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646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 新人教版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docx

新课标新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总结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

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v=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

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声现象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要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因为人的听觉频率是20Hz——20000Hz,声音的频率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人都听不到)例如:

蝴蝶飞过来,蝴蝶的翅膀在振动,但是人听不到声音。

例: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2、声音传传播的条件:

介质。

(声音不能在直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既:

V固>V液>V气

3、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音色、响度。

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

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

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如图

(1)所示:

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

乙的频率大,所以乙的音调高。

4、噪声:

从环保角度来看:

令人心烦意乱,影响

人们工作、学习、休息,对要听的话起干扰的声音。

从物理角度来看:

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噪声的来源:

汽车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人的说话声、电视机过大的声等。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声音的单位:

分贝(dB)

等级:

(看书)

(3)控制噪声:

A:

从声源处减弱。

如:

给发声的物体盖上盖子;汽车上装消声器;市区内不准按喇叭。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

在街道两旁种树;在高速成公路砌隔离墙。

C、在人耳处减弱。

戴耳塞。

5、声音的利用:

声音可传播信息,声音可传播能量。

6、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听到回声的条件:

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1s或0.1s以上。

(或者说人离障碍物至少要17m以上。

注意:

如图

(2)所示,瓶子中装有水:

若用棍子敲,就是玻璃发声;若用口对着瓶口吹,就是瓶中的空气柱发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要吸热。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要放热。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注意:

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等于它的凝固点。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从宏观上)

晶体的分子排列有规则,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

(从微观上)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注意:

晶体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晶体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

4、熔化和凝固图象:

(A:

晶体凝固图B、非晶体凝固图C、晶体熔化图D、晶体凝固图)

 

(注意:

要能分清它们的图分别是什么图:

(1)熔化图象的曲线它的温度会随时间的增大而升高;

(2)凝固图象的曲线它的温度会随时间的增大而降低;

(3)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它的曲线有一条平行横坐标的直线,这线表明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不变。

例题一:

如图(12),这是一固体的熔化图。

(1)此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晶体

因为它有熔点。

(2)此固体的初温是多

少?

(它的初温是—20℃)(3)它熔化

用了多少时间?

(用了1分钟)(4)在

AB段它是以什么状态存在、(固态存在)它

(5)是吸热还时放热?

(吸热)AB段

是以什么状态?

(固态和液态)(5)C点

是什么状态?

(液态)

例二:

一晶体的熔点是48℃,在48℃时,此晶体的状态是:

注意:

此晶体的状态:

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因为:

(1)晶体在48℃以下,给晶体加热,当温度升到48℃时不再加热了,这晶体就能熔化,所以仍是固体;当它继续加热时,晶体熔化,此过程中,有液体也有因体;当刚好全部熔化而不再加热时,晶体就全是液体,温度也是48℃。

例三、正在熔化的冰放进0℃的房间,冰和水的质量怎样?

注意:

冰、水的质量不变。

在为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无法吸热(正在熔化的冰是0℃,而房间的温度也是0℃,所以无法吸热。

)因此不能熔化。

三、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3、蒸发:

(1)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①蒸发没有条件,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②影响蒸发快漫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速:

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有致冷作用。

4、沸腾:

(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A、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不同。

B、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3)液体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5、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放要放热)

(1)液化的方式: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注意:

A、“白气”、“白雾”都是小水珠,它们都是由液化形成的。

B、被100℃的水蒸汽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伤得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汽液化成100℃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量。

C、如图(13)所示,试管装有水,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

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为什么?

注意:

解题时要抓住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烧杯中的水

沸腾时温度是100℃,试管中的水达到100℃后与烧杯中的水温一样,

所以它们不发生热传递,因此无法沸腾。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要吸热。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要放热。

注意:

(1)升华和凝华都是在晶体的熔点之下发生的。

(2)霜、北方的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都是凝华形成的。

图示: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必须是自己发光)

2、光的传播:

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象都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

3.0×108m/s,3.0×105Km/s。

光在空气中略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成度不同。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

注意:

要看到物体或像必须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若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什么都看不到,眼前就是黑的。

二、光的反射

1、光反射的规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击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单记忆:

三线共面、两线两则、两角相等)

2、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反射后平行射出。

(2)漫反射:

平行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反射后向各个方向射出。

3、光具有可逆性。

(光不管是在反射、折射、还是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都具有可逆性)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成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相等,像和物左右相反。

注意:

物体射到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镜中的象。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画图)

例:

根据图(3)中的光线画出发光点的位置。

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的方向。

(制潜望镜)

注意:

法线总是和镜面垂直的。

作图时,一定要抓信这一点。

3、凸面镜:

(1)平行射到凸面镜上的光,反射后平行射出。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所以它可以扩大视野。

(3)作用:

观后镜。

4、凹面镜:

(1)平行射到凹面镜上的光,反射后会聚一点。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所以用它可以优质汽车上的投灯、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别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是垂直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就不会发生偏折。

所以不能说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一定会发生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则。

光从空气进入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透明介质进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例: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7.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平衡力是

  

(简单记忆:

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不等。

空气中的角大、透明介质中的角小)

3、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所中看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比实际的高;一半放在水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海市蜃楼;早上太阳还升起就看到了太阳的像。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白光分解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合光、七种色光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原色光:

红、绿、蓝(彩色电视机只要这三种色光,通过电子枪就可以调节出五颜六色的光来。

3、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若透过红光,它是红色;若将七种色光全部透过,它就是无色透明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若反射的是红光,它就是红色。

若将七种色光全部反射,它就是白色;若将七种色光全部吸收,它就是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紫外线:

紫光以外的光线。

紫外线的作用:

灭细菌、检验钞票

2、红外线:

红光以外的光线。

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照相、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摇控、红外线电烤箱。

七、光的散射与雾灯

1、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波长不,依照它们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波长短的容易散射。

2、红光、黄光不容易散射,它的穿透本领强。

所以交通灯、雾灯都用红灯和黄灯。

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蓝光很容易散射。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名词

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

凸透镜:

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

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注意:

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必须记熟:

知道入射光线会画折射光线,知道折射光线会画入射光线。

例:

图(6)中,哪是凸透镜,哪是是凹透镜?

(注意抓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例:

画出下列图(7)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例:

在图(8)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见图(9)

(判别是什么透镜时,必须比较光线:

先将入射光线用虚线延长,若折射后

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就是凸透镜;若向主光轴外偏折就是凹透镜。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

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

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

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

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

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

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

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

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

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

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

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

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仪器:

(略)

(2)步骤:

①估计好透镜的焦距;

②从左向右依次放好:

蜡烛、凸透镜、光屏;

③调节好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

使像成在光屏上);

④将点燃的蜡烛移到两倍的焦距以外,前后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好物距和像距。

⑤再移动蜡烛,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再次成一清晰的像。

(重复以上实验,将记录的数据进生分析,得出结论)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f=u

不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归纳:

A、物体靠近透镜,像就远离透镜。

B、像大,像距大。

C、物体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就在两倍焦距之外,

物体在两倍的焦距以外,像就在一倍和两倍的焦距之间。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原因:

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原因:

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明视距离:

25cm近点:

10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意事项: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

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

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

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

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

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

1L=1dm3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

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二、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