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917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

“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②西汉设置中朝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3.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

钱昆回答说:

“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倡议以来就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因为

A.都以输出资本作为提升政治影影响力的手段

B.都是先由政府提出方案再由民间力量具体实施

C.都是援助国与受助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来实行互利共赢

D.二者都把经济援助的重点放在欧洲国家

5.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6.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7.培根曾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

”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9.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

10.一天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

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

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B.“心外无物”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人是万物的尺度”

11.苏格拉底曾说:

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提倡妇女参政B.主张人民主权

C.重建道德价值观D.反对轮番而治

12.在世界近代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①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都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③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④都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在英国近现代史上,伦敦曾多次发生烟雾事件,一度被称为“雾都”。

伦敦被称为“雾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时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14.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1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下列章节: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不同政治文明类型的冲突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8.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

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

A.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

B.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

C.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

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

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

A.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

B.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

C.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

D.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2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21.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它适应了被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险恶的国际环境 ②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③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④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③“新经济”出现;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23.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关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后初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B.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级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C.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中国振兴,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4.2012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

《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

“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

”《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

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A.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B.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

C.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

25.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下列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美国太空总署网站全程直播

B.纽约时报登中国政府的贺电

C.今日头条转发白宫相关评论

D.美国民众通过电视观看新闻

26.“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选项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

产生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8.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

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29.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

“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

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30.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

B.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关联不大

C.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

D.标志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

31.(25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十字街南去姜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8分)

(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2分)

32.(15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

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

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

人方以我为争(意为:

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

”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

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5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2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2.D3.B4.A5.D6.D

7.C8.D9.B10.D11.D12.A

13.B14.C15.C16.A17.B18.C

19.C20.C21.A22.C23.C24.B

25.D26.A27.B28.A29.D30.C

31.

(1)表现:

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

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

(6分,任答3点即可)

(2)观点: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分)

表现:

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4分,任答2点即可)

(3)原因:

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4分)

历史影响:

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4分)

(4)文化特征:

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1分)

说明:

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

(2分,任答2点即可)

(5)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2分)  

32.

(1)核心观点:

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

(2分)

依据:

16世纪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外殖民利益,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大西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l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3分)

(2)海权思想:

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2分)

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政府不重视海权);旧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6分)

(3)如何看待:

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合理利用海洋。

(2分) 

【解析】

1.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B项根据题干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故B项符合题意.

C项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D项表述绝对化,“唯一”一词表述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宗法制特征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2.根据所学,秦朝三公九卿是中央中枢权力机构,也是中央官僚机构,不属于皇帝近臣,故①不符合;

西汉汉武帝任命自己的近臣组织中朝,分割外朝相权,故②符合题意;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僚机构,不属于皇帝近臣,故③不符合题意;

清朝的军机处是由皇帝身边的近臣构成,代替了原来正常的中枢机构,故④符合.因此排除①③,D项②④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自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掌握不同朝代在政治制度方面调整改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

3.A通判并没有涉及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故A项错误;

B题目中“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通判”,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C并没有说通判是文官以及以文制武的问题,故C项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君主转子的措施,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再运用已学知识即可.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

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

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

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本题考查的是“一带一路”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深刻领会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引申之意。

马歇尔计划本身是美苏冷战期间,美国经济上扶植欧洲(西欧),以达到在政治上利用和控制欧洲(西欧),服务于遏制苏联社会主义总体战略。

综上,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A的说法与“马歇尔计划”的内涵相一致,符合题意,正确;B“民间力量具体实施”不符合美国马歇尔计划,排除;C“平等的基础上实行互利共赢”并不符合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排除;D的说法并不符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排除。

故选A。

5.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材料中卡看不出,思想界的统一趋势.

B.材料中,国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

C.由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思想没有交叉.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人们的思想顾忌较少,为孔子形象变异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必要的社会条件.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内容以及产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百家争鸣的具体史实来分析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产生的背景有,社会大动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纷纷瓦解,士阶层的崛起,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兴起和确立,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各国进行政治改革.

6.A.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的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

B.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B项错误;

C.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韩非子、董仲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7.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在于帮助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势力,促进了其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故A项错误.

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也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欧美的工业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州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