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66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1 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1 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1 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1 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习题.docx

《11 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习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习题.docx

11习题

11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

一.单选题

绝缘配合

1.110kV及以下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在以下几项中()是以避雷器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的。

A.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

B.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

C.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绝缘强度;

D.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

2.送电线路及变电所电瓷外绝缘的绝缘配合,不应考虑系统中出现的()。

A.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B.工频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

3.绝缘配合中,雷电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波头时间μs/波尾时间μs)应为()。

A.1.2/40;B.1.2/50;C.1.5/40;D.1.5/50。

4.110kV及以下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应以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为基础进行配合,配合系数取()。

A.5kA,1.4;B.5kA,1.5;C.10kA,1.4;D.10kA,1.5。

5.在绝缘配合中,标称电压10kV中性点低电阻接地系统,电力变压器的标准绝缘水平相对地及相间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应为()。

A.35kV;B.60kV;C.75kV;D.95kV。

6.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的变电所,10kV户内空气绝缘高压配电装置的最小相对地及相间空气间隙应为()。

A.10cm;B.12cm;C.12.5cm;D.15cm。

变电所直击雷

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可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的是()。

A.发电厂的主厂房;B.独立的主控制室;

C.配电装置室;D.屋外配电装置,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

8.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中,为保护其他设备而装设的避雷针,除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有屏蔽作用的建筑物的车间变电所外,不宜装在独立的主控制室和()变电所的屋顶上。

A.35kV及以下;B.66kV及以下;C.110kV及以下;D.220kV以上。

9.保护变电所屋外配电装置的独立避雷针(线)的接地装置。

当需要与屋外配电装置的主接地网相连接时,从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

A.3m;B.5m;C.10m;D.15m。

10.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员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沥青地面。

A.1m;B.3m;C.5m;D.10m。

11.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变电所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应符合()。

A.Se≥0.3Ri;B.Se≥0.4Ri;C.Se≥0.3β′Ri;D.Se不宜小于5m。

12.主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和35kV及以下变电所的屋顶上一般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如需要装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为金属屋顶或屋顶上有金属结构,则将金属部分接地;

B.若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将其焊接成网接地;

C.若屋顶为非导电结构(如砖木结构)时,则采用在屋顶敷设避雷带保护,该避雷带网格尺寸为8m~10m,每隔10m~20m设引下线接地。

D.上述接地引下线处应单独设置接地装置并与主接地网相距3m以上。

13.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但在土壤电阻率大于()的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针。

A.350Ω·m;B.500Ω·m;C.1000Ω·m;D.2000Ω·m。

14.在变压器门型架构上和离变压器主接地线小于()的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当土壤电阻率大于()时,不允许装设避雷针、避雷线。

A.10m,350Ω·m;B.10m,500Ω·m;C.15m,350Ω·m;D.15m,500Ω·m。

15.35kV、66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大于()的地区,避雷线应架设到线路终端杆塔为止。

A.350Ω·m;B.500Ω·m;C.1000Ω·m;D.2000Ω·m。

16.具有2路架空进线、全线有避雷线的110kV变电所,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每组母线上装设的普通阀式避雷器至主变压器及其它被保护设备的电气距离应不超过()。

A.100m;B.135m;C.160m;D.180m。

17.110kV进线全部为架空进线的GIS变电所,在GIS管道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已经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请问:

变压器或GIS一次回路的任何电气部分至该避雷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超过参考值(  ),则无需另加避雷器即可满足保护要求。

A.50m;B.95m;C.130m;D.160m。

雷电入侵波

18.为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络。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架空送电线路,应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

A.0.5km;B.0.6km~0.9km;C.1km~2km;D.3km。

19.容量为3150~5000kVA的变电所35kV侧,可根据负荷的重要性及雷电活动的强弱等条件适当简化保护接线;变电所架空进线段的避雷线长度可减少到()。

A.150~200m;B.200~300m;C.300~500m;D.500~600m。

20.简易保护接线的变电所35kV侧,阀式避雷器与主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最大电气距离不宜超过()。

A.10m;B.15m;C.20m;D.30m。

变电所防雷装置

21.保护电力设施的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公式为

,其中p为高度影响系数,其值与避雷针高度h有关,在30m<h≤120m范围内,p的数值(  )。

A.h增大,则p减小;B.h增大,则p也增大;

C.p是个定值;D.其他。

22.对于保护电力设施的两支等高避雷针,为达到充分的保护范围,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D与针高h的比值,不宜大于(  )。

A.3;B.5;C.10;D.15。

23.单根避雷线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rx与避雷线悬挂高度h之间的计算表达式(设

)应为下列各项中的(  )。

(其中p为高度影响系数)

A.0.5(h-hx)p;B.(1.5h-2hx)p;C.0.47(h-hx)p;D.(h-1.53hx)p。

24.采用阀式避雷器进行雷电过电压保护时,避雷器的选型在以下几项选择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和低电阻接地系统选用碳化硅普通阀式避雷器;

B.110kV有效接地系统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10kV有效接地系统,选用碳化硅普通阀式避雷器;

D.旋转电机选用有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5.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作为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时,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相对地)在下面所列数据中,正确的是(  )。

A.110kV有效接地系统不低于Um;

B.35kV、66kV不接地系统不低于Um/

C.3kV~20kV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不低于1.1Um;

D.10kV低电阻接地系统不低于0.8Um。

[注:

Um为系统最高电压。

]

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26.对工频过电压的性质、特点的描述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频过电压的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幅值不高;

B.系统中的工频过电压一般由线路空载、接地故障和甩负荷等引起;

C.工频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约为工频电压的

倍;

D.工频过电压对220kV及以下电网影响很大,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27.系统中引起谐振过电压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不当;B.系统故障;

C.元件参数不利组合;D.设备绝缘配合错误。

28.在开断高压感应电动机时,因断路器的截流、三相同时开断和高频重复重击穿等会产生过电压。

采用真空断路器或截流值较高的少油断路器时,宜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截流值低的多油断路器;

B.限制断路器的分闸速度;

C.在断路器与电动机之间装设串联电抗器;

D.在断路器与电动机之间装设旋转电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阻容吸收装置。

29.对于66kV及以下系统,为防止空载线路开断时产生操作过电压,在选用操作断路器时应该使其开断空载线路过电压不超过(  )。

A.2.0p.u.;B.3.0p.u.;C.3.5p.u.;D.4.0p.u.。

30.在66kV及以下的、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过电压,一般情况下最大过电压不超过(  )。

A.2.0p.u.;B.2.5p.u.;C.3.2p.u.;D.3.5p.u.。

31.具有限流电抗器、电动机负荷,且设备参数配合不利的3kV~10kV某些不接地系统,为防止可能产生危及设备相间或相对地绝缘的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过电压;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在系统中性点装设固定补偿的消弧线圈,并采用欠补偿运行方式;

B.改用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使接地点残余电流不超过10A;

C.对中压电缆电网及接有旋转电机的电网,改用中性点低电阻接地方式;

D.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小时,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

建筑物防雷

32.对建筑物防雷进行分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一类;

B.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类;

C.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类;

D.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三类。

33.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突出屋面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时,对于有管帽的管口,当装置内的压力与周围空气压力的压力差不大于25kPa、排放物的密度小于空气时,距管帽以上垂直高度( )及距管口处的水平距离( )的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A.1m,2m;B.2m,2.5m;C.2.5m,5m;D.5m,5m。

34.若采用架空避雷线保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已知冲击接地电阻:

Ri=10Ω,避雷线的支柱高度:

h=20m,避雷线的水平长度:

l=50m,避雷线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Sa2≥(  )。

A.3.2m;B.3.35m;C.4.1m;D.4.7m。

35.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

A.1.0Ω;B.4Ω;C.5Ω;D.10Ω

36.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如避雷针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Ri=10Ω,被保护建筑物的计算高度hx为10m,避雷针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Sa1≥(  )。

A.2m;B.4m;C.4.4m;D.5m。

37.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如避雷针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Ri=10Ω,避雷针至被保护物的地中距离Se1≥(  )。

A.2m;B.4m;C.4.4m;D.5m。

38.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A.1.0;B.4;C.5;D.10。

39.进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5Ω;B.10Ω;C.20Ω;D.30Ω。

4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应为()。

A.15m;B.30m;C.45m;D.60m。

4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

A.5m×5m或6m×4m;B.10m×10m或12m×8m;

C.15m×15m或18m×12m;D.20m×20m或24m×16m。

4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应为()。

A.15m;B.30m;C.45m;D.60m。

4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闪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

A.5m×5m或6m×4m;B.10m×10m或12m×8m;

C.15m×15m或18m×12m;D.20m×20m或24m×16m。

4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仅利用建筑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

A.10m;B.12m;C.15m;D.18m。

45.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4Ω;B.5Ω;C.10Ω;D.12Ω。

46.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与其相当的截面积。

A.8mm;B.10mm;C.12mm;D.16mm。

4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  ),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S应符合(  ),式中kc为分流系数。

A.0.5m,S≥1.89kc2;B.0.7m,S≥1.89kc2;

C.0.5m,S≥4.24kc2;D.0.7m,S≥4.24kc2。

48.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在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且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当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符合相关要求且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  )时,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

A.500Ω.m;B.1000Ω.m;C.2000Ω.m;D.3000Ω.m。

49.当树木高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

A.3m;B.4m;C.5m;D.6m。

5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室外引入的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公式

的要求,但不应小于(  )。

A.10m;B.15m;C.20m;D.30m。

51.各类防雷建筑物为防雷电波侵入,应将进出线低压电缆金属外皮或穿线钢管、金属线槽在入户端接地,并与防雷及共用接地装置相连;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符合要求的是(  )。

A.一类,不大于10Ω;B.二类,不大于15Ω;

C.三类,不大于20Ω;D.其他,不大于30Ω。

52.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符合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只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及以上,其余部分为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A.10%;B.20%;C.30%;D.40%。

53.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当其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

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hr可取(  )。

A.30m;B.45m;C.60m;D.100m。

54.当建筑物明敷避雷网、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

A.8mm;B.10mm;C.12mm;D.16mm。

55.独立烟囱顶上环形避雷带及引下线,当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时,其截面规格符合要求的是( )。

A.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

B.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小于80mm2,厚度不小于4mm;

C.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3mm;

D.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

56.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当利用无绝缘被覆层的钢屋面板兼作接闪器时,如屋面板下面无易燃物品,则其厚度不应小于(  )。

A.0.5mm;B.1mm;C.1.5mm;D.2mm。

57.下列建筑物的金属体不应作为防雷接闪器的是(  )。

A.尺寸符合要求的永久性旗杆、栏杆、装饰物;

B.壁厚不小于2.5mm且其介质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险的钢管、钢罐;

C.无爆炸危险环境建筑物的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

D.屋顶广告支架、共用天线杆顶避雷针。

58.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引下线采用直径8mm的圆钢沿建筑物外墙暗敷;

B.利用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作为引下线,各部件之间连成电气通路;

C.多根明敷引下线均在距地面1.8m处装设断接卡,并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采取镀锌角钢或改性塑料管保护;

D.当利用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不设断接卡,但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柱子上距地0.5m处设若干接地连接板。

59.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按计算需要不作限制;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换土;

D.采用降阻剂。

60.在建筑物防雷中,当仅利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  )处预埋接地体连接板并设断接卡。

A.0.3m;B.0.5m;C.0.8m;D.1.0m。

61.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否则应采取均压或绝缘措施。

A.1.5m;B.2.0m;C.2.5m;D.3.0m。

防雷击电磁脉冲

62.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将一幢防雷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对于LPZ0A与LPZ0B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PZ0A与LPZ0B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

B.LPZ0A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LPZ0B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有衰减;

C.LPZ0A与LPZ0B区之间无界面;

D.LPZ0A与LPZ0B区之间有界面。

63.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改进电磁环境,建筑物应采取屏蔽措施和等电位连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

B.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C.屋面及立面金属体、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体应相互作等电位连接;

D.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64.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当建筑物或房间的自然构件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时,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导电金属物单独接地;B.导电金属物与自然构件就近作等电位连接;

C.导电金属物作屏蔽;D.导电金属物与自然构件绝缘。

65.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每幢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屏蔽接地、等电位联结接地、防电击接地及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接地,应采用(  )接地系统。

A.各自独立;B.除防直击雷接地外共用;C.共用;D.除电子系统外共用。

66.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  )。

A.互相分开20m以上;B.互相分开3m以上;

C.互相连接;D.互相绝缘。

67.为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各防雷区的界面处做(  )处理。

A.电气隔离;B.等电位连接;C.屏蔽;D.绝缘。

68.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建筑物环形接地体和内部环形导体应连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连接一次。

A.2m;B.3m;C.4m;D.5m。

69.各类防雷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带的截面不应小于()。

A.镀锌钢50mm2;B.铝40mm2;C.铝25mm2;D.铜16mm2。

70.电子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当采用M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之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仅在接地基准点处连接;B.多点互连;

C.相互间应绝缘;D.通过SPD进行连接。

71.对于有防雷击电磁脉冲要求的建筑物,当供电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接地系统。

A.TN-C-S;B.TN-S;C.TN-C;D.局部TT。

72.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安装在供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的最大电涌电流为()。

A.安装处的短路电流;B.安装处的额定电流;

C.安装处的雷电感应电流;D.预期通过它的雷电流。

73.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他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与所设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应(  )。

A.不相等;B.基本相等;C.相等;D.相协调;

74.在LPZ0A或LPZ0B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  )试验的产品。

A.Ⅰ级分类;B.Ⅱ级分类;C.Ⅲ级分类;D.混合波;

75.在选择低压TT系统中装于RCD负荷侧的电涌保护器时,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不应小于(  )。

A.1.15U;B.1.15U0;C.1.55U;D.1.55U0;

[注:

U0是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U为线间电压]

76.若第一级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下一级配电箱内设备的情况下,尚应在下一级配电箱内装设第二级SPD,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  )。

A.8/20μs3kA;B.8/20μs5kA;C.10/350μs3kA;D.10/350μs5kA。

77.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

A.3m;B.5m;C.10m;D.15m。

78.在电源线路上安装的SPD,应有能力(  )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A.流通;B.减小;C.限制;D.熄灭。

79.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