下,测距精度II级以下):
极坐标法测设四个点(不得使用仪器内置程序);包括测设数据的计算和测设的全过程;测设后,实测所测设点的坐标、丈量所测设的点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检核。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考核,时间为20分钟,总分为100分。
(三)竞赛成果文件
参赛队在比赛结束时须递交以下文件:
竞赛内容
参赛队应提交的文件
DJ6光学经纬仪操作
水平角测量记录计算表
DS3光学水准仪操作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全站仪操作
1坐标数据及观(检)测成果表
2测设数据计算表
四、竞赛规则
1、进行仪器操作时,各队预先拟定各参赛选手的分工,其中光学经纬仪、水准仪操作由2名选手单人、各自独立完成数据记录与计算;全站仪操作由一主一辅2人一起完成,观测结束立即把表格交给裁判员;
2、参赛选手观测记录数据必须是原始的真实数据,要求采用统一的记录、计算表格,要求采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原始观测数据。
测量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规范要求填写不得篡改,否则成果无效;
3、从参赛选手听到考官发出开始口令开始计时,参赛者完成内容后应立即报告,计时结束。
4、参赛选手可自带仪器但必须和竞赛活动要求仪器相同精度等级,也可使用由主办单位提供仪器参赛。
6、参赛选手可自带记录笔或签字笔和小刀、记录板等,如有其它需要可联系主办方。
五、竞赛场地、设备
1.竞赛场地
竞赛场地设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训中心,每个工作位布置工作台及方凳各1张,并设置警戒线,现场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通视。
2.竞赛设备
竞赛设备由承办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负责提供和保障,按照参赛队数量准备,提供常规光学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若干套,参赛选手也可自带仪器设备。
赛场提供竞赛所需的记录本、计算纸、铅笔、讲义夹、计算器、秒表、测伞等相关材料。
六、评分方法及奖项设置
(一)评分方法
1.成绩评定由大赛组委会下设的本项目竞赛裁判组负责,参赛选手的总成绩按理论测试成绩占30%、技能操作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计分,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2位。
2.理论测试成绩由理论测试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统一阅卷、评分与计分。
3.技能操作成绩由3个单元竞赛成绩相加组成。
各单元技能竞赛成绩由各组裁判员根据选手的现场实际操作结果按技能操作评分标准进行客观评判。
技能竞赛速度计时(成绩),根据现场裁判员记录的竞赛完成(结束)时间进行评分。
具体办法如下:
3.1、DJ6光学经纬仪操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2)要求对中误差≤1mm,整平误差<1格,测回间应变换度盘读数90°左右,上下半测回较差不得超过40″,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不得超过24″,三角形闭合差不得超过30″,与标准值较差不得超过24″。
3)记录、计算完整、整洁,无错误;数据记录计算均应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原始观测数据不可用橡皮擦修改,记录表以外的数据不作为考核结果。
4)评分标准参考下表
序号
测试内容
评分标准
配分
1
工作态度
仪器工具轻拿轻放,搬仪器动作规范,装箱正确。
5
2
仪器操作
操作熟练、规范、方法步骤正确、不缺项。
15
3
读数、记录
读数、记录正确、规范。
20
4
计算
计算快速准确、规范,计算检核正确。
20
5
精度
精度符合要求。
30
6
平差计算
正确、规范。
10
合计
100
5)竞赛时间的扣分标准为:
以2O秒为一个时间单位,每增一个时间单位扣1分。
6)根据对中误差及整平误差,以及卷面整洁情况,酌情扣5~8分。
7)如发生仪器事故或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该项竞赛成绩以零分计。
3.2、DS3光学水准仪操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2)、从给定的已知点按规定的路线布设四个测站(及以上)的水准支线,一个测站上双面尺(黑红面)测量其高差,限差如下:
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3)、记录、计算完整、整洁,无错误;数据记录计算均应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原始观测数据不可用橡皮擦修改,记录表以外的数据不作为考核结果。
4)评分标准见下表
序号
测试内容
评分标准
配分
1
工作态度
仪器工具轻拿轻放,搬仪器动作规范,装箱正确。
5
2
仪器操作
操作熟练、规范、方法步骤正确、不缺项。
15
3
读数、记录
读数、记录正确、规范。
20
4
计算
计算快速准确、规范,计算检核正确。
20
5
精度
精度符合要求。
30
6
平差计算
正确、规范。
10
合计
100
5)竞赛时间的扣分标准为:
以10秒为一个时间单位,每增一个时间单位扣1分。
6)根据卷面整洁情况,酌情扣0~5分。
7)如发生仪器事故或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该项竞赛成绩以零分计。
3.3、测设四个设计点的平面位置:
1)在已知点设站,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四个点的平面位置。
2)采用不可编程的科学计算器计算测设数据(方位角(水平角)、平距),不得使用全站仪的内置程序;
3)测设后采用全站仪观测已测设点的实际坐标值,并计算与设计坐标的差值。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要求对中误差≤1mm,整平误差<1格。
5)记录、计算完整、整洁,无错误;数据记录计算均应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原始观测数据不可用橡皮擦修改,记录表以外的数据不作为考核结果。
6)评分标准见下表
序号
测试内容
评分标准
配分
1
工作态度
仪器工具轻拿轻放,搬仪器动作规范,装箱正确。
5
2
仪器操作
操作熟练、规范、方法步骤正确、不缺项。
15
3
读数、记录
读数、记录正确、规范。
20
4
计算
计算快速准确、规范,计算检核正确。
30
5
精度
精度符合要求
30
合计
100
7)竞赛时间的扣分标准为:
以20秒为一个时间单位,每增一个时间单位扣1分。
8)根据对中误差及整平误差、标定点位的清晰情况、卷面整洁情况,酌情扣5~10分。
9)如发生仪器事故或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该项竞赛成绩以零分计。
(二)奖项设置
由201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统一设置,只设团体奖,每位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均可获得证书。
当出现名次相同时,技能操作成绩高者,名次在前;若仍不能分出名次先后,技能竞赛速度成绩高者,名次在前;若仍不能分出先后,取并列名次。
七、申诉与仲裁
1.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仪器设备、软件、计算工具和材料备件等竞赛用具、用品,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做法,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申诉时,应递交由参赛队指导教师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
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
(3)申诉时效:
本轮次竞赛结束后1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申诉。
(4)申诉处理:
赛场专设仲裁工作组受理申诉,收到申诉报告之后,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3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
2.仲裁
(1)组委会下设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竞赛中出现的所有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和竞赛结果公平、公正。
(2)仲裁工作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队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或滋事,否则按弃权处理。
201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
工程测量(团体赛)项目技术规范
一、竞赛要求
(一)竞赛委员会工作人员
1、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参赛选手和裁判员服务,提供良好的竞赛环境和条件。
2、遵守竞赛纪律和规则,保证公平公正,不以权谋私。
3、违反规定,给竞赛带来恶劣影响或造成严重损失的,将给予必要的处理。
(二)裁判员
1、遵守裁判规则,尊重参赛选手,维护竞赛秩序。
2、在执裁过程中,排除可能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杜绝不正当行为。
3、违反裁判规则,营私舞弊,将受到批评或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裁判资格。
(三)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
1、服从指挥,文明礼让,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赛精神。
2、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不得违规作弊。
如发现作弊将视情节扣分,严重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竞赛中如发生争议,现场以裁判为准,重要事项以仲裁组裁定为准。
二、赛场环境
1.赛场环境设计
(1)DJ6光学经纬仪操作:
水平角观测观测三角形内角二测回。
在指定区域内设置警戒线,地面上设置三个点,定木桩钉铁钉,放置雨具(备用),每点旁设置一工作台及一方凳,工作台上放置讲义夹、记录笔、计算器等。
(2)DS3光学水准仪操作(不得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
四等水准测量(四个站及以上)。
在指定区域内设置警戒线,地面上设置二个点并预先埋设固定标志,每点设置一工作台及一方凳,放置雨伞(备用),工作台上放置讲义夹、记录笔、计算器等。
(3)全站仪操作:
极坐标法测设四个点(不得使用仪器内置程序)。
在指定区域内设置警戒线,地面上设置一个点为已知点,放置雨伞(备用),点旁设置一工作台及一方凳,工作台上放置讲义夹、记录笔、计算器等;放置工作包等辅助工具。
2.竞赛环境依据竞赛需求和职业特点设计。
欢迎社会各界赞助参与。
三、竞赛技术平台
(一)光学经纬仪操作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1
DJ6光学经纬仪
DJ6光学经纬仪配套脚架
2
计算器
函数型,不可编程
3
参考资料
建筑工程测量参考资料
4
水平角测量记录计算表
5
记录笔、讲义夹
6
工作台
7
计时器
秒表
8
雨具
雨伞、雨衣
(二)水准仪操作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1
DS3光学水准仪
DS3(非自动安平)配套脚架
2
水准标尺及尺垫
3M木质区格式黑红面水准标尺
3
计算器
函数型,不可编程
4
参考资料
建筑工程测量参考资料
5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6
记录笔、讲义夹
7
工作台
8
计时器
秒表
9
雨具
雨伞、雨衣
(三)全站仪操作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
1
6〞全站仪
全站仪配套脚架
2
单棱镜组带基座
单棱镜组带基座带三脚架
3
单棱镜带对中杆架
单棱镜对中杆架
计算器
函数型,不可编程
4
参考资料
建筑工程测量参考资料
5
坐标数据及观(检)测成果表
6
测设数据计算表
7
记录笔、讲义夹
红蓝铅笔、直尺、讲义夹
8
工作台
9
对讲机
10
工具包
铁锤、铁钉、木桩、油漆等
11
计时器
秒表
12
钢卷尺
3m或5m卷尺
13
雨具
雨伞、雨衣
201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
“工程测量”项目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竞赛采用团队比赛形式,每个参赛队必须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
2.参赛队名称:
统一使用学校名称。
3.参赛队组成:
参赛选手为2011年在籍高职学生,不分性别、不分年级,每队2名选手,指定队长1名。
其中光学经纬仪、水准仪操作由2名选手单人、各自独立完成,全站仪操作由一主一辅2人一起完成。
不接受跨校组队报名。
4.每个参赛队只配1名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负责本校参赛队的参赛组织和与大赛组织机构的联络。
5.参赛队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筹备过程中,选手因故不能参赛,参赛学校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允许队员缺席比赛。
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更换新的指导教师,允许指导教师缺席。
6.各参赛队在竞赛工作区域的赛位采用抽签方式确定。
7.参赛队所有人员在竞赛期间未经组委会批准,不得接受任何与竞赛内容相关的采访,不得将竞赛的相关情况及资料私自公开。
二、指导教师须知
1.每个参赛队的指导教师可在规定时间进入比赛现场的指定位置,对选手进行一次不超过5分钟的指导,用时计入比赛总用时。
3.指导教师进入现场进行指导,由竞赛项目执行委员会统一安排,仅限于赛场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准时进场、准时离场。
4.教师现场指导仅限于口头,禁止指导教师操作任何工具和设备,禁止现场书写、传递、夹带纸片等任何资料。
5.教师对选手的场内指导,遵循自主选择原则,参赛队可以选择放弃。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须认真填写报名表内容,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弄虚作假者,将取消比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2.参赛选手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参加竞赛及相关活动,参赛队按照赛程安排和规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
3.参赛选手进入赛场前抽取赛位号,并对抽签结果签字确认。
4.参赛选手可自带仪器但必须和竞赛活动要求仪器相同型号,也可使用由主办单位提供仪器参赛。
5.参赛选手按规定时间进入竞赛场地,对现场条件进行确认并签字,按统一指令开始竞赛。
6.赛题以任务书的形式发放。
参赛队根据任务书要求的程序和时间安排,完成竞赛任务,观测记录数据必须是原始的真实数据,测量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规范要求填写、不得篡改,否则成果无效;。
7.竞赛连续进行,期间食品、饮水等由参赛学校自己解决。
教师指导、选手休息、饮食及如厕时间均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8.参赛队须按照竞赛要求及程序提交竞赛结果及相关文件,禁止在竞赛成果上做任何与竞赛无关的标记。
9.竞赛结束时间到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
参赛队若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裁判员记录比赛完成时间。
10.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若因选手个人原因出现安全事件或设备故障,由裁判组裁定其竞赛结束,保留竞赛资格,累计其有效竞赛成绩;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的安全事件或设备故障,由裁判组做出裁决,可视具体情况给选手补足排除故障耗费时间。
11.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赛场规章制度,服从裁判,文明竞赛。
有作弊行为的,参赛队该项成绩为0分;如有不服从裁判、扰乱赛场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按照相关规定扣减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12.参赛队完成竞赛并提交结果后,应对赛位进行清理、对设备进行整理并恢复到初始状态;大赛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清点工具、设备等,参赛选手签字确认;工具、设备损坏的,须有实物存在;工具、设备丢失的,参赛队照价赔偿。
附件:
201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学生组
“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
一、参考书目
1.《建筑工程测量》.李生平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2.《土木工程测量》.过静捃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7.
3.《工程测量学》.纪明喜主编.鹭江出版社出版.1994年3月.
4.《水利测量学》.陈慕良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
5.《土木工程测量》.王根虎.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
二、主要内容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1)测量学的任务和分类;
(2)测量学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3)地面点位的确定;(4)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5)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和基本要求。
(二)、水准仪与高程测量
1、主要内容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和要求;(5)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7)自动安平水准仪与精密水准仪。
(三)经纬仪与角度测量
1、主要内容
(1)角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原理;
(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3)经纬仪的使用方法;(4)水平角的观测方法;(5)竖直角的观测方法;(6)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7)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8)电子经纬仪的使用。
(四)距离测量直线定向
1、主要内容
(1)直线丈量的工具;
(2)直线定线;(3)一般直线丈量的方法;(4)钢尺检定;(5)精密直线丈量的方法;(6)直线丈量的误差分析;(7)直线定向;(8)光电测距仪与全站仪的使用。
(五)误差的基本知识
1、主要内容
(1)测量误差概述;
(2)衡量精度的标准;(3)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4)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
1、主要内容
(1)控制测量概述;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4)小三角测量;(5)前方交会;(6)高程控制测量。
(七)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1、主要内容
(1)地形图的比例尺;
(2)地形图的图名、图名和图廊;(3)地形图的图式。
(八)大比例尺地的形图的测绘
1、主要内容:
(1)小平板仪的构造及其使用;
(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3)碎部测量;(4)地形图的绘制。
(九)地形图的应用
1、主要内容
(1)地形图的阅读;
(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3)地形图在场地平整中的应用;(4)地形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5)地形图在管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6)地形图在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7)地形图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十)测设的基本工作
1、主要内容
(1)测设的基本内容;
(2)点的平面位置测设;(3)已知坡度线的测设;(4)已知直线的测设;(5)激光定位仪器及其使用。
(十一)建筑施工测量
1、主要内容
(1)施工测量概述;
(2)施工控制测量;(3)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4)高层建筑物的轴线投测与标高传递;(5)工业厂房的施工测量;(6)烟囱(水塔)的施工测量;(7)建筑物的变形观测;(8)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测站
测回
盘位
目标
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测回平均值
平差后角值
备注
°′″
°′″
°′″
°′″
°′″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测站
点名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K
-红
(mm)
高差中数
(m)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m)
前视距(m)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m)
∑d(m)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附录2-附表3:
坐标数据及观(检)测成果表
起算数据
点名
X(m)
Y(m)
备注
设计坐标值
目标点
X(m)
Y(m)
备注
附录2-附表4:
测设数据计算表
点名
X(m)
Y(m)
点名
X(m)
Y(m)
角度
°′″
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