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51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0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docx

高三物理步步高2130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21机械波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训练指要

本套试题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

理解波的形成及传播特点,能区别纵波和横波,掌握波的图象和波长、频率及波速的关系.第14题、第15题为创新题.解这类题要特别注意波长、波速、周期的多解性,不要漏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M、N为介质中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两点,间距s=1.5m,它们的振动图象如图1—21—1所示.这列波的波速的可能值为

图1—21—1

A.15m/sB.7.5m/s

C.5m/sD.3m/s

2.(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1—21—2所示,在平面xy内有一沿水平轴x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频率为2.5Hz,振幅为8.0×10-2m.已知t=0时刻P点质元的位移为y=4.0×10-2m,速度沿y轴正向.Q点在P点右方9.0×10-1m处,对于Q点的质元来说

图1—21—2

A.在t=0时,位移为y=-4.0×10-2m

B.在t=0时,速度沿y轴负方向

C.在t=0.1s时,位移为y=-4.0×10-2m

D.在t=0.1s时,速度沿y轴正方向

3.如图1—21—3所示,S为振源,其振动频率f=100Hz,所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v=80m/s,P、Q为波的传播途径中的两点,已知SP=4.2m,SQ=5.4m,当S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则

图1—21—3

A.P在波峰,Q在波谷

B.P在波谷,Q在波峰

C.P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Q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

D.P、Q都在波峰

4.图1—21—4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如果此列波的波速为2.4m/s,则在传播过程中位于x轴上0.3m~0.6m间的某质点P,从这一时刻起在1s内所经过的路程为

图1—21—4

A.2.56cmB.2.4cmC.0.16mD.0.02m

5.(2001年全国高考综合能力试题)如图1—21—5(a)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s时的波形图,图(b)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v=25cm/s,向左传播B.v=50cm/s,向左传播

C.v=25cm/s,向右传播D.v=50cm/s,向右传播

图1—21—5

6.在均匀的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质点的距离均为a,如图1—21—6(a)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并向右传播,其振动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的波形图如图1—21—6(b)所示,则该波的周期T,波速v分别是

图1—21—6

A.T=

v=

B.T=

t,v=

C.T=t,v=

D.T=

t,v=

7.一列沿x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其振幅为A,波长为λ,某时刻波的图象如图1—21—7所示,在该时刻,某一质点的坐标为(λ,0),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该质点的坐标为

图1—21—7

A.

λ,0B.λ,A

C.λ,-AD.5/4λ,A

8.如图1—21—8所示,S为向上振动的波源,频率为100Hz,所产生的正弦波向左、右传播,波速为80m/s.已知SP=17.4m,SQ=16.2m,则当S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

图1—21—8

A.P在波峰,Q在波谷B.P、Q都在波峰

C.P在波谷,Q在波峰D.P、Q均在平衡位置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1—21—9所示,沿x正方向传播.已知在0.9s末,P点出现第三次波谷,则从零时刻算起,经_______s,在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图1—21—9图1—21—10

10.如图1—21—10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象,若已知P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则这列波正在向_______传播.

11.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1—21—11所示.已知波速是10m/s,图上质点P的平衡位置为x=17m,则质点P至少再经过_______s到达波峰.

图1—21—11

12.一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波速为50m/s,已知t=0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1—21—12A所示,图中M处的质点此时正经过平衡位置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请将t=0.5s时的波形图象画在图B上(至少要画出一个波长).

图1—21—12

三、计算题(共36分)

13.(12分)一列正弦横波在x轴上传播,a、b是x轴上相距sab=6m的两质点,t=0时,b点正好振动到最高点,而a点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已知这列波的频率为25Hz.

(1)设a、b在x轴上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试求出该波的波速.

(2)设a、b在x轴上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试求出该波的波速.

14.(12分)如图1—21—13中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

(1)假定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假定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图1—21—13

15.(12分)一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21—14所示,已知这列波在P出现两次波峰的最短时间是0.4s,求:

(1)这列波的波速是多少?

(2)再经过多少时间质点R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

(3)这段时间里R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图1—21—14

参考答案

一、1.ACD2.BC3.B4.C5.B6.A7.C8.A

二、9.1.410.向右11.1.3

12.由t=0时M点的运动方向可判断出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经t=0.5s波传播的距离s=v·t=50×0.5m=25m,波长λ=20m,因此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是1

λ,而波形每传播一个波长恢复原形一次,故只需将A图中各点相应左移

λ即5 m,即可得到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三、13.

(1)当a、b小于一个波长时,设波由a→b,则

λ=sab,λ=

=8m

v=λf=8×25m/s=200m/s

设波由b→a,则

λ=sabλ=4sab=4×6m=24m

v=λf=24×25m/s=600m/s

(2)若ab间距离大于一个波长

当波由a→b时,nλ+

λ=sab

λ=

(n=1、2、3……)

故波速v=λf=(24×25)/(4n+3)=600/(4n+3)(n=1、2、3……)

当波由b→a时,nλ+

λ=sab

λ=

(n=1、2、3……)

故波速v=λf=600/(4n+1)(n=1、2、3……)

14.

(1)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

s=(n+

)λ=(n+

)×4m=(4n+3)m(n=0、1、2…)

(2)根据t=(n+

)T得T=

在所有可能的周期中,当n=0时的最大,故Tm=0.8 s

(3)波在0.2s内传播的距离s=vt=7m,等于

个波长,故可判得波向左传播.

15.P点两次出现波峰的最短时间是0.4s,所以这列波的周期T=0.4s.

(1)由波速公式得v=x/T=4/0.4m/s=10m/s

(2)由t=0时刻到R第一次出现波峰,波移动的距离s=(9-2)m=7m.则t=

s=0.7s

(3)在上述时间内,R实际振动时间t1=0.7s-0.4s=0.3s,因此R通过的路程为s路=4×2×

cm=6cm.

基础训练22分子动理论热和功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训练指要

本套试题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掌握分子间斥力、引力和分子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14题、第15题为创新题,解答此种类型的题可以培养、提高学生读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r0时,斥力小于引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如图1—22—1所示,用锯条在木板上锯出一道缝.已知拉动锯条所用的力F=200N,所锯的缝长为0.5m,锯出这样一道缝需要来回拉动锯条50次,拉动锯条所做的功有50%用来增大锯条的内能.则在锯这道缝的过程中,锯条内能的增量是

图1—22—1

A.100JB.50J

C.2500JD.无法确定

5.一定质量的气体做等容变化,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增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分子与器壁碰撞时,对器壁的总冲量增加

C.气体的密度变大了

D.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增多

6.如图1—22—2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A、B用同一种特殊材料制作.当温度稍微升高,球的体积就明显增大,如果水和水银的初温及缓慢升高后的末温都相同,且两球热膨胀后体积也相等,两球也不上升,则

图1—22—2

A.A球吸收的热量多

B.B球吸收的热量多

C.A、B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不能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7.如图1—22—3所示,一端封闭的薄壁玻璃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封闭一段空气柱,将它倒置在水银槽中,管口不与槽底接触,管顶与弹簧秤的提手环相连.将弹簧秤的挂钩悬挂于支架上,则弹簧秤的示数F为

图1—22—3

A.玻璃管的重力与弹簧秤的重力之和

B.玻璃管的重力与露出槽中液面的水银柱的重力之和

C.大气压力向上的压力减去玻璃管的重力

D.玻璃管、弹簧秤及露出槽中液面的水银柱的重力之和

8.如图1—22—4所示,食盐(NaCl)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的.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58.5g·mol-1,食盐的密度是2.2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最接近于(就下面四个数值相比)

图1—22—4

A.3.0×10-8cmB.3.5×10-8cm

C.4.0×10-8cmD.5.0×10-8cm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kg/m3,取该油剂0.8mg滴在水面上,最后形成的油膜面积最大可达_______m2.

10.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若分子间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规律分别为f引=

,f斥=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r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11.质量为Mkg的铅块固定不动,质量为mkg的铅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击中铅块并留在其中,它们的温度升高了12℃,若把铅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同样的铅弹击中它并留在其中,它们的温度升高了11℃.则铅块和铅弹的质量之比M/m=_______.

12.一容器内贮有稀薄空气,在0℃时其压强为3.73×10-3Pa,则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m.(结果只要求保留1位有效数字,大气压强p0=1.0×105Pa,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

三、计算题(共36分)

13.(12分)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水的摩尔质量M=1.8×10-2kg/mol,求:

(1)1cm3的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2)估算一个分子的线度多大.

14.(12分)某瀑布落差为50m,顶部流速为2m/s,水流面积为6m2,用它发电有65%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电功率为多大?

15.(12分)(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做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

(1)试导出以下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的公式.

(2)算出E′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1.17×105kg;

轨道离地面的高度h=146km;地球半径为R=6.4×106m;

坠落空间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做g=10m/s2;

入海残片的质量m=1.2×104kg;

入海残片的温度升高ΔT=3000K;

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v=340m/s;

空间站材料每1kg升温1K平均所需能量C=1.0×103J;

每销毁1kg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J

参考答案

一、1.B2.AD3.B

4.D设来回拉动一次锯条,通过的路程为s,则来回拉动锯条一次力F做的功为W1=Fs.锯出这道缝,力F做的总功为W=50W1=50Fs,由于s未知,故无法确定锯条内能的增量.

5.C

6.B因为水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对A、B两球浸没深度相同,所以B球所受压力大于A球.要使B球膨胀到等于A球体积,B球克服压力做的功多,故吸收热量也多.

7.D8.C

二、9.S=10m2

10.r>

11.11/1

12.1×10-8

三、13.

(1)3.3×1022

(2)3.1×10-10m

14.设在时间t内落下的水的质量为m,则m=ρSvt.

质量为m的水落下时损失的机械能为:

E机=mgh+

mv2

由题意65%E机=E电=Pt

所以P=

=3.9×106W

15.

(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从近圆轨道到地面的空间中重力加速度g=10m/s2.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坠落过程开始时空间站在近圆轨道的势能为Ep=Mgh①

以v表示空间站在近圆轨道上的速度,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定律得

Mg=M

由②式可得空间站在近圆轨道上的动能为

Ek=

Mg(R+h)③

由①、③式得,在近圆轨道上空间站的机械能E=Mg(

h)④

在坠落过程中,用于一部分销毁所需的能量为

Q汽=(M-m)μ⑤

用于残片升温所需的能量Q残=CmΔT⑥

残片入海时的动能为E残=

mv2⑦

以E′表示其他方式散失的能量,则由能量守恒得

E=Q汽+E残+Q残+E′⑧

将④⑤⑥⑦式代入⑧式整理得

E′=Mg(

R+

h)-(M-m)μ-

mv2-CmΔT⑩

(2)将题目所给的数据代入⑩式解得E′=2.9×1012J

基础训练23库仑定律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训练指要

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静电场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点电荷是最基本的物理模型.本套试题的重点是训练和考查对点电荷模型的认识,训练和考查对两个基本规律的内容、适用条件的理解及应用.其中第13题、第14题为创新题,训练考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

B.根据F=k

,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电场力将趋向无穷大

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电场力大于Q2对Q1的电场力

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

2.下面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形状可以忽略的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B.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一定很小

C.点电荷的体积一定很小

D.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可多也可少

3.两个半径为R,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带电球体,当两球心相距50R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为F0,当两球心相距为5R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为

A.F=F0/25B.F>F0/25

C.F=100F0D.F<100F0

4.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荷量为Q,表面无大气.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带电-q(q<

A.背向星球球心方向飞向太空

B.仍处于悬浮状态

C.沿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

D.向星球球心方向下落

5.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的电荷量之比为5∶1,它们在真空中相距一定距离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为F1,如果让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此时它们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变为F2,则F1∶F2可能为

①5∶2②5∶4③5∶6④5∶9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

6.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相隔一定距离有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同时从静止释放,则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

A.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大

B.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

C.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小

D.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大

7.如图1—23—1所示,质量分别是m1和m2,电荷量分别是q1和q2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轻丝线悬挂起来,两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β(α>β),两小球恰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

图1—23—1

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q1一定大于q2

C.m1一定小于m2

D.m1所受的电场力一定大于m2所受的电场力

8.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一个带电粒子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圆心处一固定不动的带电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中带电颗粒与另一质量相同、原来静止的颗粒合并,另一颗粒的所带电荷量是做圆周运动颗粒所带电荷量的一半,且与圆心处带电质点的电性相同,则合并之后的颗粒

A.仍在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B.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开始做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且离圆心越来越近

D.开始做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且离圆心越来越远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分别带有正负电荷,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当它们相距为L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36N.现使两球接触以后再分开,让它们间距变为2L,那么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变为_______N.

10.有3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A球所带电荷量为7Q,B球所带电荷量为-Q,C球不带电,将A和B固定起来,然后让C球反复与A球和B球接触,最后移去C球,则A和B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原来的_______倍.

11.(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1—23—2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图1—23—2

(1)如q2为正电荷,则q1为_______电荷,q3为_______电荷.

(2)q1、q2、q3三者电荷量大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1—23—3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固定着等质量的三个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A、B、C三小球排成一条直线,若只释放A球,则释放A球的瞬间它的加速度为1m/s2,方向向左.若只释放C球,则C的瞬间加速度为2m/s2,方向向右.现同时释放三球,则释放瞬间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方向_______.三、计算题(共36分)

13.(9分)已知两个位置固定的点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若将这些电荷量在它们之间重新分配,以使它们间的斥力最大,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应分别为多大?

14.(9分)如图1—23—4所示,A、B是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两小球,它们的质量都是m,它们的绝缘悬线长度都是L,悬线上端都固定在同一点O上,B球悬线竖直且被固定,A球因受库仑力而偏离B球x距离处静止平衡,此时A球受到线的拉力为FT.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改变A球质量的方法,使A球在距B为x/2处平衡,则A球受到线的拉力为多大?

15.(9分)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被束缚着的带有同种电荷的带电粒子A和B,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撤除束缚后,它们从静止起开始运动,在开始的瞬间A的加速度为a,则此时B的加速度为多大?

过一段时间后A的加速度为a/2,速度为v0,则此时B的加速度及速度分别为多大?

16.(9分)如图1—23—5所示,真空中有两根绝缘细棒组成V字形装置,处于竖直平面内,棒上各穿一个质量为mkg的小球,球可沿棒无摩擦地滑下,两球都带+Q库仑的电荷量,现让两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问两球相距多远时速度最大.

图1—23—5

参考答案

一、1.D2.AD3.D4.B5.D6.C

7.AC设轻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电=mgtanθ,从而得出结论.

8.A运动颗粒满足k

合并后由动量守恒得速度为v/2,在原轨道运行所需向心力为2m·(

)2/r=mv2/2r,库仑引力kQ·(

)2/r2=kQ·q/2r2,两者仍相等.

二、9.1610.4/711.

(1)负,负

(2)(

)2∶1∶(

)2

12.1,方向向左采用隔离体法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求解.

三、13.因为q1+q2=q1′+q2′,而当q1′=q2′时,库仑力F最大,所以有q1′=q2′=(q1+q2)/2.

14.8FTA球所受重力G、B对A的库仑力FC、线的拉力FT,三力平衡,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该三角形与三角形OBA相似,由相似比可得出结论.

15.aB=a/3;aB′=a/6,vB′=v0/3.

16.

当mgcosα=Fsinα时,速度达最大,代入库仑力表达式,即可得出结论.

基础训练24电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